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房產信息 > 青島福山路2號什麼時候成了教會的房產了

青島福山路2號什麼時候成了教會的房產了

發布時間:2021-01-06 15:57:38

Ⅰ 青島好好玩建議要幾天

您好!歡迎來青島!青島適合休閑度假,做了一份行程供您參考。推薦住在市回南區(火車站-八大峽附近答/第一海水浴場附近/奧帆基地周圍),第一天建議棧橋--海軍博物館--魯迅公園--八大關--五四廣場,反著走也可以。公交車316路全經過。第二天第三天天主教堂--沂水路--基督教堂--迎賓館--大學路--福山路(文化故居),反著走也可以。抽出一天下午三點以前趕到啤酒博物館;第四天,上午去嶗山,下午返回市區,可以去大學路轉轉(文藝小資的風格)。第五天去膠南琅琊台和黃島金沙灘轉轉。馬上到夏天了,去海邊戲水吧(注意安全!!!要去正規浴場)。吃飯可以去春和樓(百年老店)品嘗一下香酥雞、蔥燒海參、九轉大腸等。周邊還有劈柴院--小吃街。還有開海---稍貴;粥全粥到;買海產品可以去劈柴院邊上的海濱食品店或周邊的超市,不要在景點上買。還可以找幾個小時坐輪渡去黃島(往返),比在海邊坐快艇實惠。
友情提示:景點上賣的蓮花果就是一種南瓜,沒有味道;景點周圍的飯店基本都是外地來青島的人在經營,相同價位還不如去吃正規餐廳;機場火車站都有正規的出租乘車點,電動車、殘疾人車--全是黑出租!

Ⅱ 德國是什麼時候侵佔青島的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鴉片戰爭以後,英,法,美,德,日等這些帝國主義國家相繼侵入中國,迫使簽訂了一個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迅速淪為半殖民地的國家。

特別是在1896年前後,外國列強在我國神聖國土上任意劃分勢力范圍,對中國加緊進行軍事,政治侵略和經濟掠奪,並派入大批傳教士對我中華民族進行精神腐蝕和文化滲透,清政府逆來順受,屈膝求和。

在巨野,傳教士及其教徒肆無忌憚,橫行鄉里,敲詐勒索,作惡多端,清朝官吏畏之如虎,敬若上帝,是非混淆,百般袒護。百姓們飲恨吞聲,積怨痛恨,遂至一發而不可制,終於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日夜,陰雲密布。十多個手拿匕首,短刀的人,闖進磨盤張庄教堂,殺死了德國神甫能方濟和韓理迦略。

能、韓二人原本分別在陽谷和鄆城一帶傳教,因去兗州天主教總堂參加"諸聖瞻禮",路此天晚而宿。張庄教堂神甫薛田資,主讓客先,安頓能,韓二人成了替死鬼。薛田資聽到動靜後發現情況不妙,倉惶逃往濟寧,電告德國駐華大使並轉德國政府。

1897年11月13日,即教案發生後的第12天,德政府派軍艦多艘,強行佔領膠州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

(2)青島福山路2號什麼時候成了教會的房產了擴展閱讀: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

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成為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屬山東省轄市。

青島在民國時期的地位非常高,是直轄市。青島當時人口只有五十多萬,但由於其特殊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而被劃為特別市。

政治上,青島被占引發了五四運動;軍事上,青島當時就是重要的海軍軍港;經濟上,依靠膠濟鐵路和港口的優勢,青島當時已經是山東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同時在紡織業上,與上海和天津齊名,被稱為「上青天」。

