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房子,还能投资吗
相关背景:
中国老百姓关心的头号问题是什么?可能是房子和房价。
过去几十年,很多人通过房地产致富。
在赚钱效应的带动下,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进入了房地产投资这个领域,同时,也有很多刚需族被这股“炒房洪流”夹裹着,不得不成为房奴。
内容梗概:
有个段子说:中国房地产,越调控越涨;中国股市,却越保护越跌。
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也凸显房价不停的上涨,对大众心理的刺激。
这一届领导班子,非常强调“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那么,这一次的调控究竟能不能奏效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只涨不跌(当然,除了通胀除外)。
房地产多年的牛市,使得中国绝大部分投资者已经忽略了这个市场下跌的风险。
整个中国大陆范围内,真正经历过房地产的疯牛到崩盘的地方只有两个:海南和广西北海。
以史为鉴,我们这篇文章就以海南为例,来看一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迁,以及未来的走向。
1. 1993年的海南三大奇观
1988年8月23日,有“海角天涯”之称的海南岛从广东省脱离,成为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随后,中央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因此得到全面释放。
海南岛的房地产市场骤然升温,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房地产上。
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655.8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30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海口地价由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同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83%,另一个热点城市三亚也达到了73.6%,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源于房地产业。
据统计,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
短短三年,海南的房价增长超过4倍。
1993年6月23日,终场哨声突然吹响。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
银根全面紧缩,一路高歌猛进的海南房地产热顿时被釜底抽薪。这场调控的遗产,是给占全国0.6%总人口的海南省留下了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
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此后几年海南经济增速断崖式下跌。
“天涯,海角,烂尾楼”一时间成为海南的三大景观。
2.从圈地运动到填海造岛
在1993年楼市崩盘以后,海南花了多年时间处理“烂尾楼”等遗留问题。
2006年7月,海南出台相关规定:
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土地开发成本后余下的纯收益部分,按照市、县政府所得不得低于30%的比例,确定市、县政府与主开发商的分成比例。
这意味着,一级开发商最高可以分得70%的土地纯收益。
正是基于这种低成本一级开发模式,让此后众多大型房企奔赴海南疯狂“圈地”。这一情况持续到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成立。
伴随着房价的爆发式上涨,房地产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
在海南,开发商对土地的争夺,实际上就是对海岸线的争夺。随着优质海岸线被瓜分,房企又向近海“进军”,填海造地大建人工岛。
在房企看来,填海造地是一个好买卖。
既没有拆迁补偿费用,也不会触碰耕地红线。填海一亩地的成本在20万元左右,折合每平米成本在600元左右。这对于海南平均万元以上的房价来说,利润非常吸引人。
同时,一些房企可借助“造岛”所形成的庞大土地储备,通过金融机构资本运作获得融资,以此扩大公司资本规模,再展开新一轮并购,并质押股权获得新的融资。
说白了,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填海造地赚钱,还可以通过这个获得融资,扩大公司资本规模。
3.鼓了钱袋,毁了生态
填海造岛所引发的生态危机引起了环保部门的注意。
去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组狠批当地房地产行业对当地生态的破坏。称其财政过分依赖房地产,鼓了钱袋,毁了生态。
近日,海南将全省七成市县的GDP考核取消,目的是“扭转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政绩导向”。
3月31日,海南省继续“加码”房地产调控,全面限贷限购:
规定非该省户籍居民家庭在海南省范围内只能购买1套住房。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70%。该通知印发后购买的住房,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5年内禁止转让。非该省户籍居民家庭在实行限购政策的区域购买住房,需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该省累计60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最新的政策包括了限购、限售、限贷及社保要求,其中的限售和社保要求均为5年,首付不低于7成。再加上之前的要求,新开发楼盘不得低于单套一百平米。
结合18年春节后,由于大量返程车辆叠加琼州海峡大雾停航影响,造成海口全城“大堵车”事件,可以看出海南政府这次“忍痛挥别房地产”的决心和力度之大。
4.中国房产低的惊人的租售比
房产投资无非三个收益:
1、租金回报
2、出售时的溢价升值
3、抵押贷款的资金杠杆。
简单的说,就是能收到多少租金?未来升值空间有多大?使用了多大的杠杆?
