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管仲先生活到当代,该如何调控房价
管仲画像
一、管仲是中国早期的价格调控大师
管仲的轻重理论中所包含的国家调节商品供求关系、稳定物价水平等内容,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宏观调控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开创了中国古代宏观调控思想的历史先河。
首先,管仲指出宏观调控之于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管子国蓄》中说,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精通轻重之术,懂得调剂民间的利益,才能够笼络人心、实现国家的大治。所以善治国者总是在民间物资不足时,把库存的物资供应出去;而在民间物资有余时,把市场上过剩的物资收购起来。民间物资有余时价格下降,君主就可以低价收购;民间物资不足时价格上升,君主就可以高价出售。用低价收购,用高价抛售,君主不但能够从中获得很多盈利,而且商品价格也可以得到调节而趋向于平稳。
其次,管仲总结的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见于(《管子国蓄》),即要根据商品价格的不同走势而进行相应的调节。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过低时,国家就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来收购这种商品,这样就增加了该商品的需求,从而带动商品价格的回升;当某种商品供小于求、价格过高时,国家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来销售国家储备的这种商品,这样就增加了该商品的供给,从而促使商品价格的回落。由于各种商品的余缺会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国家要注意调节使物价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波动范围内,不能让物价失去控制而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
此外,管仲还提出宏观调控应根据国内市场商品的余缺状况来调节国内市场的供求。当粮食价格过低时,国家就用货币收购粮食,当布帛价格过低时。国家就用货币收购布帛。国家有了这些物资储备后就具备了调节市场供求的物质基础,就可以根据物价的涨落进行相应的调节而把物价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这样做,既可以实现调节物价高低的目标,又可以使君主从中获得利益,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管子国蓄》)
总结一下:管仲利用国家手中的货币或者物资,对市场进行干预,进行价格调控,并在此过程中为国家获利。管仲利用的货币或者物资,都是国家储备,而非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货币或者物资。
二、四九年陈云同志在上海进行的惊心动魄的价格调控
上海解放初期,一批不法资本家和投机商趁经济混乱而兴风作浪。他们操纵重要物资,扰乱市场,掀起了三次物价暴涨风波,第一次是“银元风波”,第二次是“纱布风波”,第三次是“粮食抢购价风”。对此,陈云在上海滩连续发起“三大战役”,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给投机资本家甩了三颗手榴弹,最后大获全胜。
中共中央于1949年5月底决定,成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陈云为主任。同年7月,陈云受中央委托,前往上海进行调查研究。陈云到上海后,经过短时间的调查了解,初步摸清了上海的情况,主要是物资短缺,特别是粮食、棉花、煤炭。陈云说,在人民群众眼里,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谁能够制止住通货膨胀,他们就相信谁。陈云指出,国家掌握足够数量的粮食和纱布,是稳定城市、控制物价的主要手段;掌握粮食以稳住城市,掌握纱布以稳住农村,从而遏制投机资本家乘机兴风作浪。稳定市场、控制物价工作,重点在大城市,首先是上海,因为它是资本家力量最雄厚的地方,又是投机倒把的老窝子。以“纱布风波为例”。从6月中旬到7月下旬的一个多月中,上海的投机资本趁国民党残敌对人民政权实行武装封锁、捣乱和一些地区遭受水灾、风灾之机,大肆操纵市场,以米价带头,棉纱跟进,带动物价全面上涨。当时上海米价猛涨4倍,纱价上涨1倍,影响波及整个华北、中南等地,致使7月平均物价比6月上涨1.8倍。陈云7月17日抵达上海后立即采取措施:排除困难,大力组织运输,以调运物资进入上海,使上海的粮、煤库存迅速增加。到7月下旬以后,物价涨势暂时趋缓。但是,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随着国家开始大量购买物资,从10月15日起,投机涨价潮从上海和天津向全国蔓延开来。一时间,币值大跌,物价飞涨。进入11月份,上海和天津的物价上涨更为猛烈。这次投机分子集中对准纱布,上海的棉纱价格不到1个月时间就上涨了3.8倍,棉布上涨了3.5倍。棉纱和棉布价格的上涨随即导致了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11月25日,根据中财委命令,全国采取统一步骤,在上海、平津、武汉、沈阳、西安等大城市大量抛售纱布。投机分子利令智昏,不惜借高利贷竞相购入。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陈云乘胜追击,紧接着出手三条狠追猛打的措施:第一,所有国营企业的钱一律存入银行,不向私营银行和资本家贷款;第二,规定私营工厂不准关门,而且要照发工人工资;第三,加紧征税。还规定税金不能迟缴,迟缴一天,就得罚应税金额的3%。至此,参加投机的私营钱庄短短几天便因大批贷款收不回来而遭到毁灭性打击,上海和全国的物价迅速稳定了下来。这充分显露出陈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抓财经工作的智慧和胆略。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总结一下:陈云的手段,与两千年前管仲的方法如出一辙,调动全国的物资、货币力量,调节大上海的物价,击溃无良的资本家投机分子,平抑了物价,推广使用人民币,巩固了政权,稳定了形势。这次调控,效果显著,国家和人民群众都很受益。
重庆夜景
三、管仲的难题
如果管仲先生活到现在,该如何调控房地产?
