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快來幫忙,有個企業把違章建築計入固定資產-房產,還每年繳納房產稅,請問:我做為審計應該怎麼辦
違章建築,是城來建、 城管管的自
只要那建築物還在,也確實發生了那些費用,除此之外的事情,跟審計沒關系了吧
很多沒產證的建築物,如果你建了,不納稅,一樣會要求你補交稅費,不然,誰都延遲辦理產證,那麼房產稅就不用交了?
還有很多廠房,倉庫,都是辦不出產證的呢
既然繳納了房產稅,現在又不確認人家的資產,,這怎麼進行賬務處理呢?
會計確認建築物為固定資產,以達到預計使用狀態為標准,不參考是否辦理產權證。
2. 稅審報告和審計報告的區別,
答:一、稅審報告和審計報告的區別
審計報告主要是按會計准則、企業制度為標准,由具有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出具的關於企業會計的基礎工作,即計量、記賬、核算、會計檔案等會計工作是否符合會計制度,企業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等事項的報告,是對財務收支、經營成果和經濟活動全面審查後作出的客觀評價。基本內容包括資產、負債、投資者權益、費用成本和收入成果等。
稅審報告則是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對企業所得稅進行匯算清繳的一種稅務審計,主要是從稅法的角度確認企業的盈利與虧損,由具有稅務審計資格的稅務師事務所的注冊稅務師出具的關於企業所得稅有關情況的報告。麥積財務表示:還有一些專項的稅審是涉及除所得稅以外的各類稅稅的審計,如有關增值稅的返還、房產稅的減免等。
二、審計報告與稅審報告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其 — ,出具報告的主體不一樣,會計報表的年度審計報告是由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而出具年度企業所得稅鑒證報告是由稅務師事務所進行的;
其二,報告的使用部門不一樣,審計報告的使用部門不僅包括企業管理當局,還會向相關的主管部門,如市場監督管理局、稅務部門、外匯管部門、金融機構等提供,而稅審報告僅提供給企業的主管稅務部門就可以了;
其三,審計的范圍,內容不同,出具審計報告時要對企業年度會計報表的所有項目進行全面審計,並獲取充分而必要的審計證據,審計報告包含了對企業相關流轉稅及企業所得稅項目的審計,而稅審報告只對企業所得稅進行單項的鑒證,包括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調增、調減項目,適用稅率以及已交未交情況。
其四,出具審計報告與出具稅審報告的工作方法不一樣,會計師事務所在出具審計報告時,要獲取大量充分而必要審計證據,如往來款項詢證,實物資產盤點等等。而稅審報告主要以審核、測算相關涉稅會計記錄為主。
企業在年終,同時要出具審計報告和稅審報告時,由於兩種報告有以上區別,又是由兩個不同的受託方來完成,企業要注意的是兩個報告相關部分結論的一致性,以保障企業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安全性。
3. 誰有稅務審計的具體操作流程..
新手辦稅備忘錄
◎→每月底之前,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抵扣聯要認證,最好20日前認證一次,若有不符事項及時退回,重新再開具合格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意密碼區不可折疊,不可塗改有污跡)每月可購買25份。
◎→每月1日(各地抄稅日按照當地國稅部門要求辦),一般納稅人要抄稅。
◎→每月5日之前,一般納稅人要報稅。
◎→每月10日之前,納稅申報(國稅、地稅,一個都不能少。若有運費稅,先向國稅申報運費稅抵扣報表)。一般納稅人遠程電子申報;小規模納稅人,電話申報,按12366,根據提示音進行納稅申報。紙制報表一個季度送一次,一式三份。
◎→申報個人所得稅不要忘了帶上工資明細表復印件。
◎→每月8日之前報送統計報表給市統計局。
◎→4月15日、7月15日、10月15日、1月15日前申報上季度企業所得稅。
◎→2月15日以前申報上年度企業所得稅,先要通過審計部門審查。
◎2月15日以前要記著地稅的上年度自核自繳工作,同時要注意國稅有沒有這一要求。
◎→每季度結束後的10日內要申報按銷售額計算交納的「水利基金。」
◎→4月份要申報按職工人數和單位定額計算交納的「水利基金」。5月份要申報按4月份的工資計算交納的「在職職工教育費附加」。