Ⅲ 青島有那些名人以及他們的事跡

康有為】:(1858—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縣人。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1923年來青島購屋寓居。題名「天游園」。康有為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梁實秋】:(1902—1987年)浙江杭縣人,原名梁沼華,字秋實,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翻譯家、作家、學者。1930-1934年梁實秋教授受聘為國立青島大學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在青期間開始翻譯影響廣泛的《莎士比亞全集》,出版了2本論文集。梁實秋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3號。
【老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島,任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1936年辭去教職專事創作。在青島期間創作了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兩部散文集。代表作《駱駝祥子》被譯為多國語言,並被改編成舞台電影劇本搬上舞台銀幕。老舍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12號。沈從文:(1902——1988年)湖南鳳凰人,原名沈岳煥,別名小兵,筆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王旋若等。1931—1933年在青島任國立青島大學講師。在青期間完成了幾十個中短篇小說和散文,有《自傳》、《八駿圖》、《月下小景》等。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會主任、全國政協常委。著有小說《邊城》、《長河》,輯有《從文子集》、《沈從文甲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沈從文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號聞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驊,湖北浠水人,現代學者、詩人,從事詩歌創作,出版有《紅燭》、《死水》詩集,在全國有很大影響。1930年9月任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時著有《奇跡》等詩。授課之外從事詩經、唐詩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務殺害。著有《聞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冊。聞一多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中國海洋大學院內。
現在稱得上名人的還有都是青島籍貫:1.唐國強----中國電影協會會長2.黃曉明3.黃勃4.陳好5.江濤(歌手)6.倪萍7.趙保樂8.林永健9.蓋麗麗10.王寧(中央電視台主播)11.宋佳12.夏雨

Ⅳ 青島有哪些老房子

八大關別墅
八大關別墅區位於匯泉角景區北部,西鄰匯泉灣,南接太平灣,最初因有8條以關隘命名的路是以八個關口命名的,即韶關路、嘉峪關路、涵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寧武關路、紫荊關路、居庸關路。這八條馬路縱橫交錯,形成一個方圓數里的風景區,故稱「八大關」(現已增到十條),是最能體現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特點的風景區。
八大關別墅區匯聚了眾多的各國建築風格,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這里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麥、希臘、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各式建築風格。「一看道旁栽種的花木就知道路名」,這是八大關的又一特點。
花石樓
花石樓位於八大關,1932年由白俄人格拉西莫夫修建。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築,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特式建築特色。由於樓內由大理石貼牆面,樓外又砌有鵝卵石,稱之為「花石樓」。

太平角一路1號西班牙式建築,建於20世紀30年代。大斜面屋頂,上層外牆為露木屋架,石砌煙囪,石砌的一樓外牆,寬大的涼台通過落地門窗與室內相通。因上世紀50年代朱德曾兩次住在這里,所以也被稱作「朱德別墅」。上世紀末曾被出租為辦公用樓。現據稱為一台灣商人購得。

太平角一路3號英國鄉村式別墅,建於20世紀30年代,保存完好。現屬青島機關事務局太平灣賓館。

中山路 一條百年歷史的商業走廊
中山路在青島的地位,就像王府井在北京、南京路在上海、泉城路在濟南一樣,是這座城市的「名片」和地標,與這座城市歷史的進程同步,堪稱青島的「母脈」。
於1899年開始修建命名為斐迭里街。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更名為山東路。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遂改名為中山路。而當地的老市民們則簡約地稱之為「街里」。早年流傳著這樣的口頭禪:「身著謙祥益,腳登盛錫福,手戴亨得利,喝酒春和樓。」而孩子們的目標則更為明確:「一二一,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不難看出,中山路在青島人心目中是他處所無法取代的「黃金之地」。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10年間,「到即墨路,買小商品」一時間成為當地百姓和外地遊人購物的時尚。

青島天主教堂
本名聖彌厄爾教堂,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而設計。始建於1932年,於1934年竣工。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高30米處設有平台,兩側有兩座對稱而又高聳的鍾塔,高度為60米,塔內上部懸有4個巨大銅鍾,鍾聲悠揚和諧。大門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兩側各聳立起一高4.5米的十字架。
教堂裝飾系採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形式,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也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同時也是基督教建築藝術的傑作。

二提督樓
江蘇路12號建於上世紀初的這座住宅樓最初的住戶有人考證是德國總督的副官,所以又叫「二提督樓「。它的外立面非常復雜,錯落有致。紅橙相間的色調更像一座卡通建築。1949年後直至現在,為檢察院辦公地點。
迎賓館始建於1905年,1908年正式竣工使用。它由德國建築師拉查魯維茨設計。青島迎賓館原是膠澳德國總督的官邸,故名之總督官邸。是德國威廉時代的典型建築式樣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歐式建築。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望火樓舊址
望火樓舊址也叫「觀火台」,最初為膠澳消防隊的重要消防瞭望塔,也是青島特有的一幢近現代特殊功能建築,坐落於觀象山西北坡,約建於1907年,是當時青島全市最高的建築物。20世紀40年代中期停止使用。

