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咸新区的产业园区
空港综合保税区
空港综合保税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最为重要的空港型现代服务业基地的功能核心,占地2平方公里,将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发展紧密结合,提供国际口岸、保税物流、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等基本功能,以及国际快递、国际中转、物流增值服务、国际贸易及展示、国际商务等衍生和增值服务功能,打造面向欧亚辐射全球的世界一流综合保税区。
先期规划建设0.8 平方公里保税区启动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围网外事务服务办理中心、围网内多层立体仓库、3座单层仓库、6座出口加工工业厂房、奢侈品展示中心、奢侈品仓库、海关国检查验仓库、卡口、监管设施和室外工程等,建筑面积约33.73万平方米。
空港临空产业园区
园区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中西部,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商务会展、电子信息等临空产业集群,建设以枢纽空港为依托,服务西北乃至全国的国际化临空经济中心。
2012年9月,全球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地产嘉民集团入驻空港新城。嘉民物流园由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内最大型的工业地产上市企业嘉民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约6000万美元(约3.8亿元人民币),占地约200亩,建设周期16个月,建设的高标准商贸物流设施,区域分拨中心、高端商品展示贸易中心、双向进出分拨中心、数据中心、文件存储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
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境内,绕城高速以西、斗门街道以北、沣河以东、西宝高速以南王寺街道区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示范基地的总体定位为:立足西安科技资源发展实际,以体制创新、政策引导、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孵化加速为核心,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将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带动关天、辐射西部、面向全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基地、科技成果中试与转化基地以及科技人员创业基地。重点发展公共科技服务、髙科技研发和创业孵化、高技术企业总部经济和高端生产性服务等产业,加速实现科技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
六村堡新加坡现代产业园区
园区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占地1200亩。重点针对以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机电制造、物联网等为主的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引入20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及欧美、日本、韩国等区域行业龙头企业。开发建设的配套设施主要为园区内制造业服务,同时引入高附加值产品的区域结算和运营中心。
周陵新兴产业园区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规划建设的四大园区之一,毗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总体规划面积973公顷。包括轨道交通设备产业园、大众民用汽车产业园和住宅产业化园三个功能区。如今,已入区的相关项目有16个,总投资110亿元。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引入相关产业项目80个,总投资300亿元,实现产值500亿元。
五陵塬文化产业园区
园区位于秦汉新城渭河北岸的百里帝陵保护带内,建设世界最大的文化遗址保护公园、都市森林景观区及由若干文化小镇组成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信息产业园
园区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北部,西临渭河,东至秦皇南路,南临新西宝高速。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布局了包括信息服务产业区、信息研发总部区、信息技术产业区、高端IT企业集聚区和生活配套服务区五大功能板块。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的基础上,明确了以大数据产业为先导,信息服务、设备制造、软件研发梯次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着力培养一批价值链高端的百亿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争取在2020年建成“千亿园区”,建成引领陕西、辐射西部、全国知名的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2012年,西咸新区成功举办“2012西咸新区大数据高峰论坛”。《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60余家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中国联通西北数据基地、全国人口数据备份与处理中心开工建设,微软中国、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陕西广电和3个国家部委项目、一批数据类企业落户,省级物联网基地获批,在全国举起了大数据产业旗帜。
国际教育文化园区
园区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宝高速新线以南,沙河东西两侧区域,总占地约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3平方公里。园区由3-4个文教园区小镇构成,沿沙河两岸布局。每个文教园区小镇建设用地约为1200亩-1500亩。项目将打造成为集国际文化、国际教育、国际交流为一体的知名文教园区。
2012年11月,在第二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陕西西咸保华国际教育园项目将建设耀华国际教育学校(YWIES)、耀华国际教育学院(YWIEC)、耀中国际学校(YCIS)等学校意向落户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区。该园区作为未来承载大西安的国际文化聚集地、国际人才的供给地和国内文化教育的示范地,搭建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现代物流园区
现代物流园区位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高泾大道以南、高泾中路以北、西铜铁路两侧,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总建筑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项目分三期建设。
项目以仓储配送、贸易综合、生活服务为主要功能,将建设成为一座集农业、能源、化工、快速消费、农业装备、制造业、物流总部经济、物流担保服务、物流贸易和会展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城,打造物流服务产业体系的标杆。
地理信息产业园区
地理信息产业园位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境内,毗邻中国大地原点。以“大地原点”雕塑为中心,展望地理信息特色文化,打造以原点文化旅游、科普教育为主,集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的地理信息科教博览区。每年将定期举办测绘、地理信息产品交易及学术交流会和高峰论坛。
② 国家扶贫盖房子政策是什么
我是陕西省华阴市卫峪乡人!现在村上说谁家盖了新房可以申请国家的扶贫政策补贴!但是必须每人先交500块钱!去上面疏通关系!我觉得这很不合理!
