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在一戰後的國際地位為什麼逐漸降低了
一戰中,法國損失了自己百分之十幾的成年男性人口,作為重工業基地的以蘭斯版為中心法國東北權部也在被德國的長期佔領中搜刮殆盡,經濟凋敝,國家實力已經受到嚴重損耗,使得其無力保持對於非洲大塊殖民地的軍事存在,其作為一個大國的地位已經受到挑戰。
戰後,法國不得不償還戰時欠美國的巨額貸款,一方面千方百計壓制德國重新崛起,另一方面又加緊了對於德國的敲詐。1923年法國聯合比利時共同佔領了德國的工業中心魯爾區,遭到了德國政府和人民的消極抵抗,在國際上也陷於孤立,後來法國國內對德和解的聲音佔了上風。1925年法國外長白里安同德國簽署了《洛迦諾公約》,承認了德法平等的地位,為之後德國擔任國聯行政院常任理事做了鋪墊,之後,德國重新崛起,法國國際地位逐漸下降。
B. 「法國,由於價格革命,貴族地主的固定地租收入下降,許多人因陷入債務而出賣土地。」
新航路開抄辟以後,由於西方殖民者的掠奪,大量貴金屬源源流入歐洲,造成金銀價格下降,物價猛漲,引起了價格革命。在法國,貴族地主的主要財源就是對農民的租稅盤剝,物價上漲導致了貴族地主財力下降,當時,法國的高利貸資本非常活躍,一些貴族為了維持自己的奢侈生活而陷入債務危機。
C.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法國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嬰兒死亡率的下降,和女性識字率和社會地位的上升,直接導致出生率下降。
D. 1937年下半年起法國的經濟危機致使法國的哪些產業生產指數下降
從1937年下半復年起,法國再度爆發了制新的經濟危機。這次危機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來勢很猛,致使當年法國的工業生產比上年減少了15%。這對法國脆弱的經濟來說,不啻是雪上加霜。如以1928年的工業生產指數為100,1937年下降到828,1938年4月下降到82。冶金工業在1937~1938年的危機中受的打擊最大,同1937年相比,1938年冶金工業的產量下降了16%,造船業和建築業也受到了嚴重打擊。在汽車生產上,法國落後於英國和德國。在飛機製造上,法國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從第一位迅速下降到第四位;法國的鋼產量在1932~1937年間只增加了30%,而德國卻增長300%。
E. 公元800年,法國農民社會地位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不要首先把"農民"一詞和"地位低下"聯系在一起,西歐中世紀早期的農民分為很多種,其地位高低不能一概而論。有在鄉村公社中擁有土地的自由農民,這類農民的地位較高。因為他們擁有土地,所以他們有獨立的社會經濟政治地位,能夠參加地區公共大會。另一種是依附於地主的佃農,這類農民與地主有很強的人身依附關系,相當於羅馬帝國時期的隸農。
再一種就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奴隸,地位最為低下。在公元800—1000年期間,法國農民的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出現了總體下降的趨勢。表現為西法蘭克地區公共大會失去了原來的重要性,農民自治程度下降,農民被越來越多地排斥在軍隊之外,農民失去自有土地。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總的來看,公元800—1000年法國農民社會地位下降是領主階層想要看到的,為的是加強對農民和鄉村地區的控制。農民向修道院捐獻土地的行為促進了這個進程,被束縛的農民在後來才愈發羨慕城市中的自治生活。
F. 法國一戰結束不久就佔領德國領土,為何法國地位還下降了
法國是在戰爭中唯一向德國投降的國家。雖然法國在一戰結束不久就佔領了德國領土,但是法國在戰爭期間曾經向德國投降,因此法國的地位下降。
G. 法國的白人比例什麼時候開始下降的
法國目前發達的城市,例如巴黎,黑人已經突破40%,黑人新生兒突破版60%,而法國邊遠的城市黑權人的比例還維持在10%~20%。鑒於法國白人掩耳盜鈴的習性,它們不允許調查黑人人口比例。所以目前法國黑人佔法國整體人口的20~30%之間,但是黑人的出生率,以及黑人年齡結構是遠遠優於法國人的。也就是說法國白人低於6成,也不過20年以內必然的事,而且無法阻止了美國最新數據,2016年白人比例63%,從2012年開始白人的人口增長已是負數;而且在各年齡層的分布呈「頭重腳輕」的趨勢。以亞利桑那州尤馬縣為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73%的白人,而在20歲以下的人口中,白人僅佔18%。所以美國白人比例低於6成也就是在2020年前完成,低於5成,也就是在2035年前。