沂水路11號德國總督府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1903年始建,1906年竣工,該樓是一座磚石、鋼木混合結構建築,呈"凹"字形。該樓建成後為德國總督辦公之地,故名"總督府",又稱"提督樓"。為歷屆政權所在地。1994年青島市人民政府遷新址,這座大樓成為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和青島市政協的辦公處。

沂水路9號海軍營部大樓舊址,始建於1899年。初為德國高層官員官邸,亦稱「十一號官邸」,1912年改稱「營部大樓」。

青島基督教堂
江蘇路15號為青島基督教堂又名德國禮拜堂、福音堂、總督教堂。於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建築風格屬青年藝術派和新羅馬風格的結合。室內裝修的某些樣式可見拜占廷時期的痕跡。
江蘇路9號總督府童子學堂,今江蘇路小學,1900年12月至1901年8月建造,原建築90年代重建。

南海路23號海濱旅館舊址。於1903年在維多利亞灣(今匯泉灣)修建了海水浴場即今日的第一海水浴場後,配套修建了海濱旅館,是當時中國最好的豪華假日型旅館。日軍第二次佔領青島期間,此處被徵用為娛樂場所,後為進駐的美軍徵用,解放後此處曾作為海軍招待所,現在則為某房地產公司的辦公用樓。

魚山路5號俾斯麥兵營舊址,位於現中國海洋大學院內,德式建築,又名萬年兵營,建於1903-1905年。風格為歐洲中世紀街市建築。現為中國海洋大學教學樓。當年德國佔領青島後,將青島山以鐵血首相俾斯麥命名,並在山上修建炮台和地下工事。後來用時6年在炮台西南建造了俾斯麥兵營。日本第一次佔領青島後,此處作為日軍兵營;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島,此處又作為北洋軍隊的兵營。

太平路31號是一座德國式建築,建於20世紀初,德佔期間德國亨利親王曾兩次下榻於此,因而當時俗稱為「亨利王子飯店」。1912年孫中山卸任大總統職務後到青島考察商務曾下榻於此。現棧橋賓館。

常州路25號初名「歐人監獄」。其始建於1900年,建築面積8297.5平方米,各種建築20餘棟,是一片以古堡式建築為主體的建築群,也是19世紀末德國侵佔青島的歷史見證。此監獄自建成之日起,一直使用到1996年。

廣西路33號醫葯商店舊址,德式建築。又名橡樹飯店。建於1905年,德國人庫爾特.羅克格設計,磚石鋼木混合結構。共4層,檐高18米,紅瓦蒙莎頂。該建築立面為紅色牆體,間以清水粉牆和彩色方形牆磚,上部兩個樓層及兩座煙囪所採用的拱形與曲線具有青年風格派的典型特徵。建築上以花崗岩裝飾檐口、滴水嘴和底部粗短的承重柱,幾塊暗紅色曲牆磚上壓入橡樹葉的圖案,巨大的老虎窗上方的紋章上鑿有一根蛇體纏繞的圓杖(醫生的標志),靠巨大的老虎窗和屋頂的一排豎窗採光的高起蒙莎頂,為這幢樓房另外開辟了第四層空間和造型,整個建築屬歐洲青年派風格。解放後,此建築曾作為某機關辦公樓。後對外出租,幾經易手。現為紅房子賓館。

青島路1號德國領事館舊址
1897年建造,1927年設立領事館。歐陸建築風格。1945年閉館。後孔子第75代孫孔祥勉(孔祥熙之弟)購下此處作私宅,命名為"南園"。孔祥勉之女、山東大學教授孔令仁將此樓捐獻給政府。政府辟為"南園孔子紀念館"。

聖保羅教堂(St. Paul's Church)
建於1938-1941年,近代中西混合式教堂建築,建築面積1481平方米,清水牆面,鍾樓高16米,大堂可容納300餘人,俄國建築師尤力甫設計。在膠州路,熱河路,江蘇路,上海路的交匯處。

