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未来房子已经不适合搞投机而是居民的刚需品。地产大佬王石和冯仑都纷纷表示不再搞房地产而且大有建议把手头的多余房子尽快套现,因为后面持有房产是固定的了,已经没有取巧的可能性了。
国内经济上行压力大,个地方也经常对当地房价有着新的调控政策,所以持有房产来对抗通货膨胀已经不适合了。在经常变化的调控政策调控下,房价不会再涨,但是同时也不会大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房产已经不适合来对冲通货膨胀,反而更适合给居民拿来当作刚需,这在一方面也是更好的控制房子,将房子变得更适合普通居民所需。所以手头有多的房产,还是尽快变现去投资其他产品吧。
② 最近很热的王石被踢出自己创立的万科,具体是怎么回事简单点讲下吧
泰山管理学院马方:不要拿王石跟别人比!
导语:万科之争,各说各话,甚至有人开始拿王石跟别人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简单地在某一点上去对比,显然会有失偏颇或者不够理性、成熟,对看清事情的本质和解决问题并不会有什么有益的帮助。人们看问题的时候经常不是根据事实去理性地分析,或者用包容、多元的心态去分析,而是掺杂着感性的因素,粗暴地把当事人与别人相比,这样反而不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更加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万科之争,各说各话,有人开始拿王石跟别人比,如果王石跟谁一样,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王石真的跟他们一样,那王石就不是王石,万科也不是今天的万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简单地将王石拿来与别人在某一点上对比,显然会有失偏颇或者不够理性、成熟,对看清事情的本质和解决问题也不会有什么有益的帮助。我们应该尊重的是商业的多元化,而不是推崇同质化,更不是粗暴地去解决问题。
不要拿王石跟任正非比
与王石同为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在深圳创立了华为,至今人们一直在推崇的是华为的内部管理以及任正非仅用1.41%的股份控制了体量如此庞大的华为帝国。拿王石跟任正非比,也就是说万科最终不会上市。那么不上市的万科,还会有今天的成就么?我们要明白,万科跟华为的行业有着很大的不同,万科属于房地产行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资本驱动,对资本的依赖度非常高,它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自己资金链的正常运行,引进资本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从这一层面上来讲,万科做不到不上市。另一方面,华为内部激励员工的独特做法叫“虚拟受限股”,拥有虚拟受限股的员工,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以及虚拟受限股对应的公司净资产增值部分,但没有所有权、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出售。任正非说:“虚拟受限股的实行是经政府批准的,有红头文件的,是合法的。历届中央首长都在关怀过问这件事情。”也就是说王石要学任正非,还得先过政府这一关。如今的万科股权之争是资本与管理者的竞争,反过来说,如果华为上市,任正非1.41%的股份,谁也不能保证华为不会遇上第二个宝能。
不要拿王石跟马云比
阿里、网络、京东等这些公司在美国上市,并且通过双重股权结构,有效地避免了资本对管理层控制权的威胁。双重股权结构是指上市公司可以同股不同权,但在中国是不允许的。拿王石跟马云比,中国将不会有上市公司。2009年9月,马云宣布包括自己在内的18位创始人集体辞去元老身份,改用合伙人制度。阿里合伙人并非公司的经营管理机构,其主要权力是董事会成员候选人的提名权:合伙人拥有人事控制权,而非公司运营的直接管理权。万科也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合伙人制,来重新界定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用万科总裁郁亮的话说:“事业合伙人有四个特点: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形成背靠背的信任;我们要做大我们的事业;我们来分享我们的成就。”阿里巴巴与万科最有价值的就是它们的管理团队,马云与王石都有一个牛逼的团队,即便他们离开了公司,第二天便可以再建立一个新的阿里、新的万科。别忘了,马云虽然通过“湖畔合伙人”牢牢控制着阿里巴巴,但是他与资本的博弈也是持续了十几年。德鲁克说:“没有机构,就没有管理。但相应的,没有管理,就没有机构。管理层是现代机构的特殊器官。正是这种器官的活动与绩效,最终决定了特定机构的生存和绩效。”就这一点来讲,王石面对的是没有底线的“野蛮人”,换做谁,结果都是一样。
