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当年日本楼市崩盘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导致的日
8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
出口快速增长。石油危机后的1974~198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上升至34.5%。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1985年上升至14.6%,贸易盈余不断扩大。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价迅速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在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担保。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的股价也在一路上涨。
另一方面,在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表面美丽”现象。而此时,日本的物价水平(CPI)则始终保持在1%以下,直到1989年才上升至2.8%,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中央银行迟迟没有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原因之一。在危机发生的数年之后,日本前中央银行行长应中国金融学会邀请来华演讲时,曾经多次以日本的这一教训为例,提出“中央银行不仅要关注一般商品价格,同时也要关注资产价格”。
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因而被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㈡ 为什么日本房价破灭后,现在日本房价仍然比
如果日本房价折合成人民币,东京(首都)确实高过北京(首都),但是日本人平均月薪可是7、8倍于北京人平均收入,单比房价没用的,关键看承受力。
㈢ 日本楼市的兴衰史,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泡沫时期的所有逻辑都会在泡沫破灭后被证伪,几十年后回过头来看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和无知。不过,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日本的结局虽然苦涩,但还不算是灾难,因为在1990年的时候,日本已经在海外再建了一个海外日本为自己供血。我们有这么好的运气吗?96初,到日本的第一天,住在一栋楼里的邻居须藤用茶盘端着沏好的抹茶来到我的房间,这可能是他独有的“初次见面、彼此认识一下”的表达方式。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也只能是简单的十几分钟“寒暄”,须藤把他房间里的电话给了我,让我告诉家里人可以通过他的电话和我联系。在我没有装电话的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去须藤那里接过几次电话,每次接完电话我都带点东西过去感谢一下。这样一来,每个星期抽1、2个小时坐下来聊聊天就成了一种习惯。须藤48岁,是一家从事商业设施管理的管理员,每月工资40多万日元。我当时很奇怪,他的工资不算低,又是独身,为什么还会住在这样一栋月租金只有3万多日元、一居(12㎡)一厨(4㎡)一卫(3㎡)、5人合用一个浴室的楼房里呢?(如下图)须藤对我这种疑问表示非常理解,他告诉我说,在日本经济泡沫时期的88年,他花6000万日元购买了一套二层别墅。现在这套别墅的价格已经跌到了3000万日元。他把别墅已经出租出去了。他住现在这样的房子是为了省下钱来和别墅的租金合在一起还银行的贷款。等他65岁的时候就可以还清贷款,然后再把房子抵押出去得到养老送终的钱。不过,他的妻子并不愿意和他一起住这样的房子,离婚了。
㈣ 当年日本楼市崩盘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导致的日本又是如何度过难关的
当年日本楼市崩盘是与日元升值和银行盲目放贷有关。
资本进入日本市场后迅速撤退。这样,日本房地产被拉上去的价格高到没人继续买单了, 所以要降价,降价就恐慌,更没人买单,所以要大降,以求尽快出手,把进一步亏损转嫁给接手的人。但是还是没人买,整个交易停滞,瞬间价格可能就降一大半。这样其中的泡沫就破了。市场也崩盘了。
随着日本政府使日元升值,大量热钱流入日本,日本股市楼市大幅被炒高。产生严重的泡沫。日本政府为了减缓增长过块的投机市场,采取一些列措施。但是泡沫已经形成,一旦日元停止升值和汇率上升,热钱快速流出,导致日本股市和楼市遭受沉重打击,给日本的房地产,股票市场以及靠这两个市场生存的银行系统遭受沉重打击。
大量房地产公司倒闭,股票暴跌,投资者资产缩水,银行倒闭,很多储户的存款化为泡影。所后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企业资金联断裂,很多企业倒闭或外迁,失业率上升,经济出现负增长。
日本度过难关:
日本面临十年停滞,一方面消化经济危机带来得呆坏账,国家加强调控注资。另外大力开发本国市场,加大产品研发,想着高精尖发展。
还有不得不提的中国因素的影响,日本的复苏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日本大量企业在华投资,赚取大量利润,贴补国内市场,而且中国大量的需求,使得日本企业找到了新的市场,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国,而中国有位日本提供大量廉价的产品,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进口国。日本经济慢慢的复苏。
(4)日本房价是怎么破灭的扩展阅读:
楼市崩盘,指房产市场价格,突然出现急剧下跌。崩盘最初是股市里的用语,现今被楼市广泛引用。楼市的崩盘,主要表现就是地区房价出现30%、甚至50%以上的下跌,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陷入两难的地步,购房行为大大减少,房地产业进入阶段性的萧条。
而一旦楼市崩盘,则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让该地区的房地产业甚至国民经济出现停滞。
