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球城市房价真实排行榜:中国几乎全球最高,为什么
全球最贵房价排行榜前六名,中国一线城市就占了四个,这意味着,我们拿了发达国家七分之一的工资收入,却要承担起远比发达国家高得多的房价,没有几十年的房贷是还不清楚的,这样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可能现在还有人一直在说,中国人喜欢买房,而且大家都要挤在一线城市买房,所以房价才会这么高。还有人认为,现在结婚都要买房,这样的刚性需求持续不断,也会推高一线城市的房价。不过,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有了几十年房价只涨不跌的不正常情况,才会让中国老百姓拼命买房,如果房地产长期低迷,真正想投机买房的就没剩几个人了。
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房价排在全球前六,既说明国内高房价有赚钱效应,又意味着,国内房贷杠杆拉得过长,这样的高房价,即使是中国中等收入家庭,也要耗费六个钱包,加上一生的收入去实现,这是对刚需的压榨和掠夺,社会贫富差距就此拉开。这样既不利于民生福祉,又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制约,而且还留下不小的风险隐患。中国将来要想崛起,绝不是靠房地产,而是靠产业结构升级,高新科技的突破。
② 为什么说中国房价称霸全球呢
房价是大家心中永恒的痛。而事实证明,中国房价的涨幅也是全球最快的。中国城市最近一年房价涨幅全球最快,全球前十中中国都有6个,前50中21个。
全球房价涨幅前10大城市中,中国占6个。其中无锡成为最近一年大陆房价涨幅最快的城市,郑州、长沙、广州和石家庄位居前十。香港进入全球前五,最近一年房价涨幅20.8%。排名中国涨幅最低的上海,涨幅刚好10%,位列42位。
③ 全球疫情4000多万,房价为何会上涨
全球疫情四千多万和房价为何会上涨,这个没有必然的联系吧。就中国来说,很多人说房价都在下降,但是我所看到的是,至少我这个城市房价并没有下降,还是一如既往的这么高。
况且全球疫情的确是有四千多万,但是在中国的疫情我们已经控制的很好了,从1月份开始宣布封城。到很多地方都开始封城,很多的小区也是实行一票进入,没有票就不能够进入,并且还是限制两天才能够进出一个人。
我们外出的时候也都是戴口罩,况且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疫情时期我在家真的是待了有半年的时间。连楼梯都没有下去过,至于买菜,那就是有老公去买。
还好吧,经过我们全国人民的努力,还有那些医护工作者在一线上面无私的奉献,现在我们的疫情是控制的非常好的,每天都是有几十个人,但都是从国外回来的。所以我国的经济呢应该说还是保持的挺不错的,至少没有出现说大面积的经济衰退的情况。
所以我国的房价是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的,况且现在孩子不是要上小学吗,上小学,那你肯定得需要学区房,所以这个房价你认为它会降下来吗?还有不少的新人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成绩,现在要结婚了,结婚也需要新房子呀。无形之中也带动了房地产的经济。
因此在中国,房价肯定是一直往上涨,包括未来的几年,根本就不可能像某些专家预测的那样子,房价以后会便宜如白菜。他让如果他能够预测准确,我也能够买得起房子,那就好了。
④ 全球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果我说这就是宿命,算是原因吗?
看看近代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版的经济发权展到一定阶段,房价都出现过一定时间的暴涨~其原因当然很多,但无一例外都发生了,中国未能脱离这个宿命。
还有另外一个宿命。。。无一例外,之后都出现了崩盘或者暴跌。
至于这个时间段有多长?表问我,我不知道。
原来以为2007是终点,但是。。。万恶的金融危机发生了。。。
⑤ 全球城市房价真实排行榜中国几乎全球最高为什么呢
中国的房价历来被人诟病,因为它实在是太高了,很多人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
为什么中国的房价会这么高呢?他背后是有什么样的原因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
中国的一线城市房价可能在全球仅次于香港,由此可见中国的房价已经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不过国家一直在推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希望各地的房地产市场能够平稳发展。2020年以来有很多地方也加码了限购、限贷等相关的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炒房打击的力度还是很大的。
⑥ 香港为什么房价全世界最贵
香港高房价的主因为--政府的高地价政策。
而香港高地价政策的起因是一连串特殊环境下的历史的结果,这一切需由英国1841年占领香港说起。
开埠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後,英国要了香港为其殖民地,而当时英国之所以看中香港,其主要原因是维多利亚港,英国人当时正在建立一条全球的贸易路线,来运输他们搜掠原材料与他们生产的产品,他们需要不向他们征税的自由贸易港,而维多利亚港的天然优势-水深,港阔,避风,正正是英国人的需求。
