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朝时的小商品房价多少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小户型? 我想,应该就是指小卧室、小客厅、小开间吧。别的两居室90平方,小户型的两居室50平方。别的三居室100平方,小户型的三居室60平方。别的四居室150平方,小户型的四居室90平方。同样的建筑面积,划分更多的功能区间,或者同样的功能区间,占用更少的建筑面积。我觉得,这就是小户型了。 但是,怎样才叫“更多”,怎样才叫“更少”,都只是凭感觉,缺乏量化标准,没有指导意义。 专业人士的说法。一居室的房子不超过60平方,二居室的房子不超过80平方,三居室的房子不超过100平方,是为小户型。 但这种说法跟政策有冲突。众所周知,政策认可的小户型,必须在90平方以下。中国房地产交易服务网站 www.goufang.com 90平方以下的房子又有很多种,假如是在农村盖一瓦房,两架三间,80平米,谁要喊它“小户型”,我就跟他急。因为“户型”这个词儿貌似只适合别墅以及单元房,咱们那民居连个起居室都没有,跟“户型”不搭界。 第二个问题,清朝有小户型吗? 单从面积上说,应该是有的。譬如满人刚进北京那会儿,给领导们分房子,一品官20间,二品官15间,三品官12间,四品官10间,五品官7间,六、七品官4间,八品官3间,其余不入流小军官每人两间(参见《大清会典事例》卷1120,八旗都统·田宅)。旧式房宅,每四根柱子围合一间,面积大小不等,少则十几个平方,多则二十几个平方,我们取中位数,按每间15平方估算,则当时一品官300平方,二品官225平方,三品官180平方,四品官150平方,五品官105平方,六、七品官60平方,八品官45平方,不入流的30平方。六品以下,房子都不超过90平方,当然是小户型了。 但是清朝的房子都属于旧式建筑,最多面积大些,间数多些,前堆假山,后挖鱼池,点缀点儿人文景观,至于内部格局,并不比现在农村的青砖大瓦房先进多少。似乎也跟“户型”不搭界。 为了继续下面的问题,现在请大伙把标准放宽一些,咱们只管面积,不管构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所有面积在90平方以下的房子都当成小户型。 这样一来,清朝就有许多小户型了。 第三个问题,在清朝买一套小户型要花多少钱? 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当于某某街道)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卖了210两(参见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 乾隆五十八年(1793),安徽休宁县二十一都二图(“都”相当于乡镇,“图”相当于行政村)也有一所楼房出售,不临街,但宅基较大,房子共4间,卖了270两(同上)。 咸丰七年(1857),浙江山阴县三十六都三图有人卖房,共计平房3间,卖了60两(同上)。 这三套房子,最大的5间,最小的3间,如果不考虑宅基,单算建筑面积,每间还按15平方,那么它们都不超过90平方,它们都是小户型。 清朝粮食价格,大米一石,贱时二钱三钱,贵时三两四两,咱们姑且取乾隆时江南平均米价:每石一两五钱(参见常建华《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第二章第二节)为标准,对当时白银价值作个估算: 首先,清朝一石相当于今天103公升,每公升大米重约1.75斤,故此当时一石米有180斤。按今天中等粳米每斤1.6元计算,买180斤米需要288元。而如前所述,乾隆朝江南地区每石大米一般卖到一两五钱,故此当时一两五钱银子相当于今天288元,即一两银子相当于192元。 如前所述,康熙五十七年北京大兴那套小户型售价210两,折成人民币是四万多;乾隆五十八年安徽休宁那套小户型售价270两,折成人民币是五万多;咸丰七年浙江山阴那套小户型售价60两,折成人民币是一万多。都不算贵吧? 最后再瞧瞧单价。假设每间都是15平方,则第一套房有75平方,每平方五百多块钱;第二套房有60平方,每平方八百多块钱;第三套房有45平方,每平方二百多块钱。话又说回来,即使清朝的房子再便宜,但历史不能回转,发展也是清朝不能比的!