③ 陕西省建设厅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怎么样
简介:陕西省建设厅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是94年省政府确定省建设厅"三定"方案时批准的建设厅直属事业单位。
注册资本:141万人民币
④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3日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36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棚户区改造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棚户区改造规划
市、县政府要在2013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本地区待改造棚户区的底数、面积、类型等情况,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抓紧编制完善2015-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包括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棚户区纳入改造规划,重点安排资源枯竭型城市、独立工矿区和三线企业集中地区棚户区改造,优先改造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棚户区。力争明年完成国有林区(林场)、国有垦区(农场)棚户区改造任务。
二、优化规划布局
(一)完善安置住房选址布局。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异地安置的,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的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将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地段。要统筹中心城区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推动居住与商业、办公、生态空间、交通站点的空间融合及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棚户区改造要与保障性住房、陕南陕北移民搬迁、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等政策相衔接,节约社会资源,走集约化发展路径。
(二)改进配套设施规划布局。配套设施应与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促进城市“强规范、扩绿地、增设施、优功能”,改善居住质量,提升城市品质。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做好与棚户区改造规划的衔接。棚户区改造工作应严格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陕西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规划选址及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和具体规定。棚户区改造所形成的建设用地,用于绿化和广场建设的用地面积不得低于30%。各地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一步提高绿地配置标准,营造更好的休闲空间。其他商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
(三)严格项目规划设计。市、县政府应当结合棚户区改造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树立“大平衡”的理念,统筹考虑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不得因满足市场开发、平衡收支需要,而突破现行城市规划和规划技术规范的规定。项目不能实现资金平衡的,由政府通过资金补贴等方法实现平衡。居住区容积率多层不超过1.5,高层不超过3.5;组团级公园绿地不少于0.5平方米/人,小区级公园绿地(含组团)不少于1.0平方米/人。机动车停车位配置标准不低于《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
三、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一)做好征收补偿工作。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棚户区居民自愿选择。市、县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安置补偿办法,依法实施征收。棚户区改造涉及集体土地征收的,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等前期工作。市、县政府可以采取共有产权的办法,做好经济困难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安置工作。
(二)积极推行货币化安置。市、县政府可采取政府搭建定向交易平台和购买安置房等方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通过采取减免收费、让利开发企业等配套政策,引导群众选择货币化安置。
(三)建立行政审批快速通道。市、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共同建立棚户区改造项目行政审批快速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方式,对符合相关规定的项目,限期完成项目立项、规划许可、土地使用、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
四、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市、县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落实好五方主体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持每季度全覆盖巡查和质量安全重点检查工作机制,结合开展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提升施工工地管理水平,确保建成质量样板工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强对已入住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查,重点是建成入住时间较长的安置住房,对有安全隐患的要督促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居住安全。建设和施工单位要科学把握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和造价,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五、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一)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市、县政府应当编制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年度建设计划,明确建设项目、开工竣工时间等内容。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小区的规划设计条件应当明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建设规模和要求等,相关用地以单独成宗供应为主,并依法办理相关供地手续;对确属规划难以分割的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可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商品住房用地或划拨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时整体供应,建成后依照约定移交设施、办理用地手续。配套设施建成后验收合格的,要及时移交给接收单位。接收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投入使用。