◎→「房產稅、土地使用稅」於3、6、9、12月10日前在市地稅申報各季度稅金。
◎→「車船使用稅」在交養路費時收取。
◎→防洪基金按照收入的0.1%收取,一年分兩次收取。
◎→副食品基金按照職工人數×24元收取。
◎→殘疾人「保障金」按照本市上年職工平均工資×1.6%×人數
◎→ 一般納稅人CA數字證書服務費500元,增值稅開票系統維護費480元,遠程電子申報系統480元。按年收取。
◎→工會經費按照工會經費提取比例的40%上繳市總工會。
◎→如果你是地方企業,可能還要交「地方教育費附加」。
◎→千萬別忘了買「印花稅」票或注冊增資時交納「印花稅」。 每年1月交。
◎→如果你還存在:土地增值稅、屠宰稅、宴席稅、契稅、農業稅、耕地佔用稅,可要掂記著什麼時候應該交了。
◎→3月15日以前要進行營業執照的工商年檢。(注意未分配利潤若是負數,虧損不可超過注冊資本的20%,否則對該企業是否能持續經營表示懷疑)
◎→3月份要進行軟體企業年檢(具體要問當地的軟體協會,要早點問)。
◎→3月份要進行上年度各項保險的結算(具體要問當地的勞動保險局,要早點問)。
◎→4月份要進行企業代碼證的年檢(具體要問當地的技術監督局,要早點問)。
◎→6月份之前銀行金融部門貸款證年檢。
◎→國地稅年檢,一般納稅人資格年檢看稅務部門通知。
◎→行業性年檢看行業主管部門的通知。
4. 公司稅務審計工作流程怎麼走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主要稅務工作如下:
一、增值稅稅額計算
(一)積極核對銷售業務,盡快填開銷項發票,確定當月銷項稅額。
銷售是企業日常工作的重點,是企業經營的核心。銷售發票是財務記賬,確定業務發生的合法憑據,因此企業在發生銷售業務時應盡快給對方開具發票,確定當月銷售情況。
一個業務從合同簽定,到公司發貨、對方驗收確認、發票填開是有一段時間的,這段時間又因為客戶的大小、業務往來的頻率、各公司驗收程序的不同存在差異。有時銷售企業甚至不能自主確定開票時間,只能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開票,與稅法規定的開票要求不符。
做為企業的財務人員,特別是負責稅務工作的人員,必須對企業日常銷售業務的處理相當明確,熟悉主要客戶的開票要求,能夠在滿足客戶要求的同時,又不耽誤本公司正常的工作處理。為了很好的協調雙方的工作,會計人員應當在每月20號左右就開始核實當月開票稅額,將應該開具發票的業務盡早完成,通常企業在每月結束前3天就會停止填開發票。因此企業若是需要對方給其開具發票應盡快聯系,不要拖到月底再同對方交涉。
(二)認真核對當月進項發票,保證發票及時認證,確定當月進項稅額。
通常商品要比發票提前到達企業,企業在收好貨物的同時還應確認發票的開具情況,在規定時間未收到發票時應與對方聯系,索要發票。
進項發票只有通過稅務機關認證審核通過之後,方能進行抵扣稅額。目前專用發票認證一般是通過網上遠程認證系統自行認證,未在單位自行認證的應去稅務機關或中介機構代理認證。因此企業會計應在規定時間及時辦理認證,確定當月進項稅額。
一個企業每月進項發票較多時,通常不會在一個月全部認證,而是有選擇的認證部分發票。發票認證時主要考慮三個因素:第一,當月繳納稅金金額。在稅務機關規定稅負范圍上下計算當月稅金;第二,考慮會計存貨和成本處理。有些商品當月購入當月銷售,這些發票應該在當月認證,否則將導致賬面庫存為負數;生產企業成本計算需要原材料,若當月生產領用材料發票未進行認證處理,將會降低產品成本;第三,發票是否將要到期。按照稅法要求,發票自填開之日起90日內(不同類別的發票有效期限略有不同,詳細介紹參見前面「進項稅額抵扣時限的規定」)進行認證。因為多數企業特別是商業零售企業存在銷售不開發票現象,導致進項發票盈餘,遲遲無法認證。因此企業在認證發票時應認真查看當月進項發票情況,先將快要到期發票進行認證。
(三)控制銷項開票稅額,調控進項發票稅額,做好稅款計算與繳納。
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繳納的主要稅種就是增值稅,增值稅的通常計算是用當月銷項稅額減去當月進項稅額和上月留存的未抵扣進項稅額。增值稅計算較為簡單,但是控制起來非常復雜,企業要同時考慮到當月銷項開票情況和進項發票到達、認證情況,還要考慮稅務機關對企業的稅負要求。
稅務機關為了控制企業增值稅的繳納情況,根據不同類型的企業制定了相應的稅負,即全年應該繳納的增值稅金額(計算方法可參見前面介紹)。防止企業通過非法操作少繳納增值稅。企業通常是將繳納的增值稅金額控制在稅負標准線附近,有時還會略微低於稅負標准。各地稅負標准不一,執行力度也存在差異,企業應根據當地情況認真執行。