而正因为英国人将香港设为了自由贸易港,港英政府无法从贸易中征税,但建设香港又需要资金,但香港却土地贫瘠缺乏自然资源,而英国政府又不愿运过钱来,那么港英政府唯一可以做的,也是唯有拥有的就只有--土地。由此开始了土地在香港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在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那一刻开始,根据《英皇制诰》,所有土地马上皆属英国皇室所有,称为Crown land,所以香港所谓的土地拍卖并不是真的将土地永久出售,而只是出售有期限的使用权Leasehold,可以称之为"批地"。(早期批地年期极长,为999年,而後期缩短至99年,而现时批地年期大多为50年。)
英国人行事雷厉风行,1841年6月7日便公报公开批地并于同月14日由海军上将Admiral Sir Charles Elliot於澳门成功拍出404幅土地。
而由于土地全部属于英国皇室,政府作为一个垄断的供应者,维护自己利益的最佳办法,就是慢慢卖,一点一点地卖,来提高价格。由此,限量卖地必然成为了政府最理性的行为,而这就是高地价政策的开始。
50至60年代
踏入二十世纪,于四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中国的战乱与动汤,内地大批人口涌入香港,香港人口急速膨胀, 香港人口由1946年的60万,激增至1949年的186万,到1959年更超过了300万,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居住成为当时社会经济中一个严重问题。因此港英政府于1950年成立香港模范屋宇会,由政府拨地,为低收入居民提供廉租房屋,兴建之屋苑有模范邨,而1954年开始大量兴建徙置区。而後来的徙置屋邨是香港公共房屋的前身。
本来港英政府作为殖民地政府是不愿意花这么多钱去搞公共房屋,但后来却越搞越大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我们当然可以看作是出于人道与社会安定,而另一方面,却可视为了英国人的更多利益。
当时,香港除了贸易外,轻工业渐渐崛起,而大量从内地来港的贫穷移民便成为了工厂工人,徙置区可以视作等同于工人宿舍,降低工厂的成本,更有助于香港的出口,其实就是一种补贴出品。另外建立公共房屋可以有助于私人房屋的价格,即有助于政府的高地价政策。50年代随人口的激增,大量资本拥入地产业,香港就出现了房地产热潮。
在高地价政策下港英政府可以以低税率来维持香港的竞争优势,同时又有收入搞公共服务,为低收入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中产可经投资物业而享受到财富增加的好处,这渐渐便加强了整个香港社会对高地价政策的依赖。
而聪明的中国人更强加了地产业对香港经济的重要性,1955年爱国商人霍英东投资兴建当时香港最高的大厦--蟾宫大厦。
在兴建的过程中,霍英东开创了"分层出售"、"分期付款","卖楼花"等的售楼方式,为香港地产业发展带来革命,加速了整个香港地产市场的繁荣。从此地产业成为香港的经济支柱之一,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成为香港经济的“晴雨表”。
70年代
70年代是香港的地产狂潮年代,香港的华资巨头,现时的香港四大地产商等便是由此起家,如华人首富李嘉诚,他在1958年转型投资地产,1971年成立长江实业,1972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同年,当时的香港总督麦理浩制定了"十年建屋计划"政策, 要在1973年至1982年的十年期间,为180万香港基层居民提供公共住房。至1978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即廉租屋计划),解决二百多万基层市民的住房问题。由此可见当时的高楼价已是严重社会问题。
而把香港楼价推上天堂便是由1981年,中英有关香港前途问题谈判。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发表 声明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中国政府会确保其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香港奉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可以维持“五十年不变”。
而其中有条值得注意的是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英国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其中列明英方于过渡期内(1984年-1997年)每年只可卖出50公顷土地,如多于此数需得到中方首肯。
另外 在1985年5月27日(《中英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间,当局按照《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三的规定,制定有关批出或出租土地的政策。香港一般的批租土地的契约年期,不得超逾2047年6月30日,有关契约的承租人须缴付地价和名义租金至1997年6月30日,该日以后则须每年缴纳租金,款额相当于有关土地应课差饷租值的百分之三。至于在1997年6月30日前期满的契约,亦可根据《中英联合声明》的规定续期至2047年,惟短期租约和特殊用途契约则除外
