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產稅,怎麼收
房產稅目前只在部分城市試點,上海目前按上年度的房價的70%為基數徵收,基準稅率0.6%/年,征稅房價回以上年度答的統計局上海均價的2倍考慮。
另外據謠傳,全國將來實施的房產稅率估計是2.5%,征稅基數估計和上海處理方法一致,由於各地基礎房價差異很大,估計細則放權地方來決定,扣除30%還是其他比例也不確定。
上海的徵收政策可參見上海國稅局網站:
上海關於繳納2017年度個人住房房產稅有關事項的提示
上海個人住房房產稅稅率如何確定
上海個人住房房產稅政策解讀
據滬府發〔2011〕3號文規定,房產稅徵收對象是指本暫行辦法施行之日起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且屬於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包括新購的二手存量住房和新建商品住房)和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的住房。政策規定本市居民家庭在新購一套住房後的一年內出售該居民家庭原有唯一住房的,其新購住房已按本暫行辦法規定計算徵收的房產稅,可予退還。
⑵ 如果房產稅來了,全國一半的小產權房怎麼收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小產權房的法律問題。要是承認小產權房,才能對其徵收稅費。但是,我們國家現在不承認小產權房,認為這是一個違章建築,在北京、海南、河南 就有一些地方,將小產權房拆除了,當然啦,理由是不盡相同的,但是,也是反映了國家現在的一個基本的態度,那就是不承認小產權房。既然這樣,無法對其征稅。
小產權房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存在著,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很棘手的。畢竟,國家將近一半都是小產權房,所以,國家一定會慎重考慮的,不會因為小產權房而出現大的問題的,大家一定要相信國家。小產權房要是轉正的話,商品房的價格應該會有所調整的,所以,2020年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年,看看房產稅是如何出台的!
⑶ 房產稅以後會怎麼收
以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范圍內的房屋為征稅對象,按房產余值或租金收內入為計稅依據,向產容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稅(此稅不適用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籍個人)。其稅率分為兩類:按照房產余值計算應納稅額的,適用稅率為1.2%;按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應納稅額的,適用稅率為12%,但個人按市場價格出租的居民住房,減按4%的稅率徵收。房產稅按年徵收、分期繳納
⑷ 房產稅如何徵收標准
(1)從價計征的,其計稅依據為房產原值一次減去10%--30%後的余值;
(2)從租計征的(即房產出專租的),以屬房產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從價計征10%--30%的具體減除幅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如浙江省規定具體減除幅度為30%。
房產稅稅率採用比例稅率。按照房產余值計征的,年稅率為1。2%;按房產租金收入計征的,年稅率為12%。
⑸ 現在房產稅怎麼收
重慶市個人住房房產稅稅率徵收標准為:獨棟商品住宅和高檔住房建築面積交易單價在上兩年主城九區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築面積均價3倍以下的住房,稅率為0.5%;3倍(含3倍)至4倍的,稅率為1%;4倍(含4倍)以上的稅率為1.2%;在重慶市同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個人新購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稅率為0.5%。
⑹ 關於國家徵收房產稅
個人覺得兩個可能性!
第一、完全不起作用。和以前的調控一樣,老百姓就當多交一點物業費了。
第二、作用過份,導致房價下挫,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這點本人是很擔心的,但是,擔心的不是個人問題(本人同樣為工薪階層),而是中國經濟的問題(當然個人也是這個經濟體當中的一部分)。之前的調控基本無用,我怕就怕在繼續調控的力道把握不好,導致用力過猛,不但摧毀房地產業,更會摧毀中國經濟。
為什麼我會那麼想呢?聽我慢慢說。
本人在網路知道里這方面的問題觀察了很長時間,發現有一些回答者,和那些被郎咸平教授稱之為「寵物經濟學家」的人一樣,說房產稅好啊,能夠打擊炒房者和多套房的持有者,更有像「黃天聿」之流,把房產稅稱之為「殺富濟貧」的好稅種,這真是滑稽之極,天真無邪啊。
首先我想先說說,為什麼中國的房地產會那麼熱,房價為什麼那麼高,其實我想細心的網友都發現了,高的何止的房價啊,從人一出生,破腹產貴不貴?順產也不便宜!;喝奶粉,貴不貴?圖便宜就是三聚氰胺!;上幼兒園,貴不貴?還要徹夜排長隊!;然後讀小學中學,什麼培訓班啊,補習班啊,擇校費啊……其他諸如穿衣,吃大米,汽油,又有哪個是便宜的?
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人都把憤怒的眼光投入到房地產,但是我們發現,關乎我們的衣、食、住、行、醫療、教育等生活必須的所有東西,都是貴的!而且越來越貴,為什麼會這樣!
