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嘉誠為什麼拋售內地房產
房地復產進入拐點中國在轉型,由制於央行對人民幣匯率的操縱和通貨膨脹,外加中國大量買入美國國債,導致中國在未來10年人民經濟困難,買的起房子的都買了,現在不拋售的話未來會暴跌的,過了這10年中國再也不需要房地產做經濟支撐,房地產將進入寒冬時期。人口老齡化,計劃生育導致人口死亡比例遠高於出生比例,大量房屋空置,房子將會變成和手機汽車飛機票等一樣,從奢侈品過渡到平常用品。 現在的房價為什麼漲的那麼厲害,首要因素是國家支柱產業,各地政府靠賣地發展,國家靠房子征稅,正個國家可以說是靠房子收入運轉的,次要原因人口多,需大於供,我們可以算一下,我爺爺那一代每家起碼6到8個小孩,我爸爸那代3到4個,我表哥那代開始1到2個,現在只能1個,如果我爺爺和爸爸那代人都過去了,中國將減小一大半人,以後就是供大於需,剩餘的和空置的多了,那地就不值錢了,而且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房地產真的撐不了多久。
B. 李嘉誠是如何操作房產轉移,這么多房產拋售要交多少稅金啊
賣了唄,稅很少的,你賺了多少,扣百分之幾的稅,
C. 李嘉誠再拋售內地房產,他不斷拋售地產,是否說明房地產市場不好了
不是。他拋售地產說明他找到了一些短期內可以獲得大量利潤的項目,比較起來比囤積地產更劃算,急需套現進行投資。
D. 李嘉誠什麼時候開始拋售內地房地產的具體時間
最早在08年5月16日拋售,與美國投資基金「亞太置地」旗下公司簽訂協議,以44.38億元版人民幣出售位於上海長樂路的「權世紀商貿廣場」寫字樓物業。2005年,和記港陸以3億美元的代價購入該物業,轉手之間預計收益為21億港元。
E. 李嘉誠連續拋售內地房產,房子在未來幾年是否變成泡沫.
個人觀點是不會變成泡沫,但是價格會整體回調。
分析指出,李氏家族連續拋出的項目均為寫字樓等商業項目,目前龐大的商業地產供應,會導致寫字樓等項目空置率升高,租戶議價的空間會進一步加大。此外,在經濟疲軟的背景下,亞太區物業的相對投資價值將會下降。
以廣州為例,有報告顯示,廣州購物中心2013年整體空置率較2012年末提高了1.1個百分點,達到10.8%。也正是由於空置率高企,使一些本打算開幕的購物中心頻「打退堂鼓」唱「空城計」,而暫緩開業。
事實上,廣州只是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追求業績盲目規劃,一些地方商業綜合體項目井噴。
此外,從和黃財報中也可看出,出租商業地產近年來賺錢能力明顯不如能源等新的業務。因此,從2010年至今,李嘉誠家族約半數的公司資產已轉移至歐洲。這其中,歐洲地區佔比高達96.75%;尤其是在英國,在連番收購之下,目前的李嘉誠已經掌握了英國30%的電力供應、7%人口的供水、25%的天然氣。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認為,李嘉誠「撤資」行為顯示當前中國企業的經營環境已經陷入惡性循環的狀態。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香港一家企業在內地投資,所有手續都已經辦妥,但是,由於地方政府借口沒有用地指標,而企業所在地村民不願意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結果導致數千萬的投資化為烏有。
同時,踏入2014年,關於商業地產已有泡沫出現的預警頻頻出現在各業界專家、學者的預言中。在住宅受限的大背景下,開發商們一涌而上建設商業地產,各地超大型購物中心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且嚴重同質化,而隨著從中央到地方節儉風的推行,國內居民消費隨之收緊,加之電商來襲,2014年的商業地產,將面臨新一輪的挑戰,招商難、銷售難、開業難、經營難等問題將日益困擾業主。
整個2013年,李嘉誠頻頻出手套現內地資產:8月,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等項目,套現26億元;10月,出售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套現約70億元;12月,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預計收獲30億元。
李嘉誠拋售物業,和內地正在進行中的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有關。
將不動產登記統一到國土部門,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決定。
這個決定,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決定。原因很簡單,幾乎所有的人都明白,不動產統一登記完成之後,接下來國家就要徵收房產稅,而房產,已經成為中國人最重要的資產。
商人,當然是趨利避害的,他拋售內地物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他的撤資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武斷的認為未來房產會成為泡沫。
F. 李嘉誠2015年拋售房產引發盤崩嗎
個人認為不會,李嘉誠拋售房產會更多影響和波及香港地區樓市,不如其他港人爭鋒拋專售。許多港人是競相割價拋屬售房產,除了擔憂房價下跌導致資產損失外,一些港人出售房產後把資金轉用於實業發展,也有部分港人因珠三角生活和養老成本等節節上升而賣房迴流香港。因為一些港人持續拋售致一些樓盤的香港業主佔比持續下滑,有的甚至從以前的九成下滑至現在的兩、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