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儲藏室的面積為什麼不算在房產證上
不可以的。
那20平米的儲藏室可能存在著以下幾個原因不在產權證上:
1、可能是房屋的夾層或者特殊部位,層高不夠2.2米,這樣的部分是不計算建築面積的,更不會再產權證上顯示。
2、是原房主後來增建的面積,缺乏合法建設手續,肯定不能算作合法產權。我們國家2000年前後有一大批公有住房通過單位職工買斷產權,就是後來大家說的「房改房」,這些房屋建成年代早,房型不合理,面積小。
職工所在單位為了職工福利,就以單位的名義給自己職工的房產增加面積,但這部分面積缺少合法的報批手續,所以無法登記造冊。就沒法辦理產權證。
(1)為什麼房產證上沒有地下室的面積國土證上有擴展閱讀:
面積范圍
根據《房產測量規范》的有關的規定,房屋產權面積系指產權主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的房屋建築面積。房屋產權面積由直轄市、市、縣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認定。
根據《住宅設計規范》、《房產測量規范》的有關規定,房屋使用面積是指房屋戶內實際能使用的面積,按房屋的內牆面水平投影計算,不包括牆、柱等結構構造和保溫層的面積,也未包括陽檯面積。
根據《房產測量規范》的有關規定,房屋建築面積系指房屋外牆(柱)勒腳以上各層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包括陽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切具備有上蓋、結構牢固、層高2.2米以上(2.2米)的永久性建築。
面積計算方式
就是實際使用面積,住宅的使用面積,指住宅各層平面中直接供住戶生活使用的凈面積之和。計算住宅使用面積,可以比較直觀地反應住宅的使用狀況,但在住宅買賣中一般不採用使用面積來計算價格。
計算使用面積時有一些特殊規定:躍層式住宅中的戶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不包含在結構面積內的煙囪、通風道、管道井均計入使用面積;內牆面裝修厚度計入使用面積。計算住宅租金,都是按使用面積計算。
一般計算公式:建築面積/1.33(板樓)或1.44(塔樓)=使用面積!
(一)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的,據實結算房價款;
(二)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時,買受人有權退房。買受人退房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買受人提出退房之日起30日內將買受人已付房價款退還給買受人,同時支付已付房價款利息。
買受人不退房的,產權登記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時,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房價款由買受人補足;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承擔,產權歸買受人。
產權登記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積時,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返還買受人;絕對值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雙倍返還買受人。
『貳』 為什麼有些房子只有房產證,沒有國土證什麼原因呢
沒有國土證的原因,最大的在於錢的問題,都在體現在土地出讓金上版,這是一筆相當大的費用權,很多開發商未交齊,就先蓋房銷售,最終導致國土證無法辦理,同時,還有出讓契稅和轉讓契稅的費用,最終還是錢的問題。
這類的房子,建議能不買就不買,沒有兩證,不能再交易或貸款,終究是不安全的。
你說的這類私人老闆,比開發商更不安全,他完全可以收了購房款,拍拍PP走人,最終國土證就是個「無頭案」.
『叄』 為什麼房子土地證上的面積比產權證上的面積少
土地證的面積是指來, 你這個小區一自共佔用土地的總面積(地面, 那快地的大小).
然後按照每戶的房屋建築面積站總建築面積的比例, 在從土地總面積摺合過來.
比如你家樓層樓, 土地面積可能是. 1000平方米, 實際等於沒層都有. 1000米, 六層就是.6000平米了. 你家是.1000米. 占. 1/6.
那你的土地面積. 1000/6 平米了. 這是個比方, 具體可能還有別的計算公式, 總之要少於土地面積應該是沒問題了.
你可以想開發商詢問, 讓他們解釋一下.