《中英联合声明》限制每年香港土地供应不得多于50公顷,令港英政府得到了哄抬地价的借口。直接令高地价更高,使楼价如同坐了火箭一样升天。
十多年内,香港地价上升了二十倍,过高的地价,使只有少数的拥有庞大资本的地产商才能参与土地市场,结果做成寡头垄断,造成政府与地价巨头与数百万私楼拥有者这共同利益体,而这造成了回归后继续高地价的必需性。
而另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也需要高房价,房屋是香港工商业的重要抵押品,中小企往往通过房屋抵押向各银行借钱,流动周转,高房价令房屋成为香港银行最接受的抵押品,此同时又强化了高地价。
而为什么当年《中英联合声明》要限制每年香港土地供应不得多于50公顷?有一种阴谋论说法认为:殖民者要撤退,但同时谋算要在殖民地保持利益,常用的手段是于当地扶植亲殖势力,作为其撤退后的代理。更加狡猾的手段,则是把当地的经济精英的利益与其利益相捆绑,使其与已撤退的殖民者一荣皆荣,一损俱损。
限制土地供应,实行高地价政策,对于早已控制了港岛传统黄金地段的英国公司来说,利益明显不过。然而,几百年殖民史积累经验,英人玩政治早已炉火纯青,深知要巩固其利益,必须让回归后的政经精英在高地价政策中分一杯羹。
一九八四年中英谈判结束,中国将在一九九七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已成定局,九七之后,以华人为主的政经精英将取代英人治理香港。为了要令英人利益在九七后可以维持,令这些精英的利益与其一致,是整个撤退布局的核心。
香港的经济顶尖精英阶级,基本上都是从制造业、金融或者贸易等产业赚取了初始资本之后,通过地产发展项目而赚取了巨额资本,再由此投资其他行业。由于地产发展和投资物业收租仍然是香港经济顶尖精英阶级的核心利益,延续高地价政策就拥有了牢固的利益结构支撑,同时也就保障了英资牢牢在握的利益。
回归后
回归前之高地价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对香港人的剥削,而回归之後,中国人为什麼还要剥削自己人呢?所以董建华便推出了"八万五"--"八万五建屋计划"。 八万五建屋计划,简称八万五,是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在1997年度施政报告提出的一项政策。董建华提出每年供应不少于85,000套住宅,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由6.5年缩短至3年。
可惜遇上了97金融风暴与03沙士,香港地产市道受到重创,大量业主变成负资产,中产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他变成负资产,整个社会的经济便无法维持,所以原本为解决目标的高地价政策成为了唯一的救星。
为了稳定楼市高价特区政府推出大量政策,其实就是加强版的高地价政策。
而近10年香港另一个新楼特色就是开放式厨房,因为根据屋宇署与其它部门制作的联合作业备考,每一个单位只可以有一个环保露台及工作平台,而这些环保露台及工作平台是可以不纳入建筑面积之内,但是却属于销售面积的部份。
而近年政府多以“勾地”来卖地 申请售卖土地表,俗称“勾地表”,是香港特区政府现行拍卖政府土地的一个途径,此制度在亚洲金融危机后(1999年)推出,在当时,它与另一传统的拍卖官地机制─ ─“常规卖地”同时施行。简单的说“勾地”就是土地在正式挂牌出让前,由对该土地感兴趣的单位向政府表明购买意向,并承诺愿意支付的土地价格。
在“勾地”制度下,香港地政总署定期列出公开的土地储备表《供申请售卖土地一览表》,即是俗称“勾地表”。有意买地的公众人土,包括地产发展商,可向地政总署提出申请“勾地”,并报出底价。政府收到申请,如果有关提价合乎政府估计的市场价格之十成(注:现行香港勾地,官订市价的八成也可以),就会将该地块按规定“勾出”,并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其招标拍卖,公众拍卖会上价高者得,提出勾地者必须参与该次竞价,但其报价不得低於它申请时的底价。
若果拍卖时“不到价”,即是不达到官订拍卖当时秘密底价,地政总署有权收回,并留作下次再拍卖,直至等于或高于政府预期的价格为止。如果拍卖时无人提出等同或高于勾地者申请时的提价,政府有权没收原先勾地者的按金。该按金是保证拍卖价不会低于勾地者原先的提价。
在卖地过程中,政府不会提供任何优惠予勾地申请者,如申请者最终不能买得土地,发还按金时也不会给予利息。
而有观点认为勾地是近年高楼价的另一原因 有人认为“勾地”制度使到香港土地供应数量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降低了对市场的干扰,也确保了土地以合理价格卖出。不过也有人认为现行的勾地制度有一些问题,政府在实施时往往只许地价升,不许跌,扭曲了市场的正常价格起落;而且政府不公开勾地表内各幅土地的底价,人为制造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加土地被勾出的难度,导致拍卖稀少,变相进一步收紧土地供应
总结
高地价政策本来是英国人对香港的剥削,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香港的经济形成了对高地价政策的依赖,令其成为必需品,而任何对高地价政策的干预都必对香港的经济与竞争力的打击。
⑦ 为什么莫斯科的房价和物价消费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