(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新建安置住房小区要及时纳入街道和社区管理。安置住房小区没有实施物业管理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应组织做好物业服务工作。要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加快发展社区志愿服务。鼓励邮政、金融、电信等公用事业服务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
六、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
(一)确保建设用地供应。市、县政府应当编制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共同商定棚户区改造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并根据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实行宗地供应预安排,将棚户区改造和配套设施年度建设任务落实到地块。市、县规划部门应及时会同国土资源部门,严格依据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棚户区改造区域全部拟供应宗地的开发强度、套型建筑面积等规划条件。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棚户区改造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供地时序、宗地规划条件和土地使用要求,接受社会监督。
(二)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全省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资金投入,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并加大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资产经营收入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城市棚户区改造。支持城市、国有工矿、国有林区(林场)、垦区(农场)棚户区改造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对在城市棚户区中配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享受相应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各级财政补助。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市、县政府要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的金融支持政策,对于“红线”外与棚户区改造直接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且已纳入棚户区改造规划并同步报批的,国开行予以信贷支持。同时积极与省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对接,利用棚户区改造融资平台,加快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更多的贷款支持。要建立健全信贷偿还保障机制,确保还款保障得到有效落实。推进债券创新,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和运营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研究建立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棚户区改造融资体系。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积极支持符合信贷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比照公共租赁住房融资的有关规定给予信贷支持。
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广泛宣传,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抓好组织实施。省级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指导,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共同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4月26日
⑤ 物业公司如何贯标
004年被全国城建抄培训中心授权袭西安培训部,负责陕西省的《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培训和物业管理企业中高层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2006年与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培训中心多次合作在陕西地区组织中国注册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工作。 2008年至今与陕西省建设厅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合作并授权陕西省建设厅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西安培训部,主要负责西安市物业管理《建设企事业单位专业管理人员岗位证书》培训。 2010年组织了西安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质量最优的注册物业管理师考前培训。 具体情况你可以打电话咨询
⑥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直属机构
·行政许可中心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版城乡规划委员会督查办
·陕西省建设信息权中心
·陕西省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
·陕西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
