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8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下跌了多少,有直观数据吗现在日本买房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容易吗
附图一张,上半部分是91年(泡沫最盛时期)时的地价表,表上有跟85年(泡沫前)回地价的对答比比例
图下半部分是07年(泡沫后,03年开始又开始涨之后)的地价表,有跟91年地价的对比比例
这个应该很直观了。
老百姓买房,除非是特别富,否则一般是贷款。
最常见的就是到了30或是40以后,有了老婆孩子,工作也稳定,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工资固定之后,开始贷款买房。
❷ 91年日本房地产崩盘,平均房价降低了多少
1989年泡沫经济的最高峰石狮子眼前的银座四丁日的地价是每3.3平方米12亿日元。乐京的另一个地标一乐京帝国场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上地的价格,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一个东京都的地价就桕当干美四全国的十地价格。
有笑话说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然后而把美地出租给美人住。叶邦富说, 在当时的几本报纸上这样的言论经常可以看到,并月被大部分口本人接受开以为家。据出木土公布的统计数据,80年代中期,随着人呈资金江入房地产行业地价开始疯壮献升。
自1985年起东京、人版、名古原京都、栖沉和神广八人城市的土地价格以五位数上升,1987年住心用比价格竞I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8.8%。1990年六大城中心的地价指数比1985年1涨了约90%。从1986年开始出现了地价上涨启峰期1990年的地价大约是1983年的25倍。
81年开始,日本房价开始暴跌。当午降了70%,但跌的自一年涨了10%跌的结果就是失业连租房、吃饭都问题了。泡沫危机后,乐京房价一度低至几千人民币每平方,但是过了几年马上过万,升在3~5万区周旋了一段时间,随后普通区域5万左右,4心区域6~15万的多。
判断楼市崩盘的科学标准是以下几点:
1、本地客观供应量超过本地自住需求并有购买力的一倍及以上。因为异地消费占相当比例,但还不至于充斥整个本地市场。因此,只要客观供应量严格超过本地自住需求形成买方的可选择性,让人们能够在比较中买房,并且政策以打击捂盘迅速有效,则房价通过市场逼迫而下行才有可能。
2、现售房源中的中高档盘出现严重滞销并且属客观性滞销而不是捂盘或销售可提供开发回款要求,一个硬性标准就是让其持有成本超过现售可以获得的利润。
3、所有的投机投资性消费均通过一定的调控政策被抑制,并且土地供应按政府规划正常放量。
4、行政管制,对高房价课以重税,并且此增加税负无法转嫁。实际上除非政府控制房价,不然无法做到这一点。
如果从短期的观察,认为销售滞涨,无需求或需求不旺,就认定房价可能下滑,还为时过早。通过越调越高的阶段,部分开发商的腰已经壮了起来,不仅储备用地无忧,而且存量项目的回收已过保本期。这个时候,一项政策或几项政策让销售适当停滞,不代表楼价会下行,更不可能导致楼市的崩盘。
❸ 东京的房价为什么暴跌
90年代日本的房子的确出现过暴跌的情况,那时候日本的房产泡沫严重。
之后日本的房价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阶段。
❹ 日本地产泡沫破灭时房价下跌了多少
众所周知,日本在来20世纪80年代的源房地产市场泡沫,对日本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1986年日本地价与物价指数之比为2512,1990年涨到6812,短短三四年时间上涨了将近3倍。日本房地产泡沫已经达到了一触即破的程度。在1971—1979年,东京、大阪和名古屋土地价格分别保持年均9.1%、8%和7.8%的增长速度。土地的稀缺性,加上房产消费的盲目性,产生了土地神话。
2、到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的总价值约为20万亿美元,大约是1955年的75倍,相当于当时全球股市总市值的2倍。
3、从地价来看,1980—1990年京都府、东京都和大阪府地价涨幅均在4倍以上,在日本六大城市中,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的价格从1970年的6000美元/平方米,飙升到1991年的6.2万美元/平方米。
4、泡沫危机后,东京房价一度低至几千人民币每平方,但是过了几年马上过万,并在3~5万区周旋了很长一段时间,随后普通区域5万左右,中心区域6~15万的多。随着现在奥运会的开幕,日本房价上涨成为必然!
❺ 日本在85年房价暴跌后,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了吗
❻ 永不跌的东京房价是怎样崩盘的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保持着每年10%的高速经济增长,在短短20年间从一个农业经济小国转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
1964年东京奥运会,1966年大阪世博会,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从战败阴影中复兴的国家形象。
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日本修建了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兴建了城市。这些大规模的建设带动了日本房地产行业的强劲发展。当时,东京被认为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国际大都会。
当时,日本经济从废墟上开始快速发展,土地价格保持较高增长。从1960年至1990年的30年间,日本六大城市地价上涨了56.1倍。30年里,地价飙升了三次,分别对应1961年、1973年和1990年。
不过,前两次大涨时,日本国内经济同期处于8%以上的高增长时期,因为有基本面支撑,并没有形成泡沫,而第三次则迥然不同。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为了治理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这一政策使美国市场名义利率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这段时间内,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国家的汇率甚至超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水平。
美元居高不下的汇率水平导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为了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5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兑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跌,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史称“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之后,五国开始在外汇市场抛售美元,带动了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美元因此持续大幅度贬值,而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三年间达到了86.1%。
日元的大幅升值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了日本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为日本企业在海外扩张提供了机遇。但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已经埋下了泡沫的炸弹。
由于担心日元升值提高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日本政府制定了提升内需的经济增长政策,并放松国内的金融管制。从1985年开始,日本央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从5%降至1987年2月以后的2.5%.
