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房產稅為什麼一直推不出來,阻力在哪
去過戶時,需要到房產所在地的產權登記中心去辦理過戶手續。買賣雙方需要帶上身版份證原件、房產證原權件、二手房買賣合同。一般遞件後,拿到回執業主就可以讓銀行放之前監管的定金。
至於辦證時間,關內是5個工作日出新證,關外寶安也是5個工作日,龍崗則是20-30個工作日(2000年以前的舊證是30個工作日,2000年以後的新證是20個工作日)。交稅時,如果合同約定是各付稅費,那麼兩人必須同時到場;如果是業主實收,就只需要買家到場。至於拿新證,一次性付款就可以直接拿新的房產證;如果是按揭貸款拿的就是房產證復印件,銀行也會自動去國土房管局辦理抵押手續,在5個工作日後放尾款給業主。
Ⅱ 日本有沒有房產稅
在日本持有房子除了管理相關費用以外,還有稅費需要按時定期繳納。這回里每年需要交的房產稅是指房答屋和土地的固定資產稅和都市計劃稅,常被簡稱為固都稅(房產稅)。
01 固定資產稅為房產評估價的1.4%。
02 都市計劃稅為房產評估價的0.3%。
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日本房產每年的固都稅大約是房產售價的0.3%-0.4%。
房產稅怎麼交?日本稅務局會定期向房屋和土地的持有者進行徵收。稅務事務所會郵寄用來繳納房產稅的支付單,一般分為五張。其中有一張是一整年份房產稅的單子,有四張是一整年份房產稅的四次分期,因此可以選擇一年內按照時間四次繳付,也可以直接一次性繳納一年份的。通常來說,為了避免忘記或延遲交稅,很多房產持有者都會選擇一次性交納房產稅。交納房產稅的方法也很簡單,拿納稅單子和現金到便利店或銀行支付即可。
如果房產稅支付延遲,最大可能會產生14.6%的延遲金,並且會收到事務局的催告書。如果一直不交納房產稅,相關人員可能會進行房屋或收入的強制扣押。因此,倘若由於忘記了而沒有交房產稅,最好立刻進行補交,以免損失加大。
Ⅲ 國家為什麼不征房產稅
房產稅的徵收:
1、房產稅徵收范圍:房產稅並不是對所有的房屋都征稅內,而僅僅是對城鎮的商容品房、經營性房屋征稅;
2、房產稅是以房屋為征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余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既然是一種財產稅,那麼就是直接稅;
3、房產稅的徵收標准一般是從價計征或者從租計征;
4、從價計征是按房產的原值減除一定比例後的余值計征,其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稅房產原值×(1-扣除比例)×年稅率1.2%;從租計征是按房產的租金收入計徵收。
Ⅳ 房產稅為什麼不出台
房價飆升,既危害國計,又為害民生。今年以來,國家出台一系列房地版產「新政」,但尚權未遏制住房地產過熱、商品房價格飆升的勢頭。很多國人把最後的希望寄託在房產稅上。對此,人們頗有爭議,但擁護房地產稅出台者居多
Ⅳ 郎咸平:我們為什麼不能徵收房產稅
房產稅的徵收:來
1、房產源稅徵收范圍:房產稅並不是對所有的房屋都征稅,而僅僅是對城鎮的商品房、經營性房屋征稅;
2、房產稅是以房屋為征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余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既然是一種財產稅,那麼就是直接稅;
3、房產稅的徵收標准一般是從價計征或者從租計征;
4、從價計征是按房產的原值減除一定比例後的余值計征,其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稅房產原值×(1-扣除比例)×年稅率1.2%;從租計征是按房產的租金收入計徵收。
Ⅵ 房產稅為什麼還沒推出來
第一,中國目前沒有一套標准化的房屋評估體系,想避稅就低評,回想貸款抵押就高評,這個是房答產稅徵收的基石,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很難全面開征;
第二,有一些房屋屬性很特殊,納稅主體難以界定,比如小產權房和軍房等,不完成確權工作,徵收很難進行;
第三,徵收成本過大,地方政府征稅意願不強,如上面所說,房產稅占財政收入比例太小,而徵收起來需要建立專門的部門負責,消耗的人力物力太大。
Ⅶ 政府為什麼不執行房產稅
定稅著本身就有多套房子,誰還會制定房產稅。要想打破貧富差距就一種方法,那就是再革命!建立新的體系,要不然根本沒法解決當下問題。領導層貪圖享樂,唯唯諾諾,不肯不敢有大動作,靠人不如靠己。
Ⅷ 告訴你們為什麼房產稅出不來
這個屬於國家和地方稅務及需要考慮的征管手段問題 只要立法了,國家就有手段徵收
Ⅸ 三論房產稅為什麼短期內不可能出台
您好。
目前房地產稅仍在起草過程之中,操作難度很大。
首先、開征房地產稅必須先由全國人大立法
房地產稅要全面推行還需先立法。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稅收法定」的原則,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相應法律作前提,政府則不能征稅」。
一系列政策頻出,意味著未來開征房地產稅,必須先由全國人大立法討論通過才能算數。
房地產稅到底難在哪裡?「房地產稅在起草過程中,實際上是對現行稅制以及有關的收費體系的再設計,因為圍繞著房地產的稅收有很多,還有附加在土地上 的各種各樣數不清名目的一些費用,都和房地產稅有關。」劉桓告訴記者,實際上,房地產稅的出台,是對現行稅費體制中的一些稅費項目所做的 必要調整和整治。「這是一個非常復雜和困難的過程。」
其次,除了稅制體系的再設計,房地產稅還面臨哪些難題?
