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健林每天“损失”2亿,“扛不住”要走回头路吗
"大佬"纷纷离场?
潘石屹抛售手中的写字楼,想要离开房地产市场;李嘉诚前段时间有消息称,其以71亿的价格将成都项目卖掉;前些年王建立就早早离开了房地产行业,一口气卖掉了77家酒店和13个文旅项目。"大佬"们的种种表现,都让人觉得房地产市场可能是要"变天"了,毕竟他们的商业嗅觉要比我们灵敏很多,也就是说,一旦房地产行业变天,那么曾经"躺赚"的那一帮人,将不能享受曾经"暴富"的经历,反而可能还会遭受到一定的损失。
王健林曾经被大家熟知是因为善用房地产发展的红利,而如今房地产红利即将过去,王健林却遇到了资金链"危机",新增到手的地产项目,也不知道是否能做为"救命稻草",拉他一把?但是从当下王健林和李嘉诚的做法来看,想要充分判断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走向,确实还不是很明朗。房地产红利尚在,但是究竟能走多远,还是要看政策将会如何走。大家认为房地产市场,还能"火爆"多久?
Ⅱ 李嘉诚王健林相继退出地产,背后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房地产的舞台上,李嘉诚和王健林应该是第一个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他们都在这个行业做了一些事情。他们两人都曾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也都是富豪榜上的永久人物,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中国很有名,他们的许多做法在房地产行业也非常有争议。毕竟,这些大佬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经验丰富。
王健林为何要抛售房地产。
首先,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日益激烈和同质化,商业地产圈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即使在商业地产项目完成后,企业也应该考虑招商引资的问题。如今,招商越来越难,商业地产消耗了万达大量的资金。王健林和万达已经到了转型的阶段。
再者说,经过近几年万达的疯狂扩张,王健林开始意识到万达沉重的资产运营负担过于沉重。显然,对于今天的万达来说,轻资产运营更为合适。如何减轻集团债务是万达首先考虑的问题。然后,只有手头上的酒店物业才会出售。万达未来的主要方向是尽快撤出资金,转向轻资产。
Ⅲ 王健林靠房地产发家致富,为何会中途转型投资别的产业
靠房地产发家致富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已经敏锐的感觉到了房地产发展的风险,因为在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基本上没有再上涨的可能,而且现在国家已经实施了房地产的管控,对于熟知商业发展规律的王健林来说,继续在房地产行业发展,不如转型发展别的企业。
而且为了降低万达的负债,王健林将旗下的旅游项目和七十多家酒店分别出售给融创和富力集团,而且同时将三十余万家万达百货出售给苏宁易购,这是他为了转型发展,轻装上路所做的万全准备。
Ⅳ 王健林为什么要让万达彻底告别房地产,不赚钱吗
王健林由几年前的资本扩张,到现在的拼命收缩阵地。王健林已把自己名下的不赚钱的资产都变卖掉了。比如,近年来,王健林造了不少万达广场,开了不少万达百货的门店,但是这些投资下去的实体,因受到网上电商平台的冲击,都不能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反而在吞噬万达集团的流动性。
炒房时代结束了,房子就回到了居住功能上,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低价格高质量的房子就成了房地产企业唯一的出路,房地产企业只有向金融地产转型升级才能做到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低质量高的优质房子。
Ⅳ 房地产大佬王健林为什么要转型
据王健林所说,他们转型发展成效很显著,服务业收入占绝大多数,文化收入占内比提高,轻资产容战略超出预期,而且在上一年,服务业收入占比达63.4%,同比提高8.4%,近几年万达服务业收入每年都会大幅提高,往后还会继续提高,服务也是从租金占比18%,增速远高于万达其它产业,已经连续多年平均实现超过30%的增长,租金是最长期最稳定的现金流之一,而且利润比例高,收入占比提高,说明收入含金量增加。
所以王健林迫切的追逐房地产,是他有远见,可能他早就看到未来的趋势,不得不佩服一代商业大佬的眼光
Ⅵ 王健林房企海外千亿投资归零,事情的原委是什么
在历来的首富当中,王健林是企业家中最有个性的一个,他果敢坚韧,不喜低调,定下财大气粗的小目标,然后一口气完成8000次。
他生于四川,做过林业工人,参过军,退伍后来到了北方沿海开放城市大连。
1989年,王健林从大连西岗区办公室副主任任上辞去职务下海经商,接手了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后来生长为万达集团。在尔后的长达28年中,受野心的驱动,凭借着对财富的冒险寻求以及对政治鸿沟的掌握,王健林敏捷成为我国的尖端富豪。
现实上,关于王健林出事的风闻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近半年来,隔山差五就有媒体“归纳”一篇文章出来,来奉告网民,王健林最近可能又要出事啦!
