1. 急求宿迁泗洪技防办验收要求
每个地方都有一个文件。
你去公安看看,就知道啦!
2. 建筑设计常用规范有哪些
常用的有《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高层民用建筑版设计防火规权范》《住宅建筑规范》《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3. 求2014年建筑专业规范大全
施工类规范最新版汇总大全,旧的作废了!
1、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 JGJ305-2013
2、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GJ 65-2013
3、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300-2013
4、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检测技术规范JGJ/T302-2013
5、大型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JGJ/T301-2013
6、 磷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308-2013
7、 塑料模板JG/T418-2013
8、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GB50870-2013
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13
10、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GB/T50878-2013
11、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T50214-2013
12、 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420-2013
13、 建筑施工用木工字梁 JG/T425-2013
14、 抹灰砂浆增塑剂JG/T426-2013
15、 钢框组合竹胶合板模板 JG/T428-2014
16、 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 JG/T429-2014
17、 住宅卫浴五金配件通用技术要求 JG/T427-2014
18、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311-2013
19、 建筑采光追逐镜施工技术规程 JGJ/T295-2013
20、 无粘结预应力筋用防腐润滑脂 JG/T430-2014
21、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GB/T50908-2013
22、 钢铁渣粉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T50912-2013
2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
24、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3
2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2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2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13
28、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146-2013
29、 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T316-2013
30、 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T275-2013
31、 防静电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0944-2013
32、 光纤厂工程技术规范 GB50945-2013
33、 煤矿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946-2013
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35、 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制品 GB/T 29733-2013
36、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JGJ/T322-2013
37、 选煤厂管道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GB50937-2013
38、 建筑用太阳能光伏中空玻璃 GB/T 29759-2013
39、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规范 GB50901-2013
40、 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 GB50896-2013
41、 农村民居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 GB50952-2013
42、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13
43、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履带式强夯机 JB/T 11679-2013
44、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JB/T 11699-2013
45、 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2013
46、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877-2014
47、 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 GB/T 9780 -2013
48、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CJJ 142-2014
49、 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 GB/T 4111-2013
50、 建筑墙板试验方法GB/T 30100-2013
51、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14-2014
52、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T318-2014
53、 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墙体应用技术规程JGJ/T323-2014
5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014
55、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924-2014
56、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GB/T50905-2014
57、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 JGJ/T317-2014
58、 建筑幕墙工程检测方法标准 JGJ/T324-2014
59、 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325-2014
60、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JGJ/T327-2014
61、 机械式停车库工程技术规范 JGJ/T326-2014
62、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2014
63、 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JGJ/T330-2014
6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
65、 建筑幕墙用平推窗滑撑 JG/T433-2014
66、 硫铝酸盐水泥基发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CECS379:2014
67、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GB50936-2014
68、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T27-2014
69、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 JGJ/T157-2014
70、 挤塑聚苯板(X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GB/T 30595-2014
