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国物价
美国的房价(下)
——美国访问、交流之六
时寒冰
《美国的房价》上和中发出后,引起的反响出乎意料。一位朋友告诉我说,地产界几位“胖子”(重量级人物)私下闲聊时,评价说“姓时的最近表现很不好”。其实,对于某些人而言,我何曾“表现好过”?我只是写下美国之行的一点见闻而已,真不明白何以惹得那么多人“忍无可忍”,以至于有人兴致勃勃地上门叫阵,被我慈祥地摸一下头又回去洗洗睡了——当然,摸脑袋的事情不能常干,毕竟,抢神父的饭碗是很不厚道的,所以,再出现这类事情希望大家伸出援手帮我一把,只当做慈善了。
对于我前面拍摄的照片,有人说美国的那些房子都是木头房,以便于随时拆迁。你当我和那些带我去看房的在美国生活了30年以上的华人,都是吃泡泡糖长大的么?你当美国是中国,人们时刻准备着离开家园为城市改造献青春吗?美国的宪法和法律不是仅供观赏的。而且,在美国,由于标准要求高,木结构的房屋成本并不低,对防火、防潮、防虫、透气等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比如,用来建造美式木屋的木材的平均含水率只有17%),否则,一旦因房屋质量出现问题而被告上法庭,所面临的赔偿可能令其倾家荡产。即使在中国,木结构房屋的造价也并不低。为此,我专门咨询了几位开发商,并查询了相关资料。资料显示:木结构房子全部完工后的总成本与混凝土等其他结构房相当,甚至更贵一些,独立木结构住宅每平方米的总建造成本甚至能达到6000元左右。
整体而言,即使从绝对值上比较,中国的房价也超过了美国,更不用说像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的房价了。如果从房价收入比来看,中国的房价绝对是全世界最高的。大家不妨参看一下曾在美国生活过的多位财经人士写的中美房价的比较文章,更可以参看中国和欧洲的房价对比——这种对比更直观。至于物业税,我走访过的住宅小区,物业税一般在1%(刘广宇先生所在区域)至1.2%(Jack家所在区域)之间,由于政府通过很多优惠措施减轻自住房者的负担,实际支付的税收要远低于这个规定值,更何况,物业税都有明确的支出项目,缴纳税收换取了优质的服务,这是美国公民自愿缴纳物业税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的房价》上和中发出后,我也收到几位在美国工作的朋友的来信,他们提供的资料与我在美国了解到的情况相吻合。
我们今天不妨从简单的数据入手做做一下比较吧。
2008年,美国人均年收入(全美国民)为3.76万美元(世界排名第4)、中国2008年人均年收入(全国居民)仅1100美元(世界排名109位),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当然,这样算可能会让一些人不爽,脾气大点的可能会“忍无可忍”,伸长脑袋让你摸,以折磨你善良的内心。
我们退让一步比较吧。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很大。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5781元,约折合2300美元;2008年,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761元,折合700美元。显然,即使拿中国城镇的人均收入与美国(含农村)的人均收入对比,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仅相当于美国的6%,或者说,美国(含农村)的人均收入是中国城镇居民(不包括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6.3倍。另外别忘记了,美国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并且,物价水平低于中国——这一点下篇文章介绍。
这样比较让开发商们平衡点了吧?
那么,美国目前的房价是多少呢?
