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房產證上的面積要算上分攤面積嗎
要算上,房屋產權證上面的產權面積是套內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之和。房產證上的面積都包含公攤面積。
面積計算方式:
就是實際使用面積,住宅的使用面積,指住宅各層平面中直接供住戶生活使用的凈面積之和。計算住宅使用面積,可以比較直觀地反應住宅的使用狀況,但在住宅買賣中一般不採用使用面積來計算價格。
計算使用面積時有一些特殊規定:躍層式住宅中的戶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不包含在結構面積內的煙囪、通風道、管道井均計入使用面積;內牆面裝修厚度計入使用面積。計算住宅租金,都是按使用面積計算。
一般計算公式:建築面積/1.33(板樓)或1.44(塔樓)=使用面積!
(一)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的,據實結算房價款;
(二)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時,買受人有權退房。買受人退房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買受人提出退房之日起30日內將買受人已付房價款退還給買受人,同時支付已付房價款利息。買受人不退房的,產權登記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時,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房價款由買受人補足;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承擔,產權歸買受人。產權登記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積時,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返還買受人;絕對值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雙倍返還買受人。
(1)房產證分攤面積是什麼擴展閱讀
參考《湖南省房產面積測算及共有建築面積分攤規則》
1、房屋建築面積
房屋外牆(柱)勒腳以上各層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包括陽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且具備有上蓋,結構牢固,層高2.20m以上的永久性建築。
2、 房屋使用面積
房屋戶內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間面積,按房屋的內牆面水平投影計算。
3、 房屋產權面積
產權人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的房屋建築面積。房屋產權面積由市、縣(市)房屋登記機構認定。
4、 房屋共有建築面積
各產權人共同佔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築面積。
5、 成套房屋的建築面積
成套房屋的建築面積由套內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組成。
6、成套房屋的套內建築面積
成套房屋的套內建築面積由房屋的套內使用面積與套內牆體面積以及套內陽檯面積三部分組成。
7、套內使用面積
套內使用面積指套內房屋使用空間的面積,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內牆面裝飾厚度計入套內使用面積。
8、套內牆體面積
套內牆體面積是指套內使用空間周圍的圍護或承重牆體或承重支撐體所佔的面積。其中各套之間的分隔牆和套與公共建築空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等共有牆,均按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牆體面積;套內自有牆體按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9、套內陽台建築面積
套內陽台建築面積按陽台外圍與房屋外牆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㈡ 房產證上面的面積包括公攤面積嗎
一、房產證上的面積是建築面積,包含公攤面積和套內使用面積的。建築面積=套內面積+公攤面積
二、套內面積
全程房屋套內建築面積,是由房屋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台建築面積三部分組成;
套內使用面積為套內房屋使用空間的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按以下規定計算:
a.套內房屋使用面積為套內卧室、起居室、過廳、過道、廚房、衛生間、廁所、儲藏室、壁櫥等空間面積的總和。
b.套內內部樓梯按自然層數的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
c.不包括含在結構面積內的套內內部煙囪、通風道、管道井計入使用面積。
d.內牆面裝飾厚度計入使用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計算公式: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陽檯面積+牆體面積。
三、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指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公用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產權歸整棟樓購房人共有,購房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
公攤范圍:
a. 各產權戶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為整幢建築服務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
b. 套(單元)與公共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獨立使用的地下室和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計入共有建築面積。
高層在建設時,為了保證電梯以及消防設施安全,開發單位一般會在低於9層以下公共區域安裝散熱器或地熱,這些公共設施單元樓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因此在計算公攤面積時,用戶均攤採暖設施面積。
四、相關公式:
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建築面積×公攤系數
