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產中的「捂盤」是什麼意思
近些年來,「捂盤惜售」字眼在媒體對房地產開發商的報道中一直盛行不衰。隨著今年房價上漲,各大媒體再度屢屢提及,將之歸為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捂盤惜售」影響之大,以致「國六條」實施細則將「捂盤惜售」與囤積房源、惡意炒作、哄抬房價等行為並列,並表示「要加大整治查處力度,情節惡劣、性質嚴重的,依法依規給予經濟處罰」。
「捂盤惜售」提法的起源已經無從考究,從字面意思理解,應該是「捂住樓盤,捨不得把房子拿出來銷售」。從房地產銷售來看,這種提法有點滑稽,據筆者對房地產業的了解而言,還沒有哪個發展商會「捨不得」把房子拿出來賣,可以說,實現銷售是開發商的最終目的,所謂「落袋為安」,但是選擇何時銷售則是開發商的一個策略考慮。因此,捂盤惜售所反映的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其本質是開發商採取的一種銷售策略,涉及到的是對銷售時機和推售節奏的選擇。我們認為,開發商是理性的經濟人,存在著利潤最大化的追求,但是,開發商將為其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所選擇的行為承擔風險。
比如,在一個不斷下跌的房地產市場中,開發商可以選擇賣或者不賣,選擇先賣某部分單位而不賣其他單位的,這都是基於其對大市發展的理性或者非理性判斷,但一旦選擇後由此產生的風險,開發商將獨立承擔。同樣,在一個上漲的市場亦如此。我們不要只看到開發商風光的一面,殊不知很多開發商因為誤判大勢,損失慘重。又比如,同樣是一個樓盤,為什麼開發商會先推售某些單位,後推售其他單位呢?除了工程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出於「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的考慮,在投資時候需要這種考慮,在出售的時候同樣需要這種考慮,即不能將所有貨物一下子全部推出市場,而應該分時機、有節奏地推出。
⑵ 客戶只關注一個捂盤不開的樓盤可能承擔哪些風險
但是關注的人比較多而且還一直處於捂盤不開的狀態,最後實在等不了了,開始回考慮答別的樓盤,但是發現房價漲了不少而且政策也變了,之前能全款買的房子最後也只能付個首付了。
政策。今年8月1號以後拿到的預售證的售樓處賣房都要通過公證處搖號賣房,看似公正,但是其實也是有利有弊的,因為之前如果您付款方式好的話,開盤開發商肯定願意第一時間賣給您,如果您這次搖號運氣不好沒搖到,付款方式再好也只能錯過這個盤了。
其實貨幣在手裡是一直在貶值的,每年大概會貶百分之7左右。所以建議您可以一邊關注這個盤的實時動態,也可以一邊關注其他有沒有適合自己的盤。給自己多幾個選擇。
⑶ 為什麼新樓盤尚未開盤, 許多好房子都沒有了
這是開發商玩的套路。
第一就是開發商散發假消息,造成一種房源緊內張的樣子,讓大家容都感到緊張而來搶購。
第二就是好房子先捂盤不賣,看下市場動向。
第三就是想先把稍微差一點的賣掉,然後再慢慢的把好房子放出來賣。
第四就是先把中介拿走了。
【關於新樓盤】在還沒有開盤前,就可以賣房,叫做「預售」。房地產預售:是指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將正在建設中的房屋預先出售給承購人由承購人支付定金或者房價款的行為。
一般情況下,房地產預售對房地產開發商很有利。房地產開發商不僅能以低成本使用銀行資金、無息佔用購房者的預繳款以及承建商的墊款,而且也不需承擔房屋的存貨成本。
⑷ 有些樓盤說已經賣光了,但國土局備案顯示還有好多待售的,怎麼理解
