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移民房和商品房那个风险大
在此发表一些拙见,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定性的分析房价高企中的中国特色社会因素。 1,我们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为什么这么高? 房价收入比是国外衡量房地产价格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按惯例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在3-6:1是比较合适的,可是在我国的很多大城市这个指标一般在10左右,像北京上海这样热点城市的普通市民家庭可能得不吃不喝十多年才能买得起房子,于是超前消费贷款买房也就成了一个普遍现象。 我个人觉得并非是房价收入比这个参数不科学,它能在西方作为房价准绳被社会接受肯定有它的道理,至于为什么目前在我们国家"失效"我认为是我们国家相对于西方国家特殊的国情所致。 这种特殊的国情总的概括起来就是一方面伴随着改革开放,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显著,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里不仅有农民工(实际上从购买力上讲他们对于城市房价并没有多少影响),还有那些在农村里富起来的小厂矿主,小老板,还有就是千千万万像我们这样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大学生。但是我们国家的这一点特殊国情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的,这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所以这只能解释为什么这两年房地产行业持续这么热,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北京上海这样一线城市它的房价收入比高的离谱。 我个人认为真正造就这些一线城市房价超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国过去条块分割的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留下的余孽。计划经济和户籍制度是中国人在过去几十年中城市发展人口流动的巨大障碍,试问那些生活在"地方",生活在"乡下"的国人有几个不知道北京好,不知道上海好(港台除外)。它们集中了全中国最好的几所大学,最好的医院,最好的文化娱乐设施,拥有高档的购物场所,最顶级的酒店,最多最便利的海外航线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吸引富人和投资客的理由。即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北京或者上海的户口,但是像异地置业这些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如今变得越来越简便。美国人口不过3亿,但他们数百年来均是自由迁徙,拥有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等一流的大都市(两个都市圈和一个加州),加拿大人口更少但是他们同样拥有一些著名的大城市,他们的房价直接取决于当地就业和收入状况(房价的本质就该如此)。而四倍于美国人口的大陆却围绕着两个城市转,有钱人都想往那边跑房价怎么能不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北京和上海两地的房地产金额要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难道这些都是老市民购买的?当然不可能,要知道两地的GDP总量加起来仅占全国的8%左右。 我们家在上海有个远亲,开公交车的,居住在那种老式的破楼房里,比较艰苦。在他现在住的房子附近正好在开发一个小区快结尾了,我爸爸问他为什么不换套房子住?他说那些房子都不是他们能买得起的,他看都不想看。要知道那是在杨浦区啊(相当于北京丰台之类的地方)。我的感觉北京和上海那些新开发的商品房,高档小区与其说是给普通市民改善居住还不如说是更多的为了外地的有钱人,投资客的需要。换句话说,当我们要计算房价收入比时仅仅采用当地居民的收入是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的,而如果我们真正去算算那些购买住宅的人,无论是全国范围内生意场官场上的富人,投资客还是本地的白领,金领他们的房价收入比还真是在6:1左右,甚至更小。 同样道理,受制于计划经济和户籍制度的影响和惯性,我们的各大省城和一些沿海城市因为同样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而使得房价和当地居民收入比普遍高于6:1这个世界一般标准。 一代代下来,房价就像刷子,他按以有财富和今后财富的创造能力把人分了类:大富的移民出了国,小富的在京沪或沿海地区,普通人只能待在二三线城市,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最后还是回镇上。虽然很残酷,但这很可能就是事实。 