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筑防火分区是怎么划分的
防火分区按其作用可分为:水平防火分区,竖向防火分区。
1、水平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区域。它可以阻止火灾在楼层的水平方向蔓延。防火分区应用防火墙分隔。如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加冷却水幕或闭式喷水系统,或采用防火分隔水幕分隔。
水平防火分隔有: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等,建筑的墙体客观上也发挥着防火分隔作用。
2、竖向防火分区是指用耐火性能较好的楼板及窗间墙(含窗下墙),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对每个楼层进行的防火分隔。
竖向防火分隔有:楼板、避难层、防火挑檐、功能转换层等。竖向防火分区,用以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层与层之间竖向发生火灾蔓延。水平防火分区,用以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扩大蔓延。
(1)住宅防火空间扩展阅读
防火门的建筑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建筑内经常有人通行处的防火门宜采用常开防火门。常开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并应具有信号反馈的功能。
2、除允许设置常开防火门的位置外,其他位置的防火门均应采用常闭防火门。常闭防火门应在其明显位置设置“保持防火门关闭”等提示标识。
3、除管井检修门和住宅的户门外,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功能,双扇防火门应具有按顺序自行关闭的功能。
4、设置在建筑变形缝附近时,防火门应设置在楼层较多的一侧,并应保证防火门开启时门扇不跨越变形缝。
5、防火门关闭后应具有防烟性能。
⑵ 消防部门规定住宅外墙防火要求是怎样规定的AAA等级防火是什么产品
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要求
基本要求。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所使用的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应低于B2级。
墙体的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作防护层。其建筑基层墙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墙体的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首层的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6毫米,其他层不应小于3毫米。
当按需要设置防火隔离带时,应沿楼板位置设置宽度不小于300毫米的A级保温材料。
建筑外墙的装饰层,除采用涂料外,应采用不燃材料。当建筑外墙采用可燃保温材料时,不宜采用着火后易脱落的瓷砖等材料。
普通住宅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要求。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高度大于等于60米,但小于100米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高度大于等于24米,但小于60米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两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高度小于24米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其中,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3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用于临时性居住建筑的金属夹芯复合板材,其芯材应采用不燃或难燃保温材料。
幕墙式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要求。幕墙是由结构框架与镶嵌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载荷与作用的建筑围护结构。当建筑需要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的幕墙时,应当注意以下防火要求。
建筑高度大于等于24米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建筑高度小于24米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或B1级。其中,当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每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作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毫米。
采用金属、石材等非透明幕墙结构的建筑,应设置基层墙体,其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关于外墙耐火极限的有关规定。玻璃幕墙的窗间墙、窗槛墙、裙墙的耐火极限和防火构造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关于建筑幕墙的有关规定。
基层墙体内部空腔及建筑幕墙与基层墙体、窗间墙、窗槛墙及裙墙之间的空间,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
装修施工及使用防火要求
建筑外保温系统施工防火要求。保温材料进场后,应远离火源。露天存放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完全覆盖。
需要采取防火构造措施的外保温材料,其防火隔离带的施工应与保温材料的施工同步进行。
易燃、难燃保温材料的施工应分区段进行,各区段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并宜做到边固定保温材料边涂抹防护层。未涂抹防护层的外保温材料高度不应超过3层。
幕墙的支撑构件和空调机等设施的支撑构件,其电焊等工序应在保温材料铺设前进行。确需要在保温材料铺设后进行的,应在电焊部位的周围及底部铺设防火毯等防火保护措施。
不得直接在可燃保温材料上进行防水材料的热熔法施工。
建筑外保温系统日常使用防火要求。与外墙和屋顶相贴邻的竖井、凹槽、平台等,不应堆放可燃物。
火源、热源等火灾危险源与外墙、屋顶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应加强对火源、热源的管理。
不宜在采用外保温材料的墙面和屋顶上进行焊接、钻孔等施工作业。确须施工作业的,应采取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并应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将裸露的外保温材料进行防护处理。
电器线路不应穿过可燃外保温材料。确须穿过时,应采取穿管等防火保护措施。
一般防火产品分为AAA、AA、A、B、C五级,AAA等级属不可燃产品
⑶ 建筑防火分区与防火隔间的区别有哪些
建筑防火分区与防火隔间的区别
防火分区与防火隔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其防火分隔的意义大体是相同的。
①防火分区与防火隔间都是防止火灾蔓延扩展而分隔出来的局部区域或空间。
②防火分区与防火隔间对分隔构件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防火分区的分隔构件是防火墙和其他特定的构件,
如楼板、
窗间墙、
窗槛墙以及甲级防火门、
特级防火卷帘等。
防火隔间的分隔构件只要求其是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分隔构件和楼板,其耐火极限略低于防火墙。
防火墙不是一般的分隔墙,首先要求应是不燃烧体实体墙,耐火极限不低于3.0h。其次,
必须直接砌筑在建筑物基础上,或砌筑在耐火极限不低于防火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上。
防火隔间的分隔墙只要求是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隔墙即可。
③防火墙在构造上有严格的要求,
并保证在防火墙一侧的屋架、
梁、
楼板等构件受火灾破坏
