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得房率怎麼看的越大越好嗎安居客上面怎麼看得房率
得房率也不是越高越好,電梯住宅,70%-80%屬於比較合理的區間,2000年後新建商品房版,得房率較低權的房子一般房型、舒適度較高,得房率越高房型越差、舒適度也不佳,很壓抑。上海地區高檔商品房的得房率一般在75~78%左右。安居客上是看不到得房率的,得房率是:套內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建築面積),房產證上所記錄的建築面積就是這個分母總和,不會單獨列的,包括房主本人在內是不會知道自己房子的確切得房率的,如果一定要知道,就去房管局去查你們小區的檔案。
② 得房率怎麼算
一、這個公寓是復式,從圖上看下層和上層的套內面積是一樣的。所以該公寓的套內面積=上層套內面積+下層套內面積=44+44=88
二、圖上標明下層建築面積是56。忽略端部房間面積的微小變化,平均每戶的建築面積計算為1136/20=56.8,與56基本一致,說明公攤部分只有本樓層,沒有建築其他樓層的公用部位。(17旁邊的應該是設備房間,計算在公攤之內)
三、公寓上層沒有公用部分,公攤面積=0,所以上層建築面積=套內面積=44
四、該公寓的建築面積=上層建築面積+下層建築面積=44+56=100
五、該公寓的得房率=套內面積/建築面積=88/100=88%
六、該公寓的公攤面積=100-88=12
(2)怎麼能知道某樓盤得房率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一、房型結構(幾梯幾戶)。例如一梯多戶可能與一梯二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相差無幾,可戶數增加了,總套內建築面積增加了,則每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就會減小。
二、物業類型。一般來說板式得房率最高,疊式次之,點式則較低。
三、樓盤形態。一般來說高層得房率最低,小高層次之,多層則得房率較高。
四、公共活動區域大小。一般來說,高品質的物業多建有高挑大堂,寬敞電梯、室內車庫,這些都會佔用到大量公攤面積,故得房率相對較低。
五、車庫、會所等具備獨立使用功能的空間;售樓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為多棟房屋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設備房等。
③ 你知道得房率是怎麼計算的么
現今購房者在購房時通常只會關注住宅的建築面積,但是實際測量後會發現並沒有所說的那麼大。而這就是得房率的的問題。得房率高就意味著家裡「變大」不少,空間相應變大,可利用空間也就變大。
得房率一般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套內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銷售面積)之比。
其中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檯面積。銷售面積(也稱套型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 +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公攤面積」)。一般多層的建築物得房率為88%,高層的建築物得房率為72%,而辦公樓為55%
什麼樣的住宅得房率高
1、 公攤面積小的房子
公攤面積小的住宅得房率較高,受樓高、樓層結構等因素影響,不同建築的得房率存在著差異。樓梯、公共走道、電梯所佔的面積都要算在公攤面積里,這些配套設施都需要佔面積,也就是意味著公攤面積大,得房率低。
2、 總樓層低的房子有著高得房率
很多情況下,低樓層比高樓層得房率低,樓層越高、樓層結構越復雜,公攤比例也就越高,得房率也就越低;其中,多層比起高層省了電梯、供水設備間等公共部位,得房率更高。
3、 板樓比塔樓的得房率要高
板樓的得房率更高,特別是戶型方正的板樓,通常有80%以上的得房率;而塔樓因為一層多戶的設計形式導致得房率低,通常只有70%左右。
4、 戶外使用面積大的,有著高得房率
很多開發商房會通過盡量擴大使用面積的方式來提高得房率,常用的方法就是建造半封閉陽台和大飄窗,這樣不會額外增加公攤,但是卻增加了得房率。
得房率越高越好嗎
得房率並不是越高越合適,得房率過低會提高使用面積的單價,但是得房率過高會降低居住質量。得房率往往跟小區的相關配套聯系在一起,如果得房率特別高,只能說明樓梯的寬度、公共走道、電梯等配套不是很完善。樓體電梯間、走廊等公攤面積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公攤面積大也不一定是壞事,雖然住房實際使用面積相對少了,但公共活動空間也相對大了,居住的舒適感也會提升。