館陶路13號齊燕會館舊址。1914年建成,在青山東、河北兩省同鄉聚會場所。1925年孫中山逝世追悼會、"五卅"青島集會均在此舉行。青島陷落後,改為敵偽"興亞俱樂部"。解放後為解放軍駐地。

大學路7號-1 為青島道院和世界紅十字會青島分會舊址,青島市博物館原址,現為青島歷史文化博物館。

商河路2號大港火車站(1899年),德式建築風格。膠濟鐵路青島始發第一站,為膠濟鐵路最早的起點,是青島老最小的火車站

福山支路5號康有為故居,始建於1899年,是一座德式建築,德佔時期是德國駐青島總督府要員的官邸。 1917年,康有為第一次來青島觀光後贊譽青島是「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不寒不暑,可車可舟,中國第一」。1923年,康有為再次來青,購得此樓,取名「天游園」。1927年3月31日病逝於天游園

黃縣路7號楊振聲故居。楊振聲(1890—1956年),山東蓬萊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30年至1932年任國立青島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前身)第一任校長。期間邀請大批學有專長的著名教授、學者赴青任教,使國立青島大學創建後進入鼎盛時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玉君》。

紅島路4號聞一多故居,位於中國海洋大學校園內。聞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驊,湖北浠水人,現代學者、詩人,從事詩歌創作,出版有《紅燭》、《死水》詩集,在全國有很大影響。1930年9月任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時著有《奇跡》等詩。授課之外從事詩經、唐詩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務殺害。著有《聞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冊。

福山路1號洪深故居。洪深(1894—1955年),字伯駿,號淺哉,江蘇武進人,中國早期電影開拓者、劇作家。1913年考入清華大學後,開始從事戲劇創作活動,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暨南大學教授、上海戲劇社排演主任、中華電影學校校長、明星電影公司編導主任、中國左翼劇團聯盟總書記。1934年回到青島,在青期間創作了著名電影文學劇本《劫後桃花》。

Ⅳ 從青島人民路列市南福山路怎樣成公交車

公交線路:367路,全程約10.0公里
1、從青島人民路步行約120米,到達北嶺人民路站
2、乘坐367路,經過15站, 到達人民會堂站
3、步行約480米,到達市南福山路

Ⅵ 青島都有哪些名人故居

1、康有為抄故居襲

康有為青島故居,位於青島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始建於1899年,三層德式磚木結構建築,為德佔時期總督府要員官邸。

2、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又稱駱駝祥子博物館,是老舍先生創作長篇小說《駱駝祥子》的地方。國內首個以一部文學作品命名的博物館,青島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梁實秋故居

青島小魚山腳下的梁實秋故居,總是別樣寧靜。故居位於魚山路33號,外表平平無奇,仍有普通市民居住。昔年,梁實秋便是在這院里發出「此(青島)君子國也」的感嘆。

4、沈從文故居

沈從文故居在福山路3號。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現代著名作家。

5、洪深故居

洪深故居在市南區福山路1號,建於1932年。位於海大北門外,沿著紅島路向東,在紅島路與福山路的交匯處,第一個名人故居就是福山路1號的洪深舊居。洪深舊居建在八關山山麓,依山勢而建。

Ⅶ 青島福山路30號老別墅什麼公交車

公交線路:地鐵3號線,全程約3.4公里

1、從青島站步行約10米,到達青島站

2、乘坐地鐵3號線,經過2站, 到達匯泉廣場站

3、步行約750米,到達福山路30號

Ⅷ 青島成潤服裝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青島成潤服裝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3月2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加工、銷售:服裝等。
法定代表人:王茂朋
成立時間:2014-03-27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28423008627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青島市黃島區寶山鎮福山路131號(原尚庄村)

Ⅸ 求青島旅遊景點排名,哪些比較值得去

排名第一名海水浴場、第二名奧帆中心、第三名小魚山、第四名八大關。海水浴場,小魚山,八大關都值得去。

海水浴場—暢玩本地人的海邊游樂園

靠海玩海,「洗海澡」是青島本地市民們超級喜歡的一個娛樂項目,在青島的海邊有好多個海水浴場,在適合的季節,便會向大眾開放,提供淋浴更衣服務。而其他季節也會是休閑、看海、拍照的好去處。沿著海邊的木棧道走一走,聽聽海浪聲,吹吹海風,也是很舒服的!

