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查尔斯·兰姆作品
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英国散文家。
代表作:
Tales fro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Album Verses
Essays of Elia《伊利亚随笔》
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文学界,有这么一位作家,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弱,一件伦敦职员常穿的黑色燕尾服下摆紧贴在细细的腿上;面孔是长长的,一双淡褐色的眼珠有时流露出忧郁的神气,有时又含着调皮的光芒;他性格温和,有时又有点倔倔的脾气;他有口吃的毛病,可在朋友们当中又爱说句俏皮话;他的文章也写得有点曲折、古怪。这个人就是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
作为一位作家,“伟大”之类的称号加不到兰姆的头上,但作为一个 随笔作家,兰姆却是与蒙田并列的具有世界声誉的一大家。
兰姆出身贫穷,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的亲信佣人。他七岁时进入为贫寒子弟而开设的伦敦基督慈幼学校念书,拉丁文学得很好,是高材生,可惜口吃,不能升入大学。他14岁即辍学自谋生活,先在伦敦南海公司、后在东印度公司整整做了三十六年职员,直到50岁退休。所以,他曾经开玩笑说自己的真正著作“全集”就是每天在公司里登录的那些大帐本。
兰姆一生经历平凡但又屡遭不幸。他小时常到外祖母为人管家的乡下田庄去住,认识一个名叫安妮·西蒙斯的小姑娘,青梅竹马,有了感情。但他20岁时,安妮却与一个当铺老板结婚。在失恋的打击下,兰姆一度精神失常,在疯人院住了六周,才得复元。次年,他家里发生一件大祸:他的姐姐玛利因日夜赶做针线活贴补家用,过度劳累,发了疯病,竟拿小刀刺死了自己的母亲。这件事决定了兰姆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为了赡养老父亲、照顾疯姐姐,他把沉重的家庭负担完全挑在自己身上。为了不使玛利流落到疯人院,他一生未婚,与姐相依为命,过着清寒寂寞的生活。
兰姆的文学写作大部分是在下班之后业余进行的。他写过诗歌、传奇、剧本、莎剧论文。美术评论,还和玛利合写过一部《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我国解放前的中译本曾叫作《莎氏乐府本事》)——这原是为英国儿童写的通俗读物,现已成为全世界莎剧初学者必读的入门书。
1818年,兰姆43岁,出了两卷《文集》,打算“封笔”了。但是《伦敦杂志》的一位有眼光的主编向他约稿,文章内容和形式都不限,月出一篇。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机遇。兰姆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地写出自己最熟悉、最高兴写的东西。于是他借用一位老同事的名字“伊利亚”作为笔名,陆陆续续发表了大小六十多篇随笔散文.以后出版成为两本书,即《伊利亚随笔》(1823)和《伊利亚续笔》(1833)——这是兰姆最重要的代表作。
兰姆的这些随笔内容多种多样:或写他青少年时代的往事,或写他的亲人朋友,或写他做小职员的辛苦生涯,或写他忙中偷闲的小小乐趣,或漫谈他读过的书、念过的诗、看过的戏、认识的演员,或写伦敦的街景市情,还写乞丐、扫烟囱的穷孩子,写书呆子、单身汉和酒鬼,等等。他的笔法是叙事、抒情、议论互相穿插,使用的语言是白话之中夹点又言,情调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在谐谑之中暗含着个人的辛酸。
从文学史的角度说,兰姆的随笔属于英国浪漫派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从思想上摆脱理性主义的约束,追求个性和感情的解放;从创作方法上摆脱古典主义的限制,追求“我手写我心”——在这些根本方面,兰姆和其他英国浪漫派作家并无二致。但不同之处在于:当其他浪漫派作家(如华慈华斯)以农村、大自然。崇高理想、热烈爱情当作自己的汇歌对象时,兰姆在自己的随笔里却以伦敦的城市生活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他从城市的芸芸众生中寻找出有诗意的东西,赋予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一种浪漫的异彩。美国学者安妮特·鲁宾斯坦博士指出:兰姆是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职员、教员、会计、雇佣文人等中下层“白领工人”的代言人。
