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纷纷从恒大辞职
不只是从恒大辞职,其他一些大小型企业也面临着缺少年轻人的尴尬局面。我姑且从一个员工的角度粗略分析下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留下,到底是恒大的问题还是年轻人的问题。
01.从年轻人方面来说,工资待遇和工作强度绝对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大多数年轻人还是希望能够在社会的大公司里面闯一闯,多了解一些生存基本技能的,但是往往刚入职的年轻人工资待遇都不会很高,甚至某些部门可能只是正式员工工资的一半,让开销比较大的年轻人难以维持房租和平常的饮食。与此同时,因为企业过大,所以想要尽快的转正的人绝不是一个两个,所以转正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在追求快速高效的高质量生活时,这种遥遥无期的感觉很难让人坚持。
在面临如今年轻人“不成器”的背后,企业做过什么?拓展上升空间?提升福利待遇?减少老人压新人的现象?并没有。一个大型企业的人员管理难以做到细致入微,但如果真的想留住年轻人,无非是从这几点出发就足矣让远离家乡奔赴大企业找出路的年轻人无法舍弃了。
㈡ 调控后为什么感觉现在房地产企业越来越坚挺!地产行业是否会唱衰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专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房地产属新增贷款增长强劲,是去年增量的3 倍,占总贷款增量的比重大幅提升,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尤其是地产开发贷款增长显著。分析其原因,除了年初较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条件以外,主要原因是市场持续向好,开发企业资金状况明显改善,使得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更具信心。所以如无特殊原因暂时不会唱衰。
㈢ 为什么我们的收入这么低 房价依然那么高
在春节假期即将结束的日子,回顾已经过去的2016年,我们看到了很多东西,不过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还是让人有些咂舌的房价吧,直到年末的那天大大发话说:房子是用来的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才为这轮房子的上涨潮流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不过我们在反思房子价格的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一个现象,就是在很多地方大家的收入并不太高,但是房价却能够高过收入那么多,这里面的经济学原理或者经济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到底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一、房地产价格为什么会超越收入
从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逻辑出发,我们将房子作为一种最为特殊的商品来对待,既然是商品,那么它的价格就不无意外的通过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我们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房价总是那么让我们揪心了。
我们先来说说房地产的供给。任何一个研究房地产的人都知道,房地产作为最特殊的商品,其供给涉及到太多的主体,基本上的关键性主体有四个:开发商、土地提供者(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建筑商。
首先,我们谈谈土地的供给问题。瀚哥不止一次谈到过中国土地的供给,我们这里却还是需要老调重弹,在中国特殊的土地管理系统里面,土地的供给者只有一方,这就是地方政府。由于我们的土地归国家所有,所以只有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有将土地挂牌出售的资质。因此,各地的政府提供什么样的土地,往往就会决定当地房地产的基础价格,这个在土地拍卖中被称之为楼板价。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相当大的部分需要依靠土地的拍卖收入来获得,在经济学上任何主体都具有趋利的本性,所以土地的价格不断升值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往往是土地供给者最好的选择之一。
其次,我们来说金融机构。在中国的现有环境中,银行可谓是唯一有实力给土地及房地产开发提供资金支持的主体,这种极度单一的融资渠道,让实际的房地产资金提供主体都是银行,其实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一般只有20%左右,而大部分的房地产开发资金都来自于开发贷,这种本身就带杠杆,有利息要求的资金驱使,让房地产的价格具有了天然的涨价需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起始阶段至少是房子开发贷的利率水平,这是最为基础的事情。
第三,我们来聊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可谓是中国最容易被背锅的群体,诚然,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不少的开发商借助房地产发展的红利,登上了房地产发展的顺风车,很多人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其行为受到前两大群体的制约也是十分显著的情况。在经济学的规律当中,在房地产这种大规模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中,中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二八分化机制,实力雄厚的大型房产商所拥有的能力更为强悍,现阶段的现象是中小型房产商赚钱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型房产商拥有的优势日益明显,这些此消彼长之下,就是很多城市都成了某几家大型房产商的天下。而越是大型的机构其对抗市场周期的能力就越强,所以其坚持推高房价的力度也就越明显。
三者的通力合作之下,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我们再来说一说需求。一直以来,大家分析房地产需求都在用什么刚需,什么改善型需求等等分类来形容,但是这种分类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其实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分类方式。直到最近,一种新的需求分析方式出现,让瀚哥有了另一种视角。