2009年10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的新房销售中间价为每套20.4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0万元(美国所发布的房屋中间价是比平均价更能反映房屋平均价格水平的指标)。换句话说,在美国每套约20万美元的房子,是绝对的主流。需要强调的是,这指的是美国的新房价格,二手房价格的中位数一般要比新房中间价低4万美元左右。
美国的新房指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呢?上海社科院经济景气与预测研究室主任刘熀松先生曾经撰文指出:美国的房屋面积一般为每套200平方米左右,且为全装修房。
这样计算出来,美国住房的单价折合成人民币大约6800元/平方米。
其实,这样算并不严谨。因为,美国的住房不像中国这样按照所谓建筑面积计算,美国是按照使用面积计算的,而且,诸如车库、阳台、地下室、储藏室这样的都不算入面积,综合折算下来,美国200平方米的房子差不多相当于中国4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这也显出中国既得利益者用建筑面积计算房价的高明)。即便这样,还没有考虑前后院,美国住房的前后院也是不算入面积的。另外,还有四点不同:其一,美国的房子在中国被称为别墅,而中国被称为房子的住房在美国只是公寓。严格说来,美国的房价与中国的别墅价格相比才是恰当的。那样的话,差距就更离谱了——中国公寓的价格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别墅价格。其二,中国的房子不包括土地,相当于一次缴纳了70年的租金,而美国的房子是包括土地的,永远归其所有。其三,中国的是毛胚房,美国的是精装修房。其四,美国的住房质量和品质更好,美国的住宅平均寿命是80年——100年,而中国是30年(这个数字连开发商自己都“供认不讳”,不妨看看他们此前写的文章)。
在中国,许多普通人,用花费毕生心血积累的财富,换取的是价高质次的商品房。美国中低收入者花费几万美元就可以买一套房,房屋质量虽然不能跟几十万美元的房子相比,但有院子,可以种花草,是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且,位置稍远一些的房子,几万美元的照样舒适地令人感慨!在洛杉矶的时候,我们开车去看一位朋友,导航仪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同名的街道,那里居住的是中低收入者,一套住房的价格也就4万美元左右,院子美化得花园一般。
正因为美国的房子品质好价格低,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官员、商人,悄悄地在国外买房,心甘情愿地把家人送到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国家体验生活,基本上都是“一去不复还”。最聪明的当属开发商,他们一边说中国的房价低,美国的房价高,一边又悄悄地把财富转移走,去国外买房。据一位开发商职业经理人估计,至少超过一半的有实力的开发商,把财富和子女转移到了国外。他们自己则既不买也不住他们所声称的由他们自己建造的“绝对物有所值”的房子。
美国的住房政策对建设美国特色(原谅我用这种表述)的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对公众购房尤其自住房有很多优惠政策。通过媒体的报道,国内的读者一般都知道,美国自住房住满两年以上出售时享有增值税减免优惠,自住房贷款利息可抵消个人所得税等等政策。其实,还有更多。据《Housing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一书介绍,美国建立住房体系过程中,有两大主题:一是自有房。为了让民众买得起房,美国政府采取补贴等措施,帮助民众买房。“联邦和州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通过降低抵押贷款的利率来减少自有房的费用。更近些的办法对低收入住户的本息还贷支出进行补贴,使得他们可以获得购房所需的抵押贷款……到1972年为止帮助40万户家庭成为了有房户。”(该书第265、266页)后来,联邦政府又通过发行抵押贷款收益券等方式,为购房者提供补助。“除了住房抵押贷款利息支出免交个人所得税之外,其他针对有房者的税收政策还包括不动产税减免、出售住房所得的资本收益减免,以及由免税债券资助的面向首次购房者的低利率贷款……除税收支付之外,联邦政府为低收入者提供的资助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支付具体住房工程的建设;二是帮助租房者获得私人市场的住房;三是为州及地方政府提供资金,使其发展自己的项目。”(第6页)根据《Housing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一书的介绍,美国自有房住户的住房支出绝大部分(接近80%)在其总收入的30%以下,而且,美国的社会保障健全,这使得民众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所以,很少听到美国拉内需,人家一直是超前消费。与美国的情况相比,中国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收入要用于弥补社会保障不足的缺口(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能够用于买房的收入应该占到总收入的10%是合理的,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比例在中国到底有多么令人触目惊心!不然也不会有“房奴”这样的词产生出来。
在美国,对于买不起房的人,政府通过提供房租补贴等方式帮助他们。“总的说来,目前有将近690万低收入家庭接受某种形式的房租补贴,其中,受政府工程补助的私人所有出租房是最大的补助项目,提供了200万套廉价住房。租房券作为第二大项目,提供塞180万套廉租房。公共住房排名第三,提供了120万套住房……剩下的190万套廉租房由低收入住房税收补贴、免税多户住房债券和Home项目资助。绝大多数受资助的住房获得了多种渠道的补助……住房政策不只局限于提供项目资助和税收激励,它还涉及与住房有关的融资、开发、租赁、销售等各个方面。换句话说,所有致力于为低收入和少数族裔住户提供住房的制度、法规与实践都是住房政策的中心。”(该书第7页)而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住房的最大受益者是地方政府,他们为了力推房价以把地卖个好价钱,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动力严重不足。保障性住房跟不上,任何调整房价的措施都必然失败。实际上,许多调控手段被巧妙地扭曲成了推高房价的手段。