不要拿王石跟经理人比
何为经理人?经理人是专门从事企业高层管理的中坚人才,是老板雇佣来管理企业的人。王石创立了万科,然后引入了资本,他是个企业的创始人,更是个企业家,经理人只是他给自己的定义而已,但他自己在心态上并不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张维迎教授说:“王石有创造商业帝国的梦想,他要寻找资源、整合资源,资本是他要整合的资源之一。所以总的来讲王石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和经理人最大的不同就是经理人只是一个打工的,企业家是创办企业的人,要决定企业的命运。这一点,华润和宝能都必须明白。”所以不要拿王石跟经理人比,我们应该回归到企业家治理的问题上来,最真实的状态是以企业家为中心建立企业,优秀的公司都是要围绕创始人而发展壮大。
不要拿王石跟圣人比
首先,没有人是完美的,你在高位,自然受到的关注就会更多,性格越是特别的人,缺点也就越多,乔布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次,王石也犯错,他不尊重股东的利益,只关心自己的控制权,并且宝能强势入主的时候,他说不欢迎民企,但是对国企却有更大的兴趣,这对民企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此外,王石作为一家企业的创始人,他让整个创始人团队几乎失去控制权。王石错了,但是我们不能用一个完美的标准来要求王石,除非是圣人。王石并不是完美的人,但是王石现在所达到的高度,放眼整个中国,也没有几个人可以企及。他冒险、登喜马拉雅山、游学、赛艇,并且将万科建造成了房地产行业的老大,把万科做成了组织结构最好的公司。即便是王石的婚姻,那也只是他个人的私生活,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没有任何权利评判别人的生活,除非你是圣人。
真正的赢是多赢
万科之争这盘棋,如果输,是满盘皆输。王石被逼走,他失去了自己一手创立的万科,他的团队失去了精神领袖,万科失去了最有价值的核心团队领袖,宝能、华润得到了一个没有灵魂的万科……如此下去,谁都得不到好处。宝能系提议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万科董事会董事后,紧接着,王石在万科股东大会上道歉,6月30日华润声明称对于罢免万科管理层的议案存在异议,且表示与宝能系非一致行动人。可见三方已经意识到非要赢的话,最终会是满盘皆输的事实,已经开始互相做出了一些退让和妥协。陈春花老师在谈到万科之争时提出了三个词:第一个词就是要“敬畏责任”,所有人都要敬畏责任。第二个词就是要“尊重贡献”,尊重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人做的贡献。第三个就是“遵守契约”。所以,我们应当尊重规则、尊重历史、尊重商业的多元化,追求各方多赢,而不是一定要争出输赢,互相退让一步,坐下来好好聊聊如何多赢才是最重要的。
③ 王石退出万科董事会是顺势而为还是无奈之举
石的财富 他和万科在这个时代里的冒险故事
无论是对万科还是对王石而言,此刻都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
2017年6月21日,万科创始人王石“已决定不再作为万科董事被提名”,他宣布将“把接力棒交给郁亮带领下的团队”。
作为自称习惯强势、又愿意亲力亲为的人,王石职业生涯中充满了无数的选择,在不同的模式之间选择,在新旧大股东之间选择。
而他早就总结过,将为万科留下几样财富:选定了一个行业,建设了一套制度,培养了一个团队,树立了一个品牌。
来自 LangChou 的提问:王石退出万科董事会 是顺势而为还是无奈之举?
@
哔哩哔哩
只能说是顺势而为吧,毕竟股权之争虽然过去但管理层已然不是王石时代了,期待王石的另一番新作为吧。
@
每日地产
王石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尽管退居幕后,但影响在万科内部却时刻存在。坊间传其过去几个月中亦未曾放弃努力,也许这次是真的退出了吧。
来自 ci 的提问:股东大会快到了,现在宝能已经是全败了吗?
@
orange
根据万科公告,6月30日召开的全体股东大会,应选非独立董事7人、独立董事4人、非职工代表监事2人,其中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的表决分别进行。如果董事换届选举提案在6月30日股东大会上通过,将意味着万科第十八届董事会内7名非独立董事里,其中4名将来自深圳市国资系统,3名保留了万科职业经理人。现任万科第二大股东的宝能,无人入选万科新一届董事会。
@
渝缘
当个局外人冷眼旁观,宝能败定,它都没有一丝赢的机会,无非又是一个猎人反被熊强奸的闹剧。
来自 orange 的提问:“主动让贤”,这四个字让王石再度成为公众焦点,可是根据王石以往的经历,这不像他的风格,是会有存在什么隐情吗?
