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低密度住宅的简介
近年来房抄地产市场上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经过SARS风波的冲击后,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一类以高绿化率、低容积率为主要特征的住宅。其中包括Townhouse、独立别墅、多层住宅及其派生产品。低密度住宅中的密度从专业上来讲应指容积率,是相对于城区容积率较高的高层建筑而言的。城区住宅的容积率在3—6都是很正常的。在北京CBD如财富中心,容积率甚至达到了12。对于容积率多低才能称为低密度住宅这个问题,业内也有许多争论,并无统一定论。
2. 模拟城市4低密度住宅与中密度住宅
第一,低密度可以直接升中/高密度,方法是直接在已有房子的地上画就可以了。不需要拆房。
第二,你有严重严重严重的误区。RCI需求是指人口/商业/工业三项。其中人口不是指人口密度。而是人口收入啊。即低收入人口(那些没文化,从事污染行业低级服务业的居民)、中收入人口(EQ在80-120之间,从事制造业中服务业中商业的居民)以及高收入人口(从事高科技高商业的人口等)。所以可以说,你的住宅区密度不决定你的RCI需求。
需求的相互关系其实理解起来也不难。一开始你的城市住了批没文化的,没文化的干不了高级工作,所以这样的居民会向你要求高污染工业以及部分低级服务业的“就业岗位”;RCI需求就可以看到了。同时,如果你建立了一堆高污染工业,那也自然也会使你的城市产生很多“文盲工作人口的需求”。以此类推,当你的城市居民教育上去了以后,相应的岗位需求也会上去。
所有的这些需求,与密度是无关的。密度只是决定一块区域里能住多少人。无关这些人的教育与就业。一开始采用低密度只是为了好控制,以免发生人口突然增长而教育跟不上的问题。文盲过多,城市的整体教育水平自然不高,也就间接地影响商业和工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模拟4里是没有数据显示密度需求的。
3. 低密度社区的好处
1、宽松开阔的生活空间
低密度意味着楼间距大、社区公共空间大。住户可以享受回无遮挡的观答景视野和充足的日照时间,阳光更充分的渗透进社区内各个角落;同时,健身区域、活动中心、休闲会所规划空间绰绰有余,内部配套更为完善。
2、绿意盎然的社区环境
低密度社区拥有充足的绿化和景观面积,绿意盎然、宁 静安逸的社区环境舒缓身心,使生活融合于自然。
3、告别拥挤的楼道和电梯
对于高密度社区而言,住户安排拥挤密集、电梯等待时间长、出入人流量大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低密度社区则没有这些烦恼,一梯一户、两梯两户的安排宽敞方便,更是让业主私密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4、丰富自由的建筑设计
低密度决定了建筑设计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发挥,体现住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不仅表现在立面外观和建筑风格上,内在的户型布局和空间安排都会有更高自由度,提升居住舒适感。
4. 关于《模拟城市4》里的“高密度住宅区”与“低密度住宅区”
LS说的对,我没有算过一个绿格所能容纳的人数,不过高密度住宅的人数几乎是膨胀性的增长,楼房高了,电话小了,生活越来越糟。
5. 低密度住宅的介绍
低密度住宅,即限高18米,容积率在1.5以下的Townhouse、独立别墅。
6. 低密度住宅的规划
北京市规划院对于北京绿化带项目的规划要求是:容积率在1.5以下,限高18米。根据国情,特内别是北京、上海等容大城市的现状,可以认为容积率在1.5以下的住宅,都属于低密度住宅。可见,低密度住宅涵盖了很大一个住宅产品区段,具有广泛的市场针对面。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开发设计实践中摸索出更多成功的经验,使低密度住宅真正成为改善国民居住和生活品质、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理想人居环境的主流住宅产品,是开发设计界责无旁贷的义务。
7. 低密度住宅区需要大学吗
你说的意思是低密度住宅区里面规划学校需不需要规划大学的位置是吗专?这个问题研究属起来也是挺复杂,我的理解一,就是需要不需要独立的大学,这个得看政府和开发商对这个住宅区的定位了,大学本来就是面向全国招生的,不像中小学有范围限制,但是肯定还是本省学生对一些,所以得考虑生源问题,目前这边都是公办学校比民办学校好,能不能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是个问题;我的理解二,是要不要引导大学在住宅区建校,这个问题也是有利有弊,大学在的地方,人口密度会大些,对于交通、饮食店有很大影响,但是也会增加学习氛围和活动场所。
8. 容积率达到多少才算是低密度住宅
容积率达到1.5以下才算是低密度住宅。独立别墅为0.2~0.5,联排别墅为0.4~0.7。
在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地块上建房,每层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建2层,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容积率就是2.0;如果建3层,每层建筑面积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容积率就是1.5,依次类推。
总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容积率为0.8;总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总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5;在建筑层数相同的情况下,容积率越小,居住密度越小,相对舒服。容积率越大则相反。
(8)低密度住宅区扩展阅读
