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房產名稱是什麼
房產名稱一般是指房產的具體地址,以公安局公布的房產具體行政地址為准。《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
其中的「經常居住地」應當理解為連續居住1年以上的居住地,並有長期居住目的的。如果公民由其戶籍所在地遷出後,尚未遷入另一地,又無經常居住地的,仍應以原戶籍所在地為住所。
(1)君明府是什麼房產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2條、第23條規定,原告、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使用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的房產作為住所(經營場所)的,應提交房屋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證明文件。不能提供證明文件的,提交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通知書》和房屋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竣工驗收備案表》。
B. 房產指的是什麼
所謂房產,是指有牆面和立體結構的三維空間,能夠遮風避雨,可供人們在其中生活、學習、工作、娛樂、居住或貯藏物資的場所。(出處:2009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稅法》第九章第一節)
基本解釋
[House property;Real estate] 房屋產業
詳細解釋
個人或團體保有所有權的房屋及地基。《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房產值數千金, 郭刁兒 於中議估,止值四百金。」 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起解逃人》:「須要有身家房產之正身僉解。」曹禺《日出》第二幕:「我說市面一恐慌,經濟一不鞏固,就應該買房產。
房產術語
一、容積率:
是反映和衡量建築用地使用強度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指地塊內建築物的總建築面積與地塊面積的比值,即:容積率;總建築面積÷建築用地面積。其中,總建築面積是地上所有建築面積之和。這個比值越小,意味著小區容納的建築總量越小,居住生活質量就會越高。
二、密度:
規劃地塊內各類建築基底佔地面積與地塊面積之比。
三、得房率:
是指住宅凈使用面積占銷售面積的百分比。由於住宅銷售面積的計算是以樓為單位的,所以相同的房型在不同的樓號內,雖然使用面積相同,但銷售面積會有不同。
四、面積:
是指小區住宅分戶門內的卧室和起居室等的凈面積的總和。
五、綠化率:
是指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地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
六、住宅的層高和凈高:
層高是指住宅高度以「層」為單位計量,每一層的高度國家在設計上有個要求,這個高度就叫層高。具體地說,層高是指下層地板面或樓板上表面(或下表面)到相鄰上層樓板上表面(或下表面)之間的豎向尺寸。《住宅建築模數協調標准》(GBJ100-87)中規定,住宅的層高採用下列參數:2.6米、2.7米、2.8米。凈高則是指層高減去樓板厚度的凈剩值。
七、住宅的進深:
住宅的長度和進深,在建築學中是指一間獨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築內從前牆的定位軸線到後牆的定位軸線之間的實際長度。根據《住宅建築模數協調標准》(GBJ100-87)規定,住宅的進深採用下列常用參數: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5.7米、6.0米。
八、住宅的開間:
在住宅設計中,住宅的寬度是指一間房屋內一面牆的定位軸線到另一面牆的定位軸線之間的實際距離。因為是就一自然間的寬度而言,故又稱開間。住宅的開間在住宅設計上有嚴格的規定。根據《住宅建築模數協調標准》(GBJ100-87)規定:住宅建築的開間常採用下列參數: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
九、灰色房產
在珠三角從事民間借貸業務的人士王煌(化名)從今年3月份至今,陸續接到來自中山、佛山各地公務員的「生意」。王煌表示,與以往主動提供放款不同,他們這次均希望盡快抵押手中的包括土地和房產等資源,尤其是房產,並希望盡快獲得貸款。
C. 什麼是房地產銷控
銷控,即房產商保留房源,一般項目多少都會有一定比例,留至項目結束再賣。部分房產商宣稱已經賣光樓盤的銷控房,年關悄然低價入市,且價格低於市場價,眼疾手快者得。在一個樓盤的產品當中,由於位置、戶型等方面因素的不同,自然有優劣好壞之分,「銷控」通行的情況是優先出售戶型或者位置等條件不是很好的產品,而把好位置、好戶型的產品留到價格可能達到更高水平的時候進行銷售。從而規避了這些戶型無法銷售的風險,也有利於好的產品在後期賣出更高的價錢。
在整個樓盤營銷過程中,房地產開發商保留一定比例的房源,分時間段、分批根據市場變化情況,按一定比例推出上市銷售,甚至留至項目結束時再對外銷售,逐步消化房源,最終達成銷售計劃,是實現項目利潤最大化的捷徑。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房源,而且後期的好房源面市時,正處於價格的上升期,還可以取得比較好的經濟效益。此即為銷售控制。
(3)君明府是什麼房產擴展閱讀:
銷控作用
銷控是實現項目利潤最大化的捷徑。房產與其他消費品不同,它的生產周期很長,市場需求變化後供給是不可調節的,只能以銷控來實現微調。一個項目開盤即一搶而空不是一件好事,只能說明定價偏低,開發商沒有得到最大的銷售收入,所以要控制好銷售節拍,在先導期、開盤期、強銷期、收盤期各安排合理的供給比例,每個期間內供應的銷售量在面積、朝向、樓層中保持一定大小、好壞、高低的比例,實現均衡銷售。
如果一個項目的市場需求把握不準或是規劃設計不科學,那麼能夠挽救項目的就只能是營銷策劃和銷售控制了,房產關乎人的終極需求,影響的因素太多,市場需求把握不準的幾率很大,且建築結果是不可調整的,那樣銷售策劃和銷售控制就成了影響開發商生存的核心能力因素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