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地价格上涨有何影响 房价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房价上涨的因素有: 一、需求旺盛。供给严重不足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回停止福利分房,使答近几年全国住宅市场化消费成为一股洪流。而且,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每年约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留在城市
② 为什么土地那么便宜,房价那么贵
土地也不便宜,再加上建筑成本和开发商的利润,及地段、配套等因素导致房价高出土地价格好多!
③ 地价怎样影响房价
今年以来,高价地块在一些大城市不断出现,再次引发了业内关于房价和地价因果关系、招拍挂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讨论。 纵观三十多年来土地政策的变迁,我们大致可看出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至1987年是土地商品化和使用方式市场化的摸索阶段,《土地管理法》的出台明确了土地集中统一管理。1987年至2004年,《土地管理法》确立了对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和依法有偿使用的制度。2001年首次明确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出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协议出让仍是市场主流。2004年至今,土地政策基调从严,供应方式由协议出让全面转向招拍挂出让方式,并加大了对土地闲置的处理力度,调整土地供应结构,限制别墅类项目供地,增加中低档商品住宅的土地供应量。 要厘清地价与房价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地价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笔者以为,第一是政府土地供应计划。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的方式进行,土地供应计划也因此成为影响地价的关键因素。第二是商品房市场形势及未来走势。开发企业决定购买土地时,往往会从商品房市场形势出发,预测该地块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从而决定对该地块的报价。如果商品房市场销售活跃,房价处于上升通道,开发商拿地意愿就高,土地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相反,如果商品房市场处于下行通道,开发商拿地意愿不强,地价就会下降。例如,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上年大幅减少20%,导致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滑8.6%,土地流拍现象频频出现。第三是企业资金状况和融资环境。对于已经上市的开发商,土地是在资本市场筹资的工具,成为吸引股民购买公司股票的题材。房价上涨扩大了开发商从资本市场融资的空间,开发商拿着从资本市场筹集来的资金大量购买土地,导致地价上升;同时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和预期盈利的增加,也使企业更易于从资本市场融资。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推动,促使地价上升。此外,开发商取得土地往往还需要银行信贷的支持。信贷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开发商能够筹集资金的规模以及资金的使用成本,从而影响开发商取得土地的数量以及取得的地价之高低。当银行对房地产企业大规模放贷时,会有更多的开发企业竞投土地,也有可能推高地价。 再来看房价的影响因素。第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对房价有重要的影响。宏观经济形势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会增加住宅消费,推动价格上涨。第二是信贷政策。住宅消费涉及金额巨大,绝大多数居民一次性支付房款比较困难,银行的信贷支持使大量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比如,降低住房首付比例也就是降低了居民的购买门槛,降低贷款利率也可降低购房者的月供款,从而降低购房成本,增加住房需求。第三是税收政策。政府在房地产发展的不同时期,开征不同的税种、税率,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进而影响房价。第四是地价。地价在住宅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往往成为房价的决定因素。短期看,地价的变动会影响推盘速度,影响市场供给量,从而对房价产生影响。第五是经济结构。大城市基础设施好,就业机会多,已成为吸引社会资金、资源和劳动力的强大磁场,房地产市场需求巨大,房价会在相当长期内处于上升通道。 分析地价与房价的相互关系,笔者认为,首先,不论长期还是短期内,房价及其预期都是地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处于上升趋势的房价以及活跃的商品房销售市场会使得开发商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加大土地竞购力度,从而推动地价上升。其次,长期看,地价是房价的底线,如果地价高于房价或者房价与地价的差额使得开发商投资地产项目无法达到目标收益率,那么一部分开发商会逐渐转移到其他收益率更高的行业。这样,将减少商品房供给,推动房价上升,使得房价与地价的差额达到一个市场满意的水平。归根结底,房价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地价作为一种成本能否向房价转移,企业的资金实力,回款意愿和利润率的高低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④ 土地制度是如何影响房价的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需要土地房屋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周天勇
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概括为:扩大土地供应,国有延长年期,赋予近似产权,土地平等入市,征收以税代金,规划调节管理。未来彻底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局面将转变为:形成竞争性的土地供应市场,降低地价;抑制房屋投机需求,平抑房价;形成未来政府永不枯竭和可持续的地方财政,防止地方政府圈地囤地、浪费使用土地,并防止通过土地财政扩张滥用土地;防止现行土地及房屋等财产、财政制度形成的两极分化。