众所周知,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地产,目前在国内的租售比(租金与售价比)都是相当低的。
单纯从租金收入来考虑的话,如果房价不变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时候年化回报率不足5%,甚至不到3%(参考北上深某些豪宅的售价和租金),还不如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高。
房产的升值空间是由:未来的城镇化率(供求关系)以及货币政策是否宽松、利率上升还是下降(货币情况)来决定的。
那目前购房,再想使用银行资金来加杠杆的难度有多大?
随便找身边的银行工作的朋友问问,就会知道,越收越紧。首付比例和利率的提高,导致加杠杆的空间越来越小。
5.可能只有新一线还有机会
当前只有城镇化还有一定空间,但区域分化明显。
一二线高房价,继续上涨空间有限,三四线高库存外加人口外流,房价调整压力较大。
目前情况看,国家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和低利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房地产行业整体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未来只有局部的发展机会。
对于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来说,2014年底启动的这一轮房价上涨周期接近尾声,房价未来高位横盘的可能性比较大。
伴随通胀的走高,实现缓慢的“变相降价”。在一线城市,指望未来通过房产保值增值,难度较大。
对于人口呈现“净流出”的广大三四线城市来说,伴随未来的货币紧缩和逐渐加息,房价调整的压力比较大。
较好的局部机会将会集中在人口大量流入的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这一类“新一线”城市。
这些城市的较为核心地段房产,未来跑赢通胀的概率极大,仍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川哥观点:
作为普通投资者,一定不要过于放大杠杆,投资在房子上面。否则,很可能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问题。
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很多人想通过炒房暴富,最后发现:你以为是资产,结果没有人来接盘。
2. 有什么关于房地产的最新政策
0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坚持以稳为主
(发布时间:2008-12-01 14:25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为避免房地产市场过度调整,09年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坚持以“稳”为主,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市场预期,防止房价下降幅度过大,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12月1日发布第55期《经济预测分析》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区域房价下跌明显,一旦房价跌幅超过20%至30%,银行持有的房地产抵押价值不断降低,来自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呆坏账比例就会迅速上升,银行体系将承受巨大压力,房地产风险将最终转变为金融风险。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过度调整,200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坚持以“稳”为主,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市场预期,防止房价下降幅度过大,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1、改善供给结构,完善住房保障政策。
针对90平方米以下户型投资完成额占住宅投资额比重较低(2008年1-8月该比重为27.6%)、中低价位和中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的情况,推动各地政府从规划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入手,确保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的投资规模,改善住房供应结构,确保“90/70”政策目标的实现。
针对经济适用房投资完成额占住宅投资额比重偏低,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情况,推动地方政府通过调控项目立项和土地供应,安排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可以考虑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规定一定比例的经济适用房开发规模。为了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积极性,建议调整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标准,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列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中,促使地方政府落实经济适用房和普通住房的建设计划。
2、加大对自住性购房需求的支持力度
住房消费是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最大的热点,也是构成本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最重要的源头性需求。保护好居民住房消费热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延长经济景气周期的关键。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在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支持居民自住的购房需求。