『肆』 買房子地下室面積在房產證上嗎。
一般來說房產證上的面積不包括地下室面積。但是這個具體要看房產證上面是怎麼寫,也要看當時的開發商辦的是什麼手續。
房產證上的面積是房子的建築面積,建築面積包括三項,即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買房的時候,就是按照建築面積計算的,所以對於購房者來說,了解建築面積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住宅建築中,計算建築面積的范圍和規則如下:
1、單層建築物不論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層計算,其建築面積按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單層住宅如內部帶有部分樓層(如閣樓)也應計算建築面積。
2、多層或高層住宅建築的建築面積,是按各層建築面積的總和計算,其底層按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或二層以上按外牆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4)為什麼房產證上沒有地下室的面積國土證上有擴展閱讀:
根據《房產測量規范》,一幢樓的公用面積等於全樓的總建築面積減去全樓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再扣去作為人防工程、車庫等的地下室的面積後(以及其他有必要扣除的面積,這里不再贅述),得到的面積數。
該面積除以全樓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得到該樓的面積分攤系數,用該系數乘以每套房子的「套內建築面積」,即得到該套房子的公攤面積,該公攤面積加上套內建築面積,即得到該套房子的最終建築面積。
一幢樓的總建築面積是10000平方米,共有80套房子,每套房子的「套內建築面積」均為100平方米,該樓還有一個地下室人防工程500平方米,此外,是該樓的樓梯間、電梯間、電梯機房等設施。根據上述描述,該樓的公用面積=10000-100×80-500=1500平方米。
該樓的分攤系數=1500/(100*80)=0.1875,那麼,每套房子的公攤面積=0.1875×100=18.75平方米,這套房子的建築面積=100+18.75=118.75平方米。
『伍』 房產證沒有顯示地下室面積拆遷給補償款嗎
雙方協商解決
『陸』 房產證上的土地面積為什麼那麼少
一、國有土來地使用證與房產源證上的面積不是一個概念。
1、土地使用證上記載的面積是分攤的土地面積。用一個小區總的土地面積,去除該小區總的建築面積,最後算出某戶在該小區總的土地面積中佔有XX平米的份額,土地證上記載的是這個面積數。
2、房產證上的面積是該套房屋的建築面積,包括戶內建築面積、公共通道分攤的建築面積。
二、集體土地使用證上記載的面積,為某棟房屋實際佔地面積。舉例說:如果該棟房屋只有一層,建築面積與佔用土地面積,基本一致;如果該棟房有兩層,那麼一層房屋分攤的土地面積為建築佔地面積的1/2;三層為1/3……
『柒』 房本上寫地下室面積嗎
有的地方規定地下室單獨辦理不動產證(以前是房產證),有點對方則不用辦理。
『捌』 為什麼有些房子有房產證但是沒有國土證。 謝謝
國家早都實行兩證合一了。
現在都是只有一個大紅本了。
大紅本叫房地產權證,
『玖』 辦房產證是否該包括地下室面積
一般來說房產證上的面積不包括地下室面積。但是這個具體要看房產證上面是怎麼寫,也要看當時的開發商辦的是什麼手續。
房產證上的面積是房子的建築面積,建築面積包括三項,即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買房的時候,就是按照建築面積計算的,所以對於購房者來說,了解建築面積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住宅建築中,計算建築面積的范圍和規則如下:
1、單層建築物不論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層計算,其建築面積按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單層住宅如內部帶有部分樓層(如閣樓)也應計算建築面積。
2、多層或高層住宅建築的建築面積,是按各層建築面積的總和計算,其底層按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或二層以上按外牆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3、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及相應出入口的建築面積,按其上口外牆(不包括採光井、防潮層及其保護牆)外圍的水平面積計算。
4、用深基礎做地下架空層加以利用,層高超2.2米的,按架空層外圍的水平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5、穿過建築物的通道,建築物內的門廳、大廳不論高度如何,均按一層計算建築面積。大廳內迴廊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6、電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和附牆囪等均按建築物自然層計算建設面積。
7、住宅建築內的技術層(放置各種設備和修理養護用),層高超過2.2米的,按技術層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8、獨立柱雨蓬,按頂蓋的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多柱雨蓬,按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9、突出房屋的有圍護結構的樓梯間、水箱間、電梯機房等,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10、兩個建築物之間有頂蓋的架空通廊,按通廊的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11、突出牆面的門斗,眺望間,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9)為什麼房產證上沒有地下室的面積國土證上有擴展閱讀:
分攤規則
第一條 根據國家有關技術標准, 制定《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試行)。
第二條 本規則適用於商品房的銷售和產權登記。
第三條 商品房銷售以建築面積為面積計算單位。 建築面積應按國家現行《建築面積計算規則》進行計算。
第四條 商品房整棟銷售, 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即為整棟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地下室作為人防工程的,應從整棟商品房的建築面積扣除)。
第五條 商品房按「套」 或「單元」出售,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即為購房者所購買的套內或單元內建築面積(以下簡稱套內建築面積)與應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之和。
商品房銷售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拾』 為什麼有些房子只有房產證,沒有國土證
沒有土地證說明不是通過正規的招拍掛手續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有可能是村裡自行開發或是集體土地開發,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小產權房屋,這種房屋無法進入市場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