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野外生存怎么利用周围环境建造临时住所并且怎么保护和预防
第十章 野外考察生存技能[1]
野外环境对于野外地理考察人员而言,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因而做好安全工作是保证考察工作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在野外,各种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对考察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环境越恶劣越复杂,野外考察难度就越高,同时安全性越低,反之则安全性越高。在环境极为恶劣和复杂地区,更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只要有一个人出现危险或受到意外伤害,不仅会影响考察任务的完成,而且可能会危及整个考察队的生存和安全。因而对于野外地理考察人员来说,除周密的计划准备外,掌握野外考察生存技能与野外急救知识和野外生存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节 野外考察的准备
野外考察有时路途艰险,在危险的境遇中,周详的准备工作,合适的野外考察装备,是确保安全完成既定野外考察任务的前提。
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考察的前期准备工作时,除对拟完成的考察任务、科研工作等进行周密计划和准备的同时,对安全工作的计划和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组织者应该制作详尽的“野外考察计划书”。应当包括考察目的、路线、日程安排、考察队的联络地、营地拟设位置及相关资料、参加人员的个人资料。最后一项尤为重要,要包括考察队每个成员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血型、过敏史、主要病史、紧急通讯地址、电话等。野外考察计划书要复印多份,不仅保证考察队成员人手一份,还应当在主要联络处、营地留有备份。在发生意外时,可以根据计划书救助队员。在必要的情况下,或是依据当地要求,考察计划书可能要上交到当地派出所、林业公安或管理部门。
组织者还应当在确定参加人员后,详细询问每一个成员的基本情况,如人身保险的购买期限,防病疫苗注射,过敏史和病史等。为每一位参加成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组织者为成员提供的基本福利之一。根据考察区域的自然状况和流行病史,考察人员最好事先注射一些防病疫苗。考察队成员还应该询问医生,明确早期注射的疫苗是否已经超出防病期限。
前期准备工作还要包括制作考察装备和用品表。根据考察目的、行程、食宿安排列出每一位成员应该携带的所有物品。集体携带的装备如宿营用具、炊事器具、照明、火种、仪器工具、食品药品等应合理安排、分配。对于数量有限,不能人手一份的公用物品,要在考察装备和用品表中注明分配给哪一位成员管理和携带。
不同的野外环境可能会遇到的危险是不同的。在北方沙漠、荒漠地区考察时面临的危险以失水、风沙、温度突变和迷路等为主,而在南方雨林地区考察时面临的危险则以路滑、滚石和生痢疾等为主,长江地区考察则以风浪、水流和血吸虫病等为主。因而对拟考察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气象条件、生物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社会情况进行调查也是前期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个人装备
与旅行和探险活动不同,野外考察的目的是纪录被考察地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而不是走。所以考察人员要携带一定数量的标本采集和固定工具,而且沿途还可能收集到大量标本,因而装备上要精简有效。一些重要装备或是仪器放进包里之前应该用防水密封塑料袋封好,既防止进水进沙,又便于查找。个人装备主要有以下内容:
搬运用具,背包、密封袋、布巾、绳等;炊事器具,饭盒、筷子等;服装,必需的内衣、袜子(几双,材质根据考察行程选择)、步行鞋(登山鞋、雪鞋)等,另外要根据气候和环境情况准备如橡胶雨靴(降雨丰富水系纵横的地区)、防水套装、绒衣、防寒服(需要时)等;寝具、睡袋、防潮垫等;日用品,皂类、毛巾、牙具、卫生纸以及消毒片(水)等个人卫生用品、唇膏、防晒霜、墨镜、笔、记录本等文具;生理用品、自用药品、针线包等;其他必备的如应急手电、地图、野外考察计划书、身份证、保单、刀具、救生盒等。
关于服装、睡袋、帐篷等装备的挑选方法媒体和网络上会有很多最新信息。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会渗入野外用品的设计制造中。比如今天看似先进高档的Gore-Tex材料可能很快会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结实、耐用、舒适、轻便是这些装备所应具备的共同特征,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到野外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自己的健康状况、行程的安排等等。因此在准备装备时和出行前,最好向有经验的野外工作者或是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请教一下。
