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稅收優惠政策
優惠政策如下:
1、薪俸稅
薪俸稅是納稅人為在香港工作所賺取的入息所繳交的稅款。政府會對薪俸稅納稅人提供各種免稅額,扣除免稅額後會按一個累進的征稅率征稅。惟所徵收的薪俸稅款,不會超過按標准稅率(即未扣除免稅額的應課稅入息的某一個固定百分比)所徵收的稅款。
2、利得稅
利得稅是納稅人為在香港經營業務取得的利潤所繳交的稅款。
3、物業稅
物業稅是納稅人為在香港持有物業並出租賺取利潤所繳交的稅款。只持有物業不須繳交物業稅,但仍須繳交差餉(部分物業更須繳納地租)。
4、個人入息課稅
個人入息課稅是指為需要同時繳交薪俸稅、利得稅及/或物業稅的納稅人所提供的一項稅務寬減。稅務局會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的人士的所有收入(即薪俸稅、利得稅及/或物業稅所列明的各種應課稅收入)合並,並以薪俸稅稅率課稅,並享有薪俸稅列明的免稅額。
因利得稅及物業稅不可享有薪俸稅免稅額,並以一個固定稅率課稅,薪俸稅則有一個累進稅階(最初的稅階稅率非常低),並享有各種薪俸稅免稅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可以令所有入息一並當作薪俸稅處理,因而減低稅項。
5、差餉、地租及地稅
差餉是香港的一種地稅,是香港政府為香港境內地產物業徵收的稅項。除差餉外,按土地契約的不同,土地使用者另須繳交地稅或按《中英聯合聲明》的規定向政府繳納地租。此等稅種由差餉物業估價署(差餉及地租)和地政總署(地稅)徵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稅收
Ⅱ 所得稅寬減額是什麼
就是聯邦政府為中低收入的人們提供的所得稅減免項目,可降低所繳納的稅款。目的是讓工作的家庭和個人留下更多他們所賺的錢。
Ⅲ 香港有房產稅嗎
1.在香港,與內地所指的房產稅相對應的,香港稱為「差餉」。
在香港物業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私人物業,另一種為政府提供的公共房屋,而香港約有50%的人居住於公共房屋。但是無論上述哪種物業,都需要繳交差餉。
與內地正在研討房產稅不太相同的是,關於差餉的評估,現在內地普遍熱議的是根據持有物業的整體估值。但在香港的「差餉」則是根據「租金」估值,也就是假設物業在估價期間出租時可得的年租。而負責徵收和估值的差餉的,香港有個專門的部門——差餉物業估價署。
該署會根據同區類似物業估價期間租金的市價,按照物業的面積、位置、設施、完工素質及管理水平等調算。然後再將租金乘以差餉徵收率計算應繳稅款,譬如2010-2011年度差餉的徵收率為5%。
差餉物業估價署每年都會重新評估物業的租金,譬如在2010-2011年度,估價冊上約有235萬項估值,單位總數為298萬個。
對於自住物業,差餉自然由業主繳交,但是對於出租的物業,差餉則是由業主和租客之間訂立的合約而定。我們駐港記者的前輩就告訴我,之前就曾與業主就所租物業的差餉繳交展開過「談判」。
2.除了差餉,香港還有一個關於房產物業方面重要的稅率,就是物業稅。物業稅主要是針對有出租收入的業主,自住物業業主則不需要繳交。而計算方法,也是根據租金收入計算,目前香港物業稅稅率為15%。
香港的差餉約佔香港政府收入的5%。而且港府不少年份都寬免應繳差餉。這也說明差餉的徵收對於香港房地產基本不會有任何影響。
Ⅳ 香港最牛業主坐擁多少套房
近日報道,香港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寬減2018至19年度四季的差餉(即房產稅),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回復立法會的文件附上了香港10名被寬減房產稅最多的業主。