八大關—「最美城區」拍美照

這里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5個最美城區之一」,是中國著名的風景療養區。這里的八條馬路以長城八個關口命名。聚集了俄、英、法、德等20多個國家建築風格的別墅,當你一走進這個街區就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歐式復古風情,吸引了超多小姐姐們來拍照。

Ⅹ 青島有哪些名人

目前明星類的
1.唐國強----中國電影協會會長
2.黃曉明
3.黃勃
4.陳好
5.江濤(歌手)
6.倪萍
7.趙保樂
8.林永健
9.蓋麗麗
10.王寧(中央電視台主播)
11.宋佳
12.夏雨
歷史名人
王統照:(1897—1957年)字劍三,曾用名:息廬,源蒙、梅如等,著名作家,山東諸城人。1927年王統照定居青島,創作了描寫青島的著名散文《青島素描》、詩集《這時代》、長篇小說《山雨》,主持創辦了文學期刊《青潮》。1946年被聘為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因支持學生運動被解聘。1949年返校任中文系主任。王統照故居位於市南區觀海二路49號。
王獻唐:(1896—1960年),山東日照人。歷史考古學家。曾任《山東日報》《商務時報》編輯、山東省省立圖書館館長、山東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故宮博物院銅器研究員。在金石、版本、音韻、目錄學等方面均有建樹。著有《中國古代貨幣通考》、《楚辭新論》、《公孫龍子懸解》、《炎黃氏族文化考》等書。王獻唐故居位於市南區觀海二路13號甲。
毛漢禮:(1919-1988年),浙江諸暨人,中國物理海洋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海洋學奠基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部委員。著有《動力海洋學》《海洋》《灣流》等論文、論著40多篇(部)。其主持的《全國海洋綜合調查資料匯編及圖集》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黃東海陸架水文物理學調查研究》獲1985年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二等獎。毛漢禮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6號。
馮沅君:(1900—1974年),原名馮淑蘭,河南唐河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應國立山東大學之聘來青島任教。曾任山東大學副校長。與林庚合編的《中國歷史詩歌選》獲全國統編材料一等獎。馮沅君、陸侃如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陸侃如:(1903—1978年),江蘇海門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受聘國立山東大學任教。著有《屈原》、《宋玉》、《楚辭選》、《杜甫詩選》、《韓非子選注》、《中國詩史》、《中國文學史簡編》等著作。馮沅君、陸侃如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老 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島,任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1936年辭去教職專事創作。在青島期間創作了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兩部散文集。代表作《駱駝祥子》被譯為多國語言,並被改編成舞台電影劇本搬上舞台銀幕。老舍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12號。
華 崗:(1903—1972年),浙江龍遊人,史學家、學者、教育家。1951年至1955年任山東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在青期間完成了《中國大革命》等著作。創辦《文史哲》並任第一任社長。著有《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大綱》等著作。華崗故居位於市南區龍口路40號。
朱樹屏:(1907―1976年),字錦亭,山東昌邑人,海洋生態學家、水產學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海洋生態學、水產學及湖沼學研究的先驅和奠基者。1946年任國立山東大學教授兼水產系主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實驗室研究員。新中國建立後,任山東省水產廳副廳長,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副主席。撰有《中國近海浮游植物與水文及漁業的關系》、《十年來我國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等論文40餘篇,其《海帶施肥養殖》、《海帶自然光育苗》、《壇紫菜人工育苗與養殖的研究》3項成果均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朱樹屏故居位於市南區金口二路13號。
劉知俠:(1918-1991年),河南汲縣人。現代作家。新中國建立後,歷任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創部部長、秘書長、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等,1985年任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定居青島。畢生致力於軍事文學創作,著有《鐵道游擊隊》、《紅嫂》、《鋪草集》、《沂蒙飛虎》等長篇小說。劉知俠故居位於市南區金口二路42號。
束星北:(1907—1983年),江蘇江都人。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海洋物理學家和教育家。新中國建立後在山東大學、青島醫學院任教。1978年到國家海洋局進行動力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我國早期從事量子力學、相對論研究的物理學家之一。曾發表大量中外文論文,著有《狹義相對論》等。束星北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沈從文:(1902——1988年)湖南鳳凰人,原名沈岳煥,別名小兵,筆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王旋若等。1931—1933年在青島任國立青島大學講師。在青期間完成了幾十個中短篇小說和散文,有《自傳》、《八駿圖》、《月下小景》等。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會主任、全國政協常委。著有小說《邊城》、《長河》,輯有《從文子集》、《沈從文甲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沈從文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號。
