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都的房價後面走勢怎麼樣
成都的房價未來是看漲的!原因如下
新一線城市裡,成都房價均價算很低的了,大成都最新官方均價不到11000。
成都的城市化率目前還不算高,整體城市配套規劃後續會非常完善。看看成都地鐵2050規劃,成都的醫療單位(華西醫大2018排名超過北京協和),成都的學校,成都的配套旅遊,文化和商業環境。要吃的有吃的,要耍的有耍的,要看的有看的。
成都未來規劃,直接對標的是紐約,倫敦,東京世界超級城市,還有矽谷。2018年成都GDP保持了8%的增長率,遙遙領先。
全國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西部經濟文化旅遊軍事重鎮,時尚之都,輻射整個西北西南地區。外來人口在不斷增加。川藏高鐵也在積極建設中。蜀道再也不難
不足的地方是成都目前生活物價偏高,吃穿用比北京上海還要高,還好房價偏低。生活成本算中高。
成都目前房價沒咋漲,是因為政府限價限購,重慶沒有限購分流部分投資性購房,還有就是成都處於地震帶附近,搖一搖搖到外婆橋。
我雖然還沒有在成都買房,現在也在拚命掙錢,越提早買房越有優勢。客觀的講成都的房價均價合理值,應該在均價30000上下!
區域性價比高的房子,我個人認為外地人喜歡買老城區,本地人喜歡買高新區和天府新區。二手房性價比高的肯定是老城區,新房性價比高的是東門。當然分錢分貨,要性價比高周邊商業業態,還有學習,醫療等公共配套設施就沒那麼如意。
以上是我的愚見,僅供參考。有妄評妄議之處,還請原諒!
② 成都房地產市場今年的行情發展
今年成都房地產市場以穩為主,價格漲幅不會像2017年暴漲,由於受政府限價的影響,在售的項目不是特別多,但這也正好成為了剛需購房者買房的好機會。如果有合適的住宅項目,建議盡快下手。
③ 成都目前的房價行情怎麼樣啊
成都目前的房價根據區域不同,價格也會不同。新房、二手房、商辦項目價格也會有所差異。
(1)新房住宅
成都市自2016年10月開始新房限購,結合政策的限價措施,目前新盤的價格不算高。
但也導致了新盤的供給量遠需求量,目前的新盤住宅常出現搖號瘋搶的局面。
成都第一圈層的主城區包括武侯、錦江、青羊、成華、金牛,新房價格在1.3萬--1.6萬左右不等。
成都第二圈層的郫都、雙流、溫江、龍泉、新都的新房價格差距較大,范圍在6000--1.3萬左右,靠近市區的新房單價在1萬以上。
而高新區和天府新區新房價格目前新房價格在1.5萬左右。
(2)二手房
二手房因為不限價以及不用搖號,目前整體價格比周邊新盤偏高,且有部分非真實房源。
成都第一圈層的主城區包括武侯、錦江、青羊、成華、金牛,二手房2萬以上,其中市中心和學校周邊的房價更高。
成都第二圈層的郫都、雙流、溫江、龍泉、新都的二手房價格普遍比新房高,例如東三環附近的二手房普遍都在2萬以上的價格。
其中高新區和天府新區二手房價格在2萬以上。
(3)商辦項目
現在存量比較多的區域是三環以內和溫江雙流、高新區以及天府新區。
目前雙流商辦項目均價在8500-1.3萬,高新南區均價在1.6萬--2.5萬不等,天府新區比高新區稍微低一點1.5萬左右。
三環以內的商辦項目平層均價在1.5萬左右,LOFT均價在1.7萬左右。
以上信息,僅供您了解成都房價以做參考。
。
④ 你覺得成都房產行情怎麼樣,還有多大的投資價值
成都房價已經很高了,嚴重脫離了當地的實際收入水平,盡管數據顯示只有一萬多每平米,但是那個數據只是平均,五城區的房價被郊區平均了。如此高的房價,如果再很大的上漲空間,房價就會有些危險,最近土拍價格是很貴,但是修完的房子能不能賣出去,並不清楚,只是一個預期。
中央一直強調房住不炒,調控力度一直未放鬆,這種情況很有可能一直持續,通過政策讓房價不會出現暴漲的情況。這樣投資收益除去應付的利息,實際收益可能會縮小。未來五年有可能漲幅不及通貨膨脹,但是貸款利息照樣要付,如果是全款投資,情況稍微好點。但是收益不高的,全款投入還是不是特別劃算,今年還有降價的風險!