如果一套房子的得房率是100%,那這套房子肯定是沒有樓梯和走道的。這樣的房子如何住人?還會有人要嗎?所以,不能片面地看待所謂的高得房率,主要還得看公攤面積設計得是否科學合理。
得房率過低當然性價比不高,得房率過高又會導致業主的公用面積減少,這樣居住起來就會感覺擁擠、壓抑、不便。
比如高層住宅為減少公攤面積而只設一部電梯,上下班高峰期人們就要長時間等電梯;比如為了提高得房率,將過道、走廊造得非常狹窄,業主搬家時搬運傢具、大家電等大宗物品就會很不方便;比如有些樓盤為了提高得房率,壓縮了消防通道的空間,這樣會對業主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等特殊情況,狹窄的通道會阻緩人流通過的速度,使人們無法迅速疏散。
得房率多大才合適?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8-09-2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④ 得房率怎麼計算
得房率=套內使用面積/套型建築面積。
計算方式案例:小明買了一套房,建築面積100m㎡,套內建築面積為83㎡,那麼得房率就是83÷100×100%=83%。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檯面積。
銷售面積(也稱套型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 +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俗說「公攤面積」)。
目前市場上約定俗稱的得房率標准,要求高層建築得房率不低於70%,多層建築得房率不得低於75%。購房者不應盲目追求高得房率,當超過合理的限度時,一定要注意辨別是以犧牲居住舒適度為代價換來的,還是在設計上有所突破。
(4)怎麼能知道某樓盤得房率擴展閱讀
得房率和公攤面積有著直接聯系,與小區的相關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過高,相對的公共部分的面積就會越少,那麼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樓梯的寬度、大堂的舒適度、電梯間的數量等,所以樓盤的得房率也需要一個度。
如果一套房子的得房率是100%,那這套房子肯定是沒有樓梯和走道的。這樣的房子無法住人。所以,不能片面地看待所謂的高得房率,主要還得看公攤面積設計得是否科學合理。
得房率過高會導致業主的公用面積減少,這樣居住起來就會感覺擁擠、壓抑、不便。比如高層住宅為減少公攤面積而只設一部電梯,上下班高峰期人們就要長時間等電梯;比如為了提高得房率,將過道、走廊造得非常狹窄,業主搬家時搬運傢具、大家電等大宗物品就會很不方便。
比如有些樓盤為了提高得房率,壓縮了消防通道的空間,這樣會對業主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等特殊情況,狹窄的通道會阻緩人流通過的速度,使人們無法迅速疏散。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生活品質要求得越來越高,一些檔次高、配套齊全的小區,就會做大的會所、休閑設施等公用建築,公共走廊會做得寬敞,電梯比較多,以致這個小區總的公攤高一些,但是小區整體檔次高了、品質提升了。
⑤ 得房率是怎麼算的買新房怎樣看得房率
一、什麼是得房率?怎麼計算?
得房率是套內建築面積與建築面積的比值,是衡量實際使用面積大小的標准之一。
例如:小明買了一套房,建築面積100㎡,套內建築面積為83㎡,那麼得房率就是83/100*100%=83%。
二、得房率跟購房者有啥關系?
1、得房率影響實際使用面積的大小
公攤面積與得房率息息相關。公攤系數是公攤面積與套內建築面積的比值,而得房率=1-公攤系數。
公攤系數越大,得房率越小,你的房屋實際使用面積越小。
2、得房率影響房屋性價比
得房率越高,房屋的性價比越高。
但得房率不是越高越好。公攤面積包括樓梯、走廊、電梯、樓梯井等,如果公攤面積太小,會使公共區域擁擠不堪。如果購買的是塔樓,一梯十多戶的公攤如果太小,勢必會影響正常出入,居住舒適度將大大降低。
目前市場上約定俗稱的得房率標准,要求高層建築得房率不低於70%,多層建築得房率不得低於75%。
得房率應有個合理的限度,並不是越高越好。購房者不應盲目追求高得房率,當超過合理的限度時,一定要注意辨別是以犧牲居住品質為代價換來的,還是在設計上有所突破。
三、新房的得房率怎麼看?
