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户口和老公在一起,楼房房产证写的是我的名字,孩子上学有影响吗
存在地方性差异,具体应以当地的政策为准:
1、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12条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该在其户口所在地的对应学区,就近入学为原则;
2、有些地区需要监护人(父、母)及子女的户口与房产证的地址相对应的,才能确保子女在该房产所在地的对应学区,就近入学,否则就存在调剂入学的可能;
3、当事人可以事先带上本人的户口本、身份证、房屋产权登记证等,具体咨询对应学校的招“生”办负责人,以对方的答复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㈡ 我和孩子的户口都在父母的名下,在外地买了套房子对小孩上学有影响吗
我和孩子的户抄口都在父母的名下,在外地买了套房子对小孩上学有影响,你孩子的入学应该是在户口所在地,这是对你孩子的影响。想让你的孩子在外地所购房的地方上学的话,那就要现在把户口迁到你所购房的地点,但是入学的话是要有入住的年限的,你要咨询清楚。
㈢ 学区房在一个人名下孩子能上学吗
一般是不可以的。 因为就算孩子也在学区房的户口上,有的城市还要求孩子必须要在此户口上居住满三年以上的才有效,所以,具体情况你需要咨询一下当地的教育部门。
㈣ 房产证有两个人的名字影响小孩上学吗
房产证上两个名字,谁先谁后没有影响的,通常男方前,女方后,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通常房产证双方是各50%房屋产权。
如果房产证上本来只有一个名字,那么加名字的话:
房产证上加名字及办理费用,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有房无贷
办理流程是:
1、带好三证(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正本及复印件。
2、去房屋所在地区的房地产交易中心,先在预检窗口告知是来办理房产证增加配偶姓名事宜的,窗口工作人员会审核提交的材料,如果材料齐全就给你们一个号码,然后凭号码去相关窗口办理。
3、办理房产证上加名字所需费用:110元手续费,明细如下:80元工本费、25元地籍图费、5元贴花费,如顺利20天后可拿到新的房产证。
4、新房产证可以设定密码,房地产交易中心会告知你一个初始密码,之后可自行更改。
第二种情况:有房有贷
办理流程是:
1、先去银行办理抵押变更手续(具体事宜请咨询各银行)。
2、办理房产证上加名字所需费用:除支付上述110元手续费外,如贷款是纯公积金的,还需另外支付100元;如贷款是组合形式的(公积金+商业贷款),还需另外支付200元。
3、其他步骤同“有房无贷”。
第三种情况:如果还没有结婚或者没有直系血源关系的,需要在房产证上加名字,情况会复杂很多,因为那将视为房屋买卖,需要交如下费用。
1、每平方米2.5元交易费。
2、不满5年,5.5%的营业税加1%个调税(时间段从产证发证日期到交易日未止),满5年则不需要。
3、万分之5的印花税。
4、4本合同,每本约5元(各区交易中心不一样)。
5、男方转让50%,所有的税按市场价格计算,如果100万的房子记税值就是50万。
6、产证上有几人转让的,产证权益按平均分。
房产证(PremisesPermit)购房者通过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权,可依法对所购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证件。即《房屋所有权证》,是国家依法保护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凭证。房屋所有者凭证管理和使用自己的房屋。
㈤ 房产证上的名字影响孩子上学吗
不影响。具体不看房产证名字 ,要看户口。如有其它问题可以打右侧电话咨询,如定期获得法律知识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CEO-LC.
㈥ 房产证为父亲独有对小孩上学有影响么小孩户口必须同时在父母名下么
没有这样的规定。孩子户口,可以随父亲,也可以随母亲。不管孩子户口是在父亲户口簿上,还是在母亲户口簿上,均可以上学。
㈦ 小孩上学和房产相关问题
同一户名下。房产不用过户。孙子可以在本学区上学。只是要证明户主和孩子的关系而已。只要孩子入学以后,父母再买房,也跟孩子没有多大关系。
㈧ 房产证写孩子名字可以上学吗
可以上学,只是如果有其他孩子的话,其他孩子就不能用这个房子上学了。
㈨ 有房产证但是孩子户口不在房主名下能上学吗
其实,只要你愿来意花钱,哪自里都能上学。
我想,你说的这个上学是接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在哪上学,基本原则就是就近入学。
很多地方的公办学校具体要求是:1.适龄 2.是户籍所在地 3.实际居住。
但很多地方也有照顾政策。比如,外地务工人员持有工作单位的用工合同和本地租房合同,子女也可以在工作地上学。
还有的地方是划分片区来安排学校。有时候一条街的两边上的学校都不同。有的地方还要求提前三年户籍转到本地才能入学。达不到条件,就需要缴纳择校费 赞助费之类的。
所以,具体政策要咨询当地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