這個叫捂盤,每個項目在開盤推出時,一般戶型好,樓層好的房子只佔開內盤數量的容30%左右,其餘的都是一般的,為了防止一開盤好的房子賣完,都剩下不好銷售的房子,他們會銷控掉一部分好賣的房源,使推出的房源供小於求,造成緊俏現象,促使不太好銷的房子賣掉大部分,然後會把銷控的房子再逐步推出來,但價格會略有上漲,這樣好房源的房子價格會高於剩餘的一般房源的價格較多,乘機會把剩餘的一般房源銷售出去,同時推出的好房源也會賣出比原先高的價格。
⑸ 這個樓盤目前什麼情況,為什麼捂盤還不開
1.首先,因為今年政府限價比較嚴格,今年5W+以上的樓盤預售證都比較難拿到,即使內開發商想賣預售容證也比較難拿得到;
2.目前市區新盤比較少,尤其是徐匯區也屬於為數不多的新盤項目之一,因此開發商自身來說暫時也不著急出售,所以目前連樣板間也沒有。
⑹ 在南京房地產網上能看到樓盤的價格了,但是現場說沒開盤,算是捂盤嗎
房地產網上看到了樓盤的相關信息只是這個網站給這個項目做了登記或者說宣傳,但是實際情況還是要由開發商或者代理商來定奪,你應該繼續關注該項目。具體有沒有拿到預售許可證你要進到售樓部里問置業顧問
⑺ 大家說說,房地產商為什麼捂盤不賣卻不
他們玩的是資金
第一。捂盤跟囤地是一個手法,好的地段就是要炒!
第二,國家調控政策要檢查效果
不賣就是暫時沒有成交,表面上壓住了房價的漲幅!地產跟正撫的關系是很密切的
⑻ 捂盤是什麼意思
捂盤指的是當開發商認為房價會漲,把手中較好的房子留著不賣,等有了一個相對較高的價位之後再出售,賺取更多的利潤。
從房地產銷售來看,沒有哪個發展商會「捨不得」把房子拿出來賣。可以說,實現銷售是開發商的最終目的,所謂「落袋為安」,但是選擇何時銷售則是開發商的一個策略考慮。
因此,捂盤惜售所反映的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其本質是開發商採取的一種銷售策略,涉及到的是對銷售時機和推售節奏的選擇。開發商是理性的經濟人,存在著利潤最大化的追求,但是,開發商將為其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所選擇的行為承擔風險。
運用手段
1、晚領證分批拿
開發商盡可能的拖延拿預售許可證的時間,或是分次分批的拿證,這是開發商想拉長銷售周期最直接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將一個項目中品質較差的房源先變現,同時還可以為樓盤爭取更多的宣傳和前期房價市場調查時間,但一般來說這種手段只能用在短期捂盤上。
2、大幅提高開盤售價
開發商脫離市場均價,大幅提高開盤價,導致市場內無人應價,變相拉長銷售周期,這是最典型的捂盤行為。對於想長期捂盤的開發商來說,這種手段效果很好。
3、後續房源轉售為租
開發商將一些項目的後續房源轉售為租,待租客撤離後,重新翻新外立面和內部裝潢,再高價出售,有的甚至就帶租約出售,瞄準長線投資。這種變相捂盤方式不但可以延長銷售周期,而且還可以拿租金來償還銀行利息。
4、謊稱進入尾盤期
這就是前面記者采訪中遇到的情況。有些樓盤,對外宣傳已經全部賣出,但如果上網查詢,則會發現還有房子根本沒有售出。這種手段不算高明,但被開發商廣泛利用。
⑼ 售樓處捂盤惜售和房價調整問題
銷售部門不太可能捂盤惜售,因為每賣出一套銷售人員都有提成啊。擔憂兩種情況,一版是已經與人簽了認權購書,這時因為還沒有網簽,所以網上反映不出來;二是銷售部門想先賣掉條件差點的單元,故意說剩下不多了。購房者這時只能跟銷售小姐斗心理,不過老實說她們都是身經百戰的,呵呵。
網上價格一般來說是最高限價,但也不一定,如果好賣他們也許會採取什麼辦法升價,比如兩個合同,一個是未價格(這個不超過網上價),另一個是裝修費用。
購房合同肯定要註明交樓日期和交樓條件,按政府規定,延期交樓要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