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購買二手房,中介會有哪些貓膩,求總結
故意提高所售房屋的價格,便於客戶還價,讓買主滿意,以便獲得更多的賣主;故意告訴賣主售價過高不宜賣出,想方設法壓價,以便很快找到買主,做成交易,獲得交易費。
Ⅱ 厲害啊,房產中介貓膩為什麼這么多
一.基礎:買房是大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購房資格:廣州戶口可購買兩套外地戶口須5年內滿3年以上的社保或者稅單2:購房方式: 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和按揭付款3:購房流程:一次性:網簽—問稅—交稅—遞件—過戶—拿新的房產證按揭流程:網簽—准備資料簽按揭—出同意貸款書---問稅—交稅—遞件—過戶—拿新的房產證----歸檔---抵押---出抵押---放款---交樓4:按揭資料:買方:身份證,戶口薄,婚姻證明,收入證明,供款卡,流水賬,公積金繳存明細,3年以上社保或稅單賣方:身份證,戶口本,婚姻證明,房產證,收款卡買賣雙方應該對房產交易有個大致的了解,知己知彼。二:看房:1:首先明確自己想找的區域,板塊,小區。並在網上了解大致樓盤的價格。目前大的搜X網,安X網,在這些價格基礎上上浮7-15%,估計就是真實業主的放價(題外話,為什麼網路上虛假房源這么多,因為某網都是以出售經紀人埠盈利,一個經紀人有60-120套發布房源的埠,所以為什麼之前有樓盤總戶數1500戶,而某網二手房出售套數有2000套的原因了)了解價格,不要迷戀房子。這個功課一定要提前做。2:現在地產主要客源分為wake in和call in 簡單來說就是上門店和通過網路打電話。1)所以此時建議預備個買房專用電話(不怕騷擾忽略)2)針對初期看房者,一定要有計劃。次看房,時間上建議兩天,對一個板塊的大部分樓盤有一定了解。看房過程中你不止要觀察房子還要觀察經紀人(專業能力,溝通能力,是否靠譜)。看房過程中一定要有主見,情緒上不要表現的大喜大悲,因為你很喜歡某套房子,可能那套房子只是出租的。可以嘗試砍價,了解下中介的反應開價幅度。3)辛苦了兩天你對板塊的樓盤有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會收到很多中介的電話,約你看房子,此時就必須有針對性的看房,如果某個中介對你推薦的房子比較和你意,建議此時先在網路上查找那個房子是否有相似的面積樓層的房子了解。一般問經紀就說這套房子是否真實?什麼時候看房,多少,然後跟他說其他地產報的價格比你來試探出這套房子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市場價格。打個比喻一套房子A中介說100萬,B中介說97萬,C中介說95萬。 那幅度應該在95-96區間,自己要有一個估算。但看房只確認跟自認為覺得靠譜一個中介看,其他中介只是了解之用。4)此時,很多人可能會說,哇靠,看個房子這么麻煩,買個房子這么麻煩!沒辦法,中介的氛圍就是天天房子,房子,忽悠,忽悠,哪怕誠實的人,也會在這種氛圍下變成忽悠,狡猾的人,不然就等著餓死,這就是中介文化。至於忽悠的手段手法,實在太多了,不勝枚舉,我也不好怎麼說。目的性就只有一個,讓你跟著他走,讓你被他牽著走,所以這也是我一直提主見的原因。當然,土豪可以忽略此點。
Ⅲ 房地產中介的貓膩有多少為什麼很多人都排斥中介
那就是部分中介做出了不合適的事情。導致信任度降低。
Ⅳ 房產中介的貓膩有那些
房產中介本身沒有問題,被一些人給搞壞了。任何行業都有一些不擇手段的人。所以沒必要盯住某個行業。
Ⅳ 有知道房屋中介內幕的嗎
這種情況很常見,好賣的房子,不光是房主想賣個好價位,中介更想,因為抽的錢更多
Ⅵ 房地產中介的貓膩有多少為什麼很多人都排斥中介
隨著房地產交易的興起,二手房交易越來越頻繁,中介也出現了很多家,但是很多人都對房產中介,比較排斥。主要是因為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不少的中介在交易的過程中昧著良心賺黑心錢,那麼在這里也給大家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虛假傳遞消息
有不少的中介在交易的過程中吃了買家又吃賣家。有不少的買家看了房以後,中介就會不停的告訴買家說這套房馬上又要漲啦,你要趕緊下手。營造出一種很緊張的氣氛。有時候他還會偷偷的提高價格。而賣家這邊他又會說你的房子不行,說各種各樣的問題,買家要還你的價來壓價。其實買家和賣家都被蒙在鼓裡,完全不知情。
所以大家在購買房產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多跑幾家,找有資質的口碑比較好的中介來辦理,相對來說會好一點。
Ⅶ 房屋中介里究竟有什麼貓膩
其實當你在想中介有什麼貓膩的時候,你應該回頭想想,買方和買方做了什麼對不起中介的事情,有句話,人對我好我對人好,人多我不好我加倍奉還。。。。。
Ⅷ 二手房中介常用的9個忽悠大招 你肯定遇到過!
買二手房時不可避免的要與中介打交道,客觀地說,對促成房屋銷售,滿足住房需求,房產中介無疑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身邊的朋友,不管是買房的還是賣房的,說起房產中介來都有點頭疼。有人甚至直言,房產中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房價不斷飆高的「幫凶」。
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我們根據親朋好友口述和公開報道整理的房產中介給房價「煽風點火」的九大套路吧。
壹丨低於市場價的房源,許多是假的
眼看房價像坐火箭一樣往上躥,很多人茶餘飯後都在刷各種買房軟體。有時,突然刷到一個「性價比超高」的房源,一些購房者會激動得手抖。
天啊!這套房子的裝修、戶型、小區環境都那麼好,看上去比同樣面積的房子大很多,而且價格也比同小區低一大截,難道這是專門為我准備的房子嗎?沒錯,是專門為你准備的……陷阱!