不過,文件中指出,這十名享有最高差餉寬減額的業主之中,房產有超過82%的租約,都訂明租金是不包括稅金,租戶自付稅金,只是為方便管理,才由業主代繳,所以在減免房產稅後,省下錢的實際上是租戶,並非業主。
Ⅳ 香港公司零申報與海外利得稅是什麼意思
利得稅只對源自於香港的利潤征稅,非來源於香港的利潤就算貨款匯入香港也無須征稅。08、09年的利得稅稅率為16.5%,屬全球最低的稅率之一.並無徵收任何隱藏的「附加」稅款。香港並無徵收資本增值稅、股息稅或利息稅;資本免稅額及折舊規定也非常優厚。
香港認可的專業再保險公司的離岸業務更可享有低至8.75%的優惠公司利得稅。對於研究及開發工作,香港實施優厚的稅項寬減措施,可扣稅的項目包括市場研究、可行性研究及其它與商業及管理學有關的研究活動的開支。
折舊免稅額也十分優厚。凡有關生產的機器設備及計算機軟硬體的新開支一律實時可獲100%的抵免;建造工業大廈及若干建築物的資本開支可獲20%的期初免稅額,期後每年可獲額外4%的免稅額,直至開支額全部抵免。商業大廈每年可獲4%的重修免稅額。政府還提供經費,以鼓勵技術企業及具備商業機會的應用研究開發活動。此外,培訓員工學習新科技的成本可享有高達成本75%的經費免稅額。基本上,只有公司利潤、薪金及物業租金收入才需課稅。在大部分國家,所有收入及利潤項目均須繳付高達40%至50%的稅款,而在香港,只有源於香港境內且在本港經營的貿易、行業或業務的利潤才需課稅,源於香港境外的收入一概毋須繳稅。故此,相對幾乎所有其它發展國家的稅率,香港行之有效的整體稅率的確低得多。薪俸稅亦僅限於來自香港薪金,才會徵收,任何來自外地的收入一概免稅
Ⅵ 2007/08年度利得稅稅款的75%可獲寬減,每宗個案以25,000元為上限什麼意思
我是無奈下發的:我是一個叫冰楓的男孩,前幾天,我晚自習回家,內被一輛大卡車撞死了,容司機將我的屍體拋入了路徑邊的小河裡,然後逃走了。你看見了這條消息後 ,請將她發給4個論壇,如果沒有發,你的媽媽會在1個月後被車撞死,你的爸爸會得絕症,如果你照著上面做了,在5天後,你喜歡的人也會喜歡你,對不起大家不無意中看評論看 到了 這個嚇死我了。不管是真是假我都害怕!所以只能亂發了`!
Ⅶ 個人所得稅有哪些寬減的項目
如果是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話,免稅部分是三金一險,電話費和交通補內貼一般不可以免的,容免稅的電話費和交通補貼是指實行話費改革和公車改革的單位,不過呢,企業肯定不包含在內,因為享受這些的還要有行政級別,企業人員是沒有行政級別的。
Ⅷ 現國家人均80平米以上房屋徵收房產稅,且沒有減除額是什麼意思是指哪個數減哪個數呀
沒有減除額,就是直接按房產原價乘以稅率計征。
第二套房房產稅從價徵收中,一般專是按照房產價值的屬一定比例,比如80%計算之後作為計算基數的,這樣就相當於減除了20%。這個減除額指的就是這個20%。減除額的額度不同地區有不同標准。
Ⅸ 香港房產每年繳納多少稅怎麼算的
香港主要有三類房地產稅:差餉、地租、物業稅。
1、先從差餉談起。差餉是對土地及建築物的出租市值徵收的,屬於就物業使用而徵收的稅項。近些年稅率為5%,佔香港收入比重約3%,佔到香港家庭支出的2%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法律並未具體規定差餉承擔者是出租人還是承租人,一般由租客與業主自行約定。如果沒有其他協議,即由使用人繳納。
減免方面,香港主要針對農地及相關建築物、宗教用途的建築物、墳場及火葬場、政府擁有的一些物業、軍事用地等。
此外,政府還有權向差餉繳納人退還或寬減差餉。比如,經濟狀況較差時,政府可制定一些減免措施,降低居民稅賦。金融危機之後幾年,由於一些寬減差餉措施,差餉在總收入中所佔比重下降到3%左右。
