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嘉誠 香港的住房介紹
李嘉誠的新居位於港島南區壽山村道,佔地4.5萬平方呎,北面靠渣甸山,南專面遠眺黃竹坑及風景怡人屬的海洋公園。
李家新居的布局:屋主由深水灣搬上壽臣山,和「壽臣」兩個字意頭好有關,而且壽臣山以前叫壽桃山,大宅位置在地圖上正好被彎彎曲曲的壽山村道包圍,形狀猶如壽星公飽滿的額頭。
壽臣山位於港島西南處,論財運肯定不及深水灣。他表示,李家搬入風水屋,似乎在意福壽猶甚於財運。
李嘉誠的新居氣派更勝深水灣舊宅,進入李家新居正門大閘後,有一條車道直通往屋苑地底車庫的入口,各自通往三座獨立屋。獨立屋分別樓高3層,都是歐陸式設計,樓面面積合共約3萬平方呎,除了有一個巨型泳池,地底的車庫還設有辦公室和康樂設施。估計其新居市值達5至6億港元。
西面的1號屋由李嘉誠佔用,這間屋景觀最好,可遠眺海洋公園;李澤鉅一家則居住中間的2號屋,面積和1號屋一樣大。
李嘉誠位於深水灣79號的豪宅建於1957年,由他聘請專人建造,耗資65萬港元,作為與青梅竹馬的表妹庄月明共築愛巢而建造。
B. 李嘉誠家族的房地產業
創業五年後,「長江」逐漸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型塑膠花廠。李嘉誠被行內人士冠以「塑膠花大王」的雅號。而李嘉誠租用的那所廠房的業主也趁機把租金大幅度提高,這反而促成了李嘉誠自建物業的決心。
1958年,他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興建一幢十二層高的工業大廈,留下數層自用,把其餘的單位出租。大廈落成後,香港物業價格隨即大升。李嘉誠發覺房地產大有可為,於是開始部署把資金投放到地產市場60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產經歷一場狂炒後,一落千丈。李嘉誠獨具慧眼,認為土地價格將會有再度回升的一天,決定實行「人棄我缺的策略,用低價大量收購地皮和舊樓,在觀塘、柴灣及黃竹坑等地興建工廠大廈,全部用來出租。不出三年,果然風暴平息,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急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這次他的策略是只買不賣,全都用來興建樓宇。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達六百三十萬平方英尺,出租物業超過三十五萬平方英尺,每年單是收租,已達四百萬港元。
1971年六月,李嘉誠正式成立了負責地產業務的「長江置業有限公司」。在「長置」成立大會上,他為日後定下的目標,是超越號稱香港「地產業王」的「置地」。置地公司由英國商人保羅·遮打,跟當時「怡和洋行」的香港負責人祈士域聯手創立,號稱全亞洲最大的發展商,也是全港最大的商業機構。1972年7月,李嘉誠把「長置」易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這年11月,「長實」在香港掛牌,在市面公開發售。
「長實」在香港准備上市期間,李嘉誠遇到不少障礙。在那困難的時刻,他都得到夫人庄月明的鼓勵。庄月明是他的表妹,比他小四歲,兩人可說是青梅竹馬。庄月明的父親庄靜庵是香港著名的鍾表商,擁有老字型大小中南錶行。庄月明從香港大學畢業後,曾到日本明治大學深造。1965年事業有成的李嘉誠跟庄月明成婚。
「長實」在地產業屢出大手筆。先是拿出六千多萬元資金購買物業及地皮,並積極興建高級住宅與商業樓宇。到1967年,又動用二億三千萬港元,買入美資集團、希爾頓酒店及凱悅酒店,開創了華資在港吞並外資機構的先河。而李嘉誠歷時兩年半之久,全面進軍「和黃」的整個過程直如「蛇吞大象」,實為香港開埠以來華資收購英資的經典之作。「和黃」是老牌和記洋行及黃埔船塢的合作品。到1980年,「長實」終於持有「和黃」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股票,李嘉誠當上了「和黃」董事會主席。至此,李嘉誠坐上了香港華資地產龍頭的位置,「李超人」的綽號不脛而走。
C. 很多人都贊美某嘉誠。我持有不同看法,李嘉誠搞的那種重房地產,把香
你說的或許帶有仇富心理,說的也並不正確。
首先香港的房地產是自身發展導致的,因為香港是亞洲有且僅有的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亞洲恰好又是全球人口最多的一大洲,所有亞洲的有錢人、有頭腦的人都往香港趕,東南亞很多人都去香港買房,東南亞很多的企業做出規模之後都把總部搬去香港,這導致香港這座城市的熱度居高不下,地價房價是由強大的購買力導致的,而不是地產商決定的;再者,你應該去科普一下,香港有十多個大型地產商,李嘉誠並不是最大的,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而且近年來李嘉誠基本上沒有再拿地。商人不過是順勢而為,並不是他導致了房價。
至於你說的李嘉誠把重房地產模式搬到內地給大陸帶來敗壞效應,那你是完全胡說八道,你也太抬舉李嘉誠了,你去科普一下事實情況,李嘉誠在大陸的樓盤少得可憐,他在大陸的房地產開發商里連50名都排不進,李嘉誠十年拿的地還沒有萬科、萬達、恆大一年開發得多,如果說大陸房地產有敗壞效應,你應該去罵萬達、萬科、恆大、碧桂園,李嘉誠在大陸的房地產根本不值一提,大陸房價跟李嘉誠沒有關系。
至於你說李嘉誠缺不缺德,下不下地獄,這種話你也說得太難聽了吧,你仇富心理太重了。李嘉誠旗下5大產業主要是港口、零售、基建、能源和電訊,而地產佔了1/6都不到,李嘉誠不是純做地產的。李嘉誠的能源、港口、基建都沒有產生財富和價值?李嘉誠旗下的港口如果停運,世界貿易要癱瘓你明白么,這叫沒有價值?