2,我们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为什么会出现泡沫? 我在上面的叙述并不是认为我们中国特别是北京上海两地的房价是正常的,我只是认为一定的泡沫有它的合理性,一个远远超出当地人们承受能力的房价都是不正常的,有大量泡沫的。虽然长期看北京和上海的发展远景非常好,尤其是上海,但是房价,特别是房屋的租赁市场,它一方面直接关系到投资收益问题,另一方面是和当地的就业情况和收入水平直接挂钩。从去年开始上海的房价屡创新高,但是租赁市场却相对低弥,报上还有一次登载说上海电力公司查电费发现很多房屋长期空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相关的报道)。过高的房价和不得不压低的租金共存显然是不合理的,升息或许是个办法,不过我现在想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多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即使租金不高房价上升空间极其有限它们也不撤走?换句话说为什么不蹦盘!我想有一种解释就是很多投资客他们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地方可供投资--反正这些钱闲着也是闲着。 就拿我自己家庭的情况来说,寒假回家时和父母商量去上海买房子的事情,我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就是房价收入比太高,我当时以为上海的房价肯定会跌,至少是微跌,结果这半年下来到了暑假整个上海楼市比年初还小幅上涨。前些日子父母终于决心要去上海买房了,在莘庄外环附近,离地铁莘庄站步行一刻钟(类似北京朝阳东五环一带),6200一平米,比年初贵了300一平,我说爸爸我毕业的第一年算是白干了。这次我没有反对,并不是我看好上海的楼市,实在是事出有因。说来怕各位不信,我家在宁波下面的一个户籍人口仅12万的小县城,市区新开发的楼盘已经涨到5700-6000一平米,就是那种六七层的板楼,用我他*的话说就算有泡沫上海的泡沫也没我们那儿严重。 我父母都是中学教师,这两年通过买卖房产(商铺)也赚了点小钱,不过比起我母亲的那些同事来可就很普通了,他们很多人就是直接炒地皮,就我们那儿的说法:炒房子算是最低等的,商铺第二,炒地皮才是最赚钱的。 在我们那儿还有两个比较独特的现象,一是农村户口比居民户口好,因为一旦拆迁农村户口的给地,城镇户口的给钱,钱不及地; 二是拆迁比市场上出售好,因为政府一般是按照市场价的120%赔偿。事实上真正炒房子的人不但有私营企业主,但更多的是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有一定技能的"中产阶级"。特别是水电,烟草,电信,财税,公安,医疗,教育等等单位的人,如果说私营企业主的利润可以扩大再生产,那么像我们家那样的"中产阶级"实在是没有其他投资的渠道,让我们去炒股吗?我们不太信任那些见不到的,容易授权力影响被暗箱操作的东西,看看股市的表现就知道了。 香港房产都经历过泡沫,rib是楼市股市一起跳,十多年还不见好。但是我们看到rib的房产泡沫的破灭本质上也是由资本逐利性导致的,"卖掉一个rib买回四个美国",如果按照rib国土为美国的25分之1计算,rib国土平均地价将是美国的100倍,而人均GDP也不过1.5倍的样子。更重要的是当时已经有很多很多的rib人在美购置不动产,当rib人看到相似的房子rib要比美国好多倍的时候,它为什么不把钱投在美国呢,毕竟美国又不是"脏乱差的烂地方"。香港也是一样,别的因素(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不谈,至少随着深港之间往来越来越便利,深港城市发展差距缩小就应该使深港两地的楼价差距减小。 回到我们大陆的情况,尤其是对江浙沪三地的一些中产阶级,金领,一部分私有企业主而言,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去买国外的房子,就算买得起也不一定能去住。难道让我们用闲钱去大街上买回一千台大彩电?那是笑话了。放在银行里虽然没有风险,但是靠它增值实在不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所以一看到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毕竟地皮房产是有限的,于是大家一窝蜂的就去了,而且就算目前看不到升值的空间大家也不愿意出手--实在是因为没有其他的投资途径可走了。
㈡ 北京东五环最便宜的房价是多少,在什么地方
你看看康佳沟怎么样?7000
采纳哦
㈢ 2017北京东五环富力又一城房价会涨吗
如果不出什么特别强硬的政策,北京房价会一直涨。
㈣ 为什么东五环外传媒大学附件的房价特别低
我看你把传媒二外的区域描述的很好,但实际上那不过是表象。真要有你说的那么好,大家不疯抢啊,这儿房价相对便宜,肯定是有原因的。给你分析一下。
先说地界。其实,传媒大学和二外这片区域是属于北京市区的边界,北京市区的划界就是“西到石景山,东到定福庄”,说白了,定福庄这儿就是北京城乡结合部,很偏僻的。如果不是两所高校撑着,这儿老衰败了,那些生活商店几乎都是为学生而开的。自二外向东至土桥,很多平房,也有很多自建房出租给“北漂”的工薪族,每到上下班的时候非常的挤。
