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的房价为什么那么贵
香港的房价贵的原因:
1、收入跟房价没同步上涨。:人们觉得香港房价高,是因为香港人平均收入的增加并没有与房价的上涨同步。在香港这种城市,房价不必反映大部分居民的购买力,它对应的是“用家”。
2、供应量超少,供需比例不到1%。
从市场供需来看,香港房子的买家也不可能是所有居民。香港每年的新房供应量只有约20000套。这个数字在曾荫权年代更低,年均10000套左右,最低曾至8000套。但香港有250万个家庭,供需比率还不到1%,或者说,只要不到1%、甚至0.8%的家庭买得起,也就可以了。即便按照这个比率,也会有20万到30万个家庭买房,但只有2万套的供应量。
3、香港的房子是卖给投资者的。
或许应该这样说,现在的房价的确很多人买不起,但这个“很多人”之外的人数,也绝对可以把新增供应量给消化掉。更何况,现在香港的房子,很多甚至也不是卖给“用家”,而是卖给投资者的。所以,现在香港的房价反映的其实是投资者的偏好和实力。投资者考虑最多的,不是房子的实际用途,甚至不是运营用途,而是值不值得进行资金配置。如果投资者现时的偏好是房产,那就会有大量资金涌入。
4、各投资产品中,香港房产回报率最高。
从历史经验上看,在黄金、债券、股票和房产之中,投向香港房产的资金回报率是最亮丽的。得手后的投资者们觉得自己是高手,会有成功的路径依赖,于是会再加码。
5、高收入人群足以吞掉新房供应
另外一个误区,是人们总将房价与收入增长挂钩。房产是投资性商品,而不是消耗性商品。消耗性商品当然要看新增收入的情况,收入增加,大家会吃好用好一点,否则就节俭一点。房子有投资功能,房价反映的是人们积累财富之后,再进行配置和转换的结果。
⑵ 香港房地产产权年限是多少年 和大陆是一样么
香港回归以后,土地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土地的产权年限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和大陆的土地性质是一样的,也是长70年的产权年限。
香港回归前,土地契约都将期满,为了保持香港在过渡期内政治和经济的稳定,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规定,港英时期的土地批租制度将继续实行下去。
1997年7月1日以前期满的土地契约可以续约;1997年7月1日到期的土地契约可以自动延长至2047年;租赁期限超过1997年7月1日的土地契约依然有效,目前,港府仍以拍卖、招标或协议的方式批租土地,但新租约的期限长只能到2047年。
(2)香港为什么不多开发房地产扩展阅读:
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居住用地是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40年,综合用地50年,而房屋的使用寿命通常长于这个年限。
《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
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自动续期,这使得住宅业主感到安心,自动续期解决了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在期限上的冲突问题,消除了二手房购买者对土地使用权年限的后顾之忧,将促进二手房的流转,有利于提高房屋和土地的利用效率。
虽然《物权法》没有提及续期后的费用及相关问题,对商业和综合建设用地如何处理,能否自动续期也没有具体规定,不过,随着后续法律法规的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将对《物权法》相关部分进行补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房屋产权年限
⑶ 香港住房那么紧张,可为什么不大规模填海造陆呢
土地使用权这个概念不是中国大陆发明的,是引进自港英政府时代的。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开,使用权期限到期,土地重新回归政府(因为土地所有权一直在政府手里)。只不过香港的土地使用权不像中国大陆那样,只有70年。
人家好像是上百年吧。而且香港很多山地林地都在政府手里。所以说香港政府没地是不对的。但问题是开发成本较低,已经成熟的土地平地,一直被香港开发商囤着。加之开发商买通政客,打着环保的旗号阻挠港府开发山地林地。开发商也买通政客,导致囤地的惩罚法律政策隔靴搔痒。所以开发商堂而皇之地囤地。所以说港府没地,土地都在开发商里,也说得过去。
大资本家完全略去自己操控社会的恶劣动机,把责任全部推到大陆身上,再加上西方势力的掺乎,于是香港就爆发了。这就是香港房地产商和舆论的高明之处了呗,把底层剥削得毛都不剩,还要告诉香港人我们跟你们是一样的,我们都有责任保护香港的青山绿水,爱护环境。
于是香港人宁愿租一辈子房或者一家五口窝在三四十平米的小房间里面,也不愿意香港的环境收到一丝一毫的污染。同时还为了空泛泛的所谓敏珠抵制大陆。属于典型的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数钱的同时心里还觉得自己特高尚特满足!
⑷ 为什么香港房地产商囤地没人敢查
钱权交易,黑幕连天.
