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住宅开发 > 住宅古建装修

住宅古建装修

发布时间:2021-01-24 13:56:07

『壹』 中国古建筑庭院布局的特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天津首创装饰提醒您,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以是多间
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
(三)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前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辅助轴线)。曲阜孔庙在主轴线上布置了十进院落,又在主轴线两侧布置了多进跨院。它在奎文阁前为一条轴线,奎文阁以后则为并列的三条轴线。至于坛庙、陵墓等礼制建筑布局,那就更加严整了。这种严整的布局并不呆板僵直,而是将多进、多院落空间,布置成为变化的颇具个性的空间系列。像北京的四合院住宅,它的四进院落各不相同。第一进为横长倒座院,第二进为长方形三合院,第三进为正方形四合院,第四进为横长罩房院。四进院落的平面各异,配以建筑物的不同立面,在院中莳花植树,置山石盆景,使空间环境清新活泼,宁静宜人。
(四)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但是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 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一般民居房屋制作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成网架,钉在梁上,再糊纸,称「海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结构复杂,下方上圆,由三层木架交构组成一个向上隆起如井状的天花板,多用于殿堂、佛坛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绘有藻纹,故称藻井。 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渐发展演化而为彩画。古代在建筑物上施用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庶民房舍不准绘彩画,就是在紫禁城内,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绘制彩画也有严格的区分。其中和玺彩画属最高的一级,内容以龙为主题,施用于外朝、内廷的主要殿堂,格调华贵。旋子彩画是图案化彩画,画面布局素雅灵活,富于变化,常用于次要宫殿及配殿、门庑等建筑上。再一种是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草虫、花卉为内容,多用于园苑中的亭台楼阁之上。
(五)写意的山水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从造景艺术创作来说,它摄取万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过观察、提炼,尽物态,穷事理,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之表现自己的情思。赏景者在景的触发中引起某种情思,进而升华为一种意境,故赏景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这个艺术再创作,是赏景者借景物抒发感情,寄寓情思的自我表现过程,是一种精神升华,使人心性开涤,达到高一层的思想境界。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的意境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儒学讲求实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重视道德伦理价值和治理国家的政治意义,这种思想反映到园林造景上就是治世境界。老庄思想讲求自然恬淡和炼养身心,以静观、直觉为务,以浪漫主义为审美观,艺术上表现为自然境界。佛、道两教追求涅与幻想成仙,园林造景上反映为神仙境界。治世境界多见于皇家苑囿,如圆明园四十景中约有一半属于治世境界,几乎包含了儒学的哲学、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全部内容。自然境界大半反映在文人园林之中,如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司马光的独乐园。神仙境界则反映在皇家园林与寺庙园林中,如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方壶胜境、青城山古常道观的会仙桥、武当山南岩宫的飞升岩。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其一,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往往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整体效果。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贰』 关于古代室内的装饰

1.上古至秦汉时期
上古至秦汉时期是中国建筑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从远古的穴居、巢居开始,人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营造自己的生存空间,直至公元前21世纪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代开始,又经过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个独特的体系,已基本上形成。
根据墓葬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汉代的住宅已比较成熟和完善。一般规模较小的住宅,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屋门开在当中或偏在一旁。有的住宅规模稍大,有三合式与日字形平面的住宅,布局常常是前堂后寝,左右对称,主房高大。贵族居住的住宅更大,合院内以前堂为主,堂后以墙、门分隔内外,门内有居住的房屋,但也有在前堂之后再建饮食歌乐的后堂。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住宅的合院布局已经形成,这种主次分明,位序井然,充分反映出中国家庭中上下尊卑的思想观念。
住宅内部中的陈设也是随着建筑的发展以及起居习惯的演化而决定的。由于跪坐是当时主要的起居方式,因而席和床榻是当时室内的主要家具陈设,尤其是汉代的床用途最广泛。人们在床上睡眠、用餐、会客。汉朝的门、窗常常置帘与帷幕,地位较高的人或长者往往也在床上加帐幔,逐渐成为必需的设施,夏天可避蚊虫,冬天又避风寒,同时也起到装饰居室的作用。