新房的得房率,一般在戶型圖或者樓盤宣傳中,不會直接展示給購房者。實際去看房時,銷售人員會告知得房率有多少。另外,還有兩種方法可以算出得房率:
1、樓盤「一房一價表」上看相關數據
在售樓處,尤其是期房的項目,會有「一房一價表」,表上會標著單價、朝向、戶型、樓層數、建築面積和套內面積等。根據公式現場算出得房率,做到心中有數。
2、住建委網站上查詢相關信息
新房樓盤的建設,需向住建委報備。住建委網站上有詳細的信息,包括建築面積、車位比、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周邊配套、建設程序等。
以北京為例,具體操作步驟:打開「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在首頁點擊「房屋管理」,在「房屋交易」中的「新建商品房項目」下搜索你想查詢的樓盤信息,找到在售樓棟信息,點擊「查看信息」,查看「建築面積」和「套內面積」。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2-27,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裝信息
⑥ 如何知道某樓盤高層的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也版就是權銷售面積)之比。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台建築面積。 銷售面積=套內建築面積 +分攤得公用建築面積。 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築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一般,得房率在7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部分即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比較實惠。
購房合同上就註明套內面積和建築面積,但最後收房的時候面積會略有出入(去開發商哪裡可以具體的查)
⑦ 從哪裡查自己房子的得房率
1、一般情況下,多層住宅的得房率最高,基本控制在85~90%,小高層得房率約80~85%,高層一般在內75~80%,辦公樓為55~60%。
2、得房率容: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檯面積
銷售面積(也稱套型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 +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俗說"公攤面積")。
3、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築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部分既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比較實惠。
4、得房率並非越高越好,得房率和公攤面積有著直接聯系,與小區的相關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過高,相對的公共部分的面積就會越少,那麼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樓梯的寬度、大堂的舒適度、電梯間的數量等,所以樓盤的得房率也需要一個度。
⑧ 買新房,得房率怎麼看越高越好嗎
買新房時,得房率可通過公攤面積計算出來,一般情況下都可從公攤面積直接反映出得房率。得房率並不是越高越好,不同建築形態的得房率合理數值並不同。
不可一味追求“高得房率”
房屋得房率在80%左右最合適,居住舒適又不會分攤太多,不會因為縮小公攤面積而造成公共部分過於狹窄,影響居住舒適度。
從居住舒適度角度說,得房率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居住舒適度。從價格角度來說,得房率越高,房子越劃算。
資料來源: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該內容僅在北京適用
⑨ 得房率應該多少才合適買房前怎麼查得房率
買套100平米的房子,到手才70平米,是不是感覺不大爽?「得房率」這個詞恐怕只有在中國才會被如此重視。
得房率又稱使用率,它的計算公式是「套內面積/建築面積」,這個指標是衡量房子性價比的重要指標,得房率高的房子,使用面積越大。
得房率決定了房屋性價比
公攤面積是每一戶都有的,簡單地說,就是所有住戶掏錢購買公共使用面積,得房率+公攤率=1。公攤越大,得房率就越低。
我們買房時,一般都是按建築面積確定單價,不過在合同中,也能看到套內單價。如果面積相同,得房率不同,在套內單價上會直接體現出來。
舉個簡單例子,兩套建築面積100平米,單價均為2萬元的住宅,得房率分別為75%和80%,使用面積分別是75平米和80平米。如果按照套內面積計算。75平米的單價為2.67萬元/平米,而80平米的單價為2.5萬元/平米。得房率低的房子實際套內單價要高出1700元/平米。兩套房的性價比高下立判。
不過對於得房率而言,並不能一味追求更高。這一點我們從公攤的用途就能看到。
一般公攤面積有樓梯間、電梯門廊、電梯井等。如果公攤面積不夠,這些公共部分勢必縮水,對出行會有相當的影響。塔樓相對於板樓更便宜,就是因為公攤更大,實際得房率偏低。
專業人士表示,目前並沒有針對得房率的專門規定,不過各房企對得房率都有一定標准,高層建築不能低於70%,多層建築不能低於75%,不含開發商所謂「贈送」的面積。
怎麼查看得房率?
關於得房率一般人都是從銷售口中得知一個平均數值,難以從廣告和宣傳冊頁中看到。不過開發商項目開盤時會展示銷控表,該表提供的數據有單價、朝向、戶型、樓層、建築面積和套內面積,購房者可自行計算。
另外,建委網站上也能查到相關信息。房企在開發項目時必須向建委報備。該項目的規劃也很清楚,其中就能查到「建築面積」和「套內面積」。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7-07,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