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源古竹風俗
炒米糕。它的製作過程是:將粘米或糯米煮熟曬成飯干,然後用沙拌著飯干在鐵鍋中加熱炒爆,有的用菜油炸爆,叫油炸米。接著將川糖煎成漿,將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進糖漿中攪勻撈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內鋪平壓實,用刀切成長方形小塊。炒米糕吃起來香甜、清脆,大人、小孩都喜愛吃。打炒米糕十分講究技術,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漿時要講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塊,而變成散米不中吃。一般來說,一斗米要配2.5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別要注意「火候」。有經驗的人在灶頭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時候就開始結漿,用竹筷滴一點糖漿於清水中,如已成「松仁點」即可,馬上熄滅鍋底火苗,把炒米放進鍋中不斷攪,用手試一試,如果十分粘手就可起鍋將炒米倒進木框架內鋪平壓實,直到凝結後再用刀切成小塊。 油果。又名「炸煎堆」。油果製作比較簡便,先將糯米碾成粉,每斗糯米配2.5斤川糖。將糖煮成糖液與糯米粉搓均勻,搓越久越松軟,搓成粉團後再捏成一個個狀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團,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進油鍋中燒炸,炸成深紅色即可起鍋。過年時將所炸油果蒸軟作為下酒料,這是在新年期間每餐不可缺少的食品。
粉皮。將粘米磨成米漿,配上黃豆、芝麻、花生仁等配料,把米漿倒進鐵勺內放入油鍋燒炸,直炸至深紅色即可起鍋。炸粉皮吃起來香脆,老少咸宜,也是新年期間招待客人的食物之一。
芝麻酥、花生酥。製作方法和打炒米相類似,以芝麻和花生仁為原料,將川糖煎成糊狀再與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攪拌,倒入錫盆內鋪平壓實,切成小方塊。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過年不可缺少的食物。
以上幾種年料,每家必備,全由自己加工製作。此外,柑桔、瓜子、餅干、糖果也不可缺少,這些年料多數要到市場上選購,數量也不多,主要是為了招待賓客。
上述年料,一般到「入年界」(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前基本備辦完畢。
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這天作為跨入新年的界定日期,也就是說十二月二十五日過後就進入過年階段。外出做工的、經商的人都要趕回來。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這幾天,最為緊張,男女老少個個忙忙碌碌、緊緊張張,主要進行下面幾項過年的後期准備工作:
掃屋。「入年界」後的掃屋非同一般,實是立體大掃除,全家動手。經過徹底大掃除,室內室外,窗明幾凈,人的心情無比舒暢,到處呈現出一派除舊布新的景象。
磨豆腐,干魚壙,殺豬、雞、鴨等。農歷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戶戶開始磨豆腐。農家多數家門口有小魚壙,到農歷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後全部魚壙放水捉魚,一方面要用壙魚製作菜餚,另一方面方便春節後挖取壙坭做肥料肥田。與此同時,開始陸續殺豬。一般人家過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豬肉,有的人家過年一戶殺一頭大豬,主要用途是:一、饋贈親戚、朋友,每一戶親戚要饋贈二至三斤豬肉,特別是岳父家饋贈的肉就更多,新結婚姻親饋贈的豬肉數目更為可觀,否則會被人恥笑為「孤寒鬼」。
