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闻说房价回落是长了还是落价了
现在的房来产已经是泡沫经济了,源房产已经饱和,中国的房屋空置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了,房价只有掉的,新闻那都是假的,现在很多买房的人都是被逼的,人名币贬值太快,钱留着就贬值,但是你买了个大家都需要的东西,不说能升值,至少这个钱在市场的价值没有变,也就是说钱没有贬值。但是说这个房子是没贬值,但是你能不能卖掉就又是一个问题了,低价卖那是另说
Ⅱ 如何看待房价上涨
如何看待当前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过快? www.021fang.com 2004-9-28 文章来自:新华网 阅读次数:648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1至8月份的统计快报显示,目前商品房平均价格有所攀升。商品房平均价格274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3.5%,比一季度上涨了6.9%;商品住宅平均价格252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2%,与一季度上涨了4.7%。 如何看待当前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过快?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在进一步延续,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比例下降。1至8月,全国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同比增长4.4%,占开发投资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6.2%下降到5.0%,部分地方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减少更加明显;二是一些城市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不应求,推动商品住房平均价格上升;三是局部地区商品房阶段性供不应求带来房价上涨;四是部分开发企业利用政策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恶意炒作,加上个别媒体不加甄别,大肆渲染,使部分消费者盲目跟风,造成局部地区、个别项目价格短期内出现非正常上涨。五是土地和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拆迁成本提高及精装修商品房的增加也一定程度地提升了房价。 这位负责人说,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当前缓解房价上涨压力的关键,是抓紧市场结构的调整,加大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比例建设。 建设部将指导督促各地加强规划和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控制非住宅和高档项目投资,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的供应规模,尽快缓解当前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严格控制城镇拆迁规模,确保实现今年全国房屋拆迁总量比去年有明显减少的目标,缓解市场供求矛盾。 同时,要推广上海、杭州等地的做法,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全面、准确采集反映供求、结构、价格的各类即时信息,为适时适度地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并通过信息披露,引导理性投资与消费。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Ⅲ 我想问一下,大家为什么报道里面说房价在跌,但是我每年我们这的房价每年在涨没有看到跌过
早几年还说泡沫经济呢。那都没用。。。
Ⅳ 客人说网上房价和前台房价不一样的时候怎么回答
你把事情给他解释清楚不就行了吗?本来网上房价和店里面的房价就应该是一致的,你要有什么样的一些优惠政策给他说明白就行了,实话实说。
Ⅳ 今年,房价走势如何
呵呵,09年总体是震荡下跌趋势。。。万科已经在长三角降价了,看来开发商硬撑不下去了。新一轮的降价风波就要来临了。。。
1,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逐渐体现出来,企业裁员,减薪很厉害,现在城镇失业率升至9.4%,09年的经济会更加严峻。。。欧美经济还在恶化。。。
2,全国2亿多平方米的空置率,开发商压力也会更大!!中央也强调是要把房价降到合理的水平(建筑真实成本所决定的价格)。拒绝暴利!
3,随着保障性住房逐步入市,人口结构变化结婚高峰期的结束,商品房供求逐渐趋与平衡,几乎不再会出现前2年大涨的行情了。。。
况且最近3年建成的商品房质量都不怎么好,经常听买房的同事朋友说有墙壁裂缝,地板漏水的事情。。加上近期租房市场也开始疲软,更加减少买房的动力。
建议最近一年不要买房,房价才刚开始下跌,远没有跌到底!!
现在很多楼盘雇佣人托充当万人购房团的,给人们造成虚假抢购行情,以抬高房价。。。。开发商和一些政府部门,离开让人民安居乐业的宗旨,而是一味地尔虞我诈,离开诚信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
我们老百姓只有保持清醒的认识,大家团结一起抵制高房价。。。!!
买房的黄金期早就过去,90%的买房人赚取了百分之几百的利润,却把所有的风险扔给了现在想接手的人。如果你不是必须买,就不要买。
在广州深圳很多银行房贷断供现象不断增加。。。厦门等地方退房的人也越来越多。。。
很多房产中介开始关门倒闭破产就是最好的见证。。。!
我所在的苏州,房租已经开始降价。。很多房子都租不出去了,房东着急的要命。!!
房价到底贵在哪里? 强烈要求政府公开透明房屋真实的成本价格。。。!!