@
凭阑遣伤情
王石的离去,也算是给宝万之争画上一个休止符。股权之争中,经历了这么多资本和情怀的交错,退位让贤也算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吧。
@
冰纯嘉士伯
有业内人士将王石彻底退出万科解读为“无奈”。 看似主动让贤的局面之下,与王石多有交集的东星集团实际控制人、湖北前首富兰世立向媒体透露,王石可能系无奈退出。据他此前与王石交流,王石并没有任何要退出的想法。
④ 怎样看待王石离职万科
作者:AI财经社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61835946/answer/1916143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月30日,万科2016年度股东大会投票产生新一届董事会,王石不再担任万科董事长,正式将接力棒交给郁亮。
根据股东大会投票通过的议案,郁亮、林茂德、孙盛典、肖民、陈贤军、王文金、张旭成为万科第十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康典、刘姝威、吴嘉宁、李强成为万科第十八届董事会独立董事;解冻、郑英成为万科第九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
至此,万科的“王石时代”正式谢幕,长达两年的万宝股权之争也尘埃落定。
王石:作出离开万科决定有两三天的纠结
这是王石最后一次作为万科董事亮相股东大会,在新一届董事会正式产生前,大会主持人王石惜字如金,对于股东抛出的各种问题,他的回答大多是“等到最后我再回答”。
6月21日,万科公布由第一大股东深圳地铁提交的新一届董事会议案,王石退出董事会,将董事长职位交给郁亮。
今天的股东大会上,所有议案投票通过后,王石做了最后发言,“离开万科早就有规划,没有决定之前我不会透露,一旦作出决定,我当然有两三天的纠结,之后就正常了。”对于退休之后的规划,王石称还没有想好。
谈到万宝之争,王石表示,过去两年对万科的文化、万科团队是一个非常好的历练,如果没有这个历练,也没有今天的结果。
“我曾说过,我的成功就是万科不再需要我,现在做到了。”王石说,“我特别感恩这个时代,感恩在这个转折点上,遇到深圳地铁。感谢团队、业主、合作伙伴和中小投资者。”
对于万科的未来,王石充满信心。在股东大会上,他两次提到,万科的黄金稳定发展才刚刚开始。“有股东反复问‘万亿万科’是怎么回事?不是郁亮心里没数,大家要相信他。我们往往高估自己目前的成绩,低估未来的能力。”
“万科的未来怎么高估都不为过”王石说完,起身给在场股东鞠了一躬。
郁亮:没有王石就没有万科的郁亮
股东会上,在议案表决前的提问环节,有股东提问郁亮,万科是否会在他的带领下,业绩方面有大的增长,郁亮笑着回答:“还不是呢,那么着急干嘛。”
一小时后,他正式取代王石,成为万科掌舵人。王石请他发言时说:“最后一次运用董事会主席的身份,邀请郁亮发言。”
此时的郁亮,眼里闪着泪光,哽咽着用六个词表达了心情。“感恩感激,没有王石就没有万科的郁亮,我对王石充满感激。同时,深感责任和压力,一是在王石的带领下,万科去年登顶世界500强,继续保持走下去,压力很大。二是在过去两年的股权纷争中,我们的市场表现和行业地位受到影响,如何转型走下去也是压力。第三,王石在中国企业界和社会如同巨星般的存在,拥有众多粉丝,在如此耀眼的光环下,我压力也没法不大,如果大家真的喜欢王石,也请给我一点鼓励和掌声。”
“但我同时有信心和勇气”郁亮说,“我感到来自股东的信任,今天的投票结果体现了这一点。同时,收到了来自王石及员工的支持,以后将沿着王石开拓的大道,继续开拓业绩,不辜负王石及股东的期盼。”
深圳地铁:作为万科的基石股东,不干预经营
万科最新股权结构显示,深圳地铁以29.38%的持股比例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在新一届选举产生的7名非独立董事中,三位来自深铁,一位来自同样为深圳国资下的深赛格。
有股东质疑,国企深铁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是否会影响其经营效率,对此,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林茂德表示,深铁作为万科的基石股东,不会干预、参与万科经营。
“我们尊重万科文化,尊重万科团队,支持混合所有制,就没有国有企业这回事,国有只是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混合所有制。”林茂德说。
他同时代表深铁对此前万科股权纷争参与者华润、恒大和宝能表示感谢。
对于新一届董事会中为何没有宝能系人员时,林茂德表示,深铁与宝能沟通过换届方案,书面发出商函,请他们提出意见,宝能也以书面形式支持方案,“我们沟通以后达成一致,双方作为万科股东都是为了推进万科发展。”
“宝能钜盛华和前海人寿是在深州成长起来的企业,为深圳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林茂德特别提到。
宝能缺席股东大会,投资者担心其抛售导致踩踏
宝能作为目前万科的第二大股东,并没有派人出席此次股东大会。在会议进行期间,证券时报e公司消息称,宝能表示从大局出发,支持万科换届方案,支持万科持续发展。
由于宝能持有万科25.4%股份,并将于下月进入解禁期,有投资者担心,如果宝能在二级市场抛售,可能会造成踩踏导致万科股价大跌,提问王石是否与宝能有过沟通。
王石对此回应:“你应该请宝能来回答这个问题更准确些。”此后又有股东追问,但万科依然没有正面回答。
⑤ 66岁的王石为田朴珺弃亿万家产不顾,究竟为什么