稅務機關的稅負標準是指全年企業完成的稅務要求,企業個別月份繳納稅金金額低於或高於稅負標准都是正常的。但是個別企業負責人在處理時往往比較「認真」,通過多種途徑將每月增值稅的繳納金額都控制在稅負標准線上,這樣處理是沒必要的。
二、計提地稅稅金
按照稅法要求,企業在計算繳納增值稅的同時,還應計提繳納部分地稅稅金,主要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多數地區已開始計提地方教育費附加。企業應在月末計提,月初申報繳納,取得完稅憑證沖銷計提金額。
這些計提的稅金屬於企業費用,因此企業在估算當月利潤時,也應考慮這些數據。
三、其他稅種計算及繳納
正常月份,企業只需考慮計算增值稅及計提的地稅稅金,但個別月份如季度、年末結束應計算繳納所得稅;根據稅務機關要求按季度或半年繳納印花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
(一)所得稅
所得稅一般是按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詳細介紹可看前面內容)。會計在季度結束月份進行賬務處理時應全面考慮該季度各月份的經營情況,在做賬之前估算該季度應繳納所得稅金額,不足之處及時調整。
所得稅徵收和計算方法較多,會計應根據企業所得稅的徵收方式,處理企業的收入與費用單據的比例。所得稅也應在季度結束月份計提,次月納稅申報取得完稅憑證後沖減計提金額。
(二)按季度或半年繳納的稅種處理
有些稅種通常不是按月份計算的,如印花稅中的購銷合同通常是按季度繳納;房產稅、土地使用稅一般是按半年繳納,具體繳納月份由當地稅務機關規定。會計在進入企業後應首先確定企業日常主要申報稅種和具體申報時間,在申報月份按時申報,足額繳納稅金。
(三)特殊稅種單獨處理
有些稅種如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契稅、土地增值稅,平時一般不會遇到,因此也不要特別在意,只要在實際發生時,確定繳納和申報方法認真處理即可。
最後納稅申報
前面所做的工作基本是為納稅申報准備的,因為企業只有進行了納稅申報,稅務機關才能對企業進行稅款徵收,而傳統意義上的會計報表只是記錄企業經營狀況的報表,不是稅務機關徵收稅款的依據,企業應根據申報的不同稅種填制和申報對應的納稅申報表。
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營性質確定納稅稅種,並根據當地稅務機關要求的申報方式按時進行申報。納稅申報成功後應及時列印完稅憑證,取得完稅憑證後,一個月的會計工作才算結束
5. 如何確認計入固定資產-房屋建築物的金額
按照審計定案單的金額增加房產原值計算繳納房產稅是正確的。房產稅是按年計征分內季預繳,雖然裝修容工程的造價已經計入房產原值,但還有一個時間問題,何時增加的原值?補交房產稅應該從增加房產原值的月份算起才對。其次,裝修工程的成本不一定要計入房產的原值,也可以根據裝修使用的期限分次攤銷,將該部分費用即如長期待攤費用,分年攤銷,這樣就避免了繳納房產房產稅。一般的裝修工程不會對房產的使用年限產生影響,增加固定資產原值的有幾種形式,不管是哪種形式,都會延長該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或提高產量,房屋裝修肯定達不到延長使用壽命的,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將裝修工程費用化,分年攤銷。
6. 如何合理避房產稅
1、房產稅問題:社會本矛盾,購房是老百姓的鋼性需求。但房子叫「商品房」。既然是商品,就該遵循商品本該具備的特性,買賣自由原則,買得起就買,買不起就不買。好比在商場里購物,總不能說東西貴就要求降價吧。除非把房子改名不叫「商品房」。但那樣分管城建和經濟口的官員又不願意。他們也要考慮自己的仕途,比如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發現經濟發展緩慢、稅收不高,勢必會考慮下一任的地區長官是否該讓他連任。而對於房地產開發商,他們為了響應用戶黨中央號召(要包括中部崛起),勢必到有發展前景或稅政傾斜度較大地區投資,一方面帶動經濟發展,但商人不是慈善家,都希望利潤最大化。所以,另一方面是為了賺大錢。起先政府用優惠政策引導開發商來投資,等資金投放市場並進了地方財政,政府又一方面為了執政地位、另一方面是為了給老百姓請命、出頭要求開發商降價,甚至出台一些政策讓市場逼迫開發商降價。試問還會有多少開發商來投資?所以只能把「商品房」換個名。否則,貨幣戰爭將導致將來生產出「商品鹽」,你買不?