2、再看香港的地租。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土地也是公有制為主,和內地基本類似。
所以,香港土地批租制和年租制並行。開發商購買時要一次性繳納一筆土地出讓金。此外,每年還要為土地繳納一定的地租。地租的稅基與差餉的稅基相同,稅率為3%。
3、最後就是物業稅。香港的物業稅是對物業所有者徵收的,其針對的是土地和建築物的租金收入(若不出租就不用繳納物業稅)。同時,有一些項目可進行抵扣。物業稅的現行稅率是15%。
減免方面,不能追回的租金和物業所有者支付的差餉,可以從租金收入中扣除。另外,政府還對修葺及相關支出提供了20%的標准免稅額。簡單的講,納稅額=標准稅率(15%)*80%*(租金收入-不能追回的租金-物業所有者支付的差餉)。
(9)香港的房產稅寬減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稅收優惠跟征稅流程
1、稅收優惠
a、夫妻無子女的,按照3人計算免稅面積;
b、未婚單身或離異單身按照1.5人計算免稅面積但免稅面積不超過60平米;
c、喪偶的單身和子女夭折的單身按2人計算免稅面積;
d、拆遷補償房產和享受低保家庭可免徵房產稅;
e、不在市區范圍內的旅遊房產可免徵或減半徵收房產稅。
2、征稅流程
稅務部門於每年一月一日由房產稅電腦征管系統自動生成納稅家庭成員信息和本地房產信息,並據此生成繳稅通知單郵寄給納稅人,稅款需在三月底前繳清,逾期開始計算滯納金。家庭成員信息可由人口普查數據獲得,也可由公安戶籍部門反饋獲得。
本地房產信息由住建部全國住房信息查詢系統獲得,包括納稅人在本地的所有房產和套數排序、可扣除免稅面積等信息。納稅人認為繳稅通知單信息有誤的,可攜帶相關證件到本地稅務部門辦。
Ⅹ 中國香港有哪些稅 稅率如何
一、中國香港相關稅:
1、利得稅:
相當於國內的企業所得稅,稅率16.5%。當公司經營下來一年的收入減去成本,利潤部分需要交納的稅收,稱之為利得稅。
2、物業稅:
相當於國內的房產稅,稅率16%-17%。在香港如果有房產等物業出租的情況下,所得的租金收入需要向政府交納的稅收稱之為物業稅。
3、個人薪俸稅:
相當於國內的個人所得稅,稅率16%左右。薪俸稅根據薪金收入以累進稅率計算。
二、香港稅收可簡分為直接稅及間接稅。香港一直實行簡單稅制,徵收稅種較少及主要為直接稅。直接稅主要有薪俸稅、利得稅、物業稅和個人入息課稅。
而間接稅主要有差餉、地租及地稅、印花稅、博彩及彩票稅、商品稅、酒店房租稅、商業登證費、飛機乘客離境稅、車輛首之登記稅、專利稅和特權稅等。
個人薪俸稅是任何人在香港的收入如果來自職位、受聘或退休,都須繳交薪俸稅。薪俸稅率在減免各項扣除和免稅額後以累進方式計算,但繳稅總額不會超過應評稅收入的17%。
(10)香港的房產稅寬減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增開稅項
陸路離境稅
1999年,香港曾經有某政黨提出,因為北上消費的香港人眾多,因此建議加設陸路離境稅, 是為香港庫房開源之戰略,惟最後不了了之。
商品及服務稅
主條目:商品及服務稅
2006年,香港政府推出稅制改革文件,其中一項重要改動為開征商品及服務稅。根據咨詢文件,稅率將會為5%,庫房收入因而增加300億港元,但政府亦會推出各項減稅措施。香港政府謂此稅項可擴闊稅基,避免少數人繳交大部分稅項;
但市民普遍反對開征此稅項,謂此稅項劫貧濟富,加重升斗市民的負擔,對一向不用繳交薪俸稅(因入息完全被免稅額抵消)的低收入人士更為不利。因市民強烈反對,故政府擱置考慮此稅項。
2006年12月初,基於各界及各政黨反對聲音一面倒,政府正式擱置此稅項的考慮。評級機構稱「失望」但無實質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