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房价走势 > 政府如何管理房价

政府如何管理房价

发布时间:2021-01-19 01:43:49

1. 政府如何抑制房价上涨

只要树立为民思想,放弃土地财政,打击炒房者,征收多套房屋的房产税,立马降低

2. 政府如何指导房价

并不是指导,而是测算。如果你去各市的土地总公司就会发现都会有一张回地图,依据地区答成熟度和发展度被分割成各种颜色并区分等级的色块,级别越高的地块出让价格越高,同时所在地的二手房政府指导定价也越高。同时政府定价的一项功能是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交易双方利用阴阳合同(成交和备案价格不一致)逃税。

3. 谈谈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防止房价上涨

出台限购措施,严控首付比例,严控贷款,同时防止开发商捂盘,不正规涨价,抑制土地拍卖价格上涨,敦促地产开发商理性竞价

4. 政府如何调整房价

中央政府现在的做法是:
首先,慢慢收紧银行信贷(最近的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版就是,当然也有收缩流动权性的意思),并逐步提高房地产行业信贷门槛,从而来约束房地产行业良性发展。
其次,强力推进公租房和保障房建设,对商品房市场进行分流,暂时减少刚性需求,进而抑制商品房价格因需求过快上涨。(同时也是保障民生的举措)
最后,提高住房保有阶段的成本,即积极准备开征房产税,以抑制投资保值需求。同时与保障房政策相结合,既有效的抑制了投资保值需求,又解决了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因为增加的房产保有阶段成本肯定会转移到租房者身上,而保障房的廉价租金会拉低商品房租凭价格,也就增加了商品房保有者的成本,抑制投资需求)
总结政府调整房价的方法就是:抑制投资、投机、保值增值需求;逐步分流、缓解刚性需求,从而平稳房价,让房价实现软着陆。
中央政策是好的,但施行起来效果怎样,还需要地方政府配合。目前房价还不存下降的可能,因为地方政府的利益纠结。