当房地产市场出现楼市崩盘的时候,会有以下情况出现:
1、大量烂尾楼的出现;
2、银行大量的坏帐无法收回;
3、大量规划好的待开发土地闲置;
4、土地价格爆跌;
5、二次置业的人购买的房屋变成负资产。
㈤ 日本楼市的兴衰史,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1990年,日本房价最疯狂的时候,东京圈(相当于北京)的人均年收入为694.1万日元,专(相当于今天人民币39万元属);使用面积75平方米(折合建筑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精装修)的中高层住宅(相当于中国的商品房),距离圈十公里以内(大概相当于北京5环以内)的均价为39万*18.7=729万元,折合7.29万元/平方米。距离圈20~30公里均价(相当于北京5环~6环均价)为39万*8.95=3.65万元/平方米。要知道这可是在日本经济最鼎盛的时代,人均收入达到39万人民币,最疯狂时期创造的房价最高值,此后东京房价地价一路下跌,最多时跌幅70%,直到现在,26年以后,东京房价也仅恢复到当初高点的50%左右而已。回头看我们的一线城市,人均收入仅为当初东京的1/3~1/5,可房价基本上已经与东京房价泡沫鼎盛时期接轨。
㈥ 日本房地产崩盘从开始到泡沫破裂经历了多长时间
日本泡沫房价破灭始版末
http://shbbs.soufun.com/lsht~-1~2537/97459500_97459500.htm
㈦ 日本房价破灭后,最后的接盘侠现在怎么样了
当年日本的那场抄发地产袭崩盘危机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于国家经济上的,还有很多日本家庭上的。先来想想他们当时的处境,大多都是一夜贫穷,甚至于妻离子散。这样说真的不夸张,就像是金丝塔上的金孔雀,当初飞得有多高,摔下来的时候就有多惨。而当初日本的房价最鼎盛的时候,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
现在离当年的那次房地产崩盘已经过去很久了,日本的经济已经慢慢恢复并且变得平稳,房价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当初的那次冲击带给这些家庭的伤害却是没有办法消失的。或许他们现在有的人已经越过越好了,或许有的人依旧贫困,物是人非罢了。
㈧ 日本房价是怎么破灭的
1985年,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市场也随之急剧升温。在此后六年内,日本六大城市的商业地价狂涨三倍多,需求旺盛投机盛行,房价也不可遏制持续走高。这种情况并没有引起日本政府足够的警惕,反而采取了不恰当的金融和财政政策,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在情况最为严重的1987年,日本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宏观调控措施来缓解过热的市场,还错误地认为日本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任凭国家和民众全部卷入到泡沫中去。
然而,1989年,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接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国民经济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此后十年,日本长期处于萧条期,经济增长始终徘徊于衰退与复苏之间,被经济学界称为“失去的十年”。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中国目前阶段的经济特点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的宏观环境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同样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样面临着本币升值压力和货币升值后的“财富幻觉”,同样是消费物价指数(CPI)给人以低迷的假象,同样是国民相信房地产价格只涨不跌,同样是低利率政策和流动性过剩,同样是资产价格狂涨。
当然,中国与日本还有很多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似乎在吸取日本的教训,宏观政策相对偏紧。但宏观调控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显著,而日本病在中国经济身上的症状反而变得越来越明显。
相对于日本而言,中国宏观经济面对的决策困难更多。日本在日元升值前,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完成。而中国在本币重估过程中,还要考虑沉重的就业问题。此外,日本企业当时实行终身雇佣制,雇主与员工关系缓和,而中国的企业劳资关系脆弱,经济衰退必然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再有,日本国民收入相对平均,普通人分享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带来的增长利益,国民能够从容面对衰退。而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经济衰退势必给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农村人口带来无法预知的生存压力。
正是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诸多现实问题,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并没有实行严厉的金融和税收政策。所以,看似偏紧的政策实际没有打到要害处,以至于房地产价格越调越高。
或许最为有效的措施还是拿房地产下手,在尽可能避免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让银行、开发商、投机者和部分消费者分担调控的经济成本。从这点看,最有利的调控手段当然是实行更为紧缩的货币信贷政策,包括提高房贷首付比例、连续加息、限制给开发商贷款等。
没有人愿意中国经济染上日本病,更没有人愿意看到日本式的经济泡沫在中国吹大和最终破灭,而这需要拿出行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