一家老少忙到十二月三十日,年貨、年料全部備齊,合家歡樂,特別是小孩更是歡天喜地,吃得好,穿得好,又不挨大人的呵斥打罵。外出經商、做工的人最遲也要在大年三十趕回家中吃「團圓飯」。這天也最為忙碌,不知苦累地去做各人要做的事,但大家都是樂呵呵的滿臉春風。農歷十二月三十日,又叫除夕,這天必須做的事有:
洗柚葉澡。早上摘回柚葉,中午過後家家戶戶將柚葉放入鍋內水中燒開,每人都要洗柚葉熱水澡,其意是把污穢、「窮氣」、「衰氣」洗掉,乾乾凈凈進入新的一年。洗過柚葉澡後便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從頭到腳煥然一新,換下的臟衣服當天要洗滌干凈。因此,洗柚葉水澡含有除舊布新之意。這一風俗已逐年淡化。
送灶君。事先從市鎮購回灶君神像,寫好灶疏(寫上一家大小姓名年齡),准備好元寶、香燭、三牲、酒、素果等祭品,在灶邊置一「八仙桌」,將祭品放在桌上。全家老少齊集灶神像前行禮,虔誠敬送灶君返回天庭述職,祈求灶君在玉帝面前美言賜福消災,來年財丁兩旺,合家平安。一般人家拜祭時只向灶君祈禱幾句「賜福消災,保佑合家平安」之類吉祥話。有文化、有知識的人家還要鄭重其事地擺祭,讀祭文,祭文如下:「惟君,仍合家之主,君為五祀之先,朝炊墓廚,豈無褻瀆之處;合家興旺,全賴扶持之力,既感恩於平日,敬酬謝於此夕,伏冀神君,俯鑒微憂,保長幼以安寧,佑添丁而增福。尚饗。」這一風俗除少數老人外,多已不行。
敬祖先。臘月三十日早餐後,凡是當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掃衛生,將祖祠牆壁粉刷一新。午後,陸續有人攜禮盒、三牲、炮竹、元寶香燭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進香。行禮之後,放炮竹,有的放銃。每到大年三十午後,祖祠香火繚繞不斷,炮竹聲不絕於耳,一直延續到黃昏。這一風俗近年亦已淡化。
貼春聯、年畫。大門、小門均貼上大紅春聯,門楣貼「利是」,門板貼門神或「福」,「大吉」等字。廚房、牛欄、豬圈、雞柵、廁所等處也要貼上用紅紙寫有「財丁兩旺」、「六畜興旺」等紅紙「桃符」。大廳和卧室、客房均貼上新年畫,一派喜氣洋洋的歡樂景象。
吃團圓飯。年三十晚的團圓飯是最為隆重的家宴。規矩也多:一、分居後的兒子除夕要回到父母身邊共吃「團圓飯」。二、排座次。年長老者一定要上座,然後按輩份往下排。同時,上座要預留幾個空位,放幾個空碗和筷,意在讓已故的先祖也回來團聚,以示敬祖。三、所有製作好的新年菜餚,每樣都要端一碗上桌,菜餚多的要啟用大圓桌,表示豐盛。四、開戒。平時家長不準小孩飲酒,除夕團圓餐時則開戒,小孩也可破例飲酒。五、禁忌。男女老少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有的人擔心小孩無法遵守,就事先在餐廳牆上貼上寫有「孩童之言,百無禁忌」字樣的紅紙條。不準跌碗、跌筷,如不慎跌了碗筷,邊收拾邊念:「大吉大利」。如打破了碗就要將破碗用紅紙包好放在不顯眼的高處。吃飯時,小輩要給長輩敬菜敬酒,並祝老人福祿壽全。合家老少彬彬有禮,說話和氣、親切,充滿團結、祥和、敬老愛幼的氣氛。
發壓歲錢。壓歲錢又叫「利是」。老人給小孩發壓歲錢,要用新紙幣裝進紅紙袋內逐一分發。晚輩也要給長輩送「利是」。「利是」錢小孩可以自己支配,父母不加干涉。
清洗餐具。按祖訓,大年初一不吃葷,要吃素。所以除夕家宴後全部餐具一律要清洗,不能有半點葷腥,否則就是對先祖不恭。屬於葷腥的一切肉類均集中一處存放並用紙條貼上封存,叫「封歲」。這樣做客觀上對腸胃有好處。
守歲。吃罷團圓飯,屋內各處點上油燈(煤油燈),整座屋通宵燈火通明,叫「點歲火」。家人歡聚一堂品嘗香茶、水果、瓜子、花生、糖果等,長輩給晚輩講家史、族史,教育晚輩要牢記祖訓,繼承祖德,勤儉持家,團結和睦。講完家史、族史後,有的敲鑼打鼓,有的放煙花,一律不能早睡,謂之「守歲」。一般要等到午夜時,開大門、放鞭炮迎新歲後才能入睡,小孩可以例外。有的人索性鬧到天亮。