房价成本的秘密,对开发商而言,无疑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太多见不得人的东西,被裹挟在“成本”这个藏污纳垢的概念之中。比如说,竞标土地行贿官员,银行贷款打理关系,这些成本始终无法端上台面;再者,房价离谱的暴利,一旦广而告之,势必不能见容于诉求平衡的社会心理,点燃大众的仇恨。
“在广州近郊楼房建筑成本,每平米就是679块钱(包含材料人工费)!谁不信,我可以把发票拿到北京,拿到新华网,一样样地算个清楚,让全国人民看看!”这两天,一个知情的网友说出了内幕,不知道有多少房产商人在恐惧。。。。
房产业真是暴利。。!难怪TCL,海尔等也想涉足房产业大赚一笔。。。
Ⅵ 明明房价在降,为什么新闻联播还说房价在涨
你了解的是你家门口的房价可能是降了,新闻联播说的是全国房价,不是一回事
Ⅶ 如何进新华社
新华社总社是我国对外宣传的国家机构,主要负责对外进行新闻宣传,所以你想报考新华社英语必须好。现在报考新华社得英语专业要求英语国家六级通过,英语专业的要求英语专业八级通过。同时报考的时候还要提供你大学期间的主干课程成绩单。新华社每年的应届生招聘大概在11月左右,到时只要你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到新华社的招聘系统上注册报名。
但是我要提醒报考的朋友几点:
1、新华社招聘分成笔试、面试、实习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首先你要满足报考的基本条件,但是不是你满足基本条件就一定能得到笔试机会,因为从笔试开始新华社就在遴选淘汰,比率大概是1:8.对于京外的朋友们我不建议在本科阶段去报考(京外的一些名牌大学除外),因为被通知的去笔试的几率接近0.如果想考还是读完研究生之后再考概率会大很多。如果你有幸被通知了去笔试,那么我说下考试类型,主要是以新闻翻译和英文稿件写作为主,考试时可以携带纸质的英文字典(电子词典不行)所以说实话学英语的和学国际新闻考新华社真的很占便宜。
笔试过后会有面试比率在1:4左右。面试比较轻松主要是面试官和你聊天为主,着重了解你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还有对新华社的认识和对新闻事业的认识。面试过后你就耐心等着,如果你被通知去进行实习那么你离新华社的工作更近了,因为通知去实习的比率是1:2,但是这也是最残酷的阶段,因为实习结束还要有一半的人被刷掉。剩下的一半才能正式签合同。
看完整个新华社的招聘过程,能不能考上大家自己心里衡量。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想考最好提前准备,否则几率很小,因为竞争很激烈,真的很激烈。
2、关于报考北京总社和各地分社的问题。相比较而言考总社的难度要高一些,考国内各分社相对容易些。但是相应的总社和分社之间的待遇和发展前景也相差也不少。
3、关于新华社的待遇问题,我想所有报考新华社的孩子们都天真的以为新华社的待遇一定很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新华社的待遇只能算媒体里的中等水平,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高。我曾有幸看过一次新华社职工的工资单,我这个朋友是07年进入新华社的,在摄影部。刚进去的时候基本工资是2000,加上补助(饭补+房补+车补),加班费,稿费(编辑没有)等一个月拿4000多一点,工作第二年涨了不少每月能拿8000左右,现在每月也就在万元左右(当然当记者的都有些灰色收入,这个有多少我不清楚,我说的只是那些不灰色的收入)。
相比较外企甚至国内一些其他一些比较大的媒体这样的收入只能算中等水平,以北京为例这样的收入保证你的生活肯定没问题,但是按现在的房价房子你肯定是买不起的(不过我认识的新华社记者好像还没一个在北京没房子的),以前新华社有公房,现在已经没有了。不过每个月有1200的房补,但是对于北京的房价来说也是基本没什么作用,今年开始也没有事业编制了,全部改为聘用制也就是只有国有企业编制了,户口的问题也变的很复杂了,后面我会仔细说,而且我前面说的是总社的待遇,国内各分社的待遇肯定要比总社低一大截的。
给大家泼了这么多冷水,下面说说好的,当然新华社也是有很多优势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挤破头要进新华社了。首先新华社是一个正部级单位,正部级单位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现在新华社的社长是正部级的干部,新华社里最小的官儿都是处级干部,而且每年从新华社调到各部委去工作的人也不少。所以想走仕途的同学可以考虑下,但是新华社里想走仕途的人很多很多,所以也要看你的个人能力了。
其次新华社是国家四大宣传机构之一,新华社记者在国内的社会地位确实很高,一个总社的记者下到各级地方都会得到非常好的待遇,这是其他媒体所无法相比的。再次,新华社的工作稳定并且想对而言工作压力要比地方媒体小的多。以北京总社为例。编辑的工作是上一周白班一周夜班,然后剩下两周就休息。记者相对来说要累一些,因为要出差,但是也没有地方媒体的压力那么大,收入要比编辑高一些。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也不存在下岗的担忧,而且这样的单位是旱涝保收的单位,如果你人际关系搞的好知名度高随之而来的还会有一些额外收入,这些就不需要我多说了。