管大人面临的是个复杂的局面。
货币超发,资金没有其他投资流向渠道。
土地财政问题暂时无法破解。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大突破,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农业部门己经无力继续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积累。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被迫尝试仿效香港,通过出让城市土地使用权,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从此开创了一条以土地为信用基础,积累城市化原始资本的独特道路。这就是后来广受争议“土地财政”。真心话,土地财政为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功不可没。在还没有替代方案之前,轻率抛弃土地财政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土地、房产在地方政府眼里不是储备物品,是重要的财路来源,是经营城市的主要抓手。这与管仲进行价格调控使用的工具必须政府的储备财物,而非赖以生存的财物相矛盾。谁会用赖以生存的财物去搞宏观调控?抛出去就回不来了,不是作死吗?因此,历次房地产调控无法见显效,也许答案已经浮出水面。
管仲先生教育我们,国家要多多积累物质财富,提高财政收入,这是保障顺利进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地方政府其实都懂这个道理,但是要市政建设任务这么重,谁给钱?穷了这么多年,咱们的财富积累仍然不够用啊!
看看深圳市吧!中国城市化最快的城市之一深圳,实体经济发展十分强悍,税收收入占到政府收入的93%以上,来自土地的收益己经微不足道(深圳市也没有什么空地了)。但深圳经济并未为无地可卖而不可持续一一由于己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深圳土地财政己经悄然退出。
最后,管仲先生说,俺的方法论,就是“想要调控什么,你手中就得有什么”。现代的金融财政调控,不就是政府收回或抛出货币,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房地产调控亦如是。政府提供更多的建设用地、建设更多的保障性住房,用房产税震慑炒房者并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的住房观??
如果现实情况是这样,管先生就可以在地下长眠了??他说“俺还是回到地下去吧,拜拜了您了!”
