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房价走向如何最近
2017年走势如下,一线城市、计划单列、省会城市、直辖市会涨价,其他城市不会涨太专多,原因如下:
1、中国城属市化进程,就是一个人口由农村向县城、县城向二线城市,二线向一线城市流动的过程。而一线城市总是有限的,北上广这些房价只能上涨。
2、一个学生,大学毕业,一般都是留在本地,很少有回家乡的,而大学所在地,一般都是一线二线城市,而留在小县城的人很少,这就导致人口不断向大城市流动,自然房价也就更高了。
3、一二线城市,教育水平,生活质量更高,相对来说房价也有增值空间,而小县城的线房子,自己住还是可以的,如果增值,增值力度不大,除非类似于雄安、通州之类,被天上馅饼砸中的幸福地区。
❷ 中国的房价究竟怎么了
不可能。
中国的房价有很大一部分是土地价格,土地属于国有,所以不会降价。
另外,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都是银行贷款进行购买交易的,一旦发生暴跌,会影响银行金融稳定安全。
❸ 如何看待中国房价
中国人中国的方向。中国的房价目前他总是不太均匀。比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自己的大城市的房价是比较高。140认真工作的人,生活的人,他只顾他的金钱,挣的也多。他跟放假是匹配的。
❹ 中国今后房价走势如何
就目前来看我不认为房价会降,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在做决定: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再加之我国已经加入WTO,外来人口也会倍增。
虽然国家进行了调控,也出台了一些房改措施,但效果依然不明显。
所以分析未来几年内房价肯定还会稳中增高。
具体涨多少很难预计。
房价为什么会暴涨?
最近一年多以来,各地的房价基本上都翻了一翻,有人说这是炒作,有人说这是泡沫,我不这么认为,
试想一下,想把什么东西炒起来绝不是几个奸商能做得到的,这一定是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为后盾的,否则要是没人买,你房价再涨也是每人买,房子要是真的多的买不出去自然会跌。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需求在推动房价呢?
我来告诉你,80年代初期,大批的知识青年返城后成家立业,基本上6-70年代十几年的积累的年轻人都集中在80年代初结婚生子,而25年后的现在正是那一批独生子女成家立业的时候了,这年头没有年轻人在愿意和父母住一起了,又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就是倾家荡产也要为孩子们置办个小家的,所以说有如此大量的社会需求为后盾才是奸商们爆炒的基础,谁让你非要结婚呢?结婚没房子行吗? 还有现在谁不想在繁华的街市里生活,也是人的思想变化,认命吧,房价短期内不会跌的。
❺ 为什么中国的房价怎么高
和人口多有很大关系,其实中国在历史上,只要安居乐业的朝代都是房价高,本来土地就回是硬通货,加之现答在人口是世界第一,房价高不算新奇,房地产本身也是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世界上几大经济城市的房价都是很高。历史上也从来没低过,所以不要抱怨这些,人活着就得努力,没有坐着就住好房的,就是是富N代也得老一辈努力的结果
❻ 中国房价走向如何
1.未来十年,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虽然没有前十年那么夸张,但基本上会一直涨,且涨幅不小。(具体涨幅本来不想预测的,因为一线城市是调控政策严厉实施的城市,几乎神仙也难猜。但为了给大家个示范,我猜个数,10%,2013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10%左右。如果没有出台真正的打压房价的政策,例如高额的房产税,那么一线城市还会以10%的增速再长10年。)2. 未来十年,二线城市仍然是持续上涨,涨幅小于一线,但重庆可能会是这19个二线城市中涨最快的,重庆涨幅略小于一线。(同上,为了给大家个示范,二线城市涨幅在每年5%~9%之间)3. 未来十年,三四线城市根据当地经济和就业好坏及以前炒的泡沫程度出现严重分化。有些地方涨,有些地方跌。但基本上都没啥投资价值了。(同上,为了给大家个示范,三四线城市涨幅在0~3%,跌幅在0~5%)4. 未来十年,五线城市除了有特殊原因的(如工业特别强或旅游资源特别好之类)少数,只有跌的份了。(同上,为了给大家个示范,五线城市绝大多数会以平均每年5%的幅度阴跌。关于下跌的模式我要说明一下。基本上不会有暴跌,每次下跌一点,就会吸引一批刚需入场,然后就是小涨,然后再下跌。每次套牢一批有效刚需后,就会接着跌。最可能的情况就是五线城市象日本房价那样,阴跌20年,平均每年5%,直到20年后达到五线城市历史高位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最近三年五线城市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房价僵持,有价无市。在这三年中,有些城市涨,有些城市跌。但三年后,基本上就是90%的五线城市开始跌了。)
❼ 中国的房价现在如何