美国建立住房体系的第二大主题是收入融合(Income Integration),简言之就是化解贫富对立,建设和谐社会。两个办法,一是“分散”,帮助公共住房居民和其他极低收入住房搬入中等收入、通常位于郊区的社区,二是“收入融合型住房”,即把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置于同一建筑或同一开发项目中。(全书第269页)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想再像前两篇那样,用自己拍摄的照片作为说明,免得有人继续说我不客观。在拉斯维加斯的时候,我拿了两本当地出版的售楼指南,本想找个扫描仪,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扫描出来,让大家看看,20万美元以下的房子,在美国是不是主流,让大家明白,“美国9月份的新房销售中间价为每套20.48万美元”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但是,我们偌大一个报社,居然没有扫描仪,我只好用数码相机翻拍下来代表主流的信息,让大家看个大概。由于才疏学浅,时间匆忙,不当之处请指出,本人即更正。
再说明一点,这只是我在美国的一些见闻。美国不是天堂,但是,我们要汲取它好的一面,经常对照别人的优点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级官员从诸如“钓鱼”这样的繁杂事务中摆脱出来,认清腐朽、堕落的资本主义执政者通过重视诸如住房这类民生欺骗、麻痹人民的可耻伎俩,认真执行中央的各项民生政策,正确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以使民众摆脱房奴的枷锁,在生活质量上赶超英美,使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露出狰狞的面孔,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使中国特色的执政理念成为各国效法的典范,在人类历史上写下最光辉的一页。
http://shihb.blog.sohu.com/136750877.html
你可以上网看看
⑵ 房价收入比怎么计算,房价收入多少合适
正确的比例是永远都不会达到的。 假如你是在大城镇生活的话 那么内你的房价比例应容该是你的工资的1:1.5 或者是1:2是最合理的! 如果你是在小城镇的话 那么应该是1:1 是最合理的! 比如加入在重庆的话 你的收入是平均水平1500话的
⑶ 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取值范围为多少倍
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取值范围为2倍。房价收入比=每户住房总价÷每户家庭年总收入专,其中,每户属住房总价和每户家庭年总收入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每户住房总价=人均住房面积×每户家庭平均人口数×单位面积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每户家庭年总收入=每户家庭平均人口数×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
(3)美国房价收入比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以北京为例:2009年一套4环以内普通两居室新房80平米,按疯狂涨价后单价25000元计算,平均200万左右;若以工作五年的中产阶级家庭为单位买房,假设夫妇月工资为2000元,则家庭月收入达到4000元,年收入为4.8万元。
这样房价收入比则为40,是美国的四倍(房价比10),严重偏离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一般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取值范围为4-6,若计算出的房价收入比高于这一范围,则认为其房价偏高,房地产可能存在泡沫,高出越多,则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越大,泡沫也就越大。
⑷ 什么是房价收入比
您好!
房价收入比是指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不同机构可能采版用不权同的统计指标和不同的计算方法,一个国家的平均房价收入比通常用家庭年平均总收入与一套房屋的平均价格之比来计算,
即:房价收入比=每户住房总价÷每户家庭年总收入。
房价收入比的高低,反应的是某个城市购房的难易程度,也折射出房地产行业的泡沫。
⑸ 美国芝加哥市房价平均值
美国来的住房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源类,一是独立住宅,二是集合住宅(独门独院但与其他人家住宅连在一起),三是公寓。
在这三类住宅中,独立住宅所占比例最大,也是美国人住房的最常见形态。所以美国人买房子一般不按平方英尺来计算,而是按整个居住面积来考量,有时也会考虑院子的大小,因为买独立房子是连地一起买下来。
目前芝加哥地区,独立住宅的中位房价在22万美元左右。
⑹ 世界银行制定的房价收入比标准是5∶1,联合国的标准是3∶1,我国目前房价与收入之比为23∶1 这是真的吗
许多最贫穷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居民购房能力都很低,每年新建、上市销售的版住房以及房价波动权,都会低于比较发达的国家,产生泡沫的几率也小得多。如果按照上述几位作者提出的衡量泡沫标准,以这些国家房价收入比高达20倍以上为由,作出其泡沫特别严重的结论,只能与这些国家的实际背道而驰。
1993年和1998年,联合国曾两次发布了较多国家的房价收入比资料,这些丰富而比较全面的资料彻底否定了4—6倍是国际惯例的论点。这些资料使人们认识到,房价收入比的高低,是由每个国家(或城市)的经济实力、住房市场、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居住习俗、居住水平以及每年上市住房的构成等诸多因素综合形成的。由于各个国家拥有的上述因素很不一样,因而计算出的房价收入比的差别也很大。
⑺ 房价收入比是什么意思
您好!