2.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再到两晋和南北朝近300年的对峙,一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是最不稳定的一个阶段,直至唐朝才成为一个长治久安的国家。这个时期的建筑,在继承秦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并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建筑体系。
这一时期宫殿、住宅继续高度发展。宫殿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没有现存,而室内情况因为留传下来的绘画、墓葬明器以及文字资料相对更丰富,从住宅建筑的变迁上反映的更充分一些。这一时期的住宅总体上还是继续传统的院落式木构建筑形式。到隋唐时期住宅有明文规定的宅第制度,贵族的宅院在两座主要房屋之间用具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为四合院,布局的方法多是有明显的轴线和左右对称。从三国到隋代统一,朝代不断更迭,无疑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室内装饰与陈设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席地而坐的习惯虽未完全改变,但传统家具有了不少新发展,如床已增高,人们既可以坐在床上,又可以垂足坐于床沿。东汉末年西北民族进入中原以后,逐渐传人了各种形式的高坐具,如椅子、圆凳等,尤其是进入隋唐时期,上层贵族逐渐形成垂足而坐的习惯,长凳、扶手椅、靠背椅以及与椅凳相适应的长桌、方桌也陆续出现,直至唐末后期的各种家具类型已基本齐备。家具的式样简明、朴素大方,线条也柔和流畅。室内的屏风一般附有木座,通常置于室内后部的中央,成为人们起居活动和家具布置的背景,进而使室内空间处理和各种装饰开始发生变化,与早年席地而坐的方式已迥然不同了。 齐生设计教育

自汉代开始传人佛教以来,佛教建筑也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建筑类型。到了隋唐时期,佛寺遍布中国各地,但大多都已被毁坏,流传下来的唐代佛寺殿堂较为完整的只有两处,即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 NanchanTemple)正殿和佛光寺(Foguang Temple)正殿。这两座大殿的内部空间设计同外观形象一样,其风格虽有汉代的痕迹,但却透出一种圆熟的古朴和凝重,而不是单纯的粗放,既富有大气又不乏细腻。如图2--20所示。

3.宋、辽、金元和明清时期
唐朝结束又经过五代十国战乱之后,进入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元对峙的时期,接着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后来满族贵族夺取了政权,于1661年灭了明朝统一了中国。从北宋开始,中国建筑形成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不少成就。明清时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进入宋朝以后,除佛寺外,祠庙也是宗教建筑的一个主要类型。祠庙是古代宗族祭祠祖先的地方,有宗祠、家祠、先贤祠等。被视为宋式建筑代表作的山西太原晋祠(Tai YuanJinci),就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晋祠的主殿圣母殿建成于1032年,位于晋祠中轴线上,坐西朝东,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近方形。殿内梁架用减柱做法,所以内部空间宽敞。 齐生教育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但也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北京故宫也称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而且室内装修与设计也是其他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太和殿的内部装修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个,明清两代皇帝即位、大婚、朝会、命将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殿内设七层台阶的御座,环以白石栏杆,上置皇帝雕龙金漆宝座,座后为七扇金屏风,左右有宝像、仙鹤。殿中矗立6根蟠龙金漆柱,殿顶正中下悬金漆蟠龙吊珠藻井。整个大殿的装修金碧辉煌,同时又不失庄重严肃,给人一种很强的威慑力。如图2-21所示。内廷中的乾清官是皇帝的寝官,也是清朝皇帝举行内廷典礼、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其内部布置接近太和殿,芷前方也是一个雕龙宝座,后设五扇龙饰屏风,左右安置香炉、香筒、仙鹤等陈设。屏风上置“正大光明”匾额,是大殿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宋朝的住宅,一般外建门屋,内部仍采取四合院形式。贵族的住宅继续沿用汉以来前堂后寝的传统原则,但在接待宾客和日常起居的厅堂与后部卧室之间,用穿廊连成丁字形、工字形或王字形平面。至明清时期,这种四合院组合形式更加成熟稳定,成为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形式,也是住宅的主要形式。北方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住宅为代表,它的内外设计更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制的伦理需要。四合院内部根据空间划分的需要,用各种形式的罩、隔栅、博古架进行界定和装饰。山东的曲阜孔府(Kong Family Mansion,qufu)是北方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府邸,其室内装饰与布置充分反映出明清较成熟的住宅府邸基本形式。 qse.net