D. 李嘉誠在香港佔百分之幾財產
具體的大家都說不了,反正碼頭,貨櫃,電視台,電訊寬頻,電,地產,超市等都有他的公司,反正香港各行各業都有李嘉誠的身影,香港也可以叫李家城。
E. 香港房地產的歷年走勢
我想這本書會適合你:
http://library.cuhk.e.hk/search/X+%7B216129%7D%7B214824%7D%7B213f73%7D%7B213779%7D%7B214b7a%7D&searchscope=14&m=&b=&l=&SORT=A&Da=&Db=/X+%7B216129%7D%7B214824%7D%7B213f73%7D%7B213779%7D%7B214b7a%7D&searchscope=14&m=&b=&l=&SORT=A&Da=&Db=&SUBKEY=%20%E9%A6%99%E6%B8%AF%E6%88%BF%E5%9C%B0%E7%94%A2/13%2C32%2C32%2CB/frameset&FF=X%2B%257B216129%257D%257B214824%257D%257B213f73%257D%257B213779%257D%257B214b7a%257D%26searchscope%3D14%26m%3D%26b%3D%26l%3D%26SORT%3DA%26Da%3D%26Db%3D%26SUBKEY%3D%2520%25E9%25A6%2599%25E6%25B8%25AF%25E6%2588%25BF%25E5%259C%25B0%25E7%2594%25A2&14%2C14%2C
不好意思, 那是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里的一本書, 可從這里找:
http://library.cuhk.e.hk
或是到其他香港圖書館的網址去找.
若果要買書, 可試試香港商務的網站:
http://www.cp1897.com.hk
F. 李嘉誠這么有錢半個香港都是他的吧
李嘉誠,半個香港都是他的,這樣說也不誇張。
李嘉誠,曾經連續多年雄踞亞洲首富的他,到底多有錢,今天就看一看他名下的公司
1、長江實業集團---香港最大的房地產商
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一般臨街商鋪的月租金都上百萬!而長江實業作為香港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在香港的住宅中每7戶就有1戶是長江實業開發的,可見其實力雄厚。
在世界首富的排名中,李嘉誠的這些物業資產很難統計進去,連他自己都說福布斯首富排行榜遠遠低估了他,他很有可能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打開網路App,看更多美圖
2、和記黃埔---港口大亨、地產大佬、員工二十四萬
和記黃埔是世界港口業的翹楚,他的港口業務遍及二十三個國家,在四十五個港口經營共二百五十七個泊位。世界七大繁忙港口中,有五個是和黃有份參與經營的。
地產方面,和記黃埔曾在中國大陸擁有很多開發項目,後逐漸推出中國市場。
員工二十四萬,比恆大和萬科的員工總數還要多。
3、長江基建--中國和澳洲最大的基建投資商
長江基建投資有配電網路、天然氣配氣、交通及水處理業務等業務。是中國和澳洲最大的基建投資商。
4、百佳超市--香港最大的零售商
在香港這個消費水平很高的城市,李嘉誠下的百佳超市佔了約40%的市場份額,連沃爾瑪等大型商城都不敢進入香港市場。
5、屈臣氏--全球最大的化妝品零售商
我們熟悉的屈臣氏也是李嘉誠先生的,目前,屈臣氏在全球每天都有接近500萬人購買化妝品。
6、電能實業--香港的供電公司
這個不用說了,想想就知道多厲害了。
7、國際資產--光英國就接近3900億的資產
李嘉誠在英國擁有:3個港口、3個連鎖超市、1個通訊公司、1個鐵路集團、1個電網公司、1個水務公司,英國人的基礎設施幾乎都掌握在他手裡。
另外還在全球多個國家拿下通訊、電力、能源等產業。
G. 李嘉誠可以體量一下年輕人,降低你香港房產的租售價
李嘉誠不是開善堂的,你憑什麼讓他降低在香港房產的租售價?與其提出這么不切實際的想法,你怎麼不努力提升自己多賺錢!
H. 李嘉誠是如何預測香港的房地產業的
李嘉誠超人一等復的眼光又瞄制向了無可限量的香港地產業。盡管1964年前後,香港房地產行業多有起伏,不少千萬富翁因投資地產業而破產。可以說,當時的香港地產業處於低谷。但李嘉誠則准確地預測到:一兩年的小起伏,在整個經濟浪潮中是不足為慮的;何況香港人多地少,地皮永遠漲價,會漲到驚人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