对于想在莫斯科买房的人而言,刊登售房信息的报纸就像军事战报一样。用俄罗斯《劳动报》的话说,每条信息对购房者的钱包都是一个打击。莫斯科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地产商的利润究竟有多大?俄罗斯《消息报》近日对此进行了披露。
“莫斯科速度”
近年来,莫斯科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牛市”,今年年初莫斯科平均房价还只有每平方米2800多美元,截至6月底,均价已经超过每平方米3500美元,增幅高达25%,这种创纪录的房价提升速度已经超过莫斯科居民的心理承受底线,被戏称为“莫斯科速度”。有的俄罗斯朋友开玩笑说,现在莫斯科不是拉达开得比火箭快,而是房价涨得比火箭快。
与其他大城市的房价相比,莫斯科也位居前列。在世界各大首都中,伦敦房价最高,达每平方米13000美元,巴黎每平方米8500美元居世界第二,莫斯科以每平方米3500美元的价格进入三甲行列。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房价仅为莫斯科的一半,最便宜的南部联邦区每平方米房价仅为700美元。
房价是怎么构成的
建造成本每平方米大约1000美元。根据《消息报》对莫斯科房地产专家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莫斯科新商品房的建造成本只有每平方米700美元,其中地皮价格占了相当大的部分。据《俄罗斯报》11日报道,现在连莫斯科近郊的土地也涨到了每平方米70美元以上。如果加上工程管道费用每平方米300美元,商品房的造价就是每平方米1000美元左右。
市政份额——每平方米400美元。市政份额是房地产开发商必须支付给莫斯科市政府的一笔费用。由于联邦法律未对此作出规定,因此莫斯科市政府可以自行与地产商敲定“游戏规则”。一般而言,新建住房的40%要划归莫斯科市政府支配,而开发商一般会用现金“赎回”这部分商品房,并将这部分成本转移到其他购房者头上。这样,每平方米又多了400美元的成本。
官员回扣——每平方米400美元。据统计,莫斯科从规划到准许盖房的全部手续办下来要获得200多个“同意”,这样一来就给大量手脚不干净的官员索贿开了方便之门。“物美价廉的住宅”国家项目负责人、俄政府地区发展部长雅科夫列夫指出,官员们从住房项目中得到的回扣超出成本的30%。这样一算,成本又增加了大约400美元。
银行贷款——每平方米100美元。莫斯科的房地产开发也大多靠银行贷款来支持。据巴尔克利建筑公司总裁列昂尼德·卡兹涅茨透露,一般而言,银行贷款利率平均为10%—15%。这样加上贷款利息在内,每平方米成本又增加了100美元。
建筑厂商利润——每平方米200美元。莫斯科房地产的基本操作模式也是分包制,投资商将项目承包到大的建筑公司,这些建筑公司再将项目拆解分包给一些小的建筑商具体承建。根据《消息报》的调查,建筑商的利润一般在每平方米200美元左右。
销售商利润——每平方米100美元。在莫斯科,开发商一般会与一家销售公司签订合同,一次性将所有住房交给该公司处理,销售商获取佣金。据《消息报》调查,一般而言,销售商的佣金大概是房价的4%左右,而开发商与销售商签订的合同价格要低于目前莫斯科房价平均水平,大概在每平方米3000美元左右,因此房价中又加入了这100多美元。
此外,开发商还需要交纳各种税收,如0.3%的建筑土地税,13%的所得税等。刨去以上林林总总,余下的都落入开发商腰包成为了利润。
莫斯科的房价还会上涨
莫斯科人对飙升的房价很不满意,甚至流传着买房如打仗的说法。为了省钱,很多人开始选择到大环外买房。幸好对于几乎每家都有车的莫斯科人来说,远点不是什么大问题。
尽管如此,此间很多预测仍然认为莫斯科的房价还会上涨。分析认为:首先,莫斯科人有买房的愿望。据《新消息报》报道,65%的俄罗斯人希望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其次,莫斯科人有购买住房的实力。莫斯科购房抵押贷款的平均数额在6万美元左右,月收入在2000美元左右的家庭通过抵押贷款就可以购买一处价值8万美元左右的住宅。而据《俄罗斯商业渠道》报道,莫斯科月收入在2000美元左右的家庭大约占15%到18%,即150万人到200万人左右。最后,莫斯科商品房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据米昂不动产公司统计,今年上半年,莫斯科最受欢迎的、价值不超过15万美元的房源至少下降了50%。与此同时,莫斯科新建住房的面积远远不足以应付需求。
俄地区发展部正在设法抑制房价无限上涨,其办法很简单,即对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住房的业主开征高额税收,或者提高其养护“多余”住宅所交纳的费用。《共青团真理报》评论认为,各级官员越是说住宅价格要让百姓接受,价格就越上涨。住房贷款体系不健全、建设数量不足、开发商垄断经营、基础设施和国家住宅公用设施老化等问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不解决这些问题,其他措施都只能是隔靴搔痒。
⑧ 为什么全世界其他地区房价都在下降唯独中国房价上涨
首先你要清楚,土地所有制的问题,土地掌握在谁手里,价格的决定机制也就不一样了。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是市场起主导,而在中国,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收税方式,都是在炒房价,而政府会得到更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