房价收入比是指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不同机构可能采用不同的统计指标和版不同的计权算方法,一个国家的平均房价收入比通常用家庭年平均总收入与一套房屋的平均价格之比来计算,
即:房价收入比=每户住房总价÷每户家庭年总收入。
房价收入比的高低,反应的是某个城市购房的难易程度,也折射出房地产行业的泡沫。
⑻ 谁知道房价收入比怎么算 房价与家庭年收入的比值
房价收入比怎么算但由于在数据的来源和选取、对计算指标的界定、不同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房价收入比的应用价值始终存在争论。以上海为例,房价收入比怎么算2011年一手房成交均价约为每平方米2.2万元,套均面积115平方米,套均总价约为250万元;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6万元,三口之家年收入约11万元,由此计算的房价收入比在22倍以上,远超所谓的国际公认标准。若按房价收入比6倍计,目前的房价要下降超过70%,才算合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无疑,房价收入比怎么算静态的房价收入比在分析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住房具体情况时仍存在多方面缺陷。比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用平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得出的房价收入比,难以准确反映各收入群体的具体购房支付能力。又比如,可支配收入的统计不可避免存在误差。再比如,没有考虑不同收入群体能负担的家庭住房面积及其新旧程度,房价收入比怎么算还忽视了收入的增长性和房价的增长性,一旦居民购买房子,住房成本就被锁定,但随着收入增加,房价收入比会不断下降;如房价增长快于收入增长,房价收入比则会上升。另外,没有考虑居民的储蓄和银行住房贷款的支持等因素。所以,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应根据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房价收入比怎么算,并以动态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居民购房能力和房价的高低。
⑼ 什么是房价租金比和房价收入比
一,房价租金比house price-rental ratio:是指每平方米的房价与每平方米的月租金之间的比值,大致反映了房屋以出租方式取得的投资回报。一般情况下,若要满足5%-6%的投资回报要求,房价租金的比值为196-232,如果房价租金比超过300,说明该区域房产投资价值变小,房价高估,也就意味着房地产泡沫严重;如果低于200,说明该区域投资潜力较大,房价泡沫不大。
1,房价租金比反映了房屋的投资回报率问题。
2,仅从使用的角度来说,无论购房还是租房,都能满足居住的效用。但是,一般认为住宅租赁通常难以用于市场投机,市场均衡状态之下的租金往往真实反映了住宅市场整体的供需关系;而居民的购房行为往往具有潜在的投资性,使得住宅买卖交易往往具有投机性,房价可能发生背离价值而产生泡沫。所以,房价租金比是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以北京为例:2009年一套4环以内普通两居室新房80平米,按单价2万5千元计算,平均200万左右;若以工作五年的中产阶级家庭为单位买房,假设夫妇月工资为6000元,则家庭月收入达到12000元,年收入为14.4万元。这样房价收入比则为13.9,偏离了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标准为4到6之间)。
1,房价收入比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家庭收入与房价之间的关系,但这是理论上的,不是完全绝对的。
2,很难说明房价收入比高了人们就不买住宅、或房价收入比低了人们就都去购买住宅,因为这里还有一个购房消费(或投资)倾向问题,也就是说居民家庭愿意拿出多少比例的家庭收入去用于购房支出,而影响居民消费(或投资)倾向的因素就太多太复杂了。也就是说,当房价收入比下降时,如果居民不愿意花钱去买住宅,仍然简单地归结为“房价高”,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⑽ 房价收入比是怎样计算的
一个复国家的平均房价收入比通常用制家庭年平均总收入与一套房屋的平均价格之比来计算,即:
房价收入比=每户住房总价÷每户家庭年总收入,其中,每户住房总价和每户家庭年总收入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每户住房总价=人均住房面积×每户家庭平均人口数×单位面积住宅平均销售价格 每户家庭年总收入=每户家庭平均人口数×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
(10)美国房价收入比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房价收入比是一个有严格内涵的概念,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其到底是什么情况下的房价收入比。
在西方,房价收入比有新建住宅的(新房交易)、也有旧有住宅的(二手房交易),所选取的房价是中位数价格,家庭收入是中位数收入。
由于中国的住宅是按照平方米价格交易而不是按照套来交易,又由于纳入中国家庭收入统计的收入只是全部家庭收入中的一部分,因此即使是北京市这样相对发达的城市,其房价收入比的计算结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更为横向比较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