这就说到交通了。先不说八通线换来换去很麻烦,你在上下班高峰坐过传媒大学站或双桥站的八通线就知道了,人特别多,基本上挤不上去(有次我早上八点过拎着行李去传媒地铁站准备转机场快线,工作人员不让进。说现在人都挤不进去你拉箱子的更没戏。后来打车,用了接近三个小时,差点晚点)。就没行李的也通常是三四趟才能勉强上去,上去后脸贴玻璃的那种。如果自驾的话,一入大悦城的范围几乎别想动,那儿在高峰时段非常堵,公车更不用说了。如果你是在国贸上班的话还好些,要是更城中心的地方工作,或者去一趟海淀,真的是很不方便。
然后说人员构成。前面说了,自二外到土桥有很多自建房或者出租房是给“北漂”的,这里的流动人口很多,人员混杂,容易起纠纷事故,很多人只是把这片区域作为暂居地,真在这儿买房的人很少,我知道的买房的也是拿来做出租的,还是做成隔间那种,价格很便宜。治安会有一定隐患。
还有一个政策的问题。国家对于城乡结合部的住房产权政策有漏洞的(边界处城不城乡不乡,最不好管理),有许多开发商卖的是小产权(20年),你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中陷阱了。而且对于这种边界区域,以前一直都是种庄稼的,国家真的是说拆就拆,到时候陪你点款,装修费都不够(西四环的四季青一代就是很好的例子,一直卖小产权)。
最后,就是一个性价比问题了。我这段时间也在考虑买房,对比过。这块区域的售房成交率并不很高(别听那些中介吹)。有钱的都找交通更便利,条件更好的区域;稍微拮据点的会选择更远一点的通州。反正定福庄通州买房都上不了户口没什么福利,而通州离定福庄也不远,虽然是完全的郊区范围,但也有地铁,驾车离这儿也就是10几20分钟的,而且房价更便宜,在成熟的小区的话,治安会更有保障。
所以,定福庄这块儿几乎是处于“夹心饼干”的状态,地理位置不是特别偏(好歹是城边)但也不是很有优势;表面看着还算繁华,实际上像样的超市都没有一个;人员流动大,有安全隐患;房价均价在一万五至一万八左右,看着好像较低,但实际上没什么升值空间(要投资找黄金地段了,要居住会找更便宜但交通条件差不多的通州一带),还有住个一二十年就有被拆的风险……
综上,定福庄这块儿的房子不是很好卖。你也知道市场都是由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买的人少了,房价自然就跌了。
㈤ 北京东五环的远洋一方房价未来3个月内会跌吗还是会涨跌多少涨多少
5环也要看地方和楼盘,例如玉泉路附近的万达广场、远洋山水到现在还是13000以上,但是偏僻一点的南五环会便宜一点,但是比较起来,房价基本未降,降的只有
㈥ 想在北京东五环外买套房子,大概房价是多少
乐东300,和 中建玲珑山 是在开的新盘。不过都是50年产权,如果贷款首付百分内之五十,贷款年限10年!东五环容外品质和小区绿化整体不错的就是 <水郡长安 >了,
有需要的话电联15117960380,水郡长安东区3-106阳光上东经纪-李瑞鹏!
房屋面积一居;56-62平(135万左右),
两居;112.69(190万左右)复式
三居室;148(东南,西南)270-280左右
152(南北通透300-320左右)低板
155(南北通透300-320左右)
㈦ 北京二手房价连降6个月是真的吗
刚需房、学区房、改善豪宅均出现超百万元降价 全款买房比例超过商业贷款比例
北京二手房连降6个月最高降幅超过20%
本月7日开始,不少小区已经率先开始了供暖,然而,冬日里的暖意明显没有传达到冰冷的楼市里。二手房方面,调控政策经过大半年的发酵,作用愈加明显,无论是西城、海淀的学区房还是朝阳、丰台的改善盘,甚至昌平、大兴的刚需二手房,都出现了明显的降价。
根据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末,北京二手房成交价格连续下跌,从未上涨。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尤其是一些核心区内的房龄较大、户型较小的老旧房源,降价幅度相比今年的成交高点,都超过了20%。
二手房最高降幅超过20%
在王府井某家基金公司上班的孙小姐,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急切需要用房的刚需,父母名下有两套大三居的房子,让她从来没有为住房感到忧愁过。但随着工作越来越辛苦,每天从五环外的家里到王府井上班,往返差不多需要两个半小时耗在路上,这让孙小姐每天都感到很疲惫,于是买房,离公司近一点就成了她最迫切的需求。
不想距离父母太远,又想有地铁直达公司,于是5号线周边的北三环、北四环一带就成了孙小姐重点关注的区域。
“刚考虑买房的时候,正好赶上调控,于是买房计划放缓,如今重新开始看房,发现原来关注的小区都降了好多。”孙小姐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每天都会在网上查看一下惠新西街北口和惠新西街南口附近的两居室二手房。到了年底,房源相对来说增多了不说,价格也下降了不少。
“惠新里小区是我最心仪的,距离惠新西街南口步行几百米的距离,上班很方便。”孙小姐透露,3月底的时候,经纪人催促她尽快下手,原因是南北通透的两居室成交价格已经到了9.5万元左右,当时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室报价780万,成交价也得至少760万。可如今,孙小姐再去看房时,整个小区房源的报价也普遍在7.5万元/平方米上下。仔细一算,价格降幅都达到了20%。
以该小区的三居户型为例,9月至今挂牌的五套房源,仅有一套售出,三套房源的业主选择了停售。负责跟踪该小区业务的一名中介人员表示,成交的那套房源是因为价格相较之前类似房源价格下跌了近100万元,加上买家是为了结婚购房,也比较着急,双方很快就实现了成交。