『贰』 为什么明朝,清朝时期北京的房价这么便宜
据记载,明朝中后期的物价,除了李自成起义那些年外,一直相对稳定回,像大米,从嘉靖初年到崇答祯初年,零售价一直稳定每石0.5两上下。那时候,一石大米重80公斤,按现在大米每公斤4元--10元,取平均价7元计,共计560元左右,由此估算,当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1100余元,几十两银子也就是几万块钱。
在整个明朝,劳动力都不值钱,清官海瑞在江南做官时,雇佣民工兴修水利,努力往高里发工资,每人每天也不过0.02两银子,月薪只有0.6两;万历时北京地区工价高一些,“每日每人工食银五分”,即日薪0.05两,月薪是1.5两。我们可以简单地概算为,明朝体力劳动者月薪在1两左右。那么几十两银子也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几年薪水。
从上述两个方面分析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明朝买一套普通户型的房产,只需要几万块钱存款,或者一个普通工人几年的收入即可。
读过海瑞年谱,可知他41岁当县教育局副局长(南平教谕),46岁当县长(淳安知县),52岁进财政部当副处长(户部云南司主事),57岁当监察部副部长(右佥都御史)兼江苏省省长(应天巡抚),到58岁那年提前退休,才去海南老家买了一套房子。
『叁』 古代的房价时高时低,不同朝代房价是怎么变化的
说道房价这个问题,中国人自古就有“衣食住行”的说法,可见在中国人的眼里,住房可以说是一直都备受老百姓的关注,也有这样的说法“安居乐业”,也就是说只有安定祥和的定居下来,才能更好的去从事生产和生活!那我们现在房价这么高,古代的时候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不妨去简单的看看就了解一二了!
总之,古代房价还是很高的,除了清朝的房价比较亲民之外,历朝历代房价可以说都不低啊,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房价那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肆』 清朝帝都房价到底有多高
清朝房价是多少,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有几个例子或许能说明问题:
例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180两银子,平均每间18两。
例二: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任秀坡花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开发的这套四合院接了下来,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总共投资了350两,最后卖了600两,平均每间33两左右。
例三: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两,平均每间11两左右。
例四: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两,平均每间17.5两。
例五: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当于某某街道)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卖了210两(参见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平均每间42两。
从以上几个例子来看,清朝房价也分高中低三档:高档房的价格每间在35两左右,中档房每间在18两左右,低档房每间在11两左右。一个房间20平米计算,在清朝,高、中、低三档的房价每平米大约分别是:1.75两、0.9两、0.55两。
按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约合人民币185元(有资料说是150-220元之间,我们去中间值)左右算,清朝高、中、低三档房价每平米大约相当于人民币:323.75元、166.5元、101.75元。按每套房子一百平米算,分别是:32375元、16650元、10175元。