開大門。正月初一凌晨(即零時)為送舊迎新時刻。家家戶戶將大門打開,大放鞭炮,這時每個角落都可以聽到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真是萬炮齊鳴,此起彼落,十分熱鬧(近年來河源市區及一些縣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炮竹)。一般由長輩打開大門,開大門的人要大聲么喝:「開門大吉、大吉大昌」。廳堂、灶堂、大門、小門均點上大紅燭,焚香禮拜,迎接新年,迎接財神。
大年初一,不論老少早早起床。相傳此日不早起床,就意味著一年不順利。起床後刷牙洗臉,女的下廚房准備早餐,事實上飯和素菜隔晚已經做好了,再熱一次就是。男的端著素盒盛滿糖果、年糕及元寶、香燭等到祖祠拜祭。祠堂祭台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素食貢品,老少行禮,禮畢回家吃早餐。大年初一的早、中、晚餐都是素食。素菜有腐竹、粉絲、金葉(黃花菜)、木耳、豆腐皮、香菇、芹菜(象徵勤快)、蒜(會劃算)、蔥(聰明)等,雖然無雞、鴨、魚等肉類,但也很豐盛。
拜年。早餐後,做父母的攜著小孩到長輩家中拜年,見了長輩行鞠躬禮,送上「利是」,並祝長輩「長命百歲」、「新年快樂」。長輩也還禮,向小孩發「利是」和糖果並祝福晚輩「合家幸福,萬事如意」。那些輩份高,年歲大的老者,幾乎一整天都有晚輩登門拜年,應接不暇。雖累點但也得意和欣慰。平輩見面互相道賀、祝福,互送「利是」和糖果給對方小孩。大年初一相互見面切忌問病討債,否則不但討沒趣還會引發糾紛。年初一禁忌也最多,除了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外,還不能換衣服,不能掃地倒垃圾,不能下河挑水,不能放牛、放豬、放雞鴨,不能打罵小孩,不能動土,不能打破家雜。有一件不順心事發生就會掛記一整年,所以年初一處事特別小心在意。
大年初二,又叫「團年」,一般不外出。是日開始吃葷。
大年初三,又叫「窮鬼日」。一早起床,全家動手大掃除,俗稱「掃窮鬼」,掃得越干凈越好,地上有一點點紙屑之類東西沒掃凈就會視為「窮鬼」。總之要把一切垃圾悉數掃地出門。打掃時還要念「窮鬼出、富貴入」。打掃的垃圾集中起來送至遠離家門的野外河邊、路邊點火燒掉並放炮竹,表示已將「窮鬼」趕走。年初三掃地雖含有一些迷信色彩,但也合乎衛生要求。年初一、二均不準掃地,垃圾堆積多了,年初三來一次大清理也是應該了。因為年初三是「窮鬼日」,全家老少均不出門,不去別家串門,如不慎進了別家的大門,就會被人家視為「窮鬼」,不吉利,不受歡迎。所以年初三一般不入別家門。如有特殊情況非登門不可,要將屋主人叫出門外敘談,客人自覺不進門,主人也不會邀客人進門。
大年初四,婦女開始攜帶豬肉、年糕之類禮品回娘家、走親戚,大家結伴同行,一路說說笑笑,十分熱鬧。男人開始開展文娛體育活動,又叫「鬧新年」、「搞新年」。民間傳統民間文藝間目主要有:「舞獅」、「舞龍」、「打馬燈」。年初五以後開始陸續幹活.
Ⅱ 廣東省河源紫金縣古竹
古竹鎮
古竹鎮位於縣境西部,東江中游東岸。東與義容、鳳安相連,西與河源、惠陽、博羅三縣隔江相望,南鄰好義及惠陽縣盧嵐鄉,北接臨江。鎮政府駐地古竹圩,東北距縣城68千米。 古竹舊稱苦竹,因當時東江岸邊生長大量苦竹子而得名,後諧音改名古竹。明清屬寬得都苦竹派社(約)。民國18年(1929年)起屬第二區古竹鄉,民國34年設古竹鎮。建國初屬古柏區、第三區,1952年5月設第八區,1957年12月分屬古竹、平渡鄉,1958年10月成立古竹公社,1961年4月析置古竹槎嶺農場(1963年3月並入古竹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7年4月復設古竹鎮。