5. 如果你是政府主管部门想让房价下调会怎么做

计划生育,一家只能生一个。不管是哪儿。

几十年之后,人越来越少。房价自然会降的。

6. 政府怎样调控房价

最近,住建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紧锣密鼓地出台了若干房地产调控政策:从“营业税征收2改5”,到“国四条”,再到“拿地首付不低于50%”,从“5年内普通住房转让差额征收营业税”再到“督办全国18宗房地产闲置土地”,调控之声不绝于耳。 但是,相关调控措施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这些措施不仅未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滋生出了新的问题——这也是被以往房地产调控后的效果证明了的,几乎每次房地产调控过后, 房价 都会出现新一轮报复性上涨。 12月23日,在接受央视《今日观察》采访时,我提出了两点建议(播出时只播了第一条): 一是对现行分税制进行调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的财权减少了,事权反而在增加。地方政府不仅要 发展 经济,还要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但它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目前,地方政府基本上就是通过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相关税费收入来填补这个资金缺口的。所以说从利益驱动方面来看,地方政府是没有任何动力去抑制 房价 的。道理非常简单, 房价 上涨,才能拉动地价上涨,地价上涨,地方政府才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无论房地产调控措施多 么 严厉,最终都要靠地方政府来落实,由于受制于利益因素,地方政府在执行房地产调控 房价 只会阳奉阴违。因此,要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分税制进行调整,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在它的财权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地落实抑制 房价 上涨的措施。 二是改变现行的官员政绩考核标准。现在主要以GDP来考核干部政绩,地方官员为了获得更高的GDP增速,更有动力推高地价、 房价 ,以提升其进行基本建设投资的能力,推高GDP,获得更多、更好的升迁机会。只要这种畸形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不改变,地方官员推动 房价 上涨的动力就永远不会减弱。GDP只是量化经济活动的一个指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追求民众幸福指数的提高而非GDP,我国的许多官员本末倒置,在畸形的考核制度下,把GDP当成了唯一的追求目标。试想,在这种考核标准下,哪一位官员能够真正关心民生呢?因此,现在必须尽快调整对官员的考核标准。 由于这两条建议,在目前并不受到重视,那 么 ,就必然导致越调控 房价 越涨的畸形结局。 以土地“重拳”为例。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如果开发商拖欠价款,不得参与新的土地出让交易。此举被媒体称为“房市调控第一拳”。 开发商囤地、炒地的目的,在于获取增值收益。即使让开发商一次性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他仍然可以囤积土地,坐等土地升值。也就是说,开发商囤积土地的源动力不在于他是分几次拿的地,而在于他可以分享升值带来的暴利——这种暴利甚至超过他搞房地产开发获取的收益。中国的许多开发商并不建房而只炒地,也源于此。 其实,打击囤地并不需要另出“重拳”,只需严格执法即可。我国早在1994年7月公布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就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20 %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此后,国家又陆续出台类似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越来越多,而囤积土地的现象却有增无减,囤积土地者有恃无恐,原因在于法律与土地一 样 “闲置”。如果严格执法,没有一个开发商敢囤积土地,道理非常简单,囤积两年后不仅不能享受增值收益,连地也重新被政府收回了。这个账开发商都会算。 开发商为何敢囤积土地呢?因为地方政府纵容。 那 么 ,地方政府为何纵容开发商囤积土地呢? 利益使然。 地方政府如果严格执法,对囤积的开发商进行处罚,开发商争相拿地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地价就会跟着下来,地方政府的收益就会减少。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慢慢拿出土地进行拍卖,开发商高价拿地后坐享升值之利,双方都有好处,互惠互利,就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让地方政府去处罚与自己处在同一战壕中的囤地者,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但见法规纷飞,就是不见囤地者减少。 房地产调控的重拳,应该打在供应上。通过严格执法,迫使开发商按照规定开发,建造成房屋供应到市场。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开发商原本有限的资金大部分用到拿地方面,提前确保了政府出让土地的收益安全,却可能使开发商因资金紧张,开发进度进一步降低。 而且,在“地王”不断涌现的大背景下,动辄上亿元的土地,没有实力的开发商根本没有竞争力,在首次缴款比例提高后,这些开发商被淘汰出局,进一步减少了房屋供应能力——小的开发商是这个市场的必要补充。同时,行业的垄断性加强, 房价 会进一步上涨——中国油价高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垄断导致的必然结果。如今,这种垄断正在快速向房地产领域蔓延。 另一方面,许多供应到市场中的商品房被炒房者囤积起来,人为减少了市场供应,是催生 房价 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手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增加了流动成本,而这些成本在房屋供应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很容易转嫁到民众身上。而且,流动性的降低,也会导致房屋实际供应量的下降。 显然,这些重拳并不能真正抑制 房价 的上涨,原因在于,这些重拳都首先在悄悄确保政府的收益不减少,高 房价 是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炒房者利益共同推动的结果,作为获取主要收益的一个主体,地方政府必须带头压低地价,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挤压房产商的暴利,否则,在各方利益都不减少的情况下,出台的任何希望 房价 下跌的措施,都将成为空谈。 房市调控重拳必须打到点子上,那就是,打到利益上,打到供应环节上,否则,花拳绣腿耍得再好看也难有效果,更有可能, 房价 还被“重拳”打得越来越高。 后记: 我对避开根源的调控措施抑制 房价 已经不抱任何幻想。 《通货膨胀早已在我们身边(兼谈 房价 )》一文是我对未来 房价 趋势 走势最明确的分析: 在综合这些年的大量数据及政策信息后,我得出结论:政府能够容忍的中国 房价 的最大跌幅应在 20 %以内,时间应在 10 个月以内。超出这个极限,政府就必然出台救房地产的政策。 20 08年, 房价 刚刚步入下跌轨道不久,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的出台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除非有能够替代房地产解决地方政府财政缺口的产业, 房价 虽然会有调整,但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推动下,大 趋势 仍是上涨,会一直上涨到即使在任何推动力量下也不能再上涨为止,即崩盘为止。 当下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开发商等强势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他们已经能够直接影响一些政策的出台。公众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权力部门的高官(对政策出台有决定作用)与开发商勾肩搭背在一起,宛如同志。在这种情况下,官商勾结之网如何能够打开呢?谁来打开呢? 我认为: 房价 是长是跌已经是人们现在关注以及争论的一个焦点,我觉得每次在出台一些政策后,虽然市场是有些暂时的低迷,但是过后会有个报复性的上涨,从08年就是,当人们还觉得08年底09年初 房价 会降到个能接受的价位的时候,不曾想 房价 在不经意间就起来了,而且是报复性的上涨,让人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已经跟不上脚步了,很多人都后悔没有在年底年初的时候把握住机会,所以我想不管是一时的调整能下来多少,长远看 房价 还是要涨的,只能自己去把握机会了