《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此为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中央机关和京城地方官员)例支双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称“恩俸”;此外“每正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给”,称“俸米”;三者相加,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资了。
一个七品知县工资45两加45斛米,年收入约合56两银,相当56×185=10360元。(1斛相当100升)
清五品郎中何刚德《春明梦录》云:“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24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忙,添买一跟骡,月亦只费十金而已。”一个仆人月工资6两×185=1110元,年收入是13320元左右,这个工资比现今的标准略低,但即使是普通人用一两年工资买一套房子却是不成问题的。
『伍』 清朝怎么就捡便宜了
因为清抄朝本身的实力不足以消灭明朝的,清军实际战斗力如果按世界上来算(当时),其实是很低的,他们的对手大多是已经被腐败坑到了和难民差不多的明朝边军,才显得好像能打,而且他们人口也严重不足(说其战斗力低下也包括了这个原因,其中的精锐部队如正白旗,尽管能打,但特别怕伤亡,伤亡一大就承受不住),如果真的是完全硬打,根本统治不了中国。
但因为明朝的各种天灾人祸,灭亡于农民起义军之手,天下大乱,失去了有效统治,让满清捡到了这个机会:吴三桂开关,让清军进入了根本没有能力进入的山海关,关宁军也倒戈成为了清军的一部分,由此开始,清军实力才开始上升,能打的多是倒戈的汉奸部队,而汉奸文人士族则帮着满清制定了洗脑民众,泯灭民智的腐朽统治循环,才让清朝真正稳定了下来。
『陆』 清朝老玉价格为什么很便宜
老玉因为时间久远,被人佩戴过,或多或少的沾了一些人气或死气,古人认为这对人的身体不好
『柒』 清朝的房屋是什么样的,平民住什么房子,什么摸样最好详细些
清代民居:
合院式民居
合院式民居的形制特征是组成院落的各幢房屋是分离的,住屋之间以走廊相联或者不相联属,各幢房屋皆有坚实的外檐装修,住屋间所包围的院落面积较大,门窗皆朝向内院,外部包以厚墙。屋架结构采用抬梁式构架。这种民居形式在夏季可以接纳凉爽的自然风,并有宽敞的室外活动空间;冬季可获得较充沛的日照,并可避免寒风的侵袭,所以合院式是中国北方地区通用的形式,盛行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合院式民居中以北京四合院最为规则典型。完整的北京四合院是由三进院落组成,沿南北轴线安排倒座房、垂花门、正厅、正房、后罩房。每进院落有东西厢房,正厅房两侧有耳房。院落四周有穿山游廊及抄手游廊将住房联在一起。大门开在东南角。大型住宅尚有附加的轴线房屋及花园、书房等。宅内各幢住房皆有固定的使用用途,倒座房为外客厅及账房、门房;正厅为内客厅,供家族议事;正房为家长及长辈居住;子侄辈皆居住在厢房;后罩房为仓贮、仆役居住及厨房等。这种住居按长幼、内外、贵贱的等级秩序进行安排,是一种宗法性极强的封闭型民居。属于合院式的民居尚有:晋中民居,其院落呈南北狭长形状;晋东南民居,其住房层数多为两层或三层;关中民居,除院落狭长以外,其厢房多采用一面坡形式;临夏回族民居,其布局形式较自由,朝向随意,并带有花园;吉林满族民居,院落十分宽大,正房中以西间为主,三面设万字炕;青海庄窠是平顶的四合院,周围外墙全为夯土制成;白族民居,即大理一带的民居,其典型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两种;纳西族民居,与白族民居类似,但吸收有藏族的上下带前廊的楼房形制。
厅井式民居