4、关于新华社总社的编制和户口问题。首先国内分社新入职工以前也没有事业编制,至于户口除了上海、广州几个大的分社其余的基本没有解决困难,只要你愿意肯定能给你解决了所以不在此做过多讨论。主要说说北京总社的编制和户口问题。由于今年总社也已经没有了事业编制,那我说说事业编和聘用制也就是国有企业编制的差别的利弊。新华社的事业编制和其他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还不太一样,因为新华社的事业编制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取而代之的是退休金和公费医疗。这就和国企编制的五险一金产生差别。好处是养老和医疗都是由国家给你交钱的,你每月一份钱也不需要出,而国企编制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需要你个人出一半企业给你交另一半,这是福利上的差距。
但是事业编制也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没法跳槽,将来如果你想离开新华社除非你跳槽到另一家事业单位,否则你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是没法和企业编制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接的。所以从这方面说国企编制比事业编制更加灵活。而除了这点其他的事业编和国企编没有差别。
至于户口问题也是比较复杂的,很多外地的学生报考新华社很大的目的是为了弄一个北京户口。10年前报考新华社还是要有进京指标的,现在虽然不需要了,但是外地考生被总社录取的概率很低很大原因就是户口问题。如果你是北京院校的学生,学生户口在学校本来就是北京户口,所以总社解决时只是户口接收问题。如果你是外地生源而总社聘用你就要为你去弄北京的户籍指标,这个很困难的(虽然每年新华社在招聘时都介绍说外地受聘者的户口问题有多少北京市给解决多少)。所以一般外地的学生被录取后能解决北京户口的比率只有1/3。
5、这是专门写给想报考的朋友们的。我还是不建议北京以外的本科学生在这个阶段报考新华社。最好是换一所院校读研究生,而且最好是北京的院校,这样你努力之后才有机会,否则拿着外地本科学历(北京以外的一些知名大学除外)的同学恐怕连笔试资格都得不到。
对于考试的准备应该以英语、翻译、新闻英语写作为主。就算你要考新华社摄影部都一样是以英语考核为主的,面试里还会有一名英语专业的考官与你进行新闻英语的问答测试,所以你口语也要好。最后还是心态,归根结底还是你自己的实力,如果你真的有实力你可以去报考,新华社的考试还是非常公正的(因为找关系进去的根本不需要考试,而且所占比例是极其小的)。
Ⅷ 马云为什么说房价如葱
只是一句比喻,不看好房价上涨的意思,但葱与房子永远不可比拟。葱只是蔬菜的一种,不吃葱可以吃其他菜,房子用来住,总不能常住在汽车里吧?人口增长,人口流动,房子未来还是很重要的必需品。
Ⅸ 10月起,房价“全面下跌”,专家是怎么说的
近些年国家严厉打击炒房,外加各种手段调控楼市的现状,是否真能迎来房价的大幅下跌。针对这一问题不同的专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居房产研究院的副院长杨红旭表示,房地产政策的不放开,会影响很多有能力有需求的购房人群。湖北恩施、安徽马鞍山等城市发布的止跌令也显示,如果未来持续这种房价,只能靠部分限购政策来平衡。由此可以了解,假如购房政策放开,购房人群将继续上涨,高额的房价没有理由下降,因此不会有下跌的可能性。
可见专家的整体看法都是未来房价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最近总会看到新闻报道,北京天津等城市房价下跌的消息。对于老百姓而言,看到房价下跌的消息,内心无比喜悦。因为从2008年开始,房价一路飙升。最终的结果就是,今天我们面临的现状。我们还没体会生活的美好,就沦为了房奴。身上背负巨大的房贷,艰难前行。
我们还是憧憬未来能够拥有人人有房住的美好生活。
Ⅹ 今年的房价究竟如何走势
我的判断:2018年房价估计会涨20-23%!!
由于史上最严限购、限贷、限售政策继续实施,估计今年房价不会大涨,但应该不会怎么跌。限制政策只是抑制了需求,扭曲了房价,变相提高了门槛。这很有效的挡住了很多低收入的人,但也挡住了很多有能力能负担房贷的人。
现在有多种措施推进,但是效果不可能短期显现。比如有些地区推的共有产权房,但是盘子很小,影响力有限;提倡租赁市场,但是软配套政策(入学、户口、社保、市民身份)也没跟上;又据传要全国开始征收的房产税,但实际是增加房产持有成本,房价必然上涨。所有这些因素不一而足,都不能解决户口、小孩入学、市民身份、大量流动性高级人才的市民身份认同问题,估计对房价影响有限。我估计一旦限制政策宽松,房价估计会报复性上涨20-30%/年!!
考虑房价最终会走向合理,加上长期持有房产的成本(交易税费、持有成本、卖出成本,假设包含房产税以及差价的个人所得税20%),而且目前一线城市当前租金回报率仅2.08%(vs租售比)。,假设今年涨幅x%,15年后年涨幅跌至6.125%(4.9%基准利率上浮25%)。实际上我们是可以简单测算房价的短期涨幅,我粗略测算出以下涨幅x%,供有兴趣的人买房者参考:
卖房个税20%+房产税0%情况:房价至少要涨20.6%/年;
卖房个税20%+房产税0.6%情况:房价至少要涨21.3%/年;
卖房个税20%+房产税2.5%情况:中国明年的房价至少要涨23.8%/年;
买不买房基于自己的判断,别相信专家的,需要、负担的起就买。说房产税会导致降房价是忽悠人。我的结论是房产税落地的那一刻,就是房价报复性上涨的一刻!!!考虑中国房价的非理性和疯狂因素以及个人收入持续增长的现实,估计房价实际涨幅比要我上面估算的还要在加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