7. 政府调控房价有哪些手段

政府调控房价的手段:

  1. 中央银行应当管好流动性,收回超过经济实际增长因而属于过度增长的货币。同时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更不要让CPI超过存款利率;

  2. 改善社会投资环境,规范和加强对股市的监管,使上市公司真正成为股东的公司,体现股东的利益和权利,给股东以应有的回报,让社会有更多的可靠的投资渠道;

  3. 改革现行国家的财政税收体制,实现事权与财政的匹配,应当让地方政府享有更多的财力办事,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4. 对超过当地平均住房面积的住宅及物业征税,使之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源。遏制和打击炒房和投机;

  5. 以上对策与措施,可能更多的要由中央政府主导和制定,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执行和实施,如果没有国家统一的房地产政策和调控目标,仅靠地方政府的自觉行动,房价调控是难以成功的。

8. 中国政府如何控制房价虚涨趋势

宏观调控

9. 降房价,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降低商品住房价格是有可能实现的,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政府为内了降低市场风险,容可以采取必要的激励政策,或者是团购保障性住房的做法,鼓励开发商主动降价。当然,房地产市场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人们买房子大多是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房价处于下降通道,人们担心后悔很少会出手购买。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还要尽量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以利于人们做出理性的购买决策。

降房价,最简单的,是把地价压下去。但是,这涉及各级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今年土地出让金已经下降了30%多,压力已经很大。如果再降价卖地,那真是雪上加霜,所以这不太现实。

不过,相关税费、各环节的图章,现在还是很多的。不光是制造企业,相关服务领域也应该简政放权,降低这些交易成本。

建一个房子,除了消防、安全这些好理解的图章要盖,就连文化、体育这些部门的图章也要盖,有时候没有100多个图章,你这房就甭想卖出去。这个意思就是,要么你得给这些部门送房子,要么人家买房子的时候你得照顾,这里面交易成本的负担是非常大的。所以说,税费、交易成本这些,是最有压缩空间的。

10. 政府抑制房价的措施

抑制房价,一是提高供给,而是降低消费,这两项目前效果不大,因为受到的干扰因回素太多,而且答需求的旺盛远远超出供给,这使得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柔性措施都无效,房地产开发商仍然会蜂拥开发,就算把房价飙到天上去,也不可能使得供需平衡。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1.政府停止一切地皮买卖
2.提高房贷利率

抑制房价,长期可以从降低行业利润率着手。
1.提高行业成本,划定行业工人工资的下限,提高开发成本
2.规定房产价格,这价格不能从房产开发成本角度考虑,而应从城市收入角度计算,给他定死价格上限。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抑制房价,调节好供需。
政府为何不这么做?不要相信“刺激经济,保增长”一类的废话。

经济学家的所谓利用房地产拉动内需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房地产拉动的只是投资,而不是内需。

地方政府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房地产买卖,不从源头上杜绝,就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阅读全文

与政府如何管理房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产培训机构有哪些 浏览:243
十年期房货利率 浏览:239
天津小户型中单怎么装修 浏览:506
怎么卖个人二手房 浏览:888
房地产投资长期看什么短期看什么 浏览:168
柬埔寨期房 浏览:603
大型开发商维权 浏览:224
南通开发区新开苑房价多少 浏览:801
房产达人怎么买锤子手机版 浏览:70
沙特阿拉伯需要什么样地产地证 浏览:442
商品住宅房产证 浏览:733
农村房产证没有怎么办理 浏览:587
外滩的房价多少钱一平 浏览:639
青岛最贵房价是多少钱一平米 浏览:519
二手房比喻什么 浏览:135
楼盘派筹是什么意思 浏览:319
镇江枫苑二手房怎么买 浏览:230
衡阳市有哪些好楼盘 浏览:459
房地产模型设计费入什么科目 浏览:619
晶福园最新房价是多少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