歸根結底,房價高是政府造成的,寸土寸金的低價也是政府定的。政府要發展一個區域,勢必會從財政撥款以修建很多配套設施,比如銀行、商場、醫院、學校、公交站點,甚至把很多行政部門設立在該區域內。屆時會有人群從很多周邊城市涌進該地區。如果我是開發商,我也會來投資。在生活便利的地塊修建住宅小區,價格絕不會低。沒人會在偏遠山區修單價過萬的小區吧!生活便利的地區必然是人多地少,但購房是剛性需求,這使開發商「有機可乘」。用「有機可乘」實有貶義,但任何商人都會如此。比如面對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時誰又不想把自己的國家的利潤最大化呢?我們堅決用戶黨的領導、支持黨發展經濟建設。但發展經濟建必然會帶來「高房價」。如果一個城市要向國際大都會靠齊,或者要申請直轄市,就要有經濟發展,同時稅收占絕對優勢,但稅收也是從各個行業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產生,所以政府也不想房價過低。針對這種情況,只能抑制房價快速增長,出台房產稅似乎不大合適,那別人買房向國家交稅時政府為何不在購買環節予以制止(限購令),也是為稅收著想。這跟先用優惠政策「引誘」開發商來投資,等企業繳稅後又要他們降價是一個理。
2、亮化工程和構建節約型社會也矛盾。歷屆地區行政長官都想在任期間使所管轄的區域在稅收上有所提高。一發展了經濟,二給自己升遷帶來籌碼,這很正常。但也不是別人所有好的經驗和管理自己用來也好。其他經濟發達的地區的電價也不完全是財政支出,稅收起了很大作用。稅收是哪來的,難道靠徵收房產稅嗎?稅種越來越多,證明國庫沒了,很多錢在百姓手上。所謂「拉動內需」,就是把左手錢放到右手來。就汽車降價這一現象,先讓很多人買車,買了後又加收稅種,這跟老百姓買房時不制止,交稅後又加收房產稅是一個理。
3、為何公安、城管等部門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不是很好,關鍵在管理。中部崛起政策很好,但不能把人堆積到中部,而是把人中的精英加以集中。很多外地人來務工,那麼在衛生、環保、治安、城管、住房、就業、社保、交通等方面也帶來麻煩,很不好管理。
4、治安案件中很多是外來人作案,因為外來人口中也有很多流竄犯。包括很多郊區拆遷後一夜爆富的小年輕,他們時常是黑皮、光頭、項鏈、休閑服、有的甚至是嗨衣嗨褲到中心城區做沙石霸、開課、吹嘛果、打沙。擾亂社會治安、影響自身和他人身體健康。其實最早中心城區的高級毒品並不產自本城區,而是從郊區流進。人多了,治安成了問題。很多人覺得警察腐敗,可我不這樣想,我尊敬他們,他們個個是好樣的。他們也是人,人都有精神底線,總不能讓每個警察都像少數勞模那樣累病吧。體力再強的運動員也有疲軟之時。有些大城市,警力配備完善,比如上海。聽說上海是全國破案率較高的城市之一。但人家對外來人口和車輛是如何管理的?計算一下,假比上海一天發10起治安案件,每個案件有2--3人負責,破案率能不高?而我們城市,發案率高,且每個警察負責好幾起案件,破案時間必然滯後,破到疲軟之時就會尋求治標不治本的破案手法(腐敗),老百姓又說效率不高,慢作為,受賄等。為何會這樣,就是因為人多了、流竄的人更多。每年逢年過節,外地人都回老家了,我們的城市才最真實。
5、人多了,衛生成了問題,餐館油煙、飯盒、地溝油、無證的私人食品作坊......很多是外地人搞出來的。大部分外地小商販在路邊擺攤設點、違章佔道城管能不管嗎?他們僅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及衛生、環保,遭到城管執法,他們對城管印象好嗎?這叫城管局的行風評議怎麼搞?說到餐飲,衛生就不談了,都看得到。包括假冒一次性消毒的碗筷、地溝油、無證的小食品加工場不都是外地人搞的嗎?說句難聽點的話,自己家人吃飯還要外人做,請保姆啊?而且請的很多事不環保、不健康的保姆。但話又說回來,我們城市有很多人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想做、愛面子、將排場,用好吃懶做。如果「自家人」勤勞點,外來人能有污染我們環境的渠道和空間嗎?相反,很多購房者都是外地人啊。我們為何就不能樹立自己的飲食品牌,難道這餐飲業真的很難、很丟面子?如果你們能堅持也可以像外地人那樣買房、買車。
6、人多了,就業也成問題。本城人很多都沒有崗位,還要安排外來人就業,甚至要求民營企業給他們買三金。政府甩包袱?錢從哪來,國家難,民營企業就不難?