南方的住宅也有许多合院式的住宅,最常见的就是“天井院”。它是一种露天的院落,只是面积较小,其基本单元是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三面或四面围以楼房。正房朝向天井并且完全敞开,以便采光与通风,各个房间都向天井院中排水,称为“四水归堂”。正房一般为三开间,一层的中央开间称为堂屋,也是家人聚会、待客,祭神拜祖的地方。堂屋后壁称为太师壁,太师壁上往往悬挂植物山水书画,壁两侧的门可通至后堂。太师壁前置放一张几案,上边常常供奉祖先牌位、烛台及香炉等,也摆设花瓶和镜子,以取“平平静静”的寓意。几案前放一张八仙桌和左右两把太师椅,堂屋两侧沿墙也各放一对太师椅和茶几。堂屋两边为主人的卧室。安徽黟县宏村月塘民居内部设计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到宋朝时,终于完全改变了商周以来的跪坐习惯及其有关家具。桌椅等家具在民间已十分普遍,同时还衍化出诸如圆或方形的高几、琴桌、小炕桌等新品种。随着起坐方式的改变,家具的尺度也相应地增高了。至明清时期家具已相当成熟,品种类型也相当齐全,而且选材合理,既发挥了材料性能,又充分利用材料本身色泽与纹理,达到结构和造型的统一。

另外室内设计发展到明清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灵活多变的陈设,诸如书画、挂屏、文玩、器皿、盆景、陶瓷、楹联、灯烛、帐幔等等,都成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明、清代以来,室内的木装修同外檐装修一样成为建筑内外装饰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内装修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室内的隔断,除板壁之外,还采用落地罩、花罩、栏杆罩以及博古架、书架、帷幔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空间划分。内装修的材料,多采用紫檀、花梨、楠木制作。结构均为榫卯结构,造型洗练,工艺精致。室内的木装修已成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

『叁』 古建筑墙面装饰材料有哪些

建筑工程上按使用贴面材料和工艺不同,常用外墙装饰材料分以下几类:
(1)镶面类,如大回理石板、花答岗石板、面砖、陶瓷锦砖、玻
璃锦砖、水磨石板等。适用于高级建筑的外墙、柱、勒脚或墙裙饰面。
(2}石碴类,如水刷石、干粘石、刹斧石等,多用于一般
中、高级建筑的外墙、柱、勒脚饰面。
(3)砂浆类,如水砂浆(用作拉毛灰、甩毛灰)、聚合物水
泥砂浆或水泥浆‘用作喷漆、滚涂、弹涂),适用于一般民用或公
用建筑的外墙饰面。
(4)色浆涂料,如水泥色浆、乳胶漆,适用于一般的外墙饰面。
常用的内墙装饰材料有以下几类:
(1)贴面类,如大理石板、花岗石板、瓷砖、陶砖锦砖、水磨石板等。大理石板、花岗石板、水磨石板适用于高级建筑的大厅、墙裙、柱、地面的饰面;釉面砖和陶瓷锦砖适用于厕所、浴室、厨房、地面的饰面。
2)裱糊类如纸基塑料壁纸、聚氯乙烯薄膜复合壁纸和玻璃纤维布等。适用于宾馆、住宅门厅、卧室、走廊内墙的饰面.
(3)涂料类如石灰浆、大白浆、油漆、乳胶漆等。适用于一般建筑内墙涂刷饰面口。

