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科公司对当前房地产行业,他们有哪些看法,他们想不想退出
万科目前的态度是变得不承认自己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现在也在往多元化的路上发展。
2. 我想上万科地产工作,想知道公司的要求是什么
要求非常高的,要是真正的万科公司,面试一般都很严格的,我们学校万科来了只招了一个人。年薪十万。几百个人去面试的。
3. 万科万达退出房地产之后,建筑人面临失业吗
万科万达推出后必然有别的房地产公司崛起 所以建筑人基本不会失业
4. 万科地产 面试 主要提哪些问题
1.一面
笔试的筛人还是比较狠的。有幸进入一面的人终于可以一睹万科中心了。一面基本上采用小组无领导讨论的形式。今年的题目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一是钉子户拆迁问题,二是业主入户抽奖公平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房地产行业比较典型的问题,但准备起来却很难想到。实际上小组讨论也不需要在题目上准备,关键是在平时说话中多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我所在的组抽到的是业主入户抽签问题,基本上每个人都发了言,但有些人的毛病还是比较明显的:有的人纠缠于细枝末节(如概率计算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没有认清要解决的核心矛盾;有的人抢话太凶,发言过长,没有合作精神,反而给HR留下不好的印象。凡此等等,只有经历过实际这样的面试才能体会到。在这里只想提醒各位想进入下一轮的同学们一点:万科是非常注重合作态度和共赢精神的企业,所以,如果你要在小组中抢leader的位置,一定要掂量好自己的能力,并且照顾到各个”组员“的发言和情绪;我还没有见到单打独斗大杀四方的leader进入下一轮的。在这一轮最好能做到共赢,而出色的leader无疑是最抢眼的。一面的筛人率非常高,很多人尽管学历不差,这一轮还是被刷了下来。在小组中不管你简历多出彩,如果自己不表现出实际沟通能力,是很难笑到后面的。一面时间为半小时左右,一定要掐表,到时间了还有重要的话没说,只能怪自己。
2.二面
二面就是跟HR单挑了。但是不必担心,进入这个环节的童鞋会非常舒服——假如你来早了可以在万科中心一楼的沙发上睡一觉,喝点茶,聊聊天,看看前台的mm。:)最重要的是HR都很nice,不会给你太大压力,只要自然地放松,be yourself 就好。
二面会和你的简历密切相关,不妨准备一下传说中的“宝洁八大问”,会对了解你自己有所帮助。这一面除了体现你的业务素质外,很重要的是展现你的沟通能力。有时候HR可能对你应聘的岗位非常了解,但他会装作局外人来问你的看法;要学会在半个小时内清晰地阐述自己对一个行业的认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如果实在不懂房地产,不妨多看看万科的年报来加深体会。
3.三面
通常三面就是终面,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岗位需要四面。各个岗位终面面对的interviewer不同,也没有普遍的经验可以讲。关键有一点是坦诚,因为进入到这一面的人不仅智商情商绝对没有问题,而且大多对万科都有比较明朗的认识了。而这最后一面,不管你准备得多么翔实,总是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实在没有准备到,我认为不妨坦白承认,并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提问面试官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这个世界上不懂装懂的人太多,我们都很容易看出是谁,更不用说是经验丰富的HR了。所以胡说自己不懂的东西是大忌。
5. 万科的王石近来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将破裂
准备很多现金流,降低负债,这是房地产商面对地产“冬天”最好的办法。
此外,会回大力加大在二三答线城市的拓展能力,多去二三线城市买地,因为那些地方地产泡沫没一线城市严重,且土地便宜,小城市的地方政府对大开发商还是蛮欢迎的,也许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
而最近万科也公开宣布进军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对维持现金流有一定的帮助。
简而言之,对一个开发企业来说,面对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现金为王”!
当然,也不排除万科会降价卖楼,但是大家对这个别抱太大希望,即便降价,多数买不起楼的人也还是买不起的,不如自己多想办法怎么赚钱吧,这个最实际!