未来推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来自于城市化进程。最近一些学者的改革方案,专注于户籍制度的改革。虽然这非常重要,但是中国城市化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相比,存在两个重要区别:一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城市化进程中,人民群众创业活跃、失业率低,而中国大陆创业不活跃,实际失业率高;二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产权明晰,农民及其进城的农民从土地财产上分享了发展带来的利益,成为其创业资本、购买城市中住房和其他消费的能力,而中国大陆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没有从土地财富的再分配中分享发展带来的利益,形成创业资本缺乏、无法赎买城市住宅和消费能力较低的状况。土地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在于:在土地实物不断再分配过程中,其利益分配的流向,对于经济良性增长的推动和拉动力如何。从目前的土地制度看,土地强制低价征用,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城市化过程相比,从土地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相应利益没有留给农民创业和消费;推高房价,又剥夺了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创业和消费能力;而由于房价上涨形成财富积累的城市房东居民,则是食利阶级,并且其收入的边际消费率很低;行政寡头垄断高价卖地,使巨额的国民收入流入和集中在政府手中,形成腐败丛生、效率低下的投资建设、公务支出,甚至是三公消费。以上情形致使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调,政府消费和民间消费失衡,增长没有居民创业小微资本的推动,民间消费拉动增长的力量也就很弱。
具体来说,其问题在于:(1)地方政府将属于农民的土地,低价强制不平等征用,高价倒卖,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没有从土地的城市化中获得应有的利益,财富被转移集中到城市,相比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农民富裕起来了的城市化,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城乡发展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最重要原因。(2)越来越高的土地出让金,推高房价,使许多城市居民背上沉重的贷款,成了房奴,或者望房兴叹,只能租房,成为收入40%要由房东盘剥的租客;多套房者由于房价上涨而积累了大量财富,形成新型城市中的房东与租客两个阶级。(3)地方财政越来越依赖于土地倒卖,实际上是从农民和许多刚买房的居民手中积累收入,而大量的具有房产财富的居民却不交税,是典型的向穷人收税,而不向富人征税;从国民收入分配讲,政府通过土地的强制低价征收和高价倒卖集中了大量的收入,使GDP居民分配获得的比例下降,居民创业资本来源和消费能力都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4)由于地方政府收入的80%来自于倒卖土地和办开发区,而不是来自销售(销售税)和居住(房产税),政府热衷于扩城卖地招商,空城越来越多,土地浪费日益严重。土地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鸦片,一天不卖土地,地方政府一天难以维持。并且,因征地拆迁而引发的地方政府与群众的冲突此起彼伏,甚至发生了许多以生命进行的抗争。可见,土地制度必须进行彻底改革。
那么,怎样改革中国的土地和房屋制度呢?
第一,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节水技术、确立农民土地和宅地产权、防止假冒改造的前提和制度安排下,改造盐碱沙漠滩涂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土地,正视人口城市化和村庄衰落的客观趋势,整治村庄用地,跳出18亿红线思维来考虑和解决问题,扩大土地供给来源。
第二,废除政府卖地的格局,取消土地的行政“招拍挂”。所有土地,不管是法人拥有还是自然人拥有的土地使用权,都平等地进入农地、建设用地等各类交易市场,改变土地供应的行政寡头垄断格局,平等入市。我们坚决不能走土地私有化这条路,但要创新土地使用权和财产权,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
第三,为了便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鉴于农村村委会不是一级经济实体组织,以及农村大量土地实际上是村长所有并进行租卖,包括县乡强制行政收取农村集体土地等问题,应当取消和废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全部农村土地改为国有制,同时延长土地使用权,林地、耕地、改造过的沙漠盐碱滩涂地,其使用权定为1000年;农民宅基地、居民住宅用地为500年;工商金融等企业及社团法人用地为300年,形成近似土地财产权。
第四,对上述土地的长期使用年期进行确权发证,国有土地年期在法律上均视为一种近似财产物权,有继承、交易、抵押、入股、出租等所有财产的物权属性。
第五,废除土地出让金制度,以及取消在土地开发和商品住宅方面的各种费项,合并一些税项,改为征收土地房屋交易增值税和房地产税。对因卖地而一夜暴富的,征收累进的交易税和对个人所得税进行调节。
第六,政府宏观调控和规划管理,对于土地用途仍然要有严格的规划管理,包括国土利用规划,以及村镇建设规划,以及城市和城镇内土地的功能用途规划;对土地供需规模,中央政府用贷款窗口指导、利率和税收等手段进行调节。
总之,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概括为:扩大土地供应,国有延长年期,赋予近似产权,土地平等入市,征收以税代金,规划调节管理。未来彻底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局面将转变为:形成竞争性的土地供应市场,降低地价;抑制房屋投机需求,平抑房价;形成未来政府永不枯竭和可持续的地方财政,防止地方政府圈地囤地、浪费使用土地,并防止通过土地财政扩张滥用土地;防止现行土地及房屋等财产、财政制度形成的两极分化。使农民的土地财产化,能变现为在城市里创业的资本。避免城市居民无家可归,流落街头,防止企业再交出让金而倒闭引起大规模失业,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并且,由于城乡居民能从土地城市化的再配置过程中获得利益,政府向低收入人群让出利益,使他们的创业资本、购买能力等增强,形成国民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推动和拉动力。
来源: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016/c40531-23224142-2.html
⑤ 土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土拍之后房价上涨。
一、土拍是指土地拍卖,即土地使用权拍卖。在指定的时间、公共场合,在主持人的主持下,通过公开竞价而定价的方式买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因为土地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每次土地拍卖后,会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房价和土地出让金的价格会相应的上涨。