7、人多了,汽車降價厲害。買車的人多了,尾氣排放多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永遠跟不上汽車產量和人流量,交很擁堵,省、市領導不會感受到堵,因為他們走到哪都有武警、公安開道。
8、總說貨幣升值、全民GTP如何如何好。其實是對外升值、對內貶值。貨幣是否增值只看物價。(每年都是8個壇子7個蓋,哪有問題蓋哪,治標不治本。)
7. 請問房產稅按審計報告交嗎 房屋賬面價值與審計報告金額不一致,按那個交房產稅
按你賬面的房產原值進行繳納。
如果有稅務機關核定的,按核定繳。
8. 管理費用怎麼審計
企業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沒有滿足固定資產准則規定確認條件的,固定資產日常維修費、大修理費、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裝修費也列入管理費用。重慶會計網校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借款費用等也屬於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審計的重點是:
1、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三個費用項目中有一些具體費用項目的名稱是相同的,但各項目所涉及的范圍不同,開支標准也不相同,審計時應注意劃分。檢查管理費用所列的具體項目的開支內容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有無超過規定的費用擠列其中。審計時要特別關注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修理費項目中有無屬於資本性支出的費用擠列其中。
2、在屬於管理費用中的各個具體項目中,各個具體項目金額的大小、合理與否,是審計應予以注意的另外一個問題。並非只要有了某個項目就可隨意開支。管理費用的開支必須堅持勤儉節約、講究效益的原則。審計時應審查其中有無開支不實、虛列或人為少列數額的問題。審計時還要特別關注那些變化凸顯的費用項目,查明其變化的原因。
3、審查管理費用的結轉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按照規定,管理費用的發生,應同「現金」、「銀行存款」、「待攤費用」,「無形資產」、「累計折舊」、「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等科目相對應計入。累積的結果應於期末一筆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無余額,審計時應予以注意。重慶會計網校
4、按規定各項費用應分項目進行明細核算。審計時不僅應查對具體金額的可靠性、正確性,更要審核各項開支的合法性、合規性。
9. 應交稅費關鍵的審計程序有哪些
流轉稅的計提時點是否正確,營業稅、增值稅、教育費附加、城市維護建設稅是否收人實現後馬上計提、當即繳納;
房產稅土地佔用稅是否在月末計提繳納;
個人所得稅是否在計算工資發放額中扣除,與發放工資一起繳納;
所得稅是否在計算期結束計提繳納。
10. 您好,我想問下您,清產核資審計,審計應交稅費,怎麼做呢,是新人無從下手,能幫幫指教下嗎,多謝您!
首先看什麼稅,如果是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取得房產證、固定資產賬房產明細,檢查核對原值,按規定稅率重新計算即可;取得土地證,根據土地證登記的使用面積和取得時間,重新計算應交納的土地使用稅,檢查賬面實際繳納的數額,計算差額。如果是增值稅或者是營業稅等稅種,要核實計算計稅依據。如果是所得稅,那麼按照稅法規定,把賬面利潤調整成納稅利潤,按規定稅率計算應納稅額,檢查賬面實際繳納稅額即可。總起來說,審計應交稅,就是審計納稅基數,要緊緊依靠稅務法規規定,檢查賬面納稅基數的記錄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