这种分析方式,瀚哥总结为叫做代际迁徙递进效应。这个的分析起点来源于瀚哥最早研究农民工流动问题的时候,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人口是被束缚在土地和其所在的乡土地区的,所以大家的需求也就是被固定在当地。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出现,特别是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的开始,房地产的需求开始被释放,这个的释放是一种转移性的递进需求。一方面,住在低水平房屋的人想要住进高水平的房屋,而他们的房子则会被新加入的家庭所接盘。另一方面,由于人口流动的放开,尤其是买房不再需要户口之后,大量的迁徙人口则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接盘族。这种向走台阶一样层层递进的需求,让中国的房地产需求呈现出了一种强悍的极致性刚需。
因此,只要是人口流入的城市,都会不断地形成这种阶梯型刚需,不断地推高当地的房地产需求,再加上中国人的传统婚恋观念就是没有房子,丈母娘根本不愿意女儿嫁过去,大多数想要成家的年轻人,尤其是男性青年往往会倾家荡产去买房,买一套房子往往会掏空自己、父辈、祖父辈的几乎三代人的积累,所以形成了积累性的购买力需求。
在这每一个台阶的过度当中,每提升一级台阶就会加上一级杠杆,随着台阶的数量越来越多,杠杆的背书也就越来越大,只要后面接盘的人不断进入,市场就能够不断的循环下去,从而不断地加强房地产的价格增长趋势。
而我们看自己收入那么低的时候,房地产开发商看的却是你的整个家庭,从你到父辈、祖父辈的所有收入的合集,这种综合收入水平,乃至于几十年的所有家庭财富积累才是支撑房地产价格的最终力量。
在供给和需求的双重作用的影响下,房地产的价格想要不高恐怕都挺困难的。
二、当前房地产的风险到底在哪?
一直以来,所有人都在说房地产的风险,如果我们违心的说中国的房地产没有风险,这个分明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房地产肯定有风险的,但是风险是什么呢?正如前文所说的,中国的房子市场拥有着极为多元化的供给结构,整个产业链的环节非常之多,虽然接盘的人很多,但是这么多的环节就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有一个地方有风险,就会出现风险。并且,任何一个单一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逃离经济的大环境,如果真正的经济大环境产生影响,房地产市场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从观察来看,房地产闲置可能存在的脆弱多米诺骨牌痛点主要有三个:
一是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到底如何?房地产不管怎么样都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就会受到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学的视角来说,就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制约,如果中国经济进入了一种较长时间的阶段性中高速增长的话,正如年前只发一元年终奖的商业银行,连往年最赚钱的商业银行都地主家没有余粮了,其他行业的困局可想而知。一旦大家的收入增加不及预期,甚至收入减少的话,恐怕支撑房地产市场的基础就会被动摇,风险就会出现。
二是接盘的人如果不够怎么办?我们现在需求的分析都基于一个前提假设,这就是城市的人口是流入的,接盘的人是足够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作为第一人口红利的农民工正在锐减,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现在支撑房地产发展的还是第二人口红利,这就是每年都在增加大大学毕业生,这些人是城市购买力人口的流入主流。然而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了高考招生人数的减少,如果未来流入的人口减少将会怎么办?因为人们再怎么样面对着高昂的房价所形成的迁徙壁垒终归有一天会超过自己承担的极限,而丈母娘需求再厉害总不能让自己无法生存,最终如果没有了接盘侠,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还怎么玩下去?
三是利率水平的提升怎么破?一直以来,我们的货币政策都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借钱很容易,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只用30%甚至更少的首付比例来买房,现在美联储已经开始加息了,央行加息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一旦我们的利率水平回归到较高的水准,那么很多人甚至可能还不起房贷,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风险事件。
房地产无论如何风险都是存在的,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希望大家认真考虑一下。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2-05,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查看更多房产信息
㈣ 为什么这么多房产中介干不下去了
房产中介干不下去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这其中可以分为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
第三,房产市场出现饱和的情况。随着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到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新楼盘的出现。而房产中介最主要的客户是介绍一些二手房给他人在这一情况下,房产市场的这种现象会直接冲击到房产中介的发展。而对于一些选择租房的用户来说,中介从中所获取的提成并不高,所以综合起来看房产中介现如今所获得的利润也逐渐在下降。这也是房产中介干不下去的因素之一。
㈤ 为什么从古至今,房地产中介都不受待见
所谓“中介”就是中间人,一个促进合作从而赚取中间服务费的角色。所以,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为了赚取利益达到目的,而千方百计使手段的印象,而以房地产中介最为突出。之所以房地产中介会成为中介的代表,不受人待见,是因为买房和卖房都是一件大事,而已花费的资金都比较大,自然需要支付的佣金也比较大。于是,人们把关注点放在了房地产中介赚取的费用上,因此,导致人们总是不待见房地产中介。
如今,随着市场的正规化,“黑中介”已经越来越少,很多房地产机构也慢慢形成了品牌化。对房地产中介的从业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在卖房和买房的交易过程中,也减少了很多担忧和顾虑。因此,我们都应该对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多一视同仁,对房地产中介也是如此,多一份客观的评价,少一份主观的定义。
㈥ 为什么现在房地产公司很缺人
这与现在的市场是有很大的关系,你想一下买一个房子的能拿多少钱?多久才能卖一套房子呢?