⑤ 成都的房地產市場怎麼樣
不怎麼樣
⑥ 成都現在的房價行情是什麼樣的
成都市場來當下房價按各限購區域呈自現一定的差異性。
從中國房地產協會發布的2017年11月成都個區域住宅成交均價來看
成都市各限購區在當月出售的存量住宅均價的算術平均值(元/㎡)
武侯區18544元/平米
雙流區14343元/平米
金牛區15203元/平米
成華區16547元/平米
新都區9959元/平米
溫江區10695元/平米
青羊區19881元/平米
錦江區21981元/平米
龍泉驛區11950元/平米
郫都區9862元/平米
⑦ 成都市的房地產市場將如何發展
成都《五年來規劃》提出,未來五年,成自都房地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包括:
房地產業保持穩定增長,增幅與GDP基本同步,房地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保持在5%~6%之間;
居民居住水平持續提升,期末城鎮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45平方米左右;
居民住房可支付性指數保持合理水平,住房使用率更趨合理,商業辦公用房利用率穩步提高;
期間全市新建城市房屋2.7億平方米;其中住房160.6萬套、1.7億平方米,商業辦公用房0.35億平方米,其他房屋0.65億平方米。
⑧ 目前成都的房產市場具體情況怎麼樣
5.15新政相復比之前的限制購政策都是更加嚴格的。成都這次政策跟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將限購對象由自然人調整為家庭;戶籍遷入成都市未滿24個月的購房人,應在成都市穩定就業並連續繳納社保12個月以上方能新購住房;父母投靠成年子女入戶的,不得作為單獨家庭購房等。離異後任一家庭成員兩年內購買住房的,其擁有住房套數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
大致就是,買房人太多了,現在提高買房門檻,不是落戶就能買、不是離婚就能買。這兩條舉措,前一條針對搶人大戰中以最快速度落戶成都的那些大學生的,後一條針對離婚買房。
導致成都最近一段時間搖號人數急劇減少,然後搖號中簽率大大提高,而因為新房中簽率提高二手房成交量會再次減少,價格回落趨近於新房,因為無資質的人增多商辦成交量會提高,商辦價格之後也會相應程度的上浮。
之前商辦的正常去化速度是在2-4個月左右,但是目前市面上比較火熱的一些項目的去化速度已經縮短到了2-4個星期,目前來講還是一個投資商辦比較好的時機,因為還沒有出現整體的快速上升,但是隨著限購政策的執行更加嚴格,也將帶來商辦價格的進一步上升。
⑨ 未來5年,成都房地產市場走勢如何
成都目前房價行情類似於十年前的北京,預計還會有較長一段時間的上漲期,北京具體限購日期是2008年,在北京國貿的房子漲到2萬元時實施限購,成都具體時間2016年10月份限購,一方面成都第二座國際機場的建設以及大七環的環合,成都正式跨入新一線城市的首位,從目前成都購房群體的特徵顯示來看批地價也步步攀升,整體來講,成都房價市場不建議等。
⑩ 目前成都的房價走勢是怎樣的各個區域政府未來的規劃
經過多年的城市變遷和發展,成都已不再是老格局。政府的大力建設、居民的自由流動、人口的大量流入,使得成都的發展呈現全面開花態勢,隨之而來的是成都各區域居民住房的持續建設,小區的數量明顯在近十年內飛速增長。
成都已不再是局限於二環內的安逸小城,而是將發展區域擴大至六環的新一線城市之首。
2016年,成都的房價平均在8000-9000元/平方米,而到2018年,成都住房均價即將達到20000元/平方米,呈不斷上漲態勢。成都市政府正在大力升級城市,目前已有十幾條地鐵正在修建,各類公共交通工具也日漸完善。加之成都本就適宜的氣候環境,成都居民的生活質量必定大幅提高。全球各地企業的投資建廠帶動了成都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才來到成都居住購房,成都的人口基數日益龐大,房價必將水漲船高。
隨著成都中心城區版圖的擴張,成都的中心城區從5個擴大到11 + 2個,即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雙流區、龍泉驛區、溫江區、新都區、青白江區、郫都區 + 高新區、天府新區。
各區的房價均呈上漲趨勢,房價差異也比較明顯。天府新區、青羊、錦江三區的交易房價相對較高,天府新區的房價高主要因為各大企業落戶而引入的人才數量多,青羊和錦江的房價較高與其地理位置的優越和其本身價格基數較高相關。
成都市全市住房的均價在七個月內上漲至1.24倍。其中雙流區和新都區的交易房價漲幅最大。總體來說,各區漲勢比較平衡,漲幅維持在1.2以上。
雖然政府出台政策密集,以「限購+限價+限售+限貸+限商」多重手段穩定樓市,打擊投機炒房行為,但城市的發展是大勢,房價上漲不可避免。
按照「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成都將構建東南西北中差異化發展的五大主體功能區,奠定成都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框架。
東進
南拓:高新技術產業和新經濟 西控:製造業智能化、綠色化
北改:先進製造和物流商貿
中優
各區具體優勢包括:
青羊區:政治、文化、科教中心,金沙湖+成都西站+杜甫草堂+寬窄巷子
錦江區:商業歷史悠久,春熙路+太古里+川大華西醫院
武侯區:歷史文脈悠久、文教資源豐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武侯祠+望江樓+78家世界五百強
成華區:音樂之都、商業潛力大,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動物園+海濱公園
金牛區:交子故里、商貿經濟大區、人口最多最繁榮,成都站+荷花池
溫江區:高等院校眾多、生態示範區,大學城+醫學城+台商投資聚集地+城南公交樞紐
雙流區:雙流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三江公園
郫都區:豆瓣、蜀綉、盆景之鄉,智慧科技園+電子信息和雙創產業基地+高新綜合保稅區+菁蓉鎮
新都區:電商基地+軌道交通產業園
龍泉驛區:汽車城+都市現代農業+東部新中心
青白江區:國際鐵路港+對外開放口岸+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工業區
高新區&天府新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國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成都南站+天府國際機場+成都CBD+天府軟體園+新川濕地公園+熊貓大廈+天府中央公園+科學城+西部國際博覽城
在成都買房時,可以根據各區的發展特點和規劃進行選擇,方便日後的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