『肆』 古装饰装房子的吗,请教一下好吗

1.上古至秦汉时期
上古至秦汉时期是中国建筑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从远古的穴居、巢居开始,人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营造自己的生存空间,直至公元前21世纪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代开始,又经过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个独特的体系,已基本上形成。
根据墓葬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汉代的住宅已比较成熟和完善。一般规模较小的住宅,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屋门开在当中或偏在一旁。有的住宅规模稍大,有三合式与日字形平面的住宅,布局常常是前堂后寝,左右对称,主房高大。贵族居住的住宅更大,合院内以前堂为主,堂后以墙、门分隔内外,门内有居住的房屋,但也有在前堂之后再建饮食歌乐的后堂。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住宅的合院布局已经形成,这种主次分明,位序井然,充分反映出中国家庭中上下尊卑的思想观念。
住宅内部中的陈设也是随着建筑的发展以及起居习惯的演化而决定的。由于跪坐是当时主要的起居方式,因而席和床榻是当时室内的主要家具陈设,尤其是汉代的床用途最广泛。人们在床上睡眠、用餐、会客。汉朝的门、窗常常置帘与帷幕,地位较高的人或长者往往也在床上加帐幔,逐渐成为必需的设施,夏天可避蚊虫,冬天又避风寒,同时也起到装饰居室的作用。

2.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再到两晋和南北朝近300年的对峙,一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是最不稳定的一个阶段,直至唐朝才成为一个长治久安的国家。这个时期的建筑,在继承秦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并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建筑体系。
这一时期宫殿、住宅继续高度发展。宫殿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没有现存,而室内情况因为留传下来的绘画、墓葬明器以及文字资料相对更丰富,从住宅建筑的变迁上反映的更充分一些。这一时期的住宅总体上还是继续传统的院落式木构建筑形式。到隋唐时期住宅有明文规定的宅第制度,贵族的宅院在两座主要房屋之间用具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为四合院,布局的方法多是有明显的轴线和左右对称。从三国到隋代统一,朝代不断更迭,无疑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室内装饰与陈设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席地而坐的习惯虽未完全改变,但传统家具有了不少新发展,如床已增高,人们既可以坐在床上,又可以垂足坐于床沿。东汉末年西北民族进入中原以后,逐渐传人了各种形式的高坐具,如椅子、圆凳等,尤其是进入隋唐时期,上层贵族逐渐形成垂足而坐的习惯,长凳、扶手椅、靠背椅以及与椅凳相适应的长桌、方桌也陆续出现,直至唐末后期的各种家具类型已基本齐备。家具的式样简明、朴素大方,线条也柔和流畅。室内的屏风一般附有木座,通常置于室内后部的中央,成为人们起居活动和家具布置的背景,进而使室内空间处理和各种装饰开始发生变化,与早年席地而坐的方式已迥然不同了。 齐生设计教育

自汉代开始传人佛教以来,佛教建筑也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建筑类型。到了隋唐时期,佛寺遍布中国各地,但大多都已被毁坏,流传下来的唐代佛寺殿堂较为完整的只有两处,即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 NanchanTemple)正殿和佛光寺(Foguang Temple)正殿。这两座大殿的内部空间设计同外观形象一样,其风格虽有汉代的痕迹,但却透出一种圆熟的古朴和凝重,而不是单纯的粗放,既富有大气又不乏细腻。如图2--20所示。