6. 万科怎么做商业地产
业界评价万科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态度,一是承认万科在中国地产界的领跑地位,尤其是在2006年万科的营业规模突破200亿以后。但同时也会不无惋惜地提到,万科只做住宅开发,不做商业地产,也不做持有型物业,不符合国际潮流,未来发展堪虞。持此论者,不在少数。而万科面对商业地产的国际化风潮,自有应对之道。
一、万科远离商业地产自有道理可言
1.一些住宅开发商盲目挺进商业地产
尽管没有上市公司通畅的融资渠道和手段,但很多规模和实力还不是很大的非上市地产企业仍在住宅开发较为顺利的基础上,信心十足的进入商业地产,并将这一种做法,称为住宅和商业两种物业开发并举的“双轮驱动模式”。国内某直辖市的一家地产集团在两年前正是采取了这种模式,期望以此获得更加快速的积累和发展。事实却未如人意,商业地产毕竟意味着一支专业的操盘队伍、一大串优质的商业经营资源、一种强有力的资金筹措能力。而就这三方面的要素而言,绝大多数住宅开发商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的。结果是商业地产没有做起来,住宅地产的土地储备和开发规模也受到了影响,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住宅开发商仍然是按照住宅开发思维在做商业地产。2006年该企业经过思考终于调整了战略,把精力和物力投入到了最熟悉的住宅开发领域,仅仅通过一个新的热销项目,又重新夺回了原来较高的江湖地位。
2.做不做商业地产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分
融资渠道畅顺、自有资金厚实、人力资源充沛的万科,不愿意面对商业地产这个领域。有好奇者问到万科董事长王石,王石的答复是这样的:“做不做商业地产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别。万科近20年的地产开发历史所积累的就是住宅开发的经验,所形成的也是相关的模式和体系,这个体系操作住宅开发非常娴熟,但对于商业地产却非常陌生。而中国住宅市场的潜力之大,是足以让万科现有的团队一直操作下去的。”这种思路下,万科甚至在两年前主动放弃了世界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在商业地产领域的一个非常好的合作机会。
3.万科参考帕尔迪公司的运营模式
或许这种战略选择也与万科在2004年初选定的标杆企业美国帕尔迪公司的战略有关。成立于1956年的帕尔迪在创立初期,也做过少量的商业地产,但很快就把住宅开发作为了企业的专业化发展方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帕尔迪公司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公司的业务扩张到了全美25个州和40个市场。
相关链接:帕尔迪公司认为,有两个因素基本上可以解释大部分的住房购买行为:一是客户的生命周期,二是客户的支付能力,以这两个因素为坐标,建立了“生命周期与支付能力矩阵”。运用这个矩阵,帕尔迪公司建立了两大类、共有11类细分客户。按照这个分类,各个细类客户的年龄段逐步上升。帕尔迪把各类客户一网打尽,基本上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锁定,每个人或者家庭都可以从这些客户细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万科目前所使用的客户分类方法正是渊于帕尔迪的做法,万科目前的市场扩张和产品系列方法中也隐约可以看到帕尔迪的启示。从这个意义上看,能够在不同阶段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标杆企业是一件幸福的事。
4.运作商业地产一定要慎之又慎
对于向往商业地产的开发商而言,首先要检讨的是自己是否具备开发商业地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本运筹能力,如果仅仅停留对于商业物业的理论利润的预期上,把住宅中的社区商业的操作思路简单放大是不会有前途的。对于大部分做住宅开发起家的企业,选择商业地产一定要慎之又慎。
二、万科用专业外包思路解决商业物业问题
很多事情确是出乎想象的。万科最近的一个公告让很多人开始想像:万科是不是要做商业地产了?2007年7月10日,万科发布公告,将与亚洲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同时也是商业地产领域的佼佼者嘉德置地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相关链接:嘉德置地集团目前是亚洲最大的上市地产公司之一,总部设在新加坡。核心业务包括房地产、服务公寓及房地产金融,分布在亚洲、澳洲、欧洲和海湾地区的主要城市。其房地产和服务公寓网络遍布全球18个国家70多个城市。嘉德置地上市的子公司及合资公司包括莱佛士控股、雅诗阁集团、嘉茂信托、嘉康信托及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上市的澳洲置地。
1.与嘉德置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大纲