2. 中国古代如何调控房价
两宋时期,首都开封和临安的人口密度超过了今天北京、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整个城区除了道路和水面,剩下的就是房子,可供开发的空地寥寥无几,寸土寸金。宋徽宗时开封一栋普通住宅,就要9400贯,豪宅价格更是狂涨至数十万贯,换算成人民币,少说也得5000万以上。
房价太高,搞得连高级干部都买不起。朱熹曾考证说“宰执亦是赁屋”,就是说连宰相都得租房住。欧阳修官至“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相当于上议院议长兼国家直诉法院院长,还只能在开封租破旧的民房,一下雨就漏水。而苏轼则是直到50岁那年,才借钱买了首套房,之前孩子结婚时的婚房,都是找别人借的。
为了抑制过快增长的房价,大宋朝廷果断决定:限购,限制京官在京城购买二套房。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诏令,规定现任京官除所居外,不得于京师购置产业。这样可以平衡住房市场上的供需矛盾,让老百姓有房可买。
由于大城市房屋自住率不高,租房族数目庞大,朝廷将房市调控的重点放在房屋租赁价格上。政府设立“店宅务”,专营官地与公屋的租赁,这就是当时的“廉租房”。公屋的租金一般低于市场价,普通老百姓也是负担得起的。
宋政府也会要求私人房屋与公屋一起减免租金。宋高宗曾发布诏令:减免江浙两地居民的房租。如果租住的是公房,可以免交三个月的租金。如果租住的民房,可以只交原来房租的一半。如果房东胆敢多收,租客可以去衙门告他们。有时候朝廷减免太多,一年到头都不用交一分钱房租。
如果有人蓄意哄抬房价怎么办?宗泽主政开封府的时候,由于刚刚遭遇战乱,房子贵得离谱,百姓叫苦连天。宗泽派人调查发现,原来是不法商贩背后炒房,一怒之下,把他们全部抓起来砍了。
明清时期,政府的限购政策进一步扩大化。朝廷禁止所有官员在工作所在地买房,敢在工作所在地买房,让朝廷得知,打五十大板,开除公职,房子没收。
为了防止不法商人炒房渔利,明清政府还规定了“找房款”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我卖房时卖了你30万,过了些日子,我发现房价已经涨到50万了,那么我拥有一次让你“找补”给我房款的机会。这么一搞,谁还能囤房炒房呢?
3. 房价什么时候能跌下来,越调控越高了
首先,无论ZF现在采用什么房价调控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房价不能过快上涨。
地方ZF的收入问题
为什么房价调控的目标是房价不能过快上涨而不是把房价降下来?我们知道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后,地方ZF收入来源就是一个问题。地方ZF要发展经济必须要有大量的收入,没有收入怎么投资发展经济呢?
OK,地方ZF找到了土地财政,土地财政简单的来讲,就是地方ZF想办法拿到地,然后卖给开发商来建成房子再卖给老百姓。稍微有点经济常识的朋友都应该清楚,要增加土地收入,必须让开发商明白从地方ZF手上买的地建的房子有人买,买房需求在哪里?一个是城镇化,一个是棚改拆迁,通过这两个方法可以创造出大量的购房需求。
地方ZF收入解决了,我们再来看另一个问题。我国官员升迁核心考核指标是GDP,GDP来源一般为投资、出口、消费三大块。而我国ZF拉升GDP主要靠投资、消费,沿海一些省份会比较依赖出口。要投资就需要大把的钱,要依靠消费就需要民众大肆消费,而国内大宗消费品就是房产和车。
这意味着,房价高对地方ZF是一箭双雕。房价高会拉升GDP,房价高会支撑住土地价格,土地价格高地方ZF收入就高,地方ZF收入高了以后,就可以通过大量的基建投资来拉升GDP,GDP高了就可以升官了。基于这个分析,你可以看出地方ZF没有任何动力把房价降下来。因为房价降下来了,土地价格就要降低,地方ZF收入就要减少,收入减少就没钱投资了。
但是土地财政并非长久之策。国内土地出让使用权一般是70年,如果短期内供地过多,不仅后续难以为继,而且会导致房子供应过多,房价难以维持在高位。所以稳定房价在高位、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控制土地供给。通过控制土地供给来稳定房价,这符合供需理论。土地财政非长久之策,那以后怎么办?
如何扩大税基?
那如何扩大税基呢?办法有三个:第一城镇化、第二棚改拆迁、第三投机力量。
三个扩大税基
第二棚改拆迁。
第三投机力量。
如何让房价降下来呢?
