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房地产泡沫风险有多大 pdf
很大,比2003年的第一次雪还大!
"我们2014年预测“5000点不是梦”,2015年预测“一线房价翻一倍”回,先后验证。在货币超发、答低利率和政策鼓励居民加杠杆刺激下,2014-2016年一二线城市房价地价大涨,成为过去一年回报率最高的资产。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风险有多大?体现在哪些环节?本文旨在从绝对房价、房价收入比、库存、租金回报率、杠杆、空置率等来定量客观评估。"
在货币超发、低利率和政策鼓励居民加杠杆刺激下,2014-2016年一二线城市房价地价暴涨。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风险有多大?体现在哪些环节?本文旨在从绝对房价、房价收入比、库存、租金回报率、杠杆、空置率等来定量评估。更多资讯请查看炎黄财经。
Ⅱ 房地产泡沫何时破灭 三线城市风险最大
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 三线城市风险最大
叶檀:现在房地产从指标来看,的确是内存在泡沫的。比容如说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率、房价收入比(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还有租金回报率(月租房获得租金同房屋价钱的比值),从几个指标来看的话,我们国家的泡沫已经超过了当时日本或者是美国房地产泡沫高峰期的一些数值了,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到现在还没有破,而且交易量比较大。
叶檀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有二:一是民间的购房资金拥有量超过了业界想象和统计数据,每一个个体购房者的身后可能是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力量;二是每年数百万的应届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基础。叶檀认为,现在风险最大的地区,反而是中西部的三线城市..
Ⅲ 短期房地产泡沫风险有多大
房地产发展这是一抄个老袭生常谈的话题, 虽然一直被各方面热议, 但一直以来也并非真正 解决得有成效的问题, 实际上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在不断的聚集,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也在不 断的聚集。国家虽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断,但实际上收效依然甚微,仅仅只是在一定 程度上控制住了房价上涨的速率而已,其地方政府依赖于土地财政,大兴土木之风,大干新 城的思路和举措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还是在一股脑地追求地方经济虚幻繁荣, GDP 唯 的政绩发展观依然未得到转变。事实上,作为经济拉动产业,房地产确实是具备有相当大的 能量,但也并非象今天这样全国上下都在以此为生的求得发展,实际上如此下去不加控制, 其后果是相当可怕的。现在,国家审计署开始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清理,已经预示着这种潜 在的风险的存在,如不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不进行及时的控制,恐怕等到房地产泡沫被彻 底刺破那一天, 对国家整个经济甚至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又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Ⅳ 为何说发展消费贷不能助长房地产领域泡沫
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29日在“今年以来银行业运行及监管情况”通报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银监会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案件风险、法律合规等各类风险开展专项排查,摸清底数,做到胸中有数。在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方面,严厉打击“首付贷”,严查挪用消费贷款资金,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
肖远企表示,今年以来,银监会着力弥补制度短板,修订和制定一系列监管规制和文件,涵盖股权管理、资本补充、流动性风险、押品管理、大额风险暴露、理财业务、表外业务、交叉金融产品、融资担保、政策性银行监管等方面。“这些文件有的已正式出台,有的正在征求意见。相关规则的出台将有助于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Ⅳ 中国房地产泡沫风险有多大
我认为中国房产不可能破灭,也没有多少泡沫,原因如下:
1、中国国家太大,城市太多,各个城市的情况很不一样。那些数万元一平的房价毕竟是少数。多数是万元左右的均价。
2、中国有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只有一线城市是房屋较热的,而其他地区,房产依然是泡沫不多的。
3、以笔者家为例,我这里靠海的地级市。房价贵的1万多,便宜的6000左右,基本上泡沫不能说很多。因为各类上缴国家的税是2000-3000元,加上2000元的房屋建造成本,房价也就应该是这个价格。而且卖的也很火。
4、另外中国政斧也不是当年的日本政斧,中国也不会坐视房价泡沫吹破而不理的。
Ⅵ 房地产泡沫破灭为什么银行有倒闭的风险
房地产泡沫破抄灭,房价就会大袭幅下降。而大部分房子都是找银行货款购买的,房价下跌超过30%,的时候,相当于购房者的首付款就蒸发掉了,购房者再供房就划算,因此断供者大量增加,银行坏帐大量增加,坏帐过多,银行就有倒闭的风险。
Ⅶ 房地产泡沫对金融业的影响及其相关对策