俗话说:一入豪门深似海。虽然嫁入豪门的女星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幸福,但是仍旧有许多的女星千方百计想要获得富豪的青睐,尤其是那些拥有着颜值,却名气不大的女星。而66岁的王石为田朴珺弃亿万家产不顾,也许是因为真正的爱情。
而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田朴珺也的的确确爱着王石。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情,她还写了一本名为《习惯就好》的书,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不依靠男人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对于一个有钱的男人来说:年龄从来都不会成为爱情的绊脚石。而实际的情况则是:女人可能会爱上有钱的老男人,但绝不会爱上无钱的老男人。王石对于田朴珺可能是真爱,至于田朴珺对王石是否真爱就只有让时间来证明了,到了王石老得走不动的时候,一切自见分晓。
⑥ 王石当年为什么要放弃万科股权
1984年,33岁的王石在深圳创办了万科的前身——“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1988年,通过股份化改组,公司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正式进入房地产产业。
到1991年底,万科的业务已经包括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饮料、影视、广告、印刷、电气工程等各大类,用王石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以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1994年开始,万科放弃多元化业务,退出与住宅无关的产业。同时,减少房地产产品品种,从多品种经营向住宅集中。
多年来专注于住宅的开发,让万科在该领域无人匹敌,在多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就连万达也避其锋芒,转而在商业地产中树立霸主地位。到去年底,万科管理住宅社区843个,管理面积约2.1亿平方米。
万科的成功不仅在于做的早,专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起了成功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团队,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分化的产物。为了适应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和规模较大的现代产业的发展,分散的私人资本可以利用股份制这种形式,对权能完整的私人所有权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化。
1988年进行股份制改革时,原计划王石可以获得4100万股本中的40%,但他在最后一刻放弃了。王石解释过放弃的原因:一是他自信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仍然有能力管理好万科;二是在上世纪80年代,突然变得有钱是件危险的事情。
“1995 年开始评选大陆富豪100 名,排第一的不时更换名字,但我从来不在100 名的名单里。其中原因是:1988 年万科股份化改造,4100 万资产做股份,40% 归个人,60% 归政府,明确资产的当天我放弃了自己个人拥有的股权,一直到今天我在万科拥有极少的股份。
“之所以放弃资产,第一,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国社会尤其在80 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穷,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钱。在这个社会的这样一个文化,大家认同上呢,就是不管你合法非法,你非常有钱就不认同了。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有分析认为,在当时,“投机倒把”、“长途返运”、“雇工剥削”等罪名还没有正式取消。如果王石敢拿40%的股份,可能随时会被举报,被判刑。
这一选择的确也成就了万科,在一个更为分散和均衡的股权结构下,职业经理人帮助万科稳步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
“1988年万科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创始人团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股权,是为了避免公司成为少数创始成员乾纲独断的僵化组织。正因为如此,万科建立了中国企业当中可能是最平等的文化、最简单的人际关系和最有效的纠错机制,吸引着一批批优秀的理想主义者加入万科。”
⑦ 王石退出万科董事会是怎么回事
6月21日清早,王石在个人朋友圈宣布,将退出万科(000002.SZ)董事会版,不参与权新一届董事的提名。
英雄也会迟暮,与花甲之年的王石离退后生活相比,万科后续的发展显然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