首先现在房地产公司少人的第一点就是现在的中介公司多了。你们可以看看现在的很多小区门口有多少家中介公司,一个小区附近最少有8到12家中介公司你们想家中介公司开的人多了,自然的需要房地产的工作人员也就多了。
而且现在很多的中介公司给的工资都是不一样的,俗话说的好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自然的因为房产中介公司开的多了,比如这家开出的公司给的是3000快钱,而别给的是10000,所以呢!自然而然的就会跳到别的中介公司的了,这样跳过来跳过去,自然的中介公司的人也就会少了。
现在很多才去上房地产公司的人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一些才出来上班工作的,很多的都是才出来的学生,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是很舒服的,而且也有什么压力,但是呢!出来工作的话就不一样了。
比如才去房产公司上班的前一个星期基本上都是要出去跑盘的跑盘就是在外面跑熟悉附近的小区还有附近的道路,怎么去这个小区,等等,是非常辛苦的一个事情,很多才来的学生都是家里的乖乖宝,都是没有吃过苦的,而且才去房产公司前几个月工资都是不高的,都是2000到3000左右,基本上学生很少能坚持下来,所有走来不干了。
这样慢慢的发展低层的人员,越来越少,所有房地产公司还是非常少人的。
㈦ 为什么中国的房地产必须死
死不掉的,中国楼市的企业就是银行撑起来的,贷给了房企大量的贷内款,一但楼市跌了容,买楼的平民发现贷款比房价高几倍,必然是放弃还款。
而银行的贷款回不来,房价又跌了,楼市、楼企、房地产业、装修业、银行、建筑等关联产业,大家一起死。中国也就跟90年代的日本差不多了,现在价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拖。
拖到产业转型成功,拖到通胀和货币发行对冲房价风险。虽然这是平民最吃亏的解决办法,但已经走到这个危险局势,也只能这么办。
中国一共GDP总盘子90万亿,而房地产盘面至少10万亿,加上关联产业,对经济绝对是重量级的。一旦风吹草动(例如房产税)至少就有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资金,如同洪流逃窜出来,不论是流入已经过热的实体,或者是吹高金融资产价格,又或是对外投资,都会让中国的经济稳定,难上加难。
所以,现在中国房地产一直在走钢丝,房地产不会大涨,也不会崩,就是在拖着!
㈧ 为什么国企要退出房地产
老百姓的偏激揣抄测……国企退出袭对房价有没有直接影响呢?1 国企的钱是母亲的,花的痛快,用的舒心,“地王”生出来管他屁事,他只管花。估计也就是前两天北京的新“地王”被生出来了,祖国母亲一怒,就把部分孩子给结扎了.2 有15家国企是以房地产为生的,不退出房产市场,国家的钱左手倒到右手,不是自己人和自己人斗,地价抬高了不是还是苦了弱势群体,骂了祖国母亲吗,这不是有病吗,反正中国就这么大,就这么多块地皮,在自己家穷折腾什么呢?3 能不能实施呢??还是只在讨论阶段呢? 过去爹妈时代——分房子,领导家的子孙都能分到,为了分房子打的头破血流的到处都是,有权利就有腐败了。现在爹妈孩子一块买房子,买完房子大家集体蹲着喝稀饭,连家里的小板凳都卖了。租房子谁和你结婚啊???真是有病!我们怎么办呢?要是房子不那么贵,户型再小点,住宅周围的生活交通设施都能跟上,那么大家都能买的起了,而且是一家二口就能买得起,就不用买了爹妈的房子跟自己一块挤了。
㈨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厌恶房地产了呢
对于那些需要兼顾家庭的年轻人们,可能他们已经习惯了每个月都在支付房款部分的钱,都快要支付完了,可是为了孩子到更好的学校上学,他们被迫卖掉现有的房子去购买更加昂贵却空间很小的学区房,开始了再一段省吃俭用的时间;可能他们刚好积累了足够的钱购买房子,却发现房价已经再次上涨了,他们刚储蓄的钱又再次远远不足以支付......无数因素的变化,导致他们永远奔腾在买房的路上却还没有真正地拥有它,所以他们开始厌恶房地产。
㈩ 中国经济和楼市每年被唱衰,“经济学家”懂经济吗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一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二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三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