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涨与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当地的房屋库存与供求的关系,当专供大于求,则房价属上涨无力,当供小于求,则房价有上涨空间!
一二线等热点城市的市场在下半年会明显调整,而三四线城市的火爆行情将明显降温。在一个将金融风险提高至最高警惕级别的周期下,基本宣告了中国房地产本轮上涨周期的结束,市场整体进入下行调整周期应该属于大概率。
Ⅱ 有一百多万的存款,该如何保值增值
最近,有网友询问,他有一百万的存款,该怎样才能保值?
对此,很多专家提出,贷款买房、买股票(或股票型基金)或者买点信托产品的建议,因为这几个投资理财项目(除了股票外),在过去基本上都能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率。特别是投资房产,不仅这几年房价翻个倍,而且房子还能用于出租,收取租金。
不过,目前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所以前后有20多个国家的央行降息,美联储也采取了“试探性降息”的措施,中国经济目前下行压力也比较大。
那么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很多投资品种是存在着较大风险的,届时不要说保值增值,恐怕连守住这一百万存款的能力都没有。
那么,除此之外,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还应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适当给家人或自己都买一些保险。现在看上去可能用不上,但也不能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去买保险,保险也不一定能解决大问题,但是有份保险总归比没有要强一些。
第二,个人的赚钱能力需要持续提升,不代表有了这点小钱后可以不再努力提升自己了。其实提升专业技能,使自己赚钱更加容易通畅,人生又何止一百万这点钱呢?
100万存款该如何保值?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一片向好,那100万现金存银行有点太保守了。而在目前全球及国内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拥有100万现金就不应该太激进,尤其是不要投资房产和股市,老老实实的买点大额存单、国库券、低风险理财产品就可以了。
投资高收益产品的结果就是高风险,最终不要说跑赢通胀,连本钱都守不住也是有可能的。
Ⅲ 高房价的秘密终于让人给说透了
为什么北京调控政策这么下死手?为什么历史最严格的调控下房企还是抢地?房子还能买吗?房价会跌吗?
伟哥有个高中同学叫徐胖胖,现在在南京,虽然高中不爱学习,但爱思考,最近他经常问伟哥这些问题。
伟哥也一直在思考,那么今天简单聊聊这几天思考和一线观察的现象:希望是干货有点用处。
1:为什么调控要学习北京好榜样,其实不是因为北京政策力度只有一次,而是北京的楼市调控意识的确比其他城市高几个级别。
相比其他城市都怕房价下来,北京这一轮酝酿在3月初的调控,起码在市场起势的中段就出来了,否则在3月下半月很可能会一地鸡毛。
2:这一轮调控的原则不再是一城一策,而是托底盖帽。
从政策出台内容看,好像依然是各城市不一样,但注意看,其实你会发展,政策密集出台,除了北京外,其他城市非常清晰的是在住建部开会之后的被动之举。
一轮又一轮的调控从南到北,遍地开花,其实也是有个基本原则的,那就是托底盖帽。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内涵很多:
盖帽的原则是房子不能炒,资金要去三四线。
托底的原则是不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调控的政策并非长效机制。
全国包括福州、成都、嘉兴、句容、东莞、阜阳、沧州、广州、厦门、涿州市、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固安县、怀来县、中山、佛山、长沙、保定、郑州、南京、青岛、三亚、南昌、杭州。
3:2017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迎来“决战年”,力争年底前所有市县全部接入高级别信息平台。届时,一个人在全国买过几套房,只要进行过登记,就有望依法查询。
靠房子可以赚钱也就这几年了。随着土地财政的难以为继,下一轮韭菜从地就变成房子了。
4:本轮调控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大大的那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其实核心就是人口的趋势,北京、上海等城市是有人口外溢需求的,调控力度必然会很大。但其他人口接纳城市,调控实际只是抑制虚火。
5:假如上半年混的不好,千万不要气馁。
因为:七一建党、八一建军、十一建国,伟大的事业都是在下半年完成的,上半年不是五四青年节就是六一儿童节,都不太成熟。
2017年楼市上半年虽然调控频繁出现,但大部分企业资金链稳固,下半年才会波澜壮阔,2016年的系列地皇如何上市,如何适应政策,将是看点。
6:为什么房企依然在积极拿地
这其实涉及个一个市场如何算降温的指数,从土地事实看,有个简单的逻辑,也就是拿地面积与规划面积有个20%左右的差额,高容积率地块差额小一些,低容积率地块差额高一些。也就是一宗拿地如果70万平米的地块,实际较后的总规面积可能在100万平米左右。
所以这种情况下,看最近几宗出现在北京的地块,特别是商办,价格的确下来了。
7:房地产调控收紧了,但钱依然很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朋友圈广告“我收到了小额贷款的推荐广告,
而你收到了爱马仕新款推荐。”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5-02,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Ⅳ 针对高房价,有人提出征收房产税来抑制高房价。你认为,征收房产税会对房价产生什么影响结合理论分析