兰姆生活在18、19世纪之交,当时全欧的最大政治事件是法国革命。兰姆在早年和其他英国热血青年一样,受法国革命影响,结交了一批思想激进的朋友,一同著文办刊,向反动保守势力斗争,同时也受对方攻击。但滑铁卢一战,拿破仑失败,欧洲形势大变,封建势力复辟;英国政府的政策日趋反动,兰姆的朋友们也走向分化,有的受舆论围攻,有的受审讯、下狱,有的流亡国外,有的思想转为保守。在这种形势下,兰姆写文章只谈日常琐事了。批评家贝雷尔说:“兰姆知道自己神经脆弱,又深知自己一生中所要承受的沉重负担,所以他拼命躲进那些琐事里,有意装傻,以免由于激动而变成疯子。”他有他的苦衷。尽管如此,兰姆一生中对于社会下层的穷困者、弱小者、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始终怀着真挚的同情,对于他那些处于逆境之中的思想激进的朋友,如葛德文、亨特和赫兹利特等,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友谊,并尽力给予支援帮助。这种感情,从他的随笔的字里行问时时可以觉察出来。
兰姆在他的随笔中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文风,那是个性毕露、披肝沥胆的——读了他的随笔,就了解了他的个人经历、性格和感受。因此,他说过:他的随笔集,不需要序言来介绍,因为他的每篇随笔都是自己的“序言”。他的文章写得文白交错、迂回曲折而又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这是由他那不幸遭遇所形成的性格,以及他那博览群书所养成的“杂学”所整个决定的。他的风格像是突破了重重障碍、从大石下弯弯曲曲发芽生长、终于开放的一朵奇花。他的随.笔写作,是把个人的不幸升华为美妙的散文作品。他常常板着面孔说笑话。两剿伊利亚随笔肿贯串着一种别人无从模仿的幽默感。这种幽默乃是一颗善良的心所发出的含泪微笑。
应该顺便一说的是:“絮语散文”这个名词是我国“五四”以后对于英国文学中的familiar essay的一种早期译法,今天一般称为“随笔”或“小品文”,其含意自然是“漫谈式
❷ 查尔斯·马金托什的设计风格
马金托什最早开始尝试采用简单的纵横几何结构设计是他的海报设计。他早年创作的海报凸现了非常特殊的强调纵横直线组合的基本结构,比如他1896年设计的苏格兰音乐回顾海报,同年设计的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海报,都有这种特征。他在平面创作上受到日本浮世绘风格非常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英国年青的插图画家奥布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插图风格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但强调纵横直线布局,同时也注意线条的应用,讲究平面感,而不再是欧洲艺术中通常的对于立体体积的强调。
1902年他开始从事建筑设计,这个时期的设计项目包括希尔住宅(Hill House),与此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设计,比如在格拉斯哥南园路住宅的起居室,希尔住宅的起居室等等。但是,真正奠定他的风格和影响基础的是他设计的母校建筑,即著名的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校舍建筑,是其风格特征的集中体现。其中体现了新艺术运动的风格,也包含了现代主义的特点,同时更具有他个人的特征,是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他在这些项目中,都体现了自己对于简单几何形体、对于纵横直线,特别是比较长的直线,对于黑色的运用的强调。
他的大部分设计,都基于中性色彩计划,以白色为底色,家具常常采用黑色,再用鲜明的色彩点缀,很注意平衡处理,因此非常突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套系列家具,特别是具有高靠背的黑色椅子,成为现代设计经典作品之一。他的室内设计,特别是晚期设计的杨柳茶屋(the Room de Luxe,Willow tea Room),以它典雅的家具、灯具、彩色镶嵌玻璃窗户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首先得到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视,通过1900年分离派第八届展览,而为世人所熟悉,可以说,他影响了当时整整一批前卫的设计师,创造了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新设计风格。马金托什的风格不是突然产生的,他是英国设计运动和欧洲大陆设计运动的发展成果之一。他上承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另外还受到欧洲新艺术运动,特别是被视为现代主义前奏的一些人物,如维也纳的分离派运动、美国的弗兰克·赖特、格林兄弟等等的影响。
马金托什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设计阶段,对于旧有风格的厌倦,对于新风格的畏惧,导致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兴盛,他能够在这个时刻挺身而出,正视机械化的形式,采用接近现代风格的简单几何形态和黑白色计划,为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一种积极的可能性。他是工艺美术时期与现代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衔接式的人物,在设计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意义。