⑸ 为什么地产股多在港股
地产股复多在港股的原制因是香港的房地产十分繁荣,上市限制较少,内地房地产公司上市有受限制因素。港股是比较开放的市场,兼容来自国际市场各方面的投资者。起先国内资本不是很充足的时候,更多的需要借助外资发展。
港股是指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国内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国内的股票有同时在国内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
⑹ 为什么内地房产商不去香港开发楼盘
香港地太贵了
⑺ > 请教为什么香港房地产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投资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没什么,本人就在一著名的香港房地产公司工作,他们与内地开发商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资金,还有中央上层的关系,他们有条件拿到比较大的地盘。但他们的致命弱点之一是机构庞大,运作效率低得你不会相信,屁大一点事儿就要无数人的审批签字,等他们都签完了,黄瓜菜都冷了,很多黄金地块就是这么跑掉了,拿到手里的地呢,开发起来也是一样的低效。比如新世界与长江悄无声的在天竺镇拿了一块210公倾的地,从拿地到现在已经8年多了,房子还连一毛都没盖呢,目前还在报规划阶段,要是内地的开发商就算他想拿上八年,也没这个经济能力,哪个不急着收回资金啊。而且地皮放上几年,成本得增加多少,都得摊在成本上。 弱点之二是不了解北京的市场,产品的定位可以说是找不着北,你看新世界的一系列产品就是个例子,尤其那个新景家园,户型设计、环境设计,真拿北京人当傻X呢。他们在户型上一般不注重细节。他们在产品定位及方案设计上也往往会拖拖拉拉,老板们天天在改主意,一旦想出一个主意就立马要出东西,你说能顾得上细节吗?本人作为一个设计部的成员,天天在我的手里把他们愚蠢的设想变成图纸,真觉得是对自已职业道德的一种背叛。 香港公司不会出好房子,但买他们的房子,尽管是期房也可以放心的买,资金绝不会有风险。
⑻ 香港和内地投资房地产有什么区别
差别很大吧.
香港的所有楼宇都是透明的. 在网上就可以查到每个房子以往的各项资料,例如历专届户主属,以往成交价等等.
随便找一个银行,都可以给出一个房子的市场现值.
买卖双方都必须各自委托一名律师代理办理产权交接事项.
不同的地方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
⑼ 香港的房子为什么不会崩盘
最佳答案简直是闭着眼回答。不知道谁采纳了!!!本人研究楼市和金融长达数年专业人士解答。
1997年香港回归时候,英资财团大量抛售房产,然后XX为了稳住,怂恿一大票房奴和接盘党接盘,当时各大媒体都报道,香港回归,大陆一定会接盘哈哈。然后首富5%就可以拿。
2013年就崩过一次。多少二货自杀了,只是新闻没爆料。大一点的资产公司靠着巨额贷款维持,房奴除了自杀,五路可走。下房子。
其中一个香港本地人士打工仔
某人770万 1997年买的,2003年跌到200万。被银行要求一次性补缴330万,否则直接拍卖房子,这货最后无力偿还330万,房子也被银行卖了,最后还欠银行200多万,想想自己五年打工,积蓄全部还房贷,到头来一场空,然后就自杀了。
给所有房奴忠告,国内这边房价崩盘就快了,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坐稳了。如今是现金为王时代,不要为了一个破房子,让你们三代为奴。房子住哪里都是住,别再蠢了。
目前郭嘉暂时稳住泡沫不是为了拯救你们,而是让经济缓慢落地,但是这场泡沫爆炸的牺牲接盘侠们,等着看热闹了噢
⑽ 为什么美国的超级富翁很少是搞房地产的
产业结构不一样,美国不靠剥削百姓赚钱,99年政府一次减免房屋税务,就相当于中国当年总产值的二分之一。美国主要靠第三产业赚钱,电子、科技、文化。
香港和大陆房产还不同,香港是金融中心,之所以房子贵就因为要留住注入香港的金融资本,香港地产商赚的是来外资本,比如李嘉诚的维多利亚港,原来不值钱,但是国际资本注入以后翻了几十倍,富商可以在香港买亿万豪宅,钱也多数来自香港以外。香港一共才200万人口,靠平民买房子,香港根本不可能出那么多富商。
中国大陆的地产商和政府赚的是老百姓的钱,就是实行当年苏联的5年计划,把百姓三分之一的收入用来拉动经济,也叫再投资。本来的房屋价格应该是收入五分之一,其他的钱就可以买更好的衣服、车子、食物,“也可以不花”。但是如果这样就流出了政府管辖以外,政府为了强制百姓消费,就需要拉高房价。政府卖地,然后高额贷款给买地的地产商,恒大、万达每年给银行的利息都要几十亿,政府再收税。然后政府再拉高房价,继续贷款给地产商,政府自娱自乐,爽了地产商,就是百姓活的累。
美国本身是一个高速、高效、高额的消费市场,不需要政府拉动,而富商们世界聚拢财富让后继续在美国消费、上税、投资。美国聚集了世界37%的富豪,顺便提一下第二是日本27%。这些富豪都是软件,微软、GOOGLE、甲骨文、亚马逊·····,金融,摩根大通、运通、花旗·····,化工,保洁、科氏,文化,迪士尼、电影、歌曲,虽然歌星收入只有几千万,但是连续的产业链带来上百亿的收入。
地产商在美国只不过是众多资本家之一,如果地产商想和政府靠拉高房价赚钱,其实也可以,但是就会压低了软件、化工、金融产业。其他人肯定不同意啊,老百姓也不同意,民选政府,敢这么干当时就弹劾了。“老子就喜欢换车,干嘛全花在买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