楊振聲:(1890—1956年),山東蓬萊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30年至1932年任國立青島大學第一任校長。期間邀請大批學有專長的著名教授、學者赴青任教,使國立青島大學創建後進入鼎盛時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玉君》。楊振聲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7號。
張 璽:(1897—1967年),河北平鄉人,中國海洋動物學家、教育家。中國湖沼學、動物學研究的先驅,1932年後在國立山東大學兼任教授。新中國建立後,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並任副主任。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畢生致力於海洋科學的研究及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曾發表《青島沿海後腮類動物的研究》、《中國海洋動物之進展》等論文近百篇。著有《牡蠣》、《近江牡蠣的養殖》、《中國北部海產經濟軟體動物》等。張璽故居位於市南區萊陽路28號甲。
洪 深:(1894—1955年):字伯駿,號淺哉,江蘇武進人,中國早期電影開拓者、劇作家。1913年考入清華大學後,開始從事戲劇創作活動,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暨南大學教授、上海戲劇社排演主任、中華電影學校校長、明星電影公司編導主任、中國左翼劇團聯盟總書記。1934年回到青島,在青期間創作了著名電影文學劇本《劫後桃花》。洪深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1號。
聞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驊,湖北浠水人,現代學者、詩人,從事詩歌創作,出版有《紅燭》、《死水》詩集,在全國有很大影響。1930年9月任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時著有《奇跡》等詩。授課之外從事詩經、唐詩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務殺害。著有《聞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冊。聞一多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中國海洋大學院內。
赫崇本:(1908—1985年),遼寧鳳城人。物理海洋學家、海洋教育學家,1949年任國立山東大學教授。新中國建立後,歷任山東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山東大學海洋學系主任,山東大學海洋學院教務長、副院長兼山東海洋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畢生致力於海洋科學的研究及海洋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中國物理海洋學奠基人、原山東海洋學院(現中國海洋大學)創建者之一。《中國大網路全書》海洋科學卷副主編,《海洋與湖沼》副主編等。著有《黃海冷水團的形成及其性質的初步探討》等。赫崇本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9號甲。
康有為:(1858—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縣人。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1923年來青島購屋寓居。題名「天游園」。康有為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
梁實秋:(1902—1987年)浙江杭縣人,原名梁沼華,字秋實,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翻譯家、作家、學者。1930-1934年梁實秋教授受聘為國立青島大學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在青期間開始翻譯影響廣泛的《莎士比亞全集》,出版了2本論文集。梁實秋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3號。
蕭 紅:(1911—1942年),女,黑龍江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作家。1934年來青居住,1942年病逝於香港。蕭紅、蕭軍故居位於市南區觀象一路1號。
蕭 軍:作家,原名劉鴻霖,曾用名劉呤飛、劉羽捷、劉燕白、劉軍,筆名三郎、田軍、簫軍。遼寧義縣人,早年從軍,後從事文學創作,1934年夏到青島任青島晨報副刊編輯。在青期間,蕭軍完成了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蕭紅完成了長篇小說《生死場》。蕭紅、蕭軍故居位於市南區觀象一路1號。
童第周:(1902—1979年),浙江鄞縣人。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34年至1937年在青島任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教授。1946年後任國立山東大學動物學系教授、系主任。其《硬骨魚胚胎發育的研究》獲1956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細胞核與細胞質的相互關系的研究---文昌魚的器官發育與演化》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童第周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宋春舫:(1892—1980年),浙江吳興人,現代戲劇家。1930年在青創辦了圖書館「褐木廬」,主要收藏中、外文劇本及戲劇理論著作,並創作話劇本《原來是夢》。宋春舫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支路6號。

閱讀全文

與青島福山路2號什麼時候成了教會的房產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