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学家认为,正因为这几年各国的股票市场持续下跌,尤其是高技术股的暴跌,促使大量资金从股市中流出,转而投向了房地产,使得房地产市场必然火爆起来。有的经济金融专家提出住房市场已像股市一样陷入了“非理性繁荣”。因为从根本上说来,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并不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住房的需求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而是人们把购买房屋作为赚钱的手段,尤其是一些养老基金、各种基金会、信托公司也都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中退了出来,愈来愈多地插手房地产业。这就使得房地产价格虽然进一步上去了,然而房屋的“过剩”也在急剧增加着,进而促使不少城市的空置房屋比率不断上升,泡沫也随之膨胀了起来。
国家统计局最新测算的“国房景气指数”表明,2005年1~8月份,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增长14.1%,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3.2%。其中,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面积为4 397万m2,同比增长11.5%。到2002年7月,全国商品房空置占压资金超过2 500亿元,居各行业不良资产之首。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底有望达到25%左右。空置住宅的压力急剧加大。
根据中国信托业季度报告统计,2003年第四季度共有34家信托公司发行了87个集合信托品种,募集资金总计86.6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品种37个,筹集资金35亿元,在各类信托产品中拔得头筹,且房地产信托的收益率也是高高在上。仅以近期在京推出的十几项投资产品为例,预期年收益率大多超过4%。其中,“金融街写字楼项目贷款信托计划”预计收益率为4.6%,法国欧尚天津第一店物业产权项目预计年收益率为6%,“第一城”产权投资理财项目甚至达到了8%,预期收益率远远高于银行同期的存款利率,也普遍高于国债投资收益率等。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高收益背后也隐藏着高风险。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根据《信托法》规定,信托产品并不等同于存款那样的债权债务关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都为预期收益,并非最终收益。这意味着开发商和信托公司在宣传单中所提到的预期收益率绝非“板上钉钉”,它很可能由于多种风险因素而发生变化。即便最后的收益率低了很多,投资者也只能默认,因为法律并不保护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3 金融业内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对策
总的来看,我国金融业目前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3.1 完善房地产金融体制,建立预警体系,防患于未然
我国银行业是在金融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涉足房地产信贷业务。从外部环境上讲,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抵押制度和抵押保险机制不健全;从内部机制上讲,我国银行自身存在着许多脆弱性,如资本不足、不良资产过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低等,这些都会加大房地产信贷的风险。但是,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冲击,多次下调利率利差收益缩小的压力,我国银行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新兴的房地产信贷特别是个人住宅抵押信贷则成为银行业理想的选择。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一种好资产,但持有比例过高,也会增加资金成本和经营风险,这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在美国,人住房抵押贷款仅占商业银行资产的18%,占抵押银行资产的50%,银行资金来源不同,资金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在香港,银行要及时动态跟踪贷款的质量。因此,我国的银行业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提高自身抵御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信用制度、抵押制度、抵押保险和抵押二级市场的发展,这样才有利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3.2 灵活运用利率、税收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
近两年的房地产热,在一定程度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刺激下形成的。在经济紧缩时,低息、减免税政策有利于刺激有效需求,本无可非议。但是,长期实施一种政策,或无视受益对象实施同一政策,就可能给市场一种错误的信号,多次降息、资金成本低会诱使许多企业、个人涉足于高风险的投资,从而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为引导企业投资与开发更符合市场的需求,政府应适时调高投资别墅、高档公寓、高档娱乐设施、商厦写字楼的贷款利率,调高个人非自住房的贷款利率,使低息政策更好地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各城市政府还应对高档不动产开征不动产税,并可采取累进税。这对于中国一个仍处在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有利于抑制奢靡之风泛滥,而将有限和宝贵的资源用在实现城镇和工业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