❸ 查尔斯林德伯格和山本五十六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山本认为他在被袭击和杀害时已经超出了P38的射程。根据林德伯格的建议,事实并非如此。
加上J型P-38的额外燃料电池,撒旦的天使已经进行了六个半小时和七个小时的飞行。7月1日,林德伯格与该小组执行了第三次任务,武装侦察位于格尔温克湾西岸的纳比尔、萨根1号和2号、奥塔维里和兰斯基的敌人地带。林德伯格的技术眼光已经注意到了一些事情。经过六个半小时的飞行,他的闪电坦克中还剩下210加仑的燃料。”
“7月3日,该集团执行了两次任务,覆盖了16架重型轰炸机对jeffman岛的攻击。林德伯格带领哈迪斯中队的白色飞行,在笨拙的b -25轰炸机上方来回穿梭。袭击发生后,闪电就去找驳船了。
袭击计划要求美国战斗机以极低的高度飞行400英里以上,找到山本的航班,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摧毁山本的飞机。唯一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飞机是P-38。P-38能达到这个射程的唯一原因就是林德伯格。
林德伯格的建议起了作用,当日本人认为他们已经超出射程时,P38攻击并杀死了山本。
❹ 查尔斯·柯里亚的个人评价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逐渐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建筑作品。在欧美建筑一内统天下的局面下使人们眼前容一亮,因为他们足以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的优秀建筑相媲美。优秀的建筑作品背后必定有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作为国际大师的柯里亚正是众多印度建筑师中的领军人物。
柯里亚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以至于我们无法将其归属于哪一种流派。在崇尚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建筑耗能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柯里亚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展开了低技术生态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他的“管式住宅”被视作早期低技术生态建筑的经典实例而被各类研究论文广泛引用。在人们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方格子”在全球各地的泛滥感到忧虑时,柯里亚用带有强烈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一个个建筑实例为我们作出了完美的解答。当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时,柯里亚对低收入者住宅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又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探索方向。
如果一定要对柯里亚有生以来的成就进行概括,那就是”继承传统,探索地域精神”,这是他所有学术理论的思想核心。柯里亚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在建筑专业领域上的杰出贡献,更重要的是他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底层贫苦大众的同情与关注。
❺ 我在网上买了一颗查尔斯科瓦的莫桑钻,卖家标的是1克拉,但到手后我称了一下只有0.88克拉。
我觉得这个有误导嫌疑。莫桑钻确实是个不错的东西,从装饰效果来看比钻石还版要好,用肉眼99.9%的情况下权是区别不出来的。关键是还便宜,一般小白领也可以经常换换款式。
不过尽管像但还是有区别,折射率和密度都有点不同。实际上美国CharlsCorvard的莫桑钻完全是按照钻石的切割工艺来做,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1克拉莫桑钻,实际上只有0.85-0.9克拉,因为碳化硅的密度比钻石小一些。而且因为折射率的差异,钻石的切割工艺并不能让莫桑钻有钻石一样的视觉效果。
另外一家莫桑钻供应商Venuscube则做得更好一些,重新设计了切割工艺,1克拉的裸钻就是实际重量。而且由于根据碳化硅的特性重新设计了切割角度,能够展现出最好的火彩以及八心八箭的效果,这是CharlsCorvard的莫桑钻所不具备的。
不过,作为饰品嘛,看着是1克拉大小就差不多了,毕竟除了最好的朋友也没有太多人会非常仔细去观察手上的钻戒是不是有那么好的火彩是不是有八心八箭。
❻ 有这样一种传闻说查尔斯并不受宠,为什么呢
传闻说查尔斯并不受宠,其实查尔斯是幸运的,虽然父母没空照顾他,但祖父祖母却非常宠他。
我们都知道,查尔斯王子是英国的王储,他今年已经71岁,被立为王储也已经有65年的时间了,如今成为了世界上年龄最大的王储。这都是因为他的母亲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还超长待机,女王虽然这么大的年纪了,但依旧没打算退位,这也让查尔斯继位遥遥无期。
