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房產信息 > 中聚房產明清街店怎麼樣

中聚房產明清街店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1-02-07 05:49:24

Ⅰ 淄博明清街的由來

淄博地方名字的來歷

張店,位於山東省中部,東鄰齊國古都臨淄,南接聊齋故里淄川,屬龍口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蔓延地帶,戰國時,燕將樂毅即分封於此建立「昌國」,如今的昌國路即蘊涵著張店的歷史,金末元初,又以「黃桑店」聞名海外,有「商賈雲集,日進萬金」之說,是元、明、清三代重鎮。宋代,黃桑店中有一張氏店門庭大,客房多,生意興隆,遐邇聞名。後來黃桑店之名漸被張家店取代。至元代,稱之為張店。

臨淄區 臨淄原名營丘,公元前859年,齊獻公更名為臨淄。1970年改稱臨淄區。
淄川區 因淄河流經境內而得名。1956年稱淄川區。
博山區 其一,博山全境盡山,幾無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東南有"博山",故以山名為縣名。1955年3月改為博山區。
周村區 戰國前,因此地位於丘陵、平原的交接處,故名為晝,曾因人少聚居而名為晝,後因字音轉變和臨水居稱晝屯,北宋年間演變為周村。1955年4月設周村區。
桓台縣 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縣。1914年易名耏水縣,旋改桓台縣。因境內有齊桓公戲馬台而名。
高青縣 1948年,由原高苑縣和青城縣合並而成,取兩縣首字而得名。
沂源縣 1944年5月建沂源縣,因境內沂河發源地而得名。

Ⅱ 杭州下城區怎麼樣

什麼怎麼樣?你是指哪方面?環境?經濟實力?……
杭州下城區成立於1949年。改革開放以來,城區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杭城新的商貿中心、金融中心、新聞中心、文體中心。下城區行政建制數度變遷,1997年杭州市區劃調整後,城區面積擴大到31.46平方公里,轄1個鎮6個街道。2004年8月,下城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石橋鎮、潮鳴街道辦事處、艮山街道辦事處建制,設立石橋、東新、文暉、潮鳴4個街道辦事處,保留天水、武林、長慶、朝暉街道區劃不變。根據地形特徵,潮鳴、文暉、東新、石橋街道先後對所屬社區進行區劃撤並、調整、更名,目前全區共設71個社區。
杭州下城區是浙江省會杭州的中心城區,北依京杭古運河,南瀕秀麗的西湖。下城歷史悠久,漢後即已成陸。隋唐至吳越漸為市廛,南宋建都後更為繁華,明清以來成為絲綢手工業中心。下城區行政建制數度變遷,1997年杭州市區劃調整後,城區面積31平方公里,現常住人口31萬,轄六街一鎮。 下城區交通便利,商貿發達。市區主幹道延安路、體育場路、慶春路、中河路、鳳起路、環城西路、環城北路貫穿區內,杭州大廈、百貨大樓、銀泰百貨等大型現代商廈鱗次櫛比,省、市主要的經濟、金融、文化、新聞、體育機構和設施匯聚一地,呈現車水馬龍、萬商雲集、遊人如織的繁華景象。 下城區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優勢,圍繞「全力打造中央商務區,全面推進下城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多種經濟成份,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2003年下城區生產總值(GDP)21.65億元,財政總收入13.2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2%和55.83%,下城區還榮獲了「浙江省文明城區、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今日下城,風華正茂,前程似錦。全區將繼續實施「調一優二興三」產業發展方針,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產業層次,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鼓勵多種經營,堅持協調發展,致力於建設生態型、智能型、人文型的杭州(武林)中央商務區。 杭州下城區區情概況 下城,因位於古南宋皇城朔方,以南上北下稱為下城。自古是武林(杭州古稱)商賈輻輳之地,元代更有「北關夜市」之稱。 下城區地處杭州市城區中心,北依京杭古運河、上塘河,南瀕美麗的西子湖。西靠省委、省政府駐地,東臨古城河。總面積31.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84萬人,轄8個街道。 近年來,圍繞杭州市「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的發展戰略,興都市經濟、創都市品牌、展都市風貌,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發展。 下城區歷史悠久,經濟繁榮,交通便利,設施完備,商貿發達,區內集中了省市主要的經濟、文化、科研、新聞、金融、證券、保險、房地產等企事業單位和中介服務機構,杭州大廈、杭州百貨大廈、銀泰百貨等大型現代商廈鱗次櫛比,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聚集,呈現出萬商雲集、遊人如織的繁華都市景象,是商貿旅遊、生活居住和投資創業的理想區域。 下城區努力推進「經濟增實力、環境出精品、社區上水平」目標的落實,使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邁上了一個新台階。榮獲了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全國綠化先進區、全國衛生初級保健實驗區、浙江省教育強區、浙江省科技進步先進區榮譽稱號。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下城區將圍繞「全力打造中央商務區、全面推進下城現代化」的奮斗目標,立足於大都市核心區域的優勢,在南部建設以武林商圈為重點的中央商務區核心區塊,在中部建設以浙江農展館、浙江國際旅遊展示中心、浙江國際商務中心為主體的會展區塊,在北部建設集生態型住宅小區和高新技術為一體的現代商貿居住區塊,進一步做都市經濟、做大開放平台、做精城區環境,努力把下城區建設成為展現都市的新窗口、投資創業的新天堂、消費休閑的新樂園、安居樂業的新福地。