·陕西省建设新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省建设厅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陕西省城市节约用水指导中心
·陕西省城市燃气管理指导中心
·陕西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
·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陕西省建设工程造价总站
·陕西省建筑行业劳动保险基金统筹管理办公室
·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陕西省建设厅执业资格注册中心
·陕西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
⑦ 卓达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项目介绍
卓达集团创建于1993年7月,现净资产逾千亿元,企业员工达15000余人。
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卓达集团在正定、鹿泉、灵寿、行唐四县区同时启动建设四座卓达新材工厂,规划年产能10亿建筑平方米、每年3万亿元的价值,将石家庄建成中国绿色建材之都、绿色建筑之都。
在内蒙古,卓达集团与乌海市政府签约,投资建设乌海·卓达新型材料科技产业园,这是卓达集团在内蒙古建设的首个新材项目。卓达集团将把新型建材与乌海原有的煤炭、钢铁、玻璃等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丰富建材全产业链条,建设年产2000万建筑平方米新材生产基地,把乌海打造成全国性的建材产业集聚区,共同推动中国绿色住宅产业化大发展。
在福建漳州,卓达集团与漳州市诏安县政府签署了合作共建卓达闽粤生态产业滨海新城的合作协议,为当地引进新型材料、分时度假养老、文化创意、竹产业、木产业、富硒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先行启动的新型材料产业将依托福建与台湾、东南亚的地缘关系及便利的海陆交通优势,拓展东南亚海外市场。依托区域内76万亩富硒土壤资源,打造富硒农产品产业链。挖掘乌山、九侯山的自然风景资源,建设健康养老示范区、山海旅游度假区,打造辐射海西乃至全中国的分时旅游度假、养生养老目的地。在厦漳泉经济核心圈和珠三角城市群的重叠区,在海滨长寿之乡,打造闽粤两省生态产业新城示范项目。
在陕西,卓达集团挺进大西安都市圈,进驻渭南市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在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内,在万亩卤阳湖畔,布局养老产业、新型材料、智慧创意、生态湿地、旅游中心、高端职业教育、综合配套现代服务业等板块。
在云南,卓达集团与曲靖市政府签约,曲靖市政府计划每年至少包销1200万平方米卓达新材绿色模块化整体抗震房屋,5年内至少包销62万套合计6000万平方米卓达新材绿色模块化整体房屋。在大力促进卓达富源新材料产业园投产运营的同时,曲靖市政府将大力推进卓达新材在政府保障房、安居工程、抗震房等诸多政府投资项目的广泛应用。曲靖市富源县政府与卓达集团合作共建总规划面积3000亩的卓达新材产业园,其年产能可达5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年产值750亿元,为当地年贡献税收18.75亿元,吸纳当地30000人就业,带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推动云南乃至整个大西南地区的开发建设。
在海南,屯昌县政府与卓达集团签订了“屯昌富硒产业经济区及新型材料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在800平方公里富硒带上,共建生态科技新城、雨水岭产业园、富硒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富硒农业产业园、富硒养生庄园,以及建设新型材料基地,绿色家居生产基地,绿色建筑产业化研究中心。通过三产联动模式,打造科技屯昌、富硒屯昌、绿色屯昌、宜居屯昌。
在湖北,卓达集团挺进大武汉城市圈,在咸嘉临港新城38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核心区,政企合作建设卓达生态产业新城。充分利用江河湖泊和丘陵地貌,开发24万亩斧头湖、12万亩的西凉湖水资源,建设一座产业之城、智慧之城、旅游之城、养生之城,建成中国真正的“威尼斯水城”。
在江西,卓达集团与高安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政企联手共建高安卓达产业新城。卓达集团将以“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群体组合模式为核心开发理念,构建包括高安卓达信誉农业产业园、卓达绿色模块化住宅 产业基地、江西省养生养老产业示范区、江西养老教育产业园区、江西省养老用品生产制造基地和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产业在内的“一个精品中心城+六大朝阳产业区”空间发展模式。
在湖南,卓达集团与张家界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天门山先导区卓达大坪旅游国际旅游度假区。卓达大坪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集中建设用地约15平方公里,与国家5A 级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连为一体。该项目将按“森林、峡谷、温泉、健康、养生、养老、度假”七大主题规划,重点打造高端养老示范基地、国际山谷养生基 地、国际康复疗养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旅游及影视教育培训基地、绿色奥特莱斯购物公园、水乐谷主题公园、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重点项目。
在重庆,合川区政府与卓达集团签约,合作共建“卓达·重庆合川小安溪生态新城”。在与钓鱼城一江之隔的金沙半岛、龙游山的山水之间,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养老产业及健康产业,率先建设主题乐园和卓达生态产业新城综合体,重现山水交融生态特色城市。
天津
在天津,卓达集团积极推进京东卫星城的建设,与民政部合作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中国养老样板区。同时开发总规划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第一期已交付使用。1000万平方米的京东温泉镇正建设中。
山东
在山东,在国家半岛蓝色经济区,卓达张家埠30万吨级国际大港、规划4000万平方米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临港园区、规划2000万平方米香水海旅游商住新城三大项目正全力推进。
海南
在海南,建筑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的国际健康养生城正在快速推进。 在五指山,60万平方米的新项目6月份准时开工。
跟着国家战略走是卓达发展的核心理念,卓达养老社区、卓达文化产业园区、卓达临港产业园区、卓达新型低碳建材产业、卓达健康养生产业、卓达绿色农业等产业布局其实都是在为国家着想,也是在为企业未来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