与野外生存关系最大的是一些小的随身用品,如地图、刀具和救生盒,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遗失其中的任何一样。并且,还应该经常检查.保证救生盒里的每一样物品新鲜有效,刀具锋利结实,地图完整清晰。
三、救生盒
在野外考察时可以携带自制的旅行救生盒。携带者要定期检查救生盒里的各类物品,当发觉哪些小东西失效时(比如火柴和药片),要及时更换。火种对于生存来说至关重要,盒中有4类小东西是为生火准备的:火柴、蜡烛、打火石和放大镜。盒中的药品应标明用法、用量和有效期。盒内余下的空隙用棉绒塞满,应急时可用来点火,同时又可防止各类小东西相互碰撞。为了防水应将救生盒封好口,并用狭长胶带封紧。
四、药品
野外考察必须携带一定量、一定种类的药品。救生盒中的药品一般要留到最后使用,而考察队公用药品一般为突发严重事故准备。所以,除了救生盒中药品和小组公用药品外,考察队员要自己携带部分药品。
个人携带的药品清单推荐如下:
(1)外伤用药,可携带消毒湿纸巾数包(同时可擦手脸、器具消毒等)、创可贴、绷带、外用消肿止痛擦剂、眼药水或眼药膏;
(2)日用药,如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止泻药;
(3)止痛药、抗过敏药;
(4)在夏季或热带地区携带清凉油、虫咬水、藿香正气胶囊或其他消暑药适量;
(5)另外还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生嘱咐,携带必备药品。在毒蛇比较多的地区,要携带蛇药。最好带上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片。
自制救生盒:
用一个方形的不锈钢或铝制饭盒做急救盒,必要时可用来化雪煮水或蒸馏取水。盒盖光亮的内侧面可作为阳光的反光板发信号求救。盒中的物品有以下内容:
一个薄而结实的塑料袋:大到刚好可以把你的身体放进去。紧急时,你可以钻进去保持体温,防止热量或身体水分散失过快。铺在地上可以隔潮,下雨时可作棚布。关键时还可以用来取水。
火种:一盒防水火柴,一块打火石和一个放大镜。火种一定要好好保护.火柴头上可以包上蜡,装在装胶卷的小盒里。
几段蜡烛:最好把它们削成长方形的小块,易于摆放.而且可以避免不慎一次用完。
一把多用途小刀:作为野外生存必备物品,在救生盒里留下一柄小刀以防万一。
一个小指南针。
一只小哨:可以用来求救,或是惊扰猛兽。
一小袋盐,一些糖果,一小瓶复合维生素,在关键时刻可帮你保持体能。
抗生索,抗过敏药,镇静剂,退烧药,抗疟疾药,高锰酸钾,漂白粉各一小瓶。
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比如钓鱼线,5~10m。
胶布:可作补丁和紧急绷带。
针线包,针可以用来挑去扎在身上的异物,补缀衣裤。
五、应急食物
食物和饮水供应有时可以决定野外考察的成败,也是野外生存的重要项目。野外考察与冒险旅游的目的不同。后者有时为追求野趣,故意安排在野外生火做饭,所以食物和饮水的准备通常很充分。而多数情况下的野外考察,会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沿着预先选择的路线行进。除了携带白天的饮食外,其它时候会考虑在营地或民居进餐。而且,由于考察时必须携带采集工具和采得的样品,背包中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空间装太多食品和大量水。因此,考察队在设计线路和安排行程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在民居中借宿,营地中的留守人员必然要负责所有饮食供应。在没有固定营地时,考察队必须根据考察计划由专人管理,专门的运输工具携带足够甚至是稍过量的食物和饮水。
考察队选择所携带的食物时有一定的条件:如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容易清洗,烹饪;不轻易变质,容易保存、携带或收藏;尽量不要带海鲜,可带根茎类和瓜类蔬菜,如红薯、萝卜;选择的食物要适合多数人的口味;价钱合理,不要超出预算金额。另外食物要视季节和行程长短安排,尽量选购新鲜食物。
出行前对食物要做些处理。食物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在肉类外表擦一层食盐有利于肉类的保存;寒冷地区可以用冰雪冷冻保存,到达营地后,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被野生动物破坏。
在进入深山或荒漠时,除了考察队要携带足够饮食外,考察队员仍要自备部分应急食物,以备不测。如果你的救生盒中尚有足够空间,最好把这些备用食物放在里面。
应急食物装备清单主要包括:
(1)首先必须带上盐,简单的可以携带盐块,或选更好的含有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其他矿物质的电解盐粉。在药店中可以买到袋装的生理盐,也是很好的选择。
(2)然后是袋装茶叶,喝杯茶镇静一下可以仔细考虑求生的方法。
(3)巧克力无疑是好东西,但须小心在炎热的地方易融化、变质。
(4)压缩饼干,脱水蔬菜和肉类依据情况而定。