Ⅲ 淄博中聚房產 光拿錢,不幹活,服務態度差,欺騙消費者 黑中介,莫上當!!!

謝謝啦。

Ⅳ 江南水鄉的住房是什麼

江南民居
一、總體概括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緊湊,院落佔地面積較小,以適應當地人口密度較高,要求少佔農田的特點。住宅的大門多開在中軸線上,迎面正房為大廳,後面院內常建二層樓房。由四合房圍成的小院子通稱天井,僅作採光和排水用。因為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所以這種住宅布局俗稱「四水歸堂」。
二、建築結構
四水歸堂式住宅的個體建築以傳統的「間」為基本單元,房屋開間多為奇數,一般三間或五間。每間面闊3~4米,進深五檁到九檁,每檁1~1.5米.各單體建築之間以廊相連,和院牆一起,圍成封閉式院落。不過為了利於通風,多在院牆上開漏窗,房屋也前後開窗。這類適應地形地勢,充分利用空間,布置靈活,體型美觀、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表現出清新活潑的面貌。
江南民居的結構多為穿斗式木構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檁,外圍砌較薄的空斗牆或編竹抹灰牆,牆面多粉刷白色。屋頂結構也比北方住宅為薄。牆底部常砌片石,室內地面也鋪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廳堂內部隨著使用目的的不同,用傳統的罩、木鬲扇、屏門等自由分隔。梁架僅加少量精緻的雕刻,塗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繪。房屋外部的木構部分用褐、黑、墨綠等顏色,與白牆、灰瓦相映,色調雅素明凈,與周圍自然環境結合起來,形成景色如畫的水鄉風貌。
三、反映文化
江南水鄉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傳承著一切居住、生活方式。商代,這里已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民居聚落。從漢代起,這里開始居住官吏,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戰亂局面使大批人向南遷徙,這一趨勢使南方的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經濟重心從此南移。唐代,這里已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官宅,在宋代繪畫《千里江山圖》、《平江圖》中,對江南民居的建築布局已有具體生動的描繪。隨著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發展。到了明清,江南已成為全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達官顯貴、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紛紛選擇此地建宅,山莊別墅,亭台樓閣,處處皆是,各具特色。由於人口眾多,土地珍貴,江南的建築極節省空間,而在層高上下功夫,其建築藝術也因此顯得精巧有餘,氣派不足。但經過能工巧匠的雙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仍是令人傾倒。
四、形成原因
1、 南方氣候的炎熱潮濕特點對建築的影響。如:居室牆壁高,開間大;前後門貫通,便於通風換氣;為便於防潮,建二層樓房多,底層是磚結構,上層是木結構.
2.南方地形復雜,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適合於南方的氣候條件,房屋組合比較靈活,適於起伏不平的地形。
3.在南方,房屋的山牆多是形似馬頭的牆,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這種高出屋頂的山牆,確實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一種很好的裝飾效果。
4.南方一年四季花紅柳綠,環境顏色豐富多彩,民居建築外牆多用白色,利於反射陽光,南方建築粉牆黛瓦,房子的顏色素雅一些,特別是夏季給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覺。
5.南方水資源較為豐富,小河從門前屋後輕輕流過,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來飲用、洗滌。水又是中國南方民居特有的景緻,水圍繞著民居,民居因水有了靈氣。水路又是運輸的主動脈,人們走南闖北,漂洋過海開創新天地,建立新家園。
五、舉例介紹
周庄民居周庄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 周庄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築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於元、明、清代的古橋梁