71、 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 GB/T 8239-2014
72、 新版安全生产法2014修订版
…………
【专题】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及铝模板、爬模在工程中的应用
4. 《住宅小区安全治安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内容是什么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需要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要求,即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实质原则、系统设计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系统的施工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新建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系统配置。本市已建住宅小区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改建设计、施工和验收,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401 彩色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 10408.1 入侵探测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10408.4 入侵探测器 第4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GB 10408.5 入侵探测器 第5部分: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
GB 10408.6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5209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 72 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GA/T 269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 368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DB31/295 安全技术防范监控用硬盘录像机通用技术要求
3 术语与定义
GB/T 7401、GB 10408.1、GB 10408.4、GB 10408.5、GB 10408.6、GB 12663、GB 15209、GB 50198、GA/T 72、GA/T 269、GA/T368已确立的以及下列定义与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技术防范
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设备,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及治安事件,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简称技防。
3.2
电视监控系统
由图像采集、传输、显示、记录及控制设备组成来监视设定区域内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录像的系统。
3.3
住宅小区
又称“居住小区”,指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有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4 要求
4.1 总则
4.1.1 住宅小区应设置周界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楼寓对讲系统、住户防盗报警系统(紧急报警或求助装置)、电子巡更系统,以及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中心控制室(以下简称中心控制室)。
4.1.2 住宅小区技防设施基本配置应符合表1的规定。
4.1.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与住宅的建设同设计、同施工、同交付使用。
4.1.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公安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4.1.5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并达到规定的验收标准。
4.1.6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选用适度超前、先进、可靠、优化集成的技术和设备。
表1 住宅小区技防设施基本配置
序号 项 目 安装区域或覆盖范围 配置要求
1 周界报警系统 小区的围墙或栅栏 强制
2 电视监控系统 小区出入口 强制
3 楼栋出入口或电梯厅 推荐
4 停车场(库)出入口 强制
5 主要通道、周界 推荐
6 电梯轿厢内 推荐
7 楼寓对讲(可视)系统 小区出入口、楼栋口与用户之间 强制
8 电子巡更系统 小区周界、主要设施、主要通道 强制
9 紧急报警(求助)装置 住户的客厅、卧室 强制
10 住户报警系统 住户的门、窗等部位 强制
11 安全技术防范中心控制室(值班室) 小区或大楼内 强制
12 报警信息的自动搜索与记录 中心控制室 强制
13 报警显示 强制
14 监控和录像 强制
15 与区域报警中心联网 强制
16 有线、无线专用通讯工具 强制
17 供电和接地 强制
4.2 系统设计和施工
4.2.1 周界报警系统
4.2.1.1 住宅小区围墙、栅栏、河道等封闭屏障处应安装周界报警系统。
4.2.1.2 周界报警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a) 周界报警系统设防应全面,无盲区和死角。
b) 防区划分应有利于报警时准确定位。
c) 应能在中心控制室通过显示屏、报警控制器或电子地图准确地识别报警区域。
d) 中心报警控制主机收到警情时能同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具有记录、储存、打印功能。
e) 报警响应时间不大于2s。
4.2.1.3 周界报警系统前端设备宜选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4.2.1.4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入侵探测器的探测距离以100m以内为宜。周界入侵探测器在安装时,应充分考虑气候对有效探测器距离的影响,实际使用距离不超过制造厂规定探测器距离的70%。
b)入侵探测器应采用交叉安装的方式,即在同一处安装两只指向相反的发射装置或接收装置,并使两装置交叉间距不小于0.3m。
c)入侵探测器安装在围墙、栅栏上端时,最下一道光轴与围墙、栅栏顶端的间距应为150mm±10mm 。安装在侧面时,应安装在围墙、栅栏外侧的上端,且入侵探测器与围墙、栅栏外侧的间距应为175mm±25mm。
4.2.2 电视监控系统
4.2.2.1 住宅小区主要出入口、停车场(库)出入口应安装电视监控系统。
4.2.2.2 住宅小区的周界、主要通道、住宅楼出入口或电梯轿厢内宜安装电视监控系统。
4.2.2.3 室外应选用动态范围大、具有低照度功能的摄像机和自动光圈,大范围监控宜选用带有电动云台和变焦镜头的摄像机,并配置室外防护罩。
4.2.2.4 中心控制室应配置图像显示、记录装置。
4.2.2.5 系统应能自动、手动切换图像,遥控云台及镜头。
4.2.2.6 系统应具有时间、日期的显示、记录功能。
4.2.2.7 住宅小区周界安装电视监控系统的,系统应具有报警联动功能,当周界入侵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时,报警区域的电视监控图像(夜间与周界照明灯联动)应能立即自动显示在中心控制室的监视器上。
4.2.2.8 电视轿厢内安装摄像机的,应安装在电梯门的左上方或右上方的厢顶部,系统应配置电梯楼层显示器。
4.2.2.9 磁带录像机应设定为SP、LP或EP工作方式。硬盘录像机应进行每秒不小于12帧的图像记录。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7天。
4.2.2.10 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情况下电视监控系统图像信号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采用硬盘录像机时应符合DB31/295的规定。
表2 系统图像信号的技术指标
项 目 指 标 值
复合视频信号幅度 (1±0.3)Vp-p
黑白电视水平清晰度 ≥400TVL
彩色电视水平清晰度 ≥270TVL
黑白电视灰度等级 ≥8级
信 噪 比 ≥37dB
4.2.2.11 电视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要求:在摄像机正常工作条件下按GB/T7401的规定评价图像质量,评分等级采用五级损伤制(见表3)图像质量应不低于4级要求。