厅井式民居是庭院类型民居中另一大类,其特色表现在敞口厅及小天井。即组成庭院的四面房屋皆相互联属,屋面搭接,紧紧包围着中间的小院落,因檐高院小,形似井口,故又称之为天井。天井内一般皆有地面铺装及排水渠道。每幢住屋前皆有宽大的前廊或屋檐,以便雨天时串通行走。同时一部分住屋做成敞口厅等半室外空间,与天井共同作为生活使用空间。其结构多用穿斗式构架。这种形式民居在湿热的夏季可以产生阴凉的对流风,改善小气候;同时有较多的室外、半室外空间来安排各项生活及生产活动,敞厅成为日常活动中心,而不受雨季的影响。厅井式民居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通用形式,尤以江浙、两湖、闽粤为典型。太湖流域是桑蚕丝织之乡,民居亦具特色。苏州民居可为太湖流域民居的代表。它是由数进院子组成的中轴对称式的狭长民居,在轴线上依次布置有门厅、轿厅、过厅、大厅、女厅(又称上房)等。大厅是宴客团聚之处,上房多做成“冂”字形两层楼房,为家眷的卧房。苏州民居大部分不设厢房,前后房屋间的联系是靠两侧山墙外附设的避弄(廊屋)来交通。主要天井内皆设立一座雕饰华丽的砖门楼,以表示房主的财富。富商大户的住宅多附设一座精美的花园,至今苏州宅园仍是中国古典园林遗产中重要的财富。属于厅井式民居的尚有徽州民居,它多为规整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组合体,且以楼房居多。东阳民居以木雕而闻名全国,其典型平面为“H”字型,当地人称这为“十三间头”。湘西民居是苗族、土家族、汉族共同的民居形式,因其为两层楼高,且周围有全封闭的高出房屋的封火墙环绕,远望如官印,称“印子房”。川中民居,其大门是开在正中间,俗称“龙门”,宅内装修、挂落、花罩等项皆十分考究。云南“一颗印”是昆明附近的民居形式,为方正小巧的四合院形式。泉州民居的特点是中部三进厅堂,而东西两侧建造南北的护房,当地称“护厝”,共同组成大宅院。此类房屋对潮汕、台湾皆有很大的影响。粤中民居的类型较多,当地中下层居民喜欢应用一种“三间两廊式”民居,用地十分节省。
组群式民居
组群式民居是庭院式民居的集合式住宅,以它自己特有的构图模式去组合全族众多的住屋,构成雄浑庞大的民居外貌,多应用在闽西、粤东、赣南的客家人居住地区及福建漳州地区、广东潮汕地区。客家人喜欢建造圆形或方形的大土楼。例如:福建永定古竹乡的承启楼直径达70米,住房呈环状布置,为四层夯土木构架的楼房,外观封闭,无窗或很少开窗,内院有套建的圆形附属房屋,中心为全族人共同的祠堂。内部有水井、粮仓。楼门关闭以后,全族人不依靠外援可坚持抵抗侵袭很长时间。永定湖雷、坎市、高陂一带尚盛行建造另一种聚居土楼,平面方形,层数由北至南递减,称之为“五凤楼”。广东梅县一带客家人喜欢采用“三堂两横加围屋”式,即中部三进厅堂,两侧为横屋(即纵向房屋),横屋北端接建一圈半圆形的围屋,形成全封闭的大住宅。广东北部南雄、始兴一带的客家人尚喜欢采用一种行列式民居,亦是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式民居。此外,漳州地区尚有单元式土楼,由三间为一套的单元住房组成。潮汕亦有以“冂”字型小住宅组成的巨大的复合式大宅。
窑洞式民居
窑洞式民居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居住方式,即是在黄土断崖地区挖掘横向洞穴作为居室。因为它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等优点,虽然存在采光及通风方面的缺陷,但在北方少雨的黄土地区,仍为人民习用的民居形式。按构筑方式可分为三种:靠崖窑、平地窑、锢窑。靠崖窑即是利用天然土壁挖出的券顶式横穴,可单孔,可多孔,还可结合地面房屋形成院落;平地窑又称地坑院、地窨院、暗庄子。即在平地上向下挖深坑,使之形成人工土壁,然后在坑底各个方向的土壁上纵深挖掘窑洞,也可以说是竖窑与横窑结合而成的民居。此式窑洞多流行于河南巩县、三门峡、灵宝和甘肃庆阳、山西平陆一带;锢窑为在平地上以砖石或土坯按发券方式建造的独立窑洞,券顶上敷土做成平顶房,以晒晾粮食,多通行于山西西部及陕西北部。目前中国的窑洞民居大致集中在五个地区,即晋中、豫西、陇东、陕北、冀西北。
干阑式民居
干阑式民居这是一种下部架空的住宅。它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非常适用,包括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台湾等地区。这类民居规模不大,一般三至五间,无院落,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皆在一幢房子内解决,对于平坎少,地形复杂的地区,尤能显露出其优越性。应用干阑民居的有傣族、壮族、侗族、苗族、黎族、景颇族、德昂族、布依族等民族。傣族民居多为竹木结构,茅草屋顶,故又称为竹楼。其下部架空,竹席铺地,席地而坐,有宽大的前廊和露天的晒台,外观上以低垂的檐部及陡峭的歇山屋顶为特色。壮族称干阑建筑为“麻栏”,以五开间者居多,采用木构的穿斗屋架。下边架空的支柱层多围以简易的栅栏作为畜圈及杂用。上层中间为堂屋,是日常起居、迎亲宴客、婚丧节日聚会之处。