Ⅳ 我是新莞人,我爸在這邊買了地皮建了房子的,可最近這邊在搞什麼規劃,房前的路都要鋪水泥路

杭州有很多小街小巷,像什麼如賣魚橋、米市街、莫衙營將軍路等,好奇它的由來,古時候到底是一個什麼的所在,為何得名,在網上找了一下,整理出來。

白馬廟巷

據有關資料記載,白馬廟巷東起中山南路,西至七寶山;折南通嚴官巷。南宋時稱壽域坊、糧料院巷,明清時稱壽域巷、白馬廟巷,民國時稱白馬廟巷,建國後沿用,1966年改名為紅花巷,1981年復名為白馬廟巷。相傳南宋高宗趙構有感 於崔府君疪護之恩,於建炎年間在杭州(時稱臨安府)建 崔府君祠於此,祠中有一白泥馬。此廟多稱白馬廟,又稱白馬將軍廟,巷名由此而來。

有民間「泥馬渡康王」的傳說。相傳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出使金國、主持宋金議和之事的康王趙構從金國逃歸,半路在汴京遇到金兵追殺,康王與隨從沖散,坐騎又倒斃路上,黑夜中迷了路。這時只見一匹白馬前來引路,把他領到 崔府君廟前。白馬突然消失,而立在廊廡下的泥馬,卻渾身冒著熱汗。康王十分疲倦,坐下假寐,夢見 崔府君以杖叩地,催他快走。康王驚醒過來,仍見有白馬引導他,來到斜橋谷口,遇上了宋營軍隊和當地百姓。所以,趙構即位之後,就按照汴京 崔府君廟的規模在臨安修建了這座白馬廟。另據清乾隆《杭州府志》記載,清朝時白馬廟已經不在了。

祥符直街

據《杭州市拱墅區地名新志》記載,「祥符直街南起祥符南街,北至祥符橋。南北走向,長185米,寬3米,混凝土路面。為祥符橋南北主要通道,2000年1月命名為祥符直街,街兩側為集鎮商業網點和居民住宅。」

如今,這條路兩旁都是商鋪,仍然很熱鬧。但近兩百米的道路上坑坑窪窪,而且排水不暢,一下雨積水就漫上路面。祥符直街在今年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中被列入提高類街巷,將要進行道路平整,排水設施改造、上改下等,進一步完善功能。

橫、直飲馬井巷

一個關於橫、直飲馬井巷的巷名傳說:大概在戰國時候,小巷裡有一座驛站。飲馬井巷的巷名因此得來。另據有關記載,巷名比較正式的由來是因為清朝時附近有清兵養馬場,就在巷口挖了井,供馬飲水,因稱飲馬井巷。而義馬巷的由來,則是相傳有義馬救游擊將軍的軼事。

橫、直飲馬井巷顧名思義有兩條,橫飲馬井巷東起定安路,西到延安南路,長約百餘米;直飲馬井巷南起西湖大道,北到染坊小區,長百米不到。兩條小巷呈十字形交叉,巷寬均為兩米左右。杭州市志里這樣記載:飲馬井巷,明時稱張司馬巷,清時稱飲馬井巷,亦呼義馬巷,巷內有井。民國後始分直、橫飲馬井巷。

這個名字你可能感覺很陌生,事實上它一直安靜地藏在涌金廣場正對面。走進橫飲馬井巷,迎面就是第一口井。小巷的左邊是一排低低的磚瓦老屋,一律的紅色門窗。推開門,裡面照例有好幾戶人家,房子好多都是木結構的,總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右邊則已經是高層的居民樓。直飲馬井巷也是相似的情狀。在橫飲馬井巷的後頭,以及直飲馬井巷的巷頭,分別還有另外兩口井。居民們現在還會用井水澆澆花什麼的。小巷顯然比較舊了,上面橫七豎八地交錯著很多電線。有些電線上還掛著衣服。

清水潭巷

據《杭州市拱墅區地名新志》:「清水潭又名碧沼,始名於宋。清水潭鄰運河,水極清冽。今清水潭址絕大部分已被杭州鏈條總廠填沒建房,小部分屬古新河道。1996年舊城改造建一清新村,後又建淺水灣城市花園住宅區。」