当时,日本已经完成了城镇化建设,国内的城镇化率超过90%。这意味着在原有产业结构下,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趋向饱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人们纷纷从银行借款投资到收益可观的股票和不动产中。于是,股价扶摇直上,地价暴涨,一个巨大的泡沫正在诞生。
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神话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20多年前的日本,总是能听到日本人颇为自豪地说:“你知道吗?如果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此话不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确实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当时的日本,如果借用“小沈阳”小品里面一句经典台词,那就是“不差钱!”
被热钱冲昏头脑的人们,却忽略了一个冰冷的现实:从1974年起,日本城镇化率已达到74.9%时,日本住宅建设量达到第一个高峰,1987年再创新高。从住房饱和度看,1968年日本户均住房套数首次超过1,意味着住宅短缺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反观1961年和1973年的两次地价大涨,均处于国内住宅需求旺盛时期。第三次地价大涨,则脱离了自住需求的有效支撑。
1986年,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从1986年 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将央行贴现率从5%降低至2.5%,这一水平不仅为日本历史最低值,在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中也是最低。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
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1986年~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楼市本已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在越来越多资金的疯狂涌入下,楼市供求失衡进一步被打破,资产泡泡越吹越大。
国际上对界定房地产泡沫,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即房地产市值与GDP的比值,如果房地产的市值过大,远超过GDP,那么就形成了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这一比值上升到了172%,随后酿成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日本楼市泡沫破裂时,国内房地产市值是GDP的2倍。1988年时,单是东京地区这一比值已经达到140%以上,泡沫程度可见一斑。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体经济的支撑,日本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感受到压力的日本政府,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至1990年,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上调至6%。同时,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但过于急剧的货币紧缩加速了资产市场的崩溃。
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1990年1月12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当天,日经指数顿挫,日本股市暴跌70%。人们依稀记得,就在半个月前的1989年12月31日,日经指数还达到了辉煌的高点38915点,市场普遍相信“明年股价可以达到5万日元”。
令人绝望的是,以1990年新年为转折点,日本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
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置的房屋到处都是,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
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几种因素的叠加,加速了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导致大量不动产企业及关联企业破产。1993年,日本不动产破产企业的负债总额高达3万亿日元。
紧接着,作为土地投机主角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拥有大量不良债权而陆续破产。结果,给这些机构提供资金的银行也因此拥有了巨额不良债权。当年,日本21家主要银行宣告产生1100亿美元的坏账,其中1/3与房地产有关。
1991年7月,富士银行的虚假储蓄证明事件被曝光。紧接着,东海银行,协和琦玉银行也被揭露出来存在同样的问题。大量银行丑闻不断曝光,使日本银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数年后,几家大银行相继倒闭。
“土地神话”的破灭,中小银行的破产,证券丑闻的暴露……接连的打击让日本民众对资本市场丧失了信心。此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国际大势的影响,日本房地产市场再也未能重回辉煌。
作为1980年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时超过了苏联),日本结束经济起飞后快速蹿升之势,逐渐演变为缓慢增长、停止增长乃至严重衰退,到了1990年代中期又经历货币快速贬值,从此一蹶不振,泡沫经济破裂、崩盘,十余年未恢复元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楼市泡沫引发的长达数十年的经济衰退,已成为全球其他国家竭力回避的一个错误示范。
❼ 日本东京房价多少钱一平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而东京正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所回以这个城市的房答价不会太便宜。另外,即便是处于东京这个城市,这位置不同的房子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那些靠近市中心、各项设备齐全的房子的价格会高一点,而远离市中心的房子的价格会稍微低一点。
不过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城市的房价大概是每平米4-5万人民币。这么看来,这个城市的房价也是比较高的。不过这没什么,因为这个房价相对于我国的首都来说还是低了不少,还是比较值得大家购入的。另外,这个城市在2020年时会举办奥运会,到时候这个城市的房价会变得更高,而大家也就能够通过投资这城市的房产获利了。
❽ 为什么日本会在90年代发生房价暴跌65%
日本当初的房价的确是断崖式下降的,我认为有当初政府没有严格控制好房价的增幅范围有关,也与人们当初没有判断好局势盲目跟风投资房地产有关。所以导致了最后房地产的崩盘,而也导致很多人因此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当初日本的房价快速生长是从美国和日本签订了协议开始的,从此之后日元就开始升值。
而当初房地产行业的人明显也是不理智的,房地产在当时的确是一口肥肉,人人都想上去咬一口。但是呢?最终还是没有认清其中的本质。究竟是肥肉还是表面亮丽实则普通的障眼法,人们也只有到最后崩盘的时候才发现。所以说对于房子这种东西还是要理智。
❾ 在日本失去的20年期间,东京城市圈的房价表现怎样
日本经济泡沫复在90年代制破裂后,东京和六大城市并没有那么幸运的躲过暴跌。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还是东京圈,房价都是出于暴跌的状态。直到后来,一线城市还能自己缓解暴跌的状态,但是二三线城市一直下跌,没有缓和的余地。
1990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25000美元,高于美国。27年后,即使我们去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不到2万美元。但是日本政府不希望房价大幅上涨,也不希望房价暴跌。一方面,政府要依靠土地融资来赚钱。其次,我们大家也不能承受房价暴跌的后果。
❿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多少年后会跌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东京房价跌了多少
东京的房价 平均折合RMB 4万左右,和上海北京差不多。但是GDP东京是上海北京的10几倍。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顶峰的时候 房价差不多平均10万RMB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