别墅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中国古代称别业、别馆,3世纪,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中国西晋出现别墅,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此外,历代著名的别墅有唐代蓝田王维的辋川别业、明代苏州的拙政园、清代杭州的金鳛别业和北京的勺园。
别墅分为以下5种: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叠加式别墅、空中别墅。(严格意义上讲:联排、双拼以及排屋(Town House)等低密度住宅不属于别墅范围,而被划入高档住宅范围。)
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程度愈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报酬递增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纯收益会随着土地投资的增加而出现由递增到递减的特点。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对地价影响的报酬递增递减规律表现在:在建筑密度一定时,容积率的增加,主要引起房屋层数的增多,随房屋层数的增多,开始时由于基础工程费及地基处理费的分摊,单方造价降低;
当层数达到一定值时,就需要加固基础、增加电梯、加强抗震等,单方造价由下降转为上升,而单方售价则由于建筑容量的增大造成的建筑环境质量下降而呈递减趋势。
当单方售价等于单方造价时,土地收益达到最大,土地价格也达到最高,此时的容积率为最经济容积率。若继续增大容积率会因单方售价低于单方造价而使土地投资收益开始下降,地价也随之开始下降。
2、容积率对地价的作用程度与城市规模成正相关关系。首先,城市规模大,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地价总体水平高,楼面地价占房屋单方开发成本比例高,通过降低楼面地价来降低房屋单方开发成本效果明显,而小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低,地价总体水平低,房屋开发单方成本主要受房屋单方造价影响,
通过降低楼面地价降低房屋开发单方成本效果不明显,而且房屋层数达到一定数值后若继续增加层数会增加单方工程造价;另外,大城市有比较系统的城市规划资料,土地开发受规划控制比较严,而小城市规划控制一般不严格,容积率的确定往往具有随意性,许多地方没有容积率这个指标限制,
或有,但控制不严,而且有的地方政府为树城市形象,往往鼓励建筑物向空中发展,愈高愈好,容积率在这些小城镇缺乏实际操作意义。所以,城市规模愈大,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愈明显,地价随容积率的变化幅度愈大。
3、容积率对同一城市不同区位地价的作用程度不同。城市中心区位条件优越,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需求量、土地稀缺程度、规划控制程度均高于其它区域,特别是城市边缘区,投资者的激烈竞争使地价随容积率变化的幅度保持或接近土地收益机制作用下的地价随容积率的变化规律;
而在其他地区则随着土地利用收益、土地需求量及其稀缺程度降低,容积率对地价的作用程度随之下降。因此,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程度在同一城市表现为从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弱。
4、容积率对不同类型用地地价的作用程度不同。商业用地对区位条件反应最敏感,只能布局在少量区位条件优越的沿路区域,土地稀缺程度、供求矛盾比住宅、工业用地突出,容易形成卖方市场,众多用地者的竞争促使容积率增加产生的经济剩余主要以地价形式表现出来,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住宅用地对区位条件反应的敏感程度比商业用途弱,但比工业用地强;工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不但受区位条件影响最不敏感,而且受工艺流程的制约,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容积率的限制。因此,在同一城市中,容积率对不同类型地价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商业、住宅、工业用地。
9. 什么叫做低密度住宅
低密度住宅,即限高18米,容积率在1.5以下的Townhouse、独立别墅。其中包括Townhouse、独立别墅、多层住宅及其派生产品。
10. 低密度住宅是什么意思
低密度住宅,即限高18米,容积率在1.5以下的Townhouse、独立别墅。其中包括Townhouse、独立别墅、多层住宅及其派生产品。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上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经过SARS风波的冲击后,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一类以高绿化率、低容积率为主要特征的住宅。其中包括Townhouse、独立别墅、多层住宅及其派生产品。
低密度住宅中的密度从专业上来讲应指容积率,是相对于城区容积率较高的高层建筑而言的。城区住宅的容积率在3—6都是很正常的。在北京CBD如财富中心,容积率甚至达到了12。对于容积率多低才能称为低密度住宅这个问题,业内也有许多争论,并无统一定论。
(10)低密度住宅区扩展阅读:
居住建筑密度指标
取决于包括院落的组织,绿地所占的比率,气候、防火、防震、地形条件等对住宅建筑布置的要求,以及建筑层数、层高、房屋间距和排列方式等各项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平均建筑层数愈高,建筑密度愈低。
根据1980年中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新建居住区的居住建筑密度是:4层楼区一般可按26%左右,5层楼区一般可按23%左右,6层楼区不高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