围绕堂屋分隔出卧室。侗族干阑与壮族麻栏类似,只是居室部分开敞外露较多,喜用挑廊及吊楼。同时侗族村寨中皆建造一座多檐的高耸的鼓楼,作为全村人活动的场所。村村各异,争奇斗巧,是侗族的一项宝贵的建筑遗产。苗族喜欢用半楼居,即结合地形,半挖半填,干阑架空一半的方式。黎族世居海南岛五指山,风大雨多,气候潮湿。其民居为一种架空不高的低干阑,上面覆盖着茅草的半圆形船篷顶,无墙无窗,前后有门,门外有船头,就像被架空起来的纵长形的船,故又称“船形屋”。景颇族、德昂族的干阑建筑的屋顶皆有民族的独特形式。而布依族的民居原来亦是干阑式房子,但居住在镇宁、安顺、六盘水一带的布依族,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则完全改用石头做房子,但其原型仍是干阑式规式。
『捌』 清朝时期房产中介是啥样
在清朝,四合院的交易一直受到官方的监管。清朝前期,政府采取了较严格的控制措施,所有内城的土地和房屋归政府所有,内城的房屋一律不可买卖。随着政权日趋稳定,政府的相关限制逐渐放开。
1782年,政府彻底开放了北京城大部分区域的房产交易,并设立了专门的管理和中介机构——房牙,用以对房地产交易进行监管。房牙有两项主要职能,首先作为房地产交易的信息平台,它将所有待售和求购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便于买卖双方交易;同时,房牙履行征缴房屋交易税的职责,政府对于每笔房屋交易征收3%的税金,当买卖双方在房牙签订交易合同后,需向房牙缴纳税金,房牙将税金和交易契约上交朝廷,朝廷审核通过后加盖红色官印,以表明该笔交易的合法性,这类契约称为“红契”。
未经房牙而进行的私下交易,不受政府的承认与保护,因没有政府官印,被称为“白契”。政府每五年对房牙进行资格审查并颁发执照,通常情况下,房牙的掌柜都是子承父业,以保证在长期范围内,房牙能够对房地产交易进行更好的监管。
我们对清代北京城房牙保存的房地产交易契约进行了整理,统计了契约中保留的房屋价格、房屋位置、交易时间等相关信息,时间跨度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840年鸦片战争伊始,共约200年。从中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的交易越来越频繁,这不仅是由于越往后交易契约保存得越好,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以及交易限制的逐渐松绑。通过对这些契约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了诸多影响北京房屋价格的因素。
面积越大、院子数量越多的四合院,单位价格越高。四合院的具体位置对于单价有着重要影响,位于内城的四合院价格要比外城高30%,距离商业中心近的四合院,要比相对较远的四合院价格高31.8%。同时,商业用途的四合院的市场价值,要比居住用途的市场价值高出23.5%。四合院本身的建筑材料、配套基础设施也对四合院的单价有影响。陶土建造的四合院的价格,要比砖构四合院的单价低67%,而如果四合院中有水井,它的市场价格相比而言要高75.6%。交易的合法性也对房价有影响,经过政府认可交易的四合院的市场价值,明显高于私下交易的价格。
为了对清朝房价水平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不妨将清朝时期的北京房地产价格与现在的物价进行换算比对。以同期粮食数量核算,2002年北京市一平方米的房地产均价为893公斤大米,2011年涨至4370公斤,而18世纪早期的清朝,一平方米的房地产价格约合大米168到419公斤不等,可推知当时北京的房地产价格约为清朝的至少6倍。若以同期劳动工资核算,1720年至1744年之间,一个非熟练劳动者平均工作793天,能够换取一个普通住宅。
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对于当年北京房产交易的情景,我们只能是当成一段有意思的历史来重温了。
『玖』 清朝房价与现在房价相比贵吗
清朝房价是多少,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有几个例子或许能说明问题: 例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180两银子,平均每间18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