所以说,查尔斯的童年虽然缺少父母的照顾,但他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的祖父祖母给了他很多的爱,这真的很让人羡慕。
❼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的著作
《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林德布洛姆教授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当代西方比较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名作之一。这本书主要以欧美、苏东、中国和古巴为经验对象,研讨林德布洛姆所讲的成型及成熟的世界主要的政治经济制度的结构、组织方式及其意识形态,寻找各种体系的异与同,客观分析它们的起源、现状及走势,比较评说它们的成就和缺陷。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许多“纯理论”的经典不同(如阿尔蒙德、达尔、亨廷顿等人的作品),也有别于比较经济学——这一学科作为成熟的形态是在60年代才刚刚崛起——的许多重要成果,林德布洛姆的这本书把比较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两大学科的对象与方法巧妙地结合使用,娴熟地贯穿制度分析的始终;作为一部“毋宁说更多地是经验的”著述,作者却同时独辟蹊径地在理论和研究手法上提出了新的内容:例如,在政府(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个案”式的主题下面,林德布洛姆教授避开了传统的市场与计划、“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集权(集中)与分权(分散)的分析套路,相反,他从权威(国家权力)、交换(市场关系)、说服(训导制度)三种范畴出发(他称之为“要素”),建构、显示和比较人们平日熟悉的各种政治—经济组织构造之异同,并阐发了一系列既有特色又有内在逻辑的命题(论点),如:西方多头政治中趋于明显化的大众化控制的循环;实业界在市场经济内的特权地位以及市场制度的双重领导权;西方的政府和公司在计划和管理上不同于“东方”的创新;权威方式与说服方式(训导式“教育”)的并用与差异(尤其在他所说的“共产主义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应用);市场社会主义的长处、限度以及它在东西方的经验对照(林德伯洛姆取70年代的南斯拉夫、一定程度上还有当时的匈牙利为这一实验的范例)。逻辑和分析当然有时令人殚精竭虑,但教授在书中列举的大量饶有趣味、生动形象的事实证据以及鲜明且一以贯之的线索,想必会给勤于思考、择善固执的读者带来仔细阅读的兴致。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作为一个生长在美国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林德布洛姆无论是政治价值观、或知识的背景,还是观察事物的立场、乃至词语的使用法,都与我们中国读者大相径庭,在不少问题上存在偏见甚至谬误;这一切,相信明智而有耐心的读者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批判鉴定。作为政治学家和比较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教授涉猎广泛且著述众多,主要作品有:
《合并与资本主义》(1949年版);
《政治、经济和福利》(1953年版,与R.A.Dahl合著);
《决策战略》(1963年版,与D.Brybrooke合著);
《民主的知识》(1965年版);
《决策过程》(1968年初版、1980年再版);
《政治与市场: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1977年版)
《可用的知识:社会科学和社会问题的解决》(1979年版,与D.K.Cohen合著)。
❽ 查尔斯 柯里亚是谁有什么贡献
查尔斯·柯里亚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密执根州学院研究建筑。从1958后在印度孟买开设私人事务所。他的作品范围很广,包括有沙巴麦迪·阿希兰姆的麦哈特玛·甘地纪念馆,赛普洱的贾瓦哈·卡拉·肯得拉,麦达哈雅·普来得西的州议会大楼,以及德里,孟买,艾哈麦达巴德和印度其它城市的几个城镇规划和住宅项目。他的所有作品特别重视流行的资源,文化和气候条件,这在空间次序上是主要决定因素的。
作为第三世界发展低收入者住宅的先驱之一,柯里亚为穷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住宅模式。从1970到1975年,柯里亚担任CIDCO,既城市和工业发展公司的总建筑师。1985年前总理拉吉夫·甘地指定他为国家城市建筑部主席。
柯里亚的建筑和规划项目已发表在各种建筑杂志和书中。他在国内外还做过各种教学工作。1979年,他还应伦敦大学的邀请发表演讲,1983年为皇家艺术协会发表演讲。