3.宋、辽、金元和明清时期
唐朝结束又经过五代十国战乱之后,进入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元对峙的时期,接着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后来满族贵族夺取了政权,于1661年灭了明朝统一了中国。从北宋开始,中国建筑形成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不少成就。明清时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进入宋朝以后,除佛寺外,祠庙也是宗教建筑的一个主要类型。祠庙是古代宗族祭祠祖先的地方,有宗祠、家祠、先贤祠等。被视为宋式建筑代表作的山西太原晋祠(Tai YuanJinci),就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晋祠的主殿圣母殿建成于1032年,位于晋祠中轴线上,坐西朝东,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近方形。殿内梁架用减柱做法,所以内部空间宽敞。 齐生教育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但也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北京故宫也称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而且室内装修与设计也是其他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太和殿的内部装修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个,明清两代皇帝即位、大婚、朝会、命将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殿内设七层台阶的御座,环以白石栏杆,上置皇帝雕龙金漆宝座,座后为七扇金屏风,左右有宝像、仙鹤。殿中矗立6根蟠龙金漆柱,殿顶正中下悬金漆蟠龙吊珠藻井。整个大殿的装修金碧辉煌,同时又不失庄重严肃,给人一种很强的威慑力。如图2-21所示。内廷中的乾清官是皇帝的寝官,也是清朝皇帝举行内廷典礼、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其内部布置接近太和殿,芷前方也是一个雕龙宝座,后设五扇龙饰屏风,左右安置香炉、香筒、仙鹤等陈设。屏风上置“正大光明”匾额,是大殿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伍』 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特点

一、围院的平面空间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

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三、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构的屋身。在这里,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另一方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是一种真善美的统一。但不论是何种建筑,结构上的基、柱、梁、檩、椽、斜撑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状上也加工成装饰构件,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不施钉子。

外观上和其它国家的许多建筑一样,分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但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尤其大,有时几乎和屋身同高,且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比例及标准做法。

四、“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 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祖国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对自然美的鉴赏融揉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相应地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园林,出现了风景名胜区

『陆』 古建筑造价和商品房造假一样吗

商品房的造价很难一言以蔽之。以全现浇结构住宅楼为例:
包括建筑、装饰、采暖、给排水(含中水)、消防、通风、照明、动力、消防报警、电梯、可视对讲、有线电视、电话、防雷接地等十四个专业。含电梯、消防、通风设备,普通灯具;公共部分粘贴地砖,天棚、墙面刷耐擦洗涂料,普通洁具、喷洒头。外墙外保温粘贴聚苯板,泰柏板隔墙,混凝土为预拌混凝土,土方运距20公里以内。
每平米造价1850.98元。其中:建筑工程:1011.17元;电气工程:220.54元;管道工程:316.81元;通风工程:302.46元;
基本建设费是固定的,即使是不收土地款的动迁房,以国家最低标准承建,造价也难以少于1000元/平方米。实际上,多层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约在1200元/平方米左右,小高层与高层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约在1500~1800元/平方米左右,档次越高,造价越高。能让利的主要是:小区的档次、向政府交纳的土地费及地方政府部分的税费、广告策划销售环节的费用、装修费用等。另外,开发商的开发品质也有一定关系,如果一味压价,品质是要差一些;民营开发商比国营/政府开发商的成本确实也低一些,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以效益为主导,成本一般控制得好一些,二是民营企业腐败成本相对要低一些。不论何种原因,同品质的小区成本上下也不会超过100~200元/平方米。

『柒』 如何把屋子装修成秦汉风格

在我看来确定建造方式以后就是确定建筑规模,你要建什么类型的建筑,是民版居还是离宫或者权是皇宫。然后就是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搜你要的建筑类型,画设计图纸。秦汉建筑或者说唐代以前的建筑目前来说资料都太少,越往前资料越少。一般都是通过遗址测绘、文字资料、出土模型、画像砖、壁画等收集资料。现代的古建筑书籍也鲜有详细的资料供你参考。

『捌』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急急急。。)