3、完善房地产信贷政策,防止金融风险
针对部分房地产热点城市住房不良贷款逐渐浮出水面、房贷违约率上升的苗头,为有效规避风险,信贷部门应加强房贷资格审批和监管,控制房贷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为了解决虚开收入证明的问题,金融机构可与税务部门联合,通过个人缴纳的所得税予以证明。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对符合国家调控方向和市场需求的项目应大力支持,鼓励自住性需求的实现。
4、加快房地产融资模式多元化发展步伐
为了解决房地产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的局面,必须加快推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社会化。一是通过增加和扩大项目融资渠道和方式,包括上市、股权、私募、信托等,弱化房地产项目对银行的融资依赖,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自我资金生成和发展能力。二是引进信用公司、基金、投行、房地产经营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提升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
5、建立科学的住房消费模式,提倡“租、购”并举
在现行制度下,房屋所有权与户口和子女就学密切联系,在无形中限制了租赁市场的发展。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房地产存量资源,促进租售互补,除了正确引导居民的住房消费观念外,还必须完善房屋租赁的配套措施,解决包括户籍管理、教育体制、社会保障在内的相关问题,摆脱传统体制对租赁市场发展的禁锢与阻碍,解除居民租房的后顾之忧。
3. 投资住宅还是投资商办好
建议投复资住宅制
首先,公寓是住宅的替代品。很少人会考虑公寓,大部分是没有钱实在买不起住宅的人才会考虑公寓。
1.公寓产权40年,住宅70年
2.公寓商水商电生活成本高,住宅民水民电。
3.公寓个人不能购买,要以公司名义才能购买 ,全款,后期接手的只能是公司,而且要全款。 如果现在买一个公寓1.5万/㎡,60平的,全款要90万。有90万现金的话可以支付2-2.5万/㎡, 80-90平房住宅的首付了,后期还可以落户,小孩还可以上学。那别人就不会考虑公寓。
4.商住两用项目目前还无法按照住宅的标准缴纳契税,这样的房子在转手的过程中会高于住宅。同时,商用转让还要征收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各种税费。各种税费成本加起来高于住宅很多。
5.商住两用的公寓很少人会考虑,转手比较困难,所以他的价格没有住宅上涨的快。投资回报率是低于住宅的。
4. 中国房地产新政策的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为避免房地产市场过度调整,09年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坚持以“稳”为主,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市场预期,防止房价下降幅度过大,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12月1日发布第55期《经济预测分析》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区域房价下跌明显,一旦房价跌幅超过20%至30%,银行持有的房地产抵押价值不断降低,来自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呆坏账比例就会迅速上升,银行体系将承受巨大压力,房地产风险将最终转变为金融风险。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过度调整,200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坚持以“稳”为主,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市场预期,防止房价下降幅度过大,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1、改善供给结构,完善住房保障政策。
针对90平方米以下户型投资完成额占住宅投资额比重较低(2008年1-8月该比重为27.6%)、中低价位和中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的情况,推动各地政府从规划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入手,确保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的投资规模,改善住房供应结构,确保“90/70”政策目标的实现。
针对经济适用房投资完成额占住宅投资额比重偏低,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情况,推动地方政府通过调控项目立项和土地供应,安排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可以考虑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规定一定比例的经济适用房开发规模。为了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积极性,建议调整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标准,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列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中,促使地方政府落实经济适用房和普通住房的建设计划。
2、加大对自住性购房需求的支持力度
住房消费是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最大的热点,也是构成本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最重要的源头性需求。保护好居民住房消费热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延长经济景气周期的关键。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在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支持居民自住的购房需求。