二、在我国,其土地使用权拍卖程序是:
①土地管理部门于公开拍卖前30日发出拍卖公告。
②竞买人报名参加竞买并索取有关文件。
③竞买人向拍卖人报送参加竞买的有关资料,经审核批准成为竞买人,交纳保证金,领取竞买号牌。
④在约定的时间、地点并按程序公开拍卖:主持人介绍拍卖地块位置、面积、用途、规划要求及其他有关事项;公布拍卖起叫价;竞买人按规定的方式竞相应价或加价,其最后应出最高价(或加价)者即为竞得人;签订《拍卖成交确认书》;竞得人在拍卖成交之日起15日内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交付相当于地价总额的10%的定金;竞得人按规定期限付清地价款后,依法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书。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第九条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第十条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第十一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出让方)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四)依照前款规定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具体程序和步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四条土地使用者应当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六十日内,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逾期未全部支付的,出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第十五条出让方应当按照合同规定,提供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未按合同规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第十六条土地使用者在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应当依照规定办理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十七条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经营土地。
⑥ 地价影响房价土地市场价格波动怎么样
据中指院最新土地市场情报显示5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3623宗,环比增加版9%,同比增加11%;推出土地面积14370万平方米权,环比增加18%,同比增加11%。共成交土地2552宗,环比减少2%,同比减少2%;成交面积9565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同比减少7%。5月全国300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19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3%,同比上涨58%;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64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1%,同比上涨52%。
⑦ 房价为什么会上涨 运用土地价格决定原理分析
土地出让政策的改革提高了土地价格。
旺盛的市场需求,“价高者得回”的拍卖方式迫使答房地产商为得到土地而竞相抬价,土地价格飞涨加大了商品房的成本,对房价上升起了主要推动作用。
开发商囤积土地和房产。
部分开发商拿到土地后迟迟不搞开发,大量囤积土地,加剧了土地供应紧张的矛盾。部分开发商则利用供需矛盾突出,囤积房源,并通过不记名“限购”、抽号等方式,进一步造势哄抬房价。
望采纳
⑧ 为何房价和地价会那么高
目前房价的高,
其实糟糕的经济形势作为基础,保障房的缺失、以及禁止城镇居民自行买地建房,赋予了商品房这种金融商品一个硬性消费的强大支撑力,导致商品房价格过高。
如果听起来难懂,我就给你打个比方,以车来说明。
一般人出行,通常是坐公交,租车,打的,或者电瓶车自行车等方式,只有有钱人才能自己买车,如果我是一个中产阶级,稍微有点宽裕,可能买辆差一点的车,几万块钱,加上每年养车1万5,大概5年的成本是三万多块钱,在一般的二三线城市,出行是比较方便的。如果我觉得买车不划算,每天打的的话,平均一次10元钱,一年可以打三千次的士。这样作为我本人来说,选择性比较强。
但是如果有一天,的士公交都被取缔了呢?要坐车只能买车了,后果会怎么样?后果肯定是汽车的售价水涨船高,因为你的出行是离不开汽车的,除非你提早1个小时出发上班,否则你就只能买车,那汽车的售价可不是调控就可以调住的哦。
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就是那么一个原理。
住房分两种,第一种是保障性住房;第二种是商品房。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用国家的土地,建造的房屋,一般又分为经济适用房、廉租屋、公租屋、棚改房等等。居住人没有对房屋的所有权,居住价格也相对便宜,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一般国家设定为当地人均年收入的六倍,但是不能转卖,要卖也是能原价卖还给政府。保障房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人人有房住的目标,这也是一个正常政府的基本义务(保证公民的衣食住行教育)。
商品房则是另外一种概念,商品房的所有人拥有房屋的所有权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在中国例外,是土地使用权),私人房屋及私人土地的升值后带来的财富也由个人拥有(产生财富后纳的税称之为房产税),所以,商品房是一种典型的金融产品(这里请注意,为什么炒大蒜是违法的,炒房子是合法的,就是因为大蒜不是金融产品,然而商品房是金融产品),是一种很正常的投资渠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导致开发商形成政策性的垄断。
在国外,除了到房产公司买商品房外,还可以以个人名义向政府买地,然后由政府规划,设计房屋的外部形状,统筹规划,自己建造房屋。这也是我们经常在国外电影里面看见的二~三层的小别墅房屋。但是中国不能那么做,中国老百姓只能从房产公司买房屋,城镇人口是不可以直接向政府买地造房屋居住的。所以形成了房产公司垄断居住房屋的现状。
那么搞清楚了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差别,我们在来说说商品房和保障房之间的关联。
刚才我提到了房产税,没错房产税正是连接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之间的关键点。
政府为了达到居者有其所的目标,就必须为中、下产阶级的人建造保障房,(首先给你住的地方,然后再由你自己决定,是要多努力赚钱买商品房,还是赚多少花多少潇洒走一生,你自己决定)那么政府造保障房的资金怎么来?当然是房产税了!