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庭院式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苏州园林局部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的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装修与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但是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
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一般民居房屋制作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成网架,钉在梁上,再糊纸,称「海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结构复杂,下方上圆,由三层木架交构组成一个向上隆起如井状的天花板,多用于殿堂、佛坛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绘有藻纹,故称藻井。
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渐发展演化而为彩画。古代在建筑物上施用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庶民房舍不准绘彩画,就是在紫禁城内,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绘制彩画也有严格的区分。其中和玺彩画属最高的一级,内容以龙为主题,施用于外朝、内廷的主要殿堂,格调华贵。旋子彩画是图案化彩画,画面布局素雅灵活,富于变化,常用于次要宫殿及配殿、门庑等建筑上。再一种是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草虫、花卉为内容,多用于园苑中的亭台楼阁之上
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
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
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
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 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 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 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斗拱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 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 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彩画
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 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 》框住,并 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
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 》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
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 》或( )框起。“( )”被建筑家们称作“包 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屋顶
[2]中国传统屋顶(古称屋盖)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
3、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山墙
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 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
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 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 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 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玖』 古建筑的民居形式与装饰

潮汕城市,都是从原来的县城、墟市、港口发展起来的。城内按中国传统城市格局,依大街小巷纵横列成直线,也有依地理环境或某些人为原因而弯曲的。大街多为店铺,小巷多为民宅。临街店铺多为单间或多间连体结构,面狭而进深,多为三合土的土木歇山顶瓦屋。上有阁楼,后半为客厅或卧室,前半为店面。店铺人家也有小巷内的住宅。小巷里有许许多多的建造单元:富户人家建三厅二天井外加包屋的大院;中户建造二厅一天井的四合院(即四点金)或一厅一天井的三合院(即下山虎);小户单间或多间连体的“竹竿厝”。城市宅地难觅,往往难以统一规格。潮汕各城市旧民宅墙体多为三合土夯筑,均较矮,砖砌楼房极少。揭阳、潮州、潮阳等早城和开埠仅有百余年历史的汕头市,两、三层以上的水泥结构楼房都是在本世纪20年代以后才有的。汕头市少数四、五层以下的楼房是30年代才兴建的。民宅也仍多是一、二层平房。从80年代开始,城镇的多层建筑日增,高层建筑(十层以上)才逐渐出现。 揭阳至今保存着不少有名的古建筑物和古民居。如孔庙、关帝庙、双峰寺、城隍庙、丁日昌府、方耀故居、三山国王庙等。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于沿海平原地带。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转寨格局。清府县志载,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这是200年间潮汕望族大村富人竞建祠堂大屋的记载,是有传承性的风俗现象。
聚落群不管是聚点散点,其中心是大宗祠,两旁是小宗祠,祠前是广场式的阳庭,庭前有照壁、围墙。大宗祠、小宗祠堂的两侧和背后是包屋和“四点金”(四合院)、“下山虎”(三合院)一类住宅单元。以宗祠为中心的村寨,三座祠堂并列的称“三壁连”,五座并列的称“五壁连”。此类村寨,排列整齐、巷道笔直、前低后高,屋脊高昂,颇有些小皇城的气势。村寨大都环东西北三面栽树种竹,前面是池塘、排水小溪。
小格局的住宅单元。除包屋外,都是以“四点金”(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增减。“四点金”,中轴线是:前厅——天井——后厅。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占居四合院的四角,这就是“四点金”名称的由来。天井两侧,前厅后厅之间是廊,既是走道,也是厨室。“四点金”减去前厅及两侧两间前房,便是三合院“下山虎”。一些诸如“四马拖车”、“五间过”大屋,都是四点金、下山虎这些基本单元组合而成的。这是大家庭或家族亲联合建造的堡垒式民宅,穷人只能在包屋营建单间连体屋。
潮汕各地建筑装饰的重点是门楼、厅堂和屋面。石雕、木雕、嵌瓷、泥塑、彩绘、油漆等装饰工艺品种,综合施用。
受城市楼房居室配套的影响及钢筋水泥的普遍应用,农村出现许多中西结合的住宅楼房,多是三合院的楼房化,二、三、四屋均有,有厨厕配套。 在农村古民居中最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是围楼(俗称寨楼),主要分布在揭西的北部山区。其特点多数为圆形,寨体大,构筑时可就地取材。寨楼的布局适合群居,便于防护,圆形平面,结构性能好,通风透光,夏凉冬暖,具有防盗防风的作用。