2008年,全国房价,整体下降已成定局。 2008年4月22日,发改委价格司发布了一季度住房市场价格形势分析,认为“全国房价整体将保持温和上涨趋势”。理由是:一是从当前宏观经济情况看,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有一定拉动;二是钢材、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三是近期股市深幅调整,大量资金逃离股市,这些资金很可能选择再次进入房地产 市场,从而拉动房价继续走高;四是居民在等待观望后也会逐步选择进入住房市场。 可见,资金是决定房价走势的“生命之源”,离开了资金,作为大宗商品的住房消费,必然陷入萧条。 那么,现在的资金状况如何呢? 首先,看看银行贷款。房地产市场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源于金融机构: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而个人通过按揭贷款购房的比例占全部购房总数的90%以上。但是,2007年9月27日,我国实施了房贷新政和贷款规模调控政策,银行向房地产领域输入的资金流量迅速减少。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近两个月来,其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量甚至不到往年的1/5。银行贷款收紧,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住房成交量急剧萎缩。第二,去年一个接一个出现的“天价地王”在2008年销声匿迹。 其次,再看看外资情况。很多人一直认为,当银根收紧的时候,合法进来的外资和偷偷溜进来的部分热钱会流向房地产领域,填补银行资金收紧留下的空缺。这种理论在几年前甚至两年前都可能是成立的,但是,现在,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海外资金大规模流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一,最近两年,我国有关部门不断对外资流向房地产领域进行规范和限制。典型的如2006年7月,建设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规范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并对境外个人在境内购房设立了限制条件。 第二,国际热钱的目的是追求暴利,但这个暴利的获得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完成,不然就不称之为热钱了。目前,中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房价从绝对值上来看也与发达国家比较接近,民众的收入水平不支持房价继续保持高速上涨。同时,中国政府一直在不断出台调控措施抑制房价上涨。在这种情况下,热钱敢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对赌吗?要知道,房地产毕竟是变现能力比较差的商品。 第三,目前的流动性过剩状况已经与2007年之前明显不同。现在的流动性过剩状况是与流动性短缺交织存在的,看看那些因资金短缺陷入困境的企业就不难理解这一点了。同时,现在的流动性过剩状况缺少了一个重要源头,即发达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是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而现在饱受次级债危机困扰的发达国家,正在快速地从流动性过剩向流动性不足转变。有媒体报道称,美国银行出于次债引发的资金压力,打算出售所持有的部分建行股份。而在4月22日,美国银行便宣布因受资产减记和信贷成本上升,今年一季度赢利同比骤跌了近80%。正所谓无风不起浪。目前,发达国家这种资金短缺的现状,正在促使大量资金回流。部分之前流入我国房地产领域的资金甚至可能陆续撤出。要不然,热钱比较集中的珠三角地区的房价绝不至于在短期内下降得如此之快。 再从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联系来看。发改委报告认为,近期股市深幅调整,大量资金逃离股市,这些资金很可能选择再次进入房地产市场,从而拉动房价继续走高。问题是,我国股市从去年10月16日步入调整期,到现在为止已经下跌近半,股市的下跌与资金的流出有关系,那么,假如这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市场,房价应该是上涨的而不应该是同步下跌啊?指望股市的资金流向房地产推高房价是不现实的。 第一,进入股市的资金存在着快速变现的投资偏好,而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存在着稳定收益的偏好。目前,股市因套牢资金难变现,而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也开始高于收益,资金从股市流向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不大。说得直白一点,两个领域资金的替代性是有限的。 第二,在我国股市已经下跌近半,许多股票已经开始具有明显的长期投资价值的情况下,资金更大的可能是流向股市,一些对变现有偏好的资金还可能从房地产市场流向股市套利——毕竟,股市下跌的幅度远远超过房价。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刚刚披露的上周(4月14日至4月18日)的数据显示,A股持仓账户数正在增长。而上周还是股市最悲观的时候,随着股市趋稳回暖迹象逐渐明显,流入股市的资金将逐渐增多而不可能减少,根本不可能有很多资金从股市流到房地产市场。 以上仅仅是从资金层面进行分析。当然,分析房价走势的工具有很多种,笔者仅仅凭这一种工具分析,就使得发改委相关报告内容的纰漏显露出来。发改委价格司的报告对投资者的影响很大,它应该更严谨,以更多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证明其观点,而不仅仅是脱离实际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