只要房地产税基差不多了,房地产税必然出台,届时地方ZF收入从依靠土地财政换挡到房地产税,房价自然会跌下来。
城镇化完成的标准是;城镇化率达到58%。目前我国城镇化率58%左右,还有一段差距。那么税基什么时候差不多了?这个时间点很明确,即农村土改完成,大部分农民都定居城市,要把目前的城镇化率从58%提高到70%,还需要一段时间,未来房价还要坚挺一段时间,大家耐心等待吧
4. 国家房价调控最新政策怎么调控,为何房价越调控越涨
在市场经济下,本身应该交给市场的东西要交给市场,实行行政手段硬性调控本专身是非正常情况下属的非常之举。实际上,税收机制的应用可能更有效,但房产税目前千呼万唤难出台,房地产调控缺乏一个长效机制。
此外,房价问题本身不能以房治房,其和资本或者说资金在不同领域的收益比较有很大关联,这是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哪里更加保值、哪里更加增值,资金就会流向哪里。如果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的收益更高,资本是不会大部分汇集到房地产中的。
房价越调控越涨,是因为减少商品房的土地供给后,土地减少,房产供给会减少,会造成新的供求失衡。
下一步,增加存款利率、征收房产税、减少房贷比、增加廉租房、共有产权房、稳定物价、振兴实体经济,提振人们对经济的信心等,都是可行的。
5. 如果有关机构不主动调控房地产价格,房地产行业可能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现在来看,住房问题是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的一件事。每个人都在关心房价的问题。不得不说,中国的房价飙升的太高了。近十年间,房价升高了数倍。运气好的人凭借着这个机会迅速获取了大量的财富。不过更多的是老百姓住房问题有了麻烦。
因此,有关机构对房产进行宏观调控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百姓的基本工资基本不会产生很大的起伏。如果任由房价肆意飙升的话,到时候很多老百姓都会陷入住房难的问题。毕竟一代人的成长是非常快的,到了子女结婚的年纪,房子一定是每个家庭首要关心的问题。而中国百姓的普遍想法都是租房不如买房,都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但是高昂的房价真的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的。
6. 中国古代如何调控房价
古代不需要调控房价吧,大城市的房子被有权势的人占据,小地方的土地不值钱。
7. 楼市调控近三年,刚需没有了,房价怎么还是那么贵
房价确实是调控了几年。不过整体上房价并没有下降,反而变高了,在涨价的过程中,一大部分刚需已经上车,或者是一些想买房的人因为条件不满足而购买不成,这部分的刚需也在岁月中慢慢的抹掉了买房的欲望。整体看,需要买房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房价并没有下跌多少。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高房价的时候,富了一批人,也让一批人日子过的紧巴巴。当时人们追求住的起住的好的愿望并没有错,只是高房价的时候,是否需要六个钱包来买房,甚至背负一部分贷款。刚需在变少,8090后都到成家立业的时候,再过几年,这两代人买房需求会变得越来越低,高房价不得得到长久的持续。
8. 地价房价联动调控效果如何
2017年4月,住建部和原国土资源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内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成容为土地市场调控的“指挥棒”。这份文件明确,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坚决防止出现区域性总价、土地或楼面单价新高等情况,严防高价地扰乱市场预期。
市场机构的数据显示,与一线城市相比,二线城市呈现量升价稳态势。上半年监测的300个城市中,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和土地出让金分别同比增加31%和33%,而土地成交价则同比持平。
9. 房价调控为什么总是失败,越调控房价越涨
因为必须要维持一个平衡,经济必须保持平衡,让大家心里也都平衡,社会才会稳定。总体经济在上升,房价怎么可能会下跌?不管怎么调控,都得符合大形势。
10. 关于房价的调控措施有哪些效果怎么样呢
国家调控房价的三个主要政 策据数据显示,在监测的全国100个城市中,11月份二手房均价为15268元/平方米,环比10月份下跌了0.3%,已连续三个月下跌且跌幅进一步扩大。具体来看,二线城市的二手房下跌的幅度最大,环比跌幅为0.48%,其次为一线城市,环比跌幅0.43%,而三四线城市仅小幅下跌0.07%。
今年6月,根据Wind、CRIC收集的各主要城市房管局公布的成交面积显示:我们监测的40个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528.29万方,环比下降9.4%。 分线城市来看,四大一线城市上周商品房成交面积78.85万方,在前周高基数下环比下降28.8%。其中,深圳环比上升3.5%,北京、广州则分别在高基数下环比下滑54.7%、42.9%。
总体看来,国家的这次调控还是有些效果的,希望国家能加大力度,彻底杜绝投机炒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