时防火墙仍不能垮塌。
防火分隔墙则没有这些构造要求。
这样,
防火分隔墙的设置和防火隔
间的划分就不受建筑基础和框架的制约。
这对于建筑内火灾危险性较大或较为重要房间和区
域的防火分隔较为有利。例如,设置在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要求“一个厅室”
形成隔间,
就是要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0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
0h的楼板
与其他部位隔开,
形成独立单元。
而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分隔墙上不允许开门,
且独立单元的
疏散门为乙级防火门。
独立单元与相邻单元或场所的分隔墙,
其分隔的性质和作用与防火墙
相当,
但耐火极限要低,
而且不必构筑在建筑基础和框架上。
这与防火墙有很大差别,
它便
于设置。
建筑内需要单独划分隔间的部位还有:医院中的手术室;居住建筑中的托儿所和幼儿园;
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固定灭火装置的设备室(钢瓶间,泡沫液设备间)
;通
风空调机房;排烟机房;住宅建筑底层的商业服务网点;燃油、燃气锅炉房,可燃油浸电力
变压器室,
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
多油开关室等。
这些隔间的分隔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
防火墙。
④防火分区在疏散要求上与防火隔间不同。对防火分区,要求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
口不应少于2个(特殊情况另有规定)
。这里的安全出口是指直通室外的出口,保证人员安
全疏散的楼梯,
通向符合安全疏散要求的避难走道的入口,
相邻防火分区墙上符合要求的出口等
⑷ 高层住宅楼层内消防通道是多高和多宽
最小净宽度不小于1.4m。超过一万平米的通道不得小于2.4M。 不小于3.5米 因为所有建筑都要有安全的消防通道。公共场所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1.2m。
娱乐和老幼场所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1.4m宽度。电梯前室与电梯厅的区别电梯前室是消防上的概念,只有消防电梯需要有电梯前室,普通电梯不需要。消防电梯前室需要用防火墙、防火门封闭起来,通过防火门与疏散通道连接。普通电梯门外的空间叫电梯厅,最小深度要1.8米(无障碍规范要求),另有其他最小深度的要求,可自行查规范。
(4)住宅防火空间扩展阅读
《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三款规定,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3.2 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
消防电梯前室面积前室的面积应当由建筑物的性质来确定,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当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合用一个前室时,前室里人员交叉或停留较多,所以面积要增大,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平方米,而且前室的短边长度不宜小于2.5米。
⑸ 建筑防火分区面积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解决办法如下:
一、用防火墙和防火卷帘,把地下室分割为8个防火分区,且每个分区面积均不大于500㎡。
二、用防火墙和防火卷帘,把地下室分割为4个防火分区,且同时全部加装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允许的防火分区面积翻倍),每个分区面积均不大于1000㎡。
三、地下室的功能作为地下车库(需要有汽车进、出的坡道联系地面)和设备用房,,且全部加装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用防火墙和防火卷帘,把地下室分割为2个防火分区。地下车库和设备用房,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为1000㎡,加装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可以增加到2000㎡。
注:1、表中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局部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2、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⑹ 住宅地下室做储物间跟大空间消防要求有什么不同
地下室做储物间和大空间是需要根据面积确定的,面积超过300平米的不论做什么都内需要设置消火栓和容应急照明系统 ,灭火器的;作为公共人员聚集场所的话,面积超过500平米及以上的还需要增加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的。
⑺ 高层住宅公共区半室外空间需要达到A级防火吗
公共场合的消防验收标准是B级防火的,不过很多地方也有要求的A级防火阻燃。这个要看具体的实际要求吧,根据实际情况来。
⑻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中:前室指什么位置
前室,既防烟楼梯间或者没有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前面的一个过渡空间。专
如果入户门前的走属廊有设置开向前室的防火门,那么开向走廊的入户门就需要做防火门。这样的话从套内到疏散楼梯间要经过三道门(入户门,开向前室的门,开向楼梯间的门)。 但是一般情况下高层住宅没有“走廊”,而是直接用“前室”代替。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开向前室的门均应为防火门。因此,只要你入户门均为乙级防火门,那么入户门和楼梯间之间的空间就叫做“前室”。
参考资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9
⑼ 高层住宅楼消防楼梯的标准宽度是多少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6.1.9 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6.1.9的规定。
6.1.10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9)住宅防火空间扩展阅读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6.1.12 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2.1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1.12.2 房间面积不超过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6.1.12.3 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6.1.13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3.1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6.1.13.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6.1.13.3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计算。
6.1.13.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6.1.13.5 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6.1.13.6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6.1.13.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6.1.13.8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⑽ 住宅前室防火入户门开启方向:
这个没有明确要求,但一般入户门会向外开的多。因为有些人会在里面再加个木门,如果你不加木门,内外开都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