所有装备在装入旅行包时要注意一些要点。应把常用物品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接近开口处,怕压的物品尽量防在上面。背在肩上的包重心要高,行走起来会感觉轻便,所以轻、软的物品防在背包的底部,重物放在背包上部。小的救生盒最好贴身放,地图、考察计划书放在衣服的内侧口袋中,最好用塑料袋包起来,以防不慎入水而损坏。
第二节 野外考察安全知识
一、行进知识
野外考察有几种行进方式,如步行、骑马、乘船、开车或利用飞机,其中步行是较原始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山区,考察人员很难利用交通工具,只能靠自己背着装备仪器徒步穿越考察地。学习正确的步行知识有利于考察队员节省体力,避免受伤。
步行必须依赖脚,所以脚的保护很重要。出野外考察,考察人员应避免穿新鞋。因为脚与新鞋尚未磨合,穿新鞋容易使脚疲劳、受伤。在山间行走时应选择结实的登山鞋。穿鞋时鞋带不能系得太松或太紧,否则会使双脚过早出现疲劳,且易受伤,鞋带太长要剪掉,以免绊倒自己或被异物钩挂。鞋带要用扁平的,不要用圆形的,因为圆形绳状的鞋带易松开。行进过程中如果发现鞋带松开.要立即系好,以免发生危险。另外,出发前,可以在双脚与鞋摩擦多的地方涂些凡士林或油脂类护肤用品,以减少摩擦,防止脚受损伤。
(一)一般行进
走路要有节奏。小步幅,保持相同节奏的行走能使行进人员忍耐长时间步行,减轻疲劳感。容易疲劳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来走路。这破坏了有规律的节奏性。此外,不要将手插在口袋里走路,遇到意外时很容易跌倒受伤。如手冷可以带手套。步行的正确姿态是用脚尖踢出,然后以脚跟着地,两手以适当幅度前后摆动。依照图1检查鞋底磨损情况,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行进步伐是否正确。
考察小组在成队行进的过程中成员应该排成一排。排在最前面的是向导或领队.他的主要责任是确定路线和控制行进速度。体力弱的队员和女队员在行进队伍的中前部,殿后的队员应该体力较好,保证没有任何成员掉队。在有虫蛇出没的丛林中行走时,排在第二、三名的队员容易被蛇袭击、所以最好是装备较好的队员走在这种位置上。队员在行进途中必须保持一定的间距,一般在2~3m。领队和殿后队员应该经常保持对讲机通话联系,当小组首尾队员距离太远时,必须及时处理,要保证队伍的整体和安全。小组的行进速度根据队中最慢的成员而定,这样的队员要安排在队伍的前列。长时间步行途中应保持一定间隔的休息时间,一般行走一小时左右休息5~10分钟。如果一味冒进,走到累得不能再走才休息,不仅体力恢复很慢,而且行进者容易因为过于疲劳,注意力无法集中而跌倒或发生事故。休息时可以借用身边的树墩、大石或是粗树枝支撑背包,避免放下背囊,因为身体己经习惯了背包的重量,否则休息后反而会对其感到不适应。休息时可以小口喝少量水,大量饮水不能止渴,只会使体内盐分迅速下降,而水分没有得到充分吸收就流失了。
❷ 请问在上古世纪里玩家在野外建造房屋的土地是怎么获得的
是指点的区域,只要土地够建造房子,你就可以在那里建了。没有特别要求。
望采纳~~
❸ 山西那有什么风俗
1、添仓节,添仓就是预祝农家粮仓里添满粮食。添仓节在每年农历正月的二十五日,回实际含意是要往粮仓里添东答西,指望当年增产增收。
2、六月六节,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遂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六月初六日,在山西许多地方演化成了庙会。
3、庙会,山西人通过庙会上的商贸交易,将多余的农产品出售,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农器之类,同时也参与锣鼓、秧歌、车船轿、阁跷、灯火等各种民间社火文艺表演。
4、旺火,生旺火是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
5、面塑,山西民间面塑主要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生活理想的体现。
❹ 野外仓鼠的住宅作文
最令我佩服的莫属温柔淑女梁曾钰敏了。梁曾钰敏_圆圆的脸蛋、嫩白的皮回肤,不大不小的眼睛答。说起她的“能”当然是在于她的贤淑罗!
在平时的生活起居中,她的一举一动也还真是优雅。
前不久,我到她家做客。走进她的卧室:虽然面积不大,却到处弥漫着温馨的气息。床上用品,枕头摆放居中,床单铺开,被子叠成方块形。书桌上,书本罗列整齐,文具摆放平整,整体看去,书桌干净得发亮,也许连一丝灰迹都难以找到。在拿我和她一比,还真是羞愧,因为我俩真是天壤之别。说到做菜,爸爸妈妈一不在家我就得吃方便面,瞧瞧我,再瞧瞧她,人家可赶上亲自下厨。那才做的不仅好吃,色香味都俱全了。
古代的名媛不仅会料理生活,还是学富五车的呢!自然梁曾钰敏也如此。
在课堂上,她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最主要的是在作业本上,她的字迹从来都是工工整整,让疲劳的人看了她那“神奇”的作业本,心情都会变得舒畅起来。她的字迹永远都是那么圆润,连老师都对她赞赏有加。但她从不骄傲。
俗话说的好;天才在于勤奋。相信在梁曾钰敏这样努力下去,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为有她这个同学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