征收房产税对上海房价有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本轮楼市调控,仍是以“限购限贷专”属为主要手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直被认为是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的房地产税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能说房地产税这一个因素决定了房价,但如果说它跟房价没有关联,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
房地产税出台的初衷,是为了规范房地产领域的税费体系而不是简单的加一种税;
“房地产税不是可以像定海神针一招决定全局,但是它是制度建设中的一个必选项。税不是万能的,但该推进的时候你不推进就不行。
Ⅳ 房价调控怎么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研究员任兴洲认为,从形势上看,内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在容提升,但就特大城市、热点城市来看,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投资投机冲动依然存在,短期内仍不能放松调控,仍要把挤泡沫、防风险放在重要位置。
王蒙徽介绍,住建部门正在研究建立房地产统计和市场监测预警的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和分析,指导地方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
Ⅵ 哪些因素在助推本轮房价上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国房地产板块轮动现象研究报告》显示,本轮房地产周期中楼市热度由一线城市传至二线城市,然后近期又传至三线城市,使得中国楼市首次出现了类似股市中的板块轮动现象。
Ⅶ 如何评价网文《本轮房价上涨本质,掩护10万亿地方债务转移》
30万亿地方债,这一数字应该问题不大,好像是某个官方数字。但是这30亿地方债的回偿债主体答是谁,存在什么样的结构特征,又是谁还不起钱,文章都没讲。文章笼统的讲房价涨、地价涨、地方政府还债,可现在更可能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房价上涨的城市本身还债压力就不大,而还债压力大的城市房价根本没涨。我们可以看一下,最近几天房价上涨的城市都是诸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苏州这样的一、二线大城市,这些城市本身经济发展形势就没有问题,更没有通过推动房价上涨去偿还地方债务的压力,所以文章的逻辑未必就对。取一个哗众取宠的题目,再带点阴谋论的内容,就能够吸引多数人的眼球。我们当然看到中央政府在向市场注水,注水的目的也存在维持房价的动机,但更多的原因应该是实现经济的平稳过渡。而且,宏观经济出现问题,货币注水算是全世界的通行做法了吧,应该没有太多阴谋成分在里面。
Ⅷ 造成本轮房价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前不久,国家宣布设定的7个省市自贸试验区中,就有四川省。但让其他城市艳羡的内是,四川省的自贸容试验区将主要设在成都,而不是像其他省那样涉及2到3个城市。而建设四川自贸区的“五大好处”
1、有顶层许可的好处
四川的开放直通 ,成为国家举措的重要部分,代表国家意志和形象。
2、有自选动作的好处
建设自贸区鼓励自主创新,必须大胆探索,四川可以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对外开放方面做出有四川特色的贡献。
Ⅸ 徐州房价开始暴跌了
房价的涨与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当地的房屋库存与供求的关系,当供大于求,则版房价上涨无权力,当供小于求,则房价有上涨空间!
一二线等热点城市的市场在下半年会明显调整,而三四线城市的火爆行情将明显降温。在一个将金融风险提高至最高警惕级别的周期下,基本宣告了中国房地产本轮上涨周期的结束,市场整体进入下行调整周期应该属于大概率。
Ⅹ 合肥为什么本轮房价领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国房地产板块轮动现象研究报告》显示,本轮房地产周期中楼市热度由一线城市传至二线城市,然后近期又传至三线城市,使得中国楼市首次出现了类似股市中的板块轮动现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楼市周期中房价累计增幅排名首位的并不是一线城市,而是安徽省府合肥,累计涨幅为52%。北京和广州分别以51%和47%的涨幅位列二、三位。
一二三线城市轮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房价指数可以观察到本轮房价领涨城市的变化。本轮房价上涨周期中深圳率先启动,然后带动一线城市领涨全国,随着2016年325政策的发布,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态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以厦门和合肥为代表的楼市四小龙接过了房价领涨的大旗,随后在2016年3季度,无锡和郑州又取而代之,成为了全国领涨的城市,之后全国城市多点开花,武汉、长沙等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快速上涨,在2017年2季度,更多的三线城市如北海、无锡和蚌埠等加入了楼市火爆的行列。
从以上房价领涨城市的变化可以看出,楼市热度由一线城市传至二线城市,然后近期又传至三线城市,这也使得中国楼市首次出现了类似股市中的板块轮动现象。
2015年以来,全国楼市出现了罕见的板块轮动现象,不同区域的市场表现严重分化,楼市热度在板块之间轮动。目前大多数仍在轮动的区域为市场较弱且启动时间较晚的板块,因此,本轮周期中板块轮动的上半场已过,进入到了下半场。
根据板块轮动理论,板块轮动中涨得多和涨得早的板块会更早下行,据此对未来轮跌板块进行预测,一二三线城市会依次下跌;华北先跌,华南、华东、华中和西南随后,东北和西北最后;东部和中部先跌,西部和东北随后;京津冀先跌,长三角随后,珠三角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