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在国家要求非专门建筑类国企退出房地产建筑市场是真的吗那以后能真正实施起来吗
是真的,但是具体会不会退出,真的不好说。牵扯到太多的利益了!!!
Ⅱ 一虎一席谈国企该不该退出房地产
不知道你想问什么?
凤凰卫视这个节目,感觉就像一个辩论赛,对社会很多回问题,从专业领域答和社会多层次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具体结论是什么,可能也只有未来真的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才知道。
看这个节目的,大多是文化水平高的,有想法的,对社会问题比较关注的 ,当然还有我这种愤青。我觉得,不要太注重结果,应该学习的是人思考问题时候的方式方法。其他都是浮云。
国企该不该退出房地产---这种可能性很低。如果要退出,也应该说是所有的国企该不该存在。除了国企开发商,还有央企开发商,其实际意义都是一样的。
Ⅲ 国有企业全部退出房地产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可以秀一秀,可以喜一喜,然后FJ升一升。
Ⅳ 为什么国企要退出房地产
老百姓的偏激揣抄测……国企退出袭对房价有没有直接影响呢?1 国企的钱是母亲的,花的痛快,用的舒心,“地王”生出来管他屁事,他只管花。估计也就是前两天北京的新“地王”被生出来了,祖国母亲一怒,就把部分孩子给结扎了.2 有15家国企是以房地产为生的,不退出房产市场,国家的钱左手倒到右手,不是自己人和自己人斗,地价抬高了不是还是苦了弱势群体,骂了祖国母亲吗,这不是有病吗,反正中国就这么大,就这么多块地皮,在自己家穷折腾什么呢?3 能不能实施呢??还是只在讨论阶段呢? 过去爹妈时代——分房子,领导家的子孙都能分到,为了分房子打的头破血流的到处都是,有权利就有腐败了。现在爹妈孩子一块买房子,买完房子大家集体蹲着喝稀饭,连家里的小板凳都卖了。租房子谁和你结婚啊???真是有病!我们怎么办呢?要是房子不那么贵,户型再小点,住宅周围的生活交通设施都能跟上,那么大家都能买的起了,而且是一家二口就能买得起,就不用买了爹妈的房子跟自己一块挤了。
Ⅳ 区属国企退出房地产 南京进展如何
南京市发布《关于市、区属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从一般商品房地产领域退出的实施意见》,明确国有企业应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基础支撑、战略引导以及公共服务功能,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积极稳妥地退出一般商品房开发领域工作,以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投资一般商品房(除从事保障房、科技文化地产外)开发为城市建设筹措资金,实施项目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从目前情况看,全市一般商品房开发市场制度已经建立,放开市场条件已经成熟,政府考虑到能够交给市场的应交给市场,能放开市场应放开市场。
目前,已有10家市属国有全资及控股房地产企业基本完成退出工作,12项市属国有参股房地产企业股权已启动转让程序或前期工作。此次《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18家市属国有全资及控股房地产企业、15项市属国有参股房地产企业股权须于2013年底前完成退出的时间节点要求。
此次《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市属国有全资、控股房地产企业和国有参股房地产企业股权通过关闭清算、股权转让和业务转型和划转安居集团四种方式实施退出,保障国有资本规范有序退出。
按照南京市委市政府文件要求,各区和功能板块的国资房地产退出工作应参照市属国资房地产退出工作执行,退出时间在2014年6月30日前完成。
为了保证退出工作顺利完成,南京市各职能部门强化了工作措施,加强了行政审批事项源头管理,对市属全资及控股国资房地产企业(除从事保障房、科技文化地产外)的在手的老项目和开发地块依法办理退出过程中的变更、收回、注销等相关手续,停止所有新的一般商品房开发的土地供应和项目审批等相关手续。
Ⅵ 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的78家名单
昨天(其实是指18日)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央企地产业务的具体情况。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
的中央企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可以肯定的是,国资委下属的127家央企中,除掉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主业的16家,尚有大约70%的企业涉足房地产市场,也就是上述被国
资委“勒令退出”的那78家央企。大量央企从去年后半年开始大举进入房地产市场、争当“地王”,进而推高地价、楼价是不争的事实。
据可查的资料显示,2009年,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为2209亿元,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的5%;房屋销售面积为2807万平方米,
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5%和3%的比例虽小,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小看。一是央企争地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反面导向。在土地拍卖中,央企凭借雄厚实力争
夺稀缺土地资源,屡当“地王”,既有钱又大胆,令其他企业“望尘莫及”,造成的结果是一再推高地价,以致推高房价。在争夺过程中,最终出现的土地价格往往
是背离市场规律的,也是非理性的。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利润和销售面积,看似比例很小,潜在的负面引导作用却是巨大的。
其次,无论是2209亿元的销售收入,还是约5%的销售面积比例,份额虽然不大,但这个数字的“含金量”却很高。因为,央企出击“抢”到的土
地,大量位于核心城市、一线城市,而大量民企在央企的“拿地挤压”之下,已被迫退居二三线城市。因此,不排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价房价的飙升,与央企
大量介入和争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资委及时出台调控手段,“禁止”78家央企进入房地产市场,无疑是符合民意的,也是符合当前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策方向
的。随着大量央企从房地产市场“淡出”,被热炒的房地产市场有望“降温”,不合理的涨价势头有望得到遏制。当然,最终能否真正实现对房价的有效调控,让房
价平稳下来,还取决于国家有关方面的决心,更取决于有没有过硬的调控手段。不仅要打好针对“央企地王”的第一拳,还要打好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的“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