那么什么是房产税呢?可以这么理解,商品房的所有者,因土地的增值,而得到的利润当中,缴纳部分的税。
而缴纳房产税本身不会对商品房的所有者带来任何不利的影响,因为土地增值了,有钱赚了才达到纳税的标准,所以商品房的所有者会很愿意纳税给政府,而政府索取了房产税后,就有这个资金去建造保障房。所以,在一般国家的一般情况下,保障房和商品房是个共生的关系,商品房的价格越高,保障房的建设就越完善,而且还不单单收益的是保障房的建设,房产税还被用于地方治安和教育事业。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合理的征收房产税,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居住环境。
但是这是一般的情况,中国情况特殊,是不适合房产税的,因为其他国家征收房产税的目的不是让商品房的房价跌,而是让商品房的房价涨,再拿涨的部分取出税来补贴保障性住房,而中国目前是要让商品房的房价不涨,所以中国还没有达到征收房产税的先决条件。
中国房地产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刚才说道保障房和商品房是个共生关系,然而在中国则比较特殊。不同的国家,保障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各有不同,有的是8:2的比例,有的是9:1,但是有个基本点,就是先有保障房的前提,然后有商品房的市场,但是中国却是相反的,保障房比例是1,商品房是9。
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保障房会那么的少呢?
我们应该都记得,现在的80后,小时候和父母居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单位里分的。这个分的房子,就是保障房,在我们小时候,保障房的占比足有90%。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为什么呢?
那要从98年说起!
中国在98年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这里可以详细查阅网络:下岗),下岗危机到达最高峰,失业率高,就业率低,当时政府想到的办法,就是停止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增加商品房的建设,然后让原本应该买保障性住房的老百姓自己掏钱去买商品房,政府拿了土地出让金后,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把城市美化好后,再进行招商引资。而在建设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众多就业岗位,就业问题得到缓解,就业率得到报障后,周边行业(比如钢筋水泥)就得到发展,就业人数多了,零售业生意就好做了,中国经济就得到了喘息的时间。然而这样,必然会产生住房问题。
由于保障房的建设停滞了,商品房的刚性需求则日益凸显,而商品房也是一个金融产品,将一个金融产品赋予强大的刚性需求,其结果是非常恐怖的。我刚才说过了,商品房本身就是一个金融产品,不同于炒绿豆,炒大蒜,绿豆大蒜属于民生食品,炒作这东西是犯法的,属于违反“反垄断法”,抓住要坐牢的。但是商品房本来就是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的作用本来就是包含了投资用途,炒房虽然不合情,但是却合理合法。恰好有正值80后年轻人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对于房屋的需求越发的大,再加上近年来投资环境恶化,经济前景堪忧,大量热钱流入房地产,故此,房价来了个大爆发。
自从06年起,中国制造业全面衰退,使得大量工厂倒闭,大量资金撤出制造业,在07年涌入股市,08年股市崩盘,资金流入房地产。导致房地产全面过热,房价随即爆发。
所以,我们的商品房价格高昂,糟糕的经济形势作为基础,保障房的缺失、以及禁止城镇居民自行买地建房,导致商品房价格肆意高涨,而解决办法就是一手开始对制造业开展经济刺激计划,使得房地产热钱能够回到制造业,另外一只手开始建造保障性住房,争取在未来的5年后让保障性住房降低房屋硬性需求,逐渐影响房地产市场;同时,学习国外,开放老百姓在政府的规划下,允许老百姓个人购买土地建造房屋,
打破开发商的垄、断。
⑨ 是房价决定土地价格还是土地价格决定房价
很简单,地价影响房价,房价有反过来推动地价。就像钢铁影响汽车价格专一样。属
关键问题是:我国居民安居的土地应为无偿定量提供的,这样房价就应该是由建设成本决定。因为土地归全民所有,政府只是负责管理,就像主人和管家的关系一样。可中国的土地全民所有权被政府剥夺又高价卖给居民,并且随着房价提高而提升土地出让金以牟取暴利。这样房价又推动土地价格上涨。
所以,老百姓看到的是房价飞涨,而一旦房价有回落迹象,政府就会积极托市,与开发商一起维持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