清水潭與「接待鳴鍾」的傳說有關。從前,有個鑄鍾師傅,他精心鑄造了兩口鍾,一口進貢給皇帝,掛在金鑾殿外,一口就給了杭州湖墅的接待寺。誰知,這兩口鍾有靈氣,寺里的是雄鍾,京城的是雌鍾。寺中鍾聲一響,千里之外皇宮里的鍾,不撞也響,遙相呼應。龍顏大怒,命杭州知府把鍾運到京城放到一起。
知府接旨後准備船隻,打算在清水潭裝鍾,從水路運往北京。誰知,還沒搬上船,鍾就滾到清水潭裡去了。河水很清,鍾在水裡看得一清二楚,可偏生了根一樣,怎麼也撈不上來。知府嚇得臉孔煞白,寺里住持說只有一個辦法可以試試:一母所生的十兄弟,一起下水,或許可撈。知府貼出告示,如有十兄弟能撈起大鍾,賞銀萬兩。果然來了十兄弟。他們在水裡圍著銅鍾邊搬邊喊「大哥用力」、「小弟用力」,銅鍾真的被慢慢抬出水面。這時候,岸上看熱鬧的人都為他們喝彩。哪裡曉得,十兄弟中一人腳底一滑,眼看著要摜跤了,最小的兄弟脫口喊了聲「姐夫當心。」這喊聲剛出口,那剛剛抬出水面的大鍾又「轟隆」一聲沉入水底。原來,十兄弟里有一個半子——女婿,算不得真正的一母十子。
此後,小船經過清水潭,有時一竹篙撐下去,偶然會碰到這只大鍾,發出「當」的聲音。後世不少人想撈這口寶鍾,卻始終無影無蹤。文一路修建時,接待寺被拆。現在的華潤超市即接待寺原址,清水潭在接待寺巷旁邊。里萬物橋在小巷南端,還有個庵堂在路的西面,正在整修。

三寶西路

據《杭州市湖墅區地名新志》記載,「東起莫干山路,西至教工路。東西走向,長860米,寬6米,混凝土路面。路兩側北為塘河北村商業網點,南為居民住宅。因地處三寶路西,故名。」

潘老伯說,三寶路的得名還真與三件寶物有關。第一件寶是金茶壺(金茶杯)。傳說當地一個勤快的貨郎,不管刮風下雨,總是挑著擔子叫賣四方。一天,他來到餘杭塘上,在蘆葦盪邊巧遇1隻老母雞帶著10隻小雞在泥地里散步。貨郎拿出竹罩蓋住這群雞,抓進籮筐,高高興興挑回家中喂養。後來,貨郎賣貨回家不見了雞,房前屋後四處尋找。剛進門,就看見桌子上10隻金茶杯閃閃發光,還有1隻母雞模樣的大肚金茶壺。原來雞群變為金茶具了。

第二件寶是金龍船。每年端午節的半夜,相傳餘杭塘河裡會出現一條金龍船,敲鑼打鼓,從青龍橋一直劃到觀音橋。有一年,一個運大糞的糞押頭動了歪腦筋,在黃昏時搖著糞船埋伏在蘆葦盪里。後半夜,金龍船果然出現,糞押頭發財心切,將糞船撞向金龍船,只聽「嘭」的一聲,金龍船立即沉入水底。糞押頭急得跺腳罵娘,隨手操起一瓢大糞潑向金龍船,一條金燦燦的船槳慢慢浮上水底。糞押頭連忙下水一把抱住金船槳,誰知托上岸時,金槳「啪」的一聲砸中糞押頭腳背。不久,傷口化膿潰爛,四處求醫,卻始終不見好轉。他只得把金槳賣掉籌措葯費,說也奇怪,等變賣金船槳的錢花光,他的爛腳就好了。

第三件寶是金鍾。餘杭塘河西邊青龍橋一帶,有一口叫鍾塘的池塘。每天黃昏過後或逢天氣陰雨,鍾塘水面上就迴旋著隱隱的鍾聲。當地百姓認為塘里有口金鍾。有個游手好閑年輕後生想得到金鍾,便可一生享福。他僱人抽干塘水,金鍾是看到了,問題是不管人們怎麼用力,金鍾就是在塘里一動不動。就在他們商量對策的時候,忽然雷聲大作,烏雲密布,暴雨瓢潑。塘里的水一下子滿了起來。但此後,人們再也聽不到塘里的鍾聲了。