公攤系數=建築總公攤面積÷建築總建築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檯面積
㈢ 房產證公攤面積怎麼算
(1)共有建築面積的內容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井、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版、公共門廳、過道權、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及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共有建築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割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計入共有建築面積。
(2)共有建築面積的計算方法;整幢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扣除整幢建築物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並扣除已作為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以及人防工程等建築面積。即為整幢建築物的共有建築面積。
(3)共有建築面積的分攤方法住宅樓以幢為單元,按以下計算公式:
每套房的公攤面積=本幢樓的共有建築面積÷本幢樓套內總面積×每套房套內面積。
㈣ 土地使用證里的分攤面積是什麼意思
土地證是整個小區土地分攤到各戶上的面積,不光是樓的面積
注意與房內產證容區別,房產證是房產的面積
就是有公共地盤的也要分一部分給你啊,所有權
比如小花園,如果有人要買下它,它又是你們小區集體所有,錢應該每人分的
㈤ 房產證分攤面積是什麼
房屋有三個面積, 產權面積:就是產權證上的面積,這個面積就是套內面積加上公攤面積; 套內面積:就是產權面積減去公攤就是套內面積; 使用面積:就是開發商贈送的面積,加上套內面積就是使用面積;
㈥ 分攤面積是什麼意思啊
如果是房子復的分攤:
房產證上面制的面子,是建築面積,具體包括地面面積和陽台(全封的陽台算全部面積,半封的陽台算一半面積,特殊贈送陽台不算面積)
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即公攤面積為:1.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築服務的專用設備用房;2.每套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及外牆(包括山牆),為牆體面積水面投影面積的一半。
(1)房地產面積的測算,均指水平投影面積的測算。
(2)各類面積的測算,必須獨立測算兩次,其較差應在規定的限差以內,取中數作為最後結果。
(3)邊長以m為單位,取至0.01m;面積以m2為單位,取至0.01m2。
(4)量距應使用經鑒定合格的捲尺或能達到相應精度的儀器或工具。
(5)樓層高度是指上下兩層樓面或樓面與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一般公攤面積占房屋面積的10%-13%,例如房產證的面積為90平米,則實際的使用面積為81平米-78.3平米之間。
㈦ 房產證註明分攤面積26平方米是指什麼情況
建築面積是指房屋的建築面積,包括套內權屬面積,分攤到的公共建築面積,以及套內陽檯面積.
國有土地證上的面積是指房屋所佔土地的面積,一般按房屋一層的面積計算,在按這幢樓的所有戶的建築面積分攤所得.
㈧ 房產證上的「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是什麼意思
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是指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在共有土地面積中所分攤的面積,標注在土地證上。
分攤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標注在房產證上。二者不是一個意思。
計算方法:
1、房屋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房屋建築面積/樓房總建築面積×樓房佔地面積。
2、分攤面積=分攤系數×各套內建築面積。
分攤系數=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之和/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土地使用面積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佔地面積,即建築物及其周邊環境共占的面積。
2、建築面積,僅指建築物的建築面積。
3、居住面積,指室內居住面積。
此外,土地共用人之間所佔地表和空間位置及不同用途對土地利用有一定影響,可在分攤面積時將這些因素摺合成不同系數加入到分攤面積的計算中去,從而使土地共有使用權面積的分攤更接近實際、更合理。
法律依據:
《物權法》
第九十三條規定:動產或者動產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個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第九十四條規定: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
多層住宅的各業主對本棟樓所佔用的土地使用權屬於按份共有的用益物權,土地使用權證上的使用權面積,其中分攤面積即指本土地使用權屬按份共有所分攤的土地使用權(依本業主房產建築面積占整棟樓建築面積的比例計算)。
(8)房產證分攤面積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有土地使用證上的分攤面積,是經分攤擁有的土地使用權的面積。
《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中規定:土地使用稅以納稅人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對於「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是這樣理解的:
1、納稅人的土地用於自用經營的,按照土地使用證上所載的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2、納稅人沒有土地使用證(或房產證),或者實際佔用的土地比土地使用證上所載的面積大,則按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3、納稅人的土地用於出租的,按實際出租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共分攤面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地使用面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地共有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