3、完善房地产信贷政策,防止金融风险
针对部分房地产热点城市住房不良贷款逐渐浮出水面、房贷违约率上升的苗头,为有效规避风险,信贷部门应加强房贷资格审批和监管,控制房贷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为了解决虚开收入证明的问题,金融机构可与税务部门联合,通过个人缴纳的所得税予以证明。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对符合国家调控方向和市场需求的项目应大力支持,鼓励自住性需求的实现。
4、加快房地产融资模式多元化发展步伐
为了解决房地产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的局面,必须加快推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社会化。一是通过增加和扩大项目融资渠道和方式,包括上市、股权、私募、信托等,弱化房地产项目对银行的融资依赖,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自我资金生成和发展能力。二是引进信用公司、基金、投行、房地产经营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提升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
5、建立科学的住房消费模式,提倡“租、购”并举
在现行制度下,房屋所有权与户口和子女就学密切联系,在无形中限制了租赁市场的发展。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房地产存量资源,促进租售互补,除了正确引导居民的住房消费观念外,还必须完善房屋租赁的配套措施,解决包括户籍管理、教育体制、社会保障在内的相关问题,摆脱传统体制对租赁市场发展的禁锢与阻碍,解除居民租房的后顾之忧。
5. 住宅的投资和自住属性区分
按照用抄途来区分,住宅袭的用途就分为两种,自住和投资。针对不同的使用价值,买房人所应考虑的价值点也应当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自住和投资的逻辑可做以下区分:
A.投资逻辑梳理:
1.周围图例供应情况。(楼板价)
2.周边现有生活配套。(太完善升值空间不大,例如市区房价只会随着整个上海波动来增值。太荒凉投资周期太长)
3.看周围会不会导入新资源。(地铁,规划)
4.投资考虑下家,以后出手的时候不是不有足够的需求,足够的刚需客来接手这个这个项目。
5.面积不用太大,小面积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都比较容易出手。
6.政策导向,规划建设。
7.前期投入资金多少。
8.与周边其他新盘,二手房价格比较。
B.自住逻辑梳理,自住分改善和刚需,改善来讲(一般预算比较多):
1.重品质,生活环境,电梯情况。
2.医疗品质,休闲会所。
3.花园,阳台,装修。
刚需来讲(预算较少):
1.上班通勤时间。
2.房价。
3.生活购物广场。
6. 商办和住宅投资的异同
商办和住宅的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资质
首先是资质上的区别,专投资商办是不需要有属购房资格的,且不限购不限贷
2、地段
投资住宅,由于现在成都的房地产形式的原因需要摇号,而且不一定是自己最满意的到地段。大部分商办都是紧邻地铁线,靠近市中心以及商业区,地段优势比较明显,住宅由于用地限制,大部分近期能够投资的新房都在3环以外,位置相对较偏,如果从地段上来说,大部分商办的地段比住宅要好。
3、价格
同一个区域内,住宅的价格高于同区域的商办,商办的面积普遍较小,总价低,投入资产少,未来转手也更容易。
总的说来如果资金充足、有资质的前提下,住宅当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资金有限或没有资质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地段好、物业好的商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7. 住宅投资应该注意哪些因素
作为投抄资应考虑风险保值,回袭报方面规避风险应放在首位。住宅投资较之股票风险相对较小,并不等于无风险。投资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因素。其中,住宅投资的升值因素具体表现在:
1、宏观角度来说,住宅的价值构成由地产和房产两部分组成,包括地价、住宅投资主要靠土地的增值,地点选择对住宅投资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应从不同层面科学地认知和理解地段微观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环境、交通条件等。宏观的社会位置,意味着人气和文化氛围等。
2、微观角度来说,住宅价值还在于规划设计。住宅开发和投资都遵循最佳利用原则,最好选择社会公共配套设施水平高的区域和户型、物业顺应时代潮流的楼盘投资。影响物业升值的因素还有建筑质量,物业管理,开发商的品牌信誉。房屋作为一种有着长期使用价值的产品,建造质量至关重要,同地段类似的两项物业,质量的优与劣,其日后差值会很大。物业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租金的高低将提升物业的档次,物业的增值保值也取决于此,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开发的住宅容易产生品牌效应使之成为投资热点。
8. 投资住宅考虑哪些方面
投资住宅需要考抄虑以下几袭点:
1、区域的政策规划情况,基建配套未来是否完善,交通等的不断完善便是利好消息;
2、未来产业入住情况,产业带来的是就业机会,就业带来的人群流入,进而带来房产需求;
3、楼盘品牌品质是否够大够强,不错的品牌和品质,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4、楼盘配套,诸如学区、商业等配套是否完善;
5、楼盘不足之处,这也影响着品质。
9. 8月新规对农村住宅建设性问题有什么要求
8月新规对农村住宅建设性问题的要求是不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只能在自家的宅基地上面建房,不能占用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