搞了多年民間故事工作的潘大伯說,「雖然故事的傳奇色彩很濃,但流傳到現在,還是可以從故事中體會到,一直以來老百姓骨子裡對待生活崇尚勤勞的樸素情感」。一直以來,餘杭塘上三寶之地被大家當成風水寶地,連種出來的蘿卜都有股特別鮮美的味道。老底子,三寶蘿卜就風靡杭城。

如今,三寶西路剛好穿過塘河社區,成為社區內的一條繁忙道路,兩旁是上世紀80年代造的居民小區。路北側為塘河北村,路南側為塘河新村,房子掛牌價基本在每平方米7000元以上,不少想在城北買二手房的人,大多喜歡在這里挑套實惠的房子。去三寶西路,可乘公交車85路、815路,到塘河新村站下。在背街小巷整治時,人行道上的違章搭建將全部拆除,路面也要進一步平整。

草營巷

傳說和南宋高宗遷都有關。據《杭州市地名志》記載,「相傳南宋遷都臨安,兵馬扎營於此,故有草營之名。」

而流傳在民間的說法更豐富了。草營巷這一帶的瓦肆特別有名。瓦肆就是宋元時城市裡的娛樂場所。老一輩人說,這里酒店多,據說是南宋官兵駐扎在此,而軍人又特別能喝。為了助興,酒店中集聚了眾多雜技藝人,競爭還很激烈。「技高者立足,技遜者走人。」《武林舊事》上說:技遜者被逼出京都,「不入勾欄,只在耍鬧寬闊之處做場者,謂之『打野呵』,此又藝之次者。」《西湖老人繁勝錄》記載:「臨安有名的瓦肆應有清冷橋畔的南瓦、三元樓的中瓦、眾安橋的北瓦、三橋街的大瓦等。北瓦最大,內有勾欄十三座。」當時的草營巷屬於城外郊區。瓦肆中為了便於表演和分隔觀眾,常用欄桿或布幔隔擋,當時人稱「勾欄」,並非後世專指妓院的那種勾欄。

大井巷

據《杭州坊巷錄》記載,「(此巷)宋時為吳山坊,坊內有大井,稱吳山井巷,俗稱大井巷。相傳此井為五代吳越時德昭國師所鑿,周四丈,其水甘洌瑩潔,異於眾泉。南宋紹興年間,太尉董德元捐錢購石板蓋上,中鑿五眼。」

關於大井,有兩個很有意思的傳說。一是據說明朝崇禎年間,大井對門就是張小泉剪刀店,張小泉剪刀鋒利無比勝人一籌,靠的就是大井的泉。《武林市肆吟》的《大井對門張小泉剪刀店第一》中,就有「利似春風二月天,掠波燕子尾涎涎。並家新樣張家好,緊對吳山第一泉」等句。

而朱養心膏葯店的故事,就更廣為人知了。明代萬曆元年,朱養心在井旁開設了一家葯室,汲取井水煉制專治瘡毒的膏葯,手到病除,遠近馳名。有傳說朱養心膏葯貼了以後連拐子都能跑步。八仙中的鐵拐李得知後前來一試,結果貼上葯膏下地一走,便沒了蹤影。

另有一說則是,杭州多火災,惟朱養心葯鋪從不受災,皆因曾有一乞丐遍體生瘡,哀求診治,主人留下他調治百日而愈,乞丐臨行前,為報恩情畫墨龍掛於堂上以消火患,擲筆而去。問到其治葯秘訣,朱老闆臨終前透露了秘密,無他,全是仰仗了大井。

梅花碑

相傳為南宋德壽宮後苑一部分。德壽宮中有苔梅一株,旁有芙蓉石一座。後不知出於何人之手,一梅一石,兩美合璧,於是就有了為後人所樂道的「梅石雙清」碑。

據考證,碑上刻的芙蓉石,為明時畫壇浙派巨子藍瑛所畫,而老梅(苔梅)則為清初畫壇大家孫杕之作。乾隆六次南巡,第一次和第四次都去觀梅古社鑒賞了「梅石雙清」碑,鍾愛之情溢於言表。後浙杭地方官吏出於奉承,將雙清碑和芙蓉石用船送到北京,另摹制「梅石雙清」碑一方留在杭州。可惜此碑在文革初被毀。倒是送往北京的原碑,現尚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原在圓明園)。今杭州梅石園中的「梅石雙清」碑為近年刻制。