一、房產稅收入都抵不上征稅成本?專家建議由中介組織代征
目前很多人不清楚「房產稅」和「房地產稅」這兩個概念到底有什麼區別,都在混淆使用,房地產稅和房產稅僅一個「地」之差,實際差別卻很大。
房產稅,是以房屋為征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余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目前的房產稅更類似於國外的物業稅。
事實上,近兩年的國家正式文件或相關主管部門的言論,都是使用「房地產稅」這個概念。這意味著,未來的房地產稅,徵收對象不僅是房屋,還可能涵蓋土地等。現行房地產相關稅費,都有可能隨著房地產稅的推行而進行整合,因此應該是房地產稅收體系的綜合改革。
由於房地產稅是典型的地方稅,理所當然該由地方稅務部門來徵收,而徵收房地產稅考驗的是地方政府的能力和實力。事實上,房地產稅作為直接稅種,徵收難度大、成本高,絕大部分城市即便強行開征,獲得的收入也難以抵消成本。
從以往房地產稅的試點城市看,無論是上海的增量徵收還是重慶的高端存量徵收,所得稅收入都很少。按照新華網2014年1月的報道,重慶從2011到 2013年,累計3年徵收房產稅未超過4億元;上海3年累計徵收個人住房房產稅約6億元。不僅實際徵收稅額和兩市的住房規模遠遠不匹配,徵收所花費的人力 物力成本相對巨大。
「稅務機關其實還沒有做好這方面的准備。目前徵收能力和管理水平都跟不上。」劉桓告訴記者,直接面對居民征稅很難,「一旦徵收房地產稅,一個樓內的一百戶居民就有一百種情況,稅務局要分別對待,我們國家恐怕還沒有這么大的稅務能力。」
記者注意到,迄今為止,中國的稅收幾乎都是針對法人進行徵收,即便是個人所得稅,也是通過單位財務部門代扣代繳,現在讓稅務局直接面對居民個人徵收 房地產稅,難度可想而知,「建議採取中介方式,可以把房地產稅委託給有資質的資產評估的權威部門來徵收,這樣可以節省稅務部門的人力物力成本。」
即便如此,劉桓依然對通過中介組織征稅表示擔憂,「其誠信程度、職守操守和業務能力目前也都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中國是一個大國,南北東西差別很 大,二元性結構特徵也很明顯,稅務機關以及相關的中介部門的管理一時半會兒又跟不上,這就使得房地產稅開征的時候會遇到想像不到的麻煩。」
二、稅率多高?按什麼房價徵收?免徵額是多少?
老百姓最為關注的是,房地產稅一旦實施,買房要多交錢嗎?要多交多少錢?
以北京為例,如果一家3口在北京二環購買一套100平米房子需要800萬元,按照1.5%(1.5%的稅率被認為是世界通行做法)的稅率計算,每年 需要繳納的房地產稅是12萬(每月納稅1萬元);如果在四環購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需要500萬元,每年需要繳納的房地產稅為7.5萬元(每月納稅 6250元)。
現實或許不會這么悲催!據記者了解,上海、重慶試點房地產的稅率介於0.4%到1.2%之間,低於1.5%的國際平均水平(發達國家的房屋持有稅, 稅率一般為1%至2%)。上海的試點方案為0.6%和0.4%兩檔,重慶包括0.5%、1%、1.2%三檔,皆低於國外水平。如果按照0.5%稅率計算, 在北京二環購買一套100平米房子,每年需繳納房地產稅4萬元(每月繳稅3333元);在北京四環購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每年需繳納房地產稅2.5萬 (每月繳稅2083元)。
「不過,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房地產稅一般以評估價,而非市場價為稅基。評估價一般要低於市場價,且會是幾年才調整一次。」中國社科院財經院汪德華研究員告訴記者。
另外,劉桓還建議說,我國的房地產稅不能照搬國際經驗,要根據中國國情,設定一定的免徵額。
2011年上海和重慶的房產稅試點方案,皆有免徵條款:上海本地戶籍居民人均60平方米免徵,重慶對於新購房100平方米免徵。
「根據上海的試點經驗,免稅面積設定為人均60平方米比較合理,這樣對於3口之家來說,可以有180平方米不用交稅,從而保證了居民第一套住房不用繳稅。」劉桓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對於免徵額和稅率,目前官方並未透露出任何信息。當下,大家討論較多的是出台房地產稅是否能夠替代土地出讓金。
三、中短期內,房地產稅與土地出讓金並行不可避免
徵收房地產稅是世界慣例,這可能是該稅種立法最具說服力的理由。
不過,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曾指出,中國的房地產稅,是土地國有制下對私人住宅徵收的財產稅,這在國際上難以找到借鑒先例。
在土地國有的條件下,我國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多年以來嚴重依賴土地出讓金。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上海共收入土地出讓金1763.9億元,相當於2014年上海全市公共財政收入的38.47%(土地出讓金收入不包括在公共財政收入之內)。
目前業內普遍認為,房地產稅取代土地財政是合理的,也是大勢所趨,未來將用房地產稅替代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成為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
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