表3 五级损伤制评分
图 像 等 级 图像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
5 不觉察
4 可觉察,但并不令人讨厌
3 有明显觉察,令人感到讨厌
2 较严重,令人相当讨厌
1 极严重,不能观看
4.2.2.12 住宅小区出入口设置的电视监控系统应能清楚的显示人员的面部特征及出入车辆的车牌号码。
4.2.2.13 电视监控系统设计、安装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B 50198的有关规定。
4.2.3 楼寓对讲系统
4.2.3.1 住宅楼栋口应安装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住宅小区的出入口、楼栋口应安装楼寓对讲主机。在住宅内应安装楼寓对讲分机。
4.2.3.2 楼寓对讲(可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a) 主机能正确选呼任一对讲分机,并能听到回铃声。
b) 主机选呼后,能实现住宅小区出入口与住户、楼栋口与住户间对讲或可视对讲,语音(图像)清晰。
c) 对讲分机能实现电控开锁。
d) 对讲主机可使用密码、钥匙或感应卡等方式开启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锁。
4.2.3.3 带有住户报警功能的楼寓对讲(可视)系统,其报警功能应符合住户报警系统和中心报警控制主机的基本要求。
4.2.3.4 楼寓对讲系统和楼寓可视对讲系统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A/T72、GA/T269有关规定。
4.2.4 住户报警系统
4.2.4.1 住户报警系统由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求助)装置、防盗报警控制器、中心报警控制主机和传输网络组成。当住宅内安装的各类入侵探测器探测到警情、紧急报警(求助)装置被启动、出现故障时,中心报警控制器主机应准确显示报警或故障发生的地址、防区、日期、时间及类型等信息。
4.2.4.2 住宅内应安装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多层、高层住宅楼的一、二层住宅应安装入侵探测器。
4.2.4.3 其它层面住宅的阳台、窗户以及所有住宅通向公共走道的门、窗等部位宜安装入侵探测器。
4.2.4.4 防盗报警控制器应能接收入侵探测器和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发出的报警及故障信号,具有按时间、部位任意布防和撤防、外出与进入延迟的编程和设置,以及自检、防破坏、声光报警(报警时住宅内应有警笛或报警声)等功能。
4.2.4.5 防盗报警控制器与中心报警控制主机应通过专线或其他方式联网。
4.2.4.6 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应安装在客厅和卧室内隐蔽、便于操作的部位;被启动后能立即发出紧急报警(求助)信号。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应有防误触发措施,触发报警后能自锁,复位需采用人工操作方式。
4.2.4.7 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壁挂式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安装高度距地面应在2.2m左右或按产品技术说明书规定安装。视场中心轴与可能入侵的方向成900角左右,入侵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应视防护区域覆盖范围确定。
b) 壁挂式微波-被动红外探测器,安装高度为2.2m左右或按产品技术说明书规定安装。视场中心轴与可能入侵的方向成450角左右,入侵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应视防护区域覆盖范围确定。
c) 吸顶式入侵探测器,一般安装在需要防护部位的上方且水平安装。
d) 入侵探测器的视窗不应正对强光源或阳光直射的方向。
e) 入侵探测器的附近及视场内不应有温度快速变化的热源,如暖气、火炉、电加热器、空调出风口等。
f) 入侵探测器的防护区内不应有障碍物。
g)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应安装在门、窗开合处(干簧管安装在门、窗框上,磁铁安装在门、窗扇上,两者间应对准),间距应保证能可靠工作。
4.2.4.8 住户报警系统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B 10408.1、GB 10408.5、GB 10408.6的有关规定。
4.2.5 电子巡更系统
4.2.5.1 电子巡更系统根据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的需要在小区重要部位设置巡更点,设定保安人员巡更路线。
4.2.5.2 电子巡更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a) 可在小区重要部位及巡更路线上安装巡更站点。
b) 实现巡更路线、时间的设定和修改。
c) 中心控制室应能查阅、打印各巡更人员的到位时间,应具有对巡更时间、地点、人员和顺序等数据的显示、归档、查询和打印等功能。
d) 巡更违规记录提示。
4.2.6 中心控制室
4.2.6.1 中心控制室应配置中心报警控制主机,能监视和记录入网用户向中心发送的各种信息。该中心能实施对监控目标的监视、监控图像的切换、云台及镜头的控制,并进行录像。
4.2.6.2 中心控制室应配置能与报警同步的终端图形显示装置,能实时显示发生警情的区域、日期、时间及报警类型等信息。
4.2.6.3 中心控制室的防雷要求应符合GB 50057的要求并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1Ω,单独接地时接地电阻≤4Ω。
4.2.6.4 中心控制室应安装与区域报警中心联网的紧急报警装置,以及配备有有线电话和无线对讲机。
4.2.6.5 从电缆桥架或预埋管道进入控制室的电缆和电线应配线整齐,线端应压接线号标识。
4.2.6.6 中心报警控制主机应具有如下功能:
a) 应有编程和联网功能。
b) 应具有显示、存储住户报警控制器发送的报警、布撤防、求助、故障、自检,以及声光报警、打印、统计、巡检、查询和记录报警发生的地址、日期、时间、报警类型等各种信息的功能。
c) 应有密码操作保护功能。
d) 至少能存储30天的报警信息。
e) 紧急报警和入侵报警同时发生时,应符合GB 12663的需求。
f) 应配置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应满足正常工作24 h的需要。
4.2.7 管线敷设要求
4.2.7.1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管线敷设应做到安全合理、先进、可靠。管线敷设应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
4.2.7.2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的布线宜设计成独立的系统。
4.2.8 验收
住宅小区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竣工后应进行技术检测,并按照GA 308的规定进行验收。
4.2.9 维护保养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更换、维护保养。
5. 小区监控安装,国家有规定吗
国家对此并没有强制要求小区安装监控等摄像设备,只是由国家质监局和标准管理委员会在2008年5月20日联合发布《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1741-2008》,此标准于2008年12月1日实施至今适用。此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并没有强制效力。
参阅此标准5.4.1.3~5.4.1.6:
5.4.1.3室外应选用动态范围大、具有低照度特性的摄像机和自动光圈镜头,大范围监控宜选用带有云台和变焦镜头的摄像机,并配置室外防护罩。
5.4.1.4系统应能在小区监控中心显示、刻录监控图像,并具有时间、日期、位置等识别符;能自动、手动切换图像,遥控云台、镜头等摄像机辅助设备。
5.4.1.5设置在出入口的摄像机安装应定向定焦,系统应能清楚地识别出入人员的面部特征和车辆牌号,晚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监控图像的有效。
5.4.1.6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门上方的左或右侧,并能有效监视乘员面部特征,应配置楼层显示器。
(5)住宅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扩展阅读: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发布。
对于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6. 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技术标准
参考答案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