高銀巷

南宋時叫肉市巷,又叫港灌肺嶺,以出售糯米灌豬肺出名。為啥後來叫高銀巷呢?說起來有個傳說。

南宋時,灌肺嶺住院有一個姓高的青年,父母雙亡,家境清貧,靠做灌肺為生,因為本少利薄,只能勉強糊口。

有一天早上,這具青年出門去買糯米,走不多遠,見地上有一隻袋兒,打開一看,滿袋子都是白花花的銀子,他心裡一陣高興,這一下窮光棍要變財主了。他正想把袋兒拿回家去,可轉念一想,不知哪個丟了這許銀子?這人找不到錢,也許弄不好還會連累他一家老小性命,這缺德的事我不能做。想到這里,他便守在袋兒邊,等候失主來找。

再說這個丟失銀子的是一位往來海外的大商人。這一天,他騎馬過灌肺嶺,系在馬肚子上的繩子鬆了,落下這袋銀子,回到家裡,才發現銀袋掉了,急忙回馬走原路尋來。到了灌肺嶺,見一青年坐在地上,身邊放著他的銀袋兒。立即滾下馬,一問,才曉得這青年人忠實厚道,有心收他作伙計,做自己的幫手,便問姓高的青年是否願意?姓高的青年正愁今後的生活出路,當然滿口答應。

此後,這姓高的青年就跟著這位商人做生意。他們把杭州的絲綢、茶葉去到南洋各地,又把南洋的香料、珠寶運到杭州出售。這姓高的青年對主人十分忠心,做事勤懇,賬目清楚,商人十分看重他,每次從南洋回來,都有分給他一筆相當可觀的金銀。不上十年,這姓高的也成了百萬富翁。以後他便在老家灌肺嶺買了一塊地皮,造起了深宅大院。開了一家珠寶店。因為他資本雄厚,生意做得很熱鬧,其他的一些珠寶商人也跟著在灌肺嶺開起店來。慢慢地。灌肺嶺成了珠寶商的交易市場,每天要成交上千萬兩銀子。而最大的珠寶商就是這位姓高的,後來人們就把灌肺嶺叫做「高銀巷」了。

其它還有求智巷、皮市巷等

Ⅵ 北京菜市口地區明清時期的商業發展怎麼樣

菜市口地區,包括東邊的騾馬市大街西段,西邊的廣安門內大街東段,南北的米市胡同、北半截胡同、鐵門等。

明代時,菜市口稱作菜市大街,由廣寧門外大街的菜市得名。明代的菜市大街,東起宣武門外大街南端丁字街處,西至下斜街口。清乾隆時,才改用現名"菜市口",東界線沒有改變,西界線由下斜街口,縮至北半截口,范圍已經大大縮小。新中國建立後,1965年,對街巷胡同地名進行了調整,菜市口東部並入騾馬市大街,西部並入廣安門內大街,菜市口的名稱已經取消了。但是,"菜市口"的稱呼仍然在民間沿用,有的商店還以此來命名。

菜市口一帶的蔬菜市場和騾馬牲口市場在明代就已經出現。而後逐漸地發展成僅次於前門大街、大柵欄、崇文門外大街的商業街。

菜市口地區也是文化名人聚居的地方,所以文化遺址眾多。其原因是廣安門內大街、菜市口、騾馬市大街,是西南、西北各省人進廣安門後的必經之路,因為這里返鄉方便,所以這里成了住宿的首選。而且菜市口地方交通發達,商業繁華,來往行人眾多,也適合各類人群居住。

清朝末朝,北京開通火車之後,形勢有所變化。特別是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盧漢鐵路的修建,給西南、西北入京的人帶來了方便,他們可以乘坐舒適便捷的火車進京了。這使得前門大街和大柵欄地區商業更加繁榮,而菜市口、廣安門大街和騾馬市大街的商業活動相對冷清了許多。

話雖然如此說,但是,從清末到民國年間,各省文人的主要活動仍然集中在宣武門外一帶。因為這一帶建立的同鄉會館和工商會館是無法改變的。所以,菜市口、騾馬市大街仍然保留著一定的商業活動,特別是菜市口地處宣武門外大街、廣安門內大街、騾馬市大街的交匯點上,仍然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閱讀全文

與中聚房產明清街店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