位於紫金縣境西部、東江中游東岸,西與博羅縣、惠州市惠城區、河源市源城區隔東江相望。2004年撤銷榕豐、坑尾村並入蓼坑村,撤銷甘洞村並入榴坑村,撤銷奎溪村並入潮沙村,撤銷江口、黃坳村並入欖溪村。全鎮轄18個行政村(蓼坑、四維、水東、槎嶺、平渡、新圍、上聯、雁頭、吉安、下洞、上洞、榴坑、雙坑、雅色、孔布、欖溪、潮沙、留洞)和1個居委會(古竹),101個自然村。總面積278.1平方千米(含東江林場)。總人口53673人。
Ⅲ 河源的傳說有哪些
南宋末年,南來宋軍隊與元源軍在樓喜崬(廣東豐順縣埔寨山名 ) 戰敗後,向尖山北邊梘下寨(一說坑尾村.兩村相隔不遠)退去,在山腳村林邊看見一位伐木燒炭男子.宋軍叫他趕快躲避,那男子不但沒有走,而且手拿利斧藏在樹林中,等元軍先頭部隊迫近時,突然從樹林中沖出,連續砍死兩名元兵後被元兵打死。元軍怕有埋伏,不敢再追宋軍。事後,宋帝?下令為那男子建一座廟,封王表彰,但不知該男子姓名叫什麼,就以附近的尖山、樓喜崬、雙喜陽三座高山為名,命名為「三山國王廟」。 這故事當地很多老人都聽說過,並且會講,它告訴我們「三山 國王」是宋帝?賜的。 由此可見,「三山國王」是抗擊侵略的一面旗幟,是嶺東人民世代學習的榜樣,是英雄神。 埔寨鎮三山國王廟現已發現有十二座
Ⅳ 現在河源古竹買房升值空間大嗎
現在河源古竹賣房升值空間不大,現在沒有以前貴了房價.
Ⅳ 河源江東新區古竹街有自建房出售嗎
自建房很多都是農民自建,也就是說土地性質是集體土地,這個購買了後無法辦理產權證,也就是俗稱小產權房,不受法律保護的,不建議購買。
Ⅵ 河源市古竹有什麼特產
有很多,紅瓜、荔枝、葡萄。
Ⅶ 河源市紫金縣古竹鎮盛世嘉園四房兩廳的大概要多少錢
黃鶴樓1916年
特點:根植於1916年玻利維亞商人引入「壹號南洋煙草魁北克配方,」是一個經典的詮內釋古老的配方和現容代技術的;煙草選入選了200公斤1.0千克,小品等珍貴如黃金,隨州,對五年以上的自然老化湖北恩施原生環境。包裝設計,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設計者陳稍花先生主持的項目。 DNA的安全性,以確保每個香煙包具有唯一的安全認證,採用70毫米(傳統84毫米)較短香煙,香煙在出生時繼承的原語的特徵。使用金松紙,玩手指,高貴的氣質自然流露的香煙過濾嘴。
焦油含量:15毫克
煙中的尼古丁:1.3毫克
量的一氧化碳氣體:
類型:烤煙
規格:70毫米
參考零售價:1500元/條 BR>(因為這是一個限量生產煙,但一經推出後,銷售情況良好,基本沒有現貨,只能預定,市場在1500-2000范圍內的實際零售價,這是目前最昂貴的香煙應該是在國內市場香煙)的
黃鶴樓1916年參考零售價:1500元/條
天空黃鶴樓旅遊參考零售價:1000元/條
Ⅷ 河源市有哪些高中學校
市直及市區:
(1)公辦:河源中學、河源高級中學、田家內炳實驗中學、東埔中學、埔前中學、古竹容中學。
(2)民辦:河源中學實驗學校、廣附河源學校、正德中學、東華學校、德愛學校、南開學校、黃岡中學。
縣區:(1)重點:龍川一中、紫金中學、和平縣福和高級中學、和平中學、東源中學、東江中學、連平中學。
(2)其他:龍川宏圖(民辦)、龍川田家炳中學、隆師中學;紫金第二中學、中山高級中學、爾崧中學、藍塘中學;和平縣陽明中學、四聯中學;東源高級中學;連平忠信中學、附城中學、隆師中學。
註:1、河源中學、市田家炳特長生、東江中學國防生面向全市招收計劃生;
2、至於跨區域招生,我個人不大清楚,建議咨詢市教育局。
參考資料來源:河源市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錄取工作方案
Ⅸ 古竹以後是屬紫金還是屬河源
你的意思是古竹以後是屬於河源市區還是紫金縣吧。
從行政劃分上是屬於紫金縣管理的。
但以後那邊會發展一個江東新區(含古竹),所以從經濟上看古竹都漸趨於市區了。
Ⅹ 河源市古竹鎮怎樣,准備去那裡發展
是江東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河源的消防機場,高鐵站和碧桂園都在那裡,有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