而其实,很多企业家在遭遇危机时,都应对不当,最终深陷泥淖不能自拔,轻则企业破产,重则锒铛入狱。而很少有企业家能在企业遇到危机时,从容自救。
王健林带领万达集团为中国企业家上演了一幕教科书式的危机应对案例。
Ⅶ 房产大亨王健林自曝对钻石不过敏,炒钻石的利润是不是没有房产大
我国房子到底够不够居住?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最终本质的问题就是在房价始终处于上升趋势下,市场的购房热情却只增不减,在某种程度上说,这脱离了基本的供需关系。所谓的市场供大于求,其商品价值必然存在一定贬值,但如果将这理论放在房地产行业中,却完全行不通。我国自从98年房改以来,在以商品房为主市场体系下,楼市一路走高,据不完全统计,仅商品房销售面积就高达百亿。至于我国此时现状到底如何?央行一份数据彻底说透了,截止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拥有率为96%、户均套为1.5,与此同时居民人均面积接近39平方米。仅从这赤裸裸数据来看,我国并不缺房子,甚至有点住房过剩的趋势。
若抛开基本市场层面,房子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住房需求的量级,也许从这个角度来看出,人口红利似乎早已成为房价上涨背后的重要因素。在整整过去10年里,我国城镇化率由32%提升至如今的59%,核算下来约有2.5亿老百姓进城安家落户,若反向计算,一套房子住一家三口,也就是说仅商品房9000万套就能满足市场需求,但上限绝不或超过2亿套。
仅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2个结论,那就是住房需求过剩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尽管大家看到的都是一房难求的情形,但不得不说幸存者偏差的存在误导了大家很长一段时间;其次人口红利增速难以跟上市场增速,消费乏力将成为下一次拐点。
事实上对于未来房价走向如何这个话题,不少大佬都给出自己的观点,其中马云、王健林观点一致。马云早在前几年就曾预测未来房价如葱,最关键的依据就是人口负增长将至,未来的年轻人要赡养7-8个老人,手上的房子只多不少,而在税收制度下,持房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个时候的房子就是累赘;而王健林则表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能昌盛,其次一旦房价超过消费水平,则风险也将随之而来,而作为人口净流失的三四线城市,基本看不到增值空间。
从2位大佬言论来看,未来楼市很艰难是大概率事件,但反观当下,买房的风险逐渐凸显,在市场横盘、交易周期拉长背景下,此时愿意主动买房的人越来越少,也许这才是最关键问题吧!
Ⅷ 王健林宣布万达彻底告别房地产领域,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
房地产对于万达来讲,可以说是起步的源头。一开始万达就是靠房地产发家,然后慢慢做大。直至今天的万达集团。如今万达直接卖掉所有房地产,可谓是爆炸式转变。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2017年下半年,时局急转直下。原来,王健林志在必得的马拉西亚大马城项目失势。因为国家对境外融资加强监管,王健林不得不把之前在海外砸下重金的旅游、影视项目低价抛售,于是便造成了账面上的严重亏损。
后来王健林曾公开表示,万达当前负债4000亿,一时间,王健林便由之前的首富变成了首负。为了偿还投资损失,王健林走上了抛售名下重资产的道路。2017年7月份,万达集团把上面提到的13个万达城项目的91%权益以438.44亿的价格出让给了孙宏斌控股的融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