上述中介人员表示,从他从业的历史和接触的业主看,一般房源上线几周即选择停售的业主,很多都不急于出售,挂牌的主要目的就是试探一下市场,看看能不能遇上合适的买家。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有的业主会将房源价格定得很高,碰碰运气,而市场冷清的时候,房主一般会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挂牌,没人买单后,不急着出手的房主就会选择停售。
他最近接触业主感觉下来,预期明显出现松动,如果碰上真的很有诚意的购房人,业主都比较愿意坐下来和买家认真谈,一般多多少少都会给出一定价格上的让步。而一些不愿意在价格上作出让步的业主,直接就选择停售。
链家研究院研究员魏艳霞分析称,市场成交及新增供需似有恢复到9月中上旬稳中微升态势的迹象,但回温乏力。成交节奏依旧缓慢。二手房业主预期有实质性松动,月度挂牌价数据显示,与4月相比,10月新增挂牌价下跌12.6%,随着预期的松动,态度也有所缓和,客户在交易中话语权增强。
交易量降至日均300套以内
价格虽然下降明显,但成交情况依旧不乐观,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统计, 10月份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网签5500余套,同比2016年10月同期下滑72.8%,日均网签只有270套。
数据统计,上周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网签1898套,环比前一周下降了5.6%。日均网签约271套。
结合周网签量走势、每日网签量走势可以看出,北京二手房交易目前仍然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表示,经历新一轮调控带来的直线下滑和快速触底后,北京二手房市场已经开始向正常交易水平恢复,但回升的幅度小,速度慢,走势显得理性而稳定。
胡景晖表示,今年“317新政”及一系列后续政策出台后,市场上的投机投资得到了很好的遏制,许多正常的、刚性的需求也因市场下行预期的增强而进入了观望和等待期。在此期间,北京二手房交易迅速低位企稳,房价也持续小幅下跌,经过几个月的观望后,部分需求开始重新考虑入市。
全款买房成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调控政策关于首套房认定的变化,使得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对于大部分购房人来说,首付提高至八成以上,进一步促使全款买房的增多。
市场研究院统计显示,10月北京的二手住宅交易中,全款支付的比例为33.3%,商贷支付的比例为23.9%,市管公积金支付的比例为26.9%,其它支付方式的比例为15.9%,这也是北京二手房交易中少有的全款买房比例超过商业贷款的现象。
总的来看,前10个月,商贷支付购房的比例曾经超过一半,但3月调控开始,商贷支付占比不断缩小,从过半下降到了四分之一;全款支付占比不断扩大,一度从四分之一增加到近半;市管公积金支付占比及其它方式的占比也一直稳步扩大。到8月、9月、10月时,全款占比稳定在33%左右,商贷占比稳定在24%左右,市管公积金占比稳定在将近27%,其它方式稳定在15%左右。可见,在政策、交易量开始稳定的情况下,北京二手住宅交易的支付结构也逐步稳定了下来。
业内人士表示,贷款仍是当前绝大部分人购房所必须采用的方式,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高房价城市,由于公积金贷款额度较小,使用商业贷款购房曾是大部分人的选择。“317新政”后,二套以及非普通住宅的首付比例大幅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也不断提高,批贷门槛严格,一系列政策让商贷购房的比例大幅缩小,全款购房及其它方式的比例大幅增加。
90平方米以下户型为二手房交易主力
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统计,北京二手住宅10月的交易中,一居室占22.1%,两居室占55.3%,三居及以上占22.6%,各户型占比与9月的21.7%、55.6%、22.7%基本一致,整体结构保持稳定。
10月北京交易的二手住宅中,60平方米以下、60-90平方米、90-140平方米、140-200平方米及200平方米以上各占36.0%、37.9%、20.3%、4.9% 、0.9%,除60-90平方米环比9月增加了1.1个百分点外,其它各面积段占比与9月的差距都在1个百分点以内,整体结构同样保持稳定。
胡景晖表示,两居室符合大部分家庭的居住空间要求,价格也更为合适,所以一直是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房源供应主力和市场需求主力,占北京二手房交易过一半以上。从面积上看,非普通住宅总价高,首付比例高,交易困难,所以绝大部分的二手交易都是140平方米以下的非普通住宅。
而在非普通住宅中,60-90平方米的住房更符合大部分家庭的空间需求,所以交易占比最高;60平方米以下由于总价较低,有更多的人能够承受,所以交易占比基本与60-90平方米的一致;90-140平方米大多是改善型家庭所需求,更高的总价对家庭经济实力也有一定需求,所以交易占比最小。整体来看,90平方米以下的二手房仍会是市场的主力,也是成交周期相对较短的热门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