透过嘉德置地全资子公司凯德商用产业有限公司,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大纲。根据大纲,未来双方将就万科开发项目中的商业部分展开合作。凯德商用负责提供项目商业部分的开发资金,并负责有关部分的规划设计、招商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而万科负责项目开发、建设和日常经营管理。对于万科已经开发完毕或部分正在开发的项目中的商业部分,凯德商用也有购买意向。而凯德商用企业的主要业务囊括了商用物业投资和经营管理两大方面,他们在中国主要是收购一些建成的物业进行经营管理,经营管理成熟的资产打包上市,很少涉及开发、建设环节,基本属于金融和商业的混业经营。
2.凯德与万科的合作将会推动商场的开发建设
在1000亿的目标之下,万科的发展已经不是单纯的滚动开发了。购并成为万科规模化扩张的重要手段。2006年以来,万科在一系列收购举动后,陆续将富春东方的万轩国际写字楼等商业项目收入囊中,这些商业项目也急需专业的运营商来经营。此次与凯德商用的合作,可以视为通过专业外包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万科的难题。
在万科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嘉德置地丰富的商业运营经验将大有用武之地。尤其是目前国内没有特别适合社区的综合性商业,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和一些大中型社区中,缺少能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的商业项目,相信凯德与万科合作之后将会推动这种商场的开发建设。
3.未来万科会逐渐把住宅以外的大量业务外包
通过做减法把万科做成全国第一大房地产公司的王石在近期的深圳万科发展策略发布会上宣称“未来万科会逐渐把住宅以外的大量业务外包”。这其中就包括为万科立下汗马功劳的万科物业。用王石的话说,按照万科的扩张速度,总有一天万科物业的员工会超过百万人。而这将是万科不能承受之重。据说,万科的减法战略已经从聚焦住宅开发的模式升级到了优化内部业务链条,甚至准备将财务管理都外包。王石将这种转型描述为,从营销的万科转变为技术的万科、服务的万科。万科的目标就是做耐克那样的公司,除了品牌与设计之外其余全部外包出去。即使在住宅产业的链条内,万科更希望与更专业的公司合作,而自己则专心做资源整合者与品牌塑造者。
万科面对商业地产运营这个新课题,并不是采取自我组建队伍的做法,而是通过专业外包和整合实现了不做即做的目标。个中手法,值得玩味。
7. 咱国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请问华润会不会撤出在万科的股权
华润在国家允许进入房地产行业的16家央企之内。
8. 万科不做地产是真的吗
从表明来看,万科已开始跟“房地产”说“拜拜”了。不仅在战略目标上,已经定位为“专美好生活的服务商属”(此前是“城市配套服务商”),还准备删除各地分公司名称里的“房地产”字样。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观点:所谓“美好生活的服务商”就是为“买房客户”提供更多有附加值的服务,当一个信用良好的开发商,通过自己的优质房子、优质物业服务,跟业主拉近关系之后,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了业主的“管家”。当信任关系建立后,各种高附加值的服务就可以展开,比如居家养老、居家托幼、社区场景下的理财、消费服务等。
所以,万科不会真正抛弃房地产,房地产是万科的“流量入口”。但万科更希望通过这个入口,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最终实现转型。
9. 万科是干什么的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或万科集团,是一个房地产公司。总回部设在广答东深圳,至2009年,已在20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2010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124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面积89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81.6亿元。营业收入507.1亿元,净利润72.8亿元。
这意味着,万科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年销售额超千亿的房地产公司。这个数字,是一个让同行眼红,让外行震惊的数字,相当于美国四大住宅公司高峰时的总和。在企业领导人王石的带领下,万科通过专注于住宅开发行业,建立起内部完善的制度体系,组建专业化团队,树立专业品牌,以所谓“万科化”的企业文化(一、简单不复杂;二、规范不权谋;三、透明不黑箱;四、责任不放任)享誉业内。
10. 万科要转行不做房地产,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
房地产,夕阳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