『拾』 中国古建筑中内檐装修有哪些分类

内檐装修有的是建筑物内部间隔,有的是内部陈设,内容很多但都不是起避风雨隔寒暑作用的。今择要介绍如下。

(一)内檐格扇

也叫碧纱橱。在分间的隔断上有的满装格扇,可用六扇、八扇、或者更多,依间深大小而定。每块格扇的结构做法和外檐所用一样、框架仍用边挺抹头,上下仍依格心裙板布局,由于格心每每在宫殿及讲究的住宅中糊以绿纱,所以有碧纱橱之称。

内檐装修用料多硬木如紫檀、红木、……也有镶嵌景泰蓝花朵,青玉花朵各种作法,雕刻精致是其特点。

(二)罩

罩使用在房屋内两种不同地方之间,而这两种不同地方又无太大的不同,所以又不必显著地隔断开来。如三间大厅即可在左右两排柱上顺着梁枋安栏杆罩或花罩,如是中间的明间即是较为正式的会客场所,而左右次间则是比较随便漫谈的地方。

罩可分类如以下几种:

1.几腿罩

带有装饰性的隔断物,下端不着地,只在装饰物的两端用小垂柱收住。花样很多,有的用棂条卷曲盘绕成各种纹样,有的雕刻花草植物或动物。

2.栏杆罩

依进深方向分为三段,用立柱两根间隔,边侧两端较窄设栏杆隔截;中间较宽的一段走人。

3.落地罩

也有叫地帐的。做法是在开间的左右柱上安格扇各一道,格扇上有横披,横披与格扇转角的地方安花牙子。

4.炕罩

北地天寒习惯用火炕边沿上做的装饰性隔断物就叫炕罩。

(三)神龛

1.神龛

依《营造法式》记载叫做佛道帐。神龛内供神佛祖先,雕刻讲究。一般制度,下为基座(常用须称弥座形式),中为柱身,上为屋顶。(常附有斗栱)均用木雕成,比较尊贵的神龛则在屋顶上还加做平坐、天宫楼阁(就是比神龛更小的楼阁,如在天宫一样)等物。

2.壁藏

壁藏是佛教藏经书用的木柜,常沿着建筑物墙壁建造,故名壁藏。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的经厨是一很好遗物。它是二层楼阁式样雕造的,斗栱屋顶的雕刻至为精细准确,尤其栏杆式样更为丰富。这个经厨和薄伽教藏殿为1038年(辽重熙七年)建造,迄今九百余年仍很完整。

3.转轮经藏

在一般寺庙里常有专设转轮经藏的殿座。转轮经藏是一个可旋转的藏经柜,内藏经书,中有转轴,下有铁轴托相承。平面多呈八角形,立面上也分为基座、柱身、屋顶三段。正定隆兴寺内就有一座转轮经藏,惜已残缺不全。但四川江油云岩寺的飞天藏尚保存完整。

阅读全文

与住宅古建装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产培训机构有哪些 浏览:243
十年期房货利率 浏览:239
天津小户型中单怎么装修 浏览:506
怎么卖个人二手房 浏览:888
房地产投资长期看什么短期看什么 浏览:168
柬埔寨期房 浏览:603
大型开发商维权 浏览:224
南通开发区新开苑房价多少 浏览:801
房产达人怎么买锤子手机版 浏览:70
沙特阿拉伯需要什么样地产地证 浏览:442
商品住宅房产证 浏览:733
农村房产证没有怎么办理 浏览:587
外滩的房价多少钱一平 浏览:639
青岛最贵房价是多少钱一平米 浏览:519
二手房比喻什么 浏览:135
楼盘派筹是什么意思 浏览:319
镇江枫苑二手房怎么买 浏览:230
衡阳市有哪些好楼盘 浏览:459
房地产模型设计费入什么科目 浏览:619
晶福园最新房价是多少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