事實上,看上去面積大是因為中介掛的圖片本身就是假的。如果你聯系中介,很有可能會被告知——「這套房剛剛賣掉」、「大哥你留個電話吧,有房子我再推薦你」、「這個小區還有個同戶型的,我帶您看看」……
天上不會掉下餡餅。低於市場價的房源99%都是假房源,剩下那1%,根本不等你在買房軟體上看到,就被秒了。
貳丨為賺更多中介費,慫恿賣家標高價
掛牌價低於市場的房源有貓膩,那麼,掛牌價明顯高於市場價的那些房子是否靠譜?其實,這些高價房背後一般也有中介在搗亂。
很多賣房者剛對房產中介表達出賣方意願,中介就會開始給客戶當「軍師」。他們會巧舌如簧地勸用戶把價格標得高一些。「昨天你們小區一套房剛賣了500萬,你要賣就掛550萬,就算被人砍價,較後至少也能530萬銷售,輕輕鬆鬆多掙30萬。」
類似的說法,看似在為賣房者謀利益,實際上是給中介自己謀好處。以某中介公司為例,他們一般按照實際銷售金額收取2.7%的中介費(包括2.2%的居間代理費、0.5%的保障服務費)。如果成功慫恿賣家提價50萬元,就能多收1.3萬元中介費。
叄丨關利用「店海戰術」,壟斷房源
之前看房期間認識的一個資深中介表示,他可能要跳槽到另一家中介公司B了,因為他所在的公司A能拿到的房源越來越少了,買房者都在B公司上看房源。那麼,B公司是如何壟斷房源的?
高價!高價!還是高價!高價對於賣家有利,也能讓中介公司吸引到更多的房源。在二手房中介這個「得房源者得天下」的領域,這一手段是有效的,對買家也是夠狠。
有一個朋友表示,她在換房時曾通過一家房產中介看中了一套房子,已經跟業主達成口頭協議。但在即將簽約之時,卻被B公司的中介給「撬」了,只因他們向業主承諾能賣更高。
還有一些中介與業主簽獨有委託,承諾在一定時間(比如一個月內)高價格賣出,並提供賠付。這種承諾對業主很有吸引力,於是願意將房子獨有委託。這種中介獨有全代理的形式,很容易形成中介壟斷。
肆丨「0傭金」噱頭,未必真便宜
某些公司傭金雖然降低,但是房價卻抬高了不少,羊毛始終出在羊身上。對此,媒體曾公開質疑某中介公司「同房不同價」的問題,就是同一套房子,C公司給出的價格要高於傳統中介。
據一位中介透露,他沒有底薪,只拿提成,銷售一單收取10%的提成,一個月工資過萬,屬於業績很好的。而C公司的工資構成是高底薪+低提成,其在網上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無責底薪6000元。
對於房產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4-0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Ⅸ 中介賺錢貓膩 房產中介有什麼貓膩 房產中介公司炒房
二手樓市近期銷售火爆,然而,有市民報料稱,房屋中介「宰人」毫不手軟,行內至少有五大潛規則。
潛規則一:中介「扣房」多賺數倍
從事房產中介十多年的陳小姐最近向羊城晚報記者稱,現在一些中介公司都在「扣房」。通俗講,就是與賣方達成一個合理的低價將房源買下,然後再通過高價賣出,中介公司從中賺取高額的差價。
陳上姐告訴記者,中介公司在「扣房」時是以賣方「委託轉讓」的方式進行的。「中介公司與賣家會進行一個委託公證,這一過程的成本非常低。當委託成功後,房產便由中介公司委託銷售了」。
潛規則二:用虛假信息拉攏顧客
「中介發布一些比較受歡迎的房源信息,但你去看房時才發現,這些房子要麼已被賣掉,要麼就是貨不對板,價格也貴出數萬元。」
一中介公司的田小姐表示,同一個房源一般會放出一個比市場價低的價格,另一個則和市場價持平,如果消費者根據放出的低價來咨詢,中介一般都會稱該房已賣或被訂,然後趁機推薦新的房源。
潛規則三:做低房價幫忙逃稅
上述田小姐透露,中介常用的手法之一,就是把房子「打包賣」。例如,給賣主掛出「實收價」,將來銷售後所有費用全部由買家出,房主因而心存感念。
同樣,為了吸引買家,中介通常會把房價故意做低,讓買家少交一些契稅和房屋維修基金,買家就會樂意買下該房。不過,一旦被相關部門查出,買家不僅要補齊各種稅費,還要面臨高額罰款。shangeshgh
潛規則四:佔用房款去收房
一長期在房屋中介工作的黃先生透露,現在一些中介在與消費者簽三方協議時,會盡力勸說買賣雙方從中介公司過款,買方要在去房管局簽買賣契約之前將全款(如果是一次付款的話)打到公司賬上,但中介退款給房主的時間卻是新房本下來後3日內,名義上說是要保護買賣雙方的利益。這其間有長達半月甚至一個多月之久的時間差。有滾動資金在手裡,中介就可以利用別人的錢去生錢。
潛規則五:超長合同套房東
一些中介公司對租房者也不放過,利用超長合同套房東。長期從事中介工作的小吳稱,其所在公司的一員工之前與一房主簽了6年的租房合同,月租金1000元。之後,該員工花了500元將該房重新粉刷了下,一個月以1300元的價格租了出去,且是一年一租。這幾年下來,租金年年漲,該員工賺了數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