时代周刊曾提名他为1974年全球150新领袖封面人物。1972年,柯里亚获得印度总统设的帕德玛·希来里奖。1979年他获得英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1980年获得密执根大学荣誉成员,1984年他获得了威廉斯王子颁发的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金奖,1987年获印度建筑师协会的奖金,1990年获得国际建筑师协会金奖,1994年获得日本艺术协会的普雷米尔·茵帕里勒建筑奖。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印度出现了一批质量卓著的当代建筑,其水平堪与当今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作品相媲美。孟买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正是其中的一员。
象所有在西方受过教育的印度建筑师一样,查尔斯·柯里亚很快便认识到印度大陆的局限性。但他拒绝持一种断然否定的态度,他宁可把这看成一种机遇。与其同时代的人的作品比起来,柯里亚在很大程度上更执着于一种他称之为“开场空间”(open-to-sky-space)的东西,一种以不便应万变的范型,此是他建筑中的一贯主题。柯里亚的第二种重要范型是被他称之为“管式住宅”的东西。这种独特的形式,在不能使用空调的社会里,被认为是一种节能手段。在柯里亚前二十年的独立实践历程中,这两种典范,“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被广泛因;应用于住宅的领域,不论是公共住宅还是私人住宅。在他前二十年的事业中,“住宅”几乎成了他运用这两种普遍类型的控制性主题。
近期代表作品
查尔斯‧柯里亚从1958年开始便在孟买执业。其作品涉及甚广,包括在阿穆达巴的圣雄甘地纪念馆 (1960年),加霸的斋浦尔艺术中心 (1990年),博帕尔省维德汉‧巴瓦尼州议会大厦 (1998年),及在印度的达理、孟买、阿穆达巴等城市的许多市镇规划及住宅设计。
发表著作
柯里亚发表过的著作如下:
《第三世界城市新景观》 (1989年),
《查尔斯‧柯里亚》 (1997年),
《住宅设计与城市规划》 (1999年),
《住宅设计与城市规划:为人与城市所提出的建筑方案》 (2000年)。
评 论
柯里亚的设计反应了传统的印度建筑概念,虽然他的建筑语汇是现代的,却糅合了传统印度的建筑精神、理论与价值。
❾ 有人在澳大利亚听说过charles sturt university的吗觉得怎么样啊
学校简介
http://www.csu.e.au/
[email protected]
CharlesSturtUniversity(CSU)是一所多校区的大学,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重要大学。
本校以探险家(CharlesSturrt)船长的名字命名。查尔斯·斯德特大学目前拥有的三所校园所在地的大部分地区就是由他开发的。
在本校的三个校区中,有500多名来自20多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
课程介绍
CSU有五个学院,颁发专科文凭、学士、硕士、博士文凭、五个学院分别为:文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保健学院、科学农学院。
学校设施与学生服务
三个校区都有学生服务中心,提供完善的服务。Wagga和Bathyrst二校区有住校医疗服务。学生顾问可辅导学生个人及学业上的问题。校内有各式的运动及休闲设施,另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及电脑中心。
开学日期
每学年分为二个学期,自二月开课到十二月结束。在每学期中间都有一个短假期,另外在七月有一个长达四个礼拜的假期。
住宿安排
Eagga和Bathurst两校都提供优良的校内宿舍,保证国际学生来校的第一年都能申请到校内宿舍。
查尔斯杜大学MBA课程
查尔斯杜大学是澳洲97年度的"最佳大学",其MBA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海外学生报读时不用提交托福成绩而可直接申请,当学生到达澳洲时,由学校组织进行英文水平测试,如合格就可直接进入MBA课程学习,若不合要求,则必须参加学校提供的英文强化课程,最长时间达20周。
※注意:不要以为不要求提供托福成绩就意味着查尔斯杜大学对英语要求不高,据前往就读的学生反映,该大学的英文水平测试并不比托福简单。
此外,查尔斯杜大学还与马来西亚精英学院开办联合课程,海外学生可以在马来西亚就读该大学的MBA课程,成绩合格后取得查尔斯杜大学颁发的MBA证书,此证书和在澳洲本土就读取得的MBA证书完全一样。这种联合课程对经济条件不太理想的留学生无疑是很大的福音。
入学资格:
本科学历者无工作经验要求可直接申请,大专学历者需5年左右的工作经验方可申请。
(在马来西亚就读的条件和上述条件相同。)
学制:
加上英文强化课程最长为半年,MBA主课程为1年。
(在马来西亚就读也是如此。)
学费:
19,500澳币,每周英文强化课程285澳币(在马来西亚就读的学费为马币27,000元,每周英文强化课程为马币120元。1马币约等于2.5元人民币。)
申请时间:
每年2月、5月及9月
(申请前往马来西亚就读也是如此。)
主要课程:
商业经济,企业策划,商业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管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