H. 法國為何在1980年GDP大幅下降
高福利開始加上企業外流到東亞
I. 30年代大蕭條期間的英國法國為什麼受到的影響小
法國得到了德國81.51億金馬克的戰爭賠款,又收復了煤鋼產區阿爾薩斯和洛林,取得了對薩爾產煤區15年的代管權,並奪取了德國在多哥、喀麥隆、敘利亞、黎巴嫩等殖民地的統治權,加上實行比較嚴格的貿易保護,使法國工業和農業在20年代迅速發展。與美、英兩國相比,法國重工業的進展尤其令人矚目。生鐵產量從1919年的133萬噸增長到1929年的1036萬噸,鋼產量從1919年的129萬噸增長到1929年的972萬噸。汽車、電力、化學等新興工業發展更快,汽車產量從1920年的4萬輛增長到1929年的25萬輛。更有意義的是,由於法國一方面保護國內市場,另一方面卻用低定價的法郎打開國外市場,法國出口猛增,至1923年時,已超過進口5倍之多,進出口總額則從1918年的270億法郎增至1929年的1083億法郎。巨額貿易順差加上投資利潤迴流,黃金大量流入法國。1928年以後,法國擁有的黃金僅次於美國。法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從1920年的5%提高到1930年時的8%。 法國經濟相對獨立。它既沒有對德國的大量債權,也沒有與此相應的工業設備輸出。二十年代的法國繁榮主要依靠德國賠款提供資本擴大生產,依靠低價法郎擴大出口。因此,當美國經濟危機爆發時,法國還處在繁榮的頂峰。1930年中,在本國投資過熱和國外市場萎縮的雙重沖擊下,法國「貝殼銀行」破產,經濟危機才波及法國。即使如此,法國的危機深度也低於美國。以1929年危機前的最高點與1932年危機時的最低點相比,工業生產下降了36.2%。其中,冶金工業下降47.4%,機器製造業下降42.6%,建築工業下降55.6%。輕工業的危機似乎更嚴重。1932年法國輕工業比1928年下降64%。但是,由於法國應對危機的措施不力,法國的危機持續時間最長。在英鎊、美元相繼貶值,貿易壁壘高築,日本、德國工業軍事化,並對外實施傾銷的前提下,法國卻繼續維持金本位制,法國工業繼續相對分散,法國工業的出口競爭力大大下降。1937年法國出口幾乎比1929年減少了四分之三,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法國所佔的比重由1929年的6.4%下降到1937年的5.1%。與此同時,法國對外投資的收入卻由於外國債務人的破產而減少,降幅達50%以上。由此,法國的國際收支逆差日益擴大,1932年時即達50億法郎。在財政上,法國不但沒有採取擴張政策,反而強調財政平衡,堅持通貨緊縮。直到1936年9月29日,法國才被迫將法郎貶值29%。此後到1937年4月,法國出口增加了12%,工業生產增加了13%。但是,這一措施來得太晚,1937年—1938年美國再次陷入經濟危機,相當程度上抵消了法郎的貶值。
英國相對緩和一些。原因有二,一是此前英國經濟長期處於停滯或緩慢發展狀態,剩餘資本主要投放到國外;二是英國在危機後加強了貿易保護,使英國工業的相對市場份額有所擴大。從1929年的最高點到1932年的最低點,英國工業生產僅下降了32%,遠低於美國。但主要工業部門也受嚴重沖擊,鋼產量下降46%,生鐵產量下降53%,紡織品生產下降三分之二,煤產量下降五分之一。在1932年英國對農業實行貿易保護政策以前,英國農業受危機影響嚴重。對外貿易也大幅下降,出口值從1929年到1931年第3季度降低了30%,對外貿易的逆差從1930年的3.9億英鎊增加到1931年的4.1億英鎊,與此同時,投資利潤迴流卻從4.1億英鎊減至3億英鎊,英國第一次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危機促使英國最終放棄自由貿易政策,建立帝國關稅特惠制,也促使英國放棄金本位制,英鎊大幅度貶值。前者保護了英國的國內市場,後者增強了英製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兩者的合力使英國成為大蕭條的相對受益者。
J. 關於法國留學問題!我想知道現在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下降,那也就是說在法國留學的生活費是不是也降了
法國留學的生活費在巴黎以外地區稍低於巴黎,大概每年需要6-8萬元人民幣,雖然歐洲的物價普遍在上漲,但消費基本必須品應該是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