我覺得這來源於中國經濟的極其不景氣,中國民營企業生存環境過於狹窄,而導致企業的利潤過低,而過低的利潤只會導致三個結果,一是企業產品的品質和技術含量低下;二是從業人員的工資低下!三是大量企業把投資目光投入人們必須消費的產業里來,比如醫葯,比如教育,比如房地產。
那麼為什麼房地產會在那麼多昂貴的行業里脫穎而出呢,成為大家所抨擊的重點呢?那要從98年說起!
中國在98年後,下崗危機到達最高峰,失業率高,就業率低,當時政府想到的辦法,就是停止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增加商品房的建設,然後讓原本應該買保障性住房的老百姓自己掏錢去買商品房,而在建設房子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眾多就業崗位,就業問題得到緩解,就業率得到報障後,周邊行業(比如鋼筋水泥)就得到發展,就業人數多了,零售業生意就好做了,中國經濟就得到了喘息的時間。然而這樣,必然會產生住房問題。說的通俗點,就是犧牲住房,滿足就業;解決「衣、食」,放棄「住」「行」;把房子,轉化為了一日三餐,拆東牆補西牆!
一般國家,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比例,通常在 2:8左右,而我們的比例是反過來的,理由剛才已經說過了,是房子換麵包政策,所以,我們國家幾乎就是全民商品房,保障房很少,,而10年來,國家並沒有利用這寶貴的機會改善經濟,反而利用土地來維持財政,地方政府更是非常依賴土地財政,已經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剛好中國在80年代實現了土地國有化,70年後土地還可以在收回繼續賣錢。這才在最近08年的蕭條經濟中東窗事發,大量的實體經濟撐不下去了,轉而湧入房地產,致使房價走高,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那我為什麼說房地產不是治理目前高房價的合理手段呢?
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什麼是房產稅,為什麼要收房產稅!
所謂稅,就是老百姓在勞動後產生了財富,由於財富來源不止是個人勞動的成果,也有社會給於的勞動機會與環境,所以,將部分財富拿出來與社會共享,這是公平的體現。而房產稅,則是在房產在增值後,拿出部分增值後的財富與社會共享;而徵收房產稅的目的,大部分國家,都是收取商品房的房產稅,用於建造保障性住房的,給於中下階級人群居住,保證人人有房住。包括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地都是如此。
而我們國家,房產稅根本無從說起。
理由一、政策只堵不疏。我剛才說了,導致高房價的原因,在於經濟的惡化,企業的生存空間狹窄照成。而治理房價,不管是最近宣揚的「中國式的房產稅」還是之前的限購令,都是屬於大禹治水的「堵」的過程,而事實證明,去年把房地產的「熱錢」通過調控政策趕出房地產後,由於缺乏可靠的投資項目,熱錢經過一番周折後,又回到了房地產,可見是有堵無疏!所以,在現在的環境下,房產稅的出台,根本無法起到調控房價的作用,因為這是屬於治標不治本,況且房產稅還有擊垮中國經濟的風險!
理由二、開征房產稅,無房一族未必得到實惠,開征未必有實效。
這個理由應該是很充分的,事實上有房一族,在買房的時候就已經納稅了,而且納的稅還很高,也是房產稅,再徵收等於是重復交稅,而發改委明文規定,土地出讓金有10%是必須用於保障房建設,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再加上房屋轉讓過程中的個人所得稅,是可以達到人人有房住的目標的,但是從去年看來,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造廉租房的目標沒有一個地方是達標的,可見地方政府對政策的抵製程度。
那麼就很容易分析了,如果是沒錢造保障房,你收稅,為了平衡財富分配,那還算個理由,問題是有錢不造,不去督促地方政府,反而跑來增加賦稅,這合理嗎?老百姓已經面對了極大的生活壓力,生活成本不斷提高,通貨膨脹日益嚴重,而且中國本來就是賦稅最重的國家,幾乎沒有之一,我想請問,再加稅,老百姓吃得消嗎?你增稅,有沒有考慮過在別的地方減稅呢??
理由三、加速社會矛盾。有房一族和無方一族會因為房產稅的問題產生對立。
理由4:房產稅容易導致中國經濟滯漲。這個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第一、銀行系統很有可能奔潰。
第二、中產階級直接被打回成低收入階級,一個國家的支柱,往往不是那些富翁,而是中間的中產階級,一個國家是否強盛,同樣也是看中產階級人數的佔比,如果房產硬著陸,就等於摧毀了中產階級,
第三、中產階級被摧毀,會連帶各行各業。那些針對中產階級為消費群體的商家,將不可避免的收到牽連,然後繼續蔓延到其他的各行各業。從此,金融危機開始!
以上,就是我覺得現在的中國不存在開征房產稅的條件的理由,我覺得胡亂的治理房價只會亂上加亂。
⑺ 房產稅政策出台後新買的房超標才交房產稅嗎
過戶稅費只要買房就要交,不管房產多大或多小。
個人持有多套房產超標的,才另交個人持有多套房產的房產稅。這個只在幾個試點城市實行,還沒全國全面實行,全國實行估計最快也要二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