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買房送面積有哪些貓膩「佔便宜」也要分清
「買一層送一層」、「兩房變三房」等宣傳語在購房中屢見不鮮,買房贈送面積似乎成了開發商一個十分討人歡喜的方式,購房者也覺得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實惠。目前市場上贈送面積的形式通常有陽台、露台、入戶花園、地下室、閣樓、大凸窗等。而購房者往往都不知道,這些所謂的贈送的面積背後是藏著貓膩的。
買房送面積有哪些貓膩?
貓膩一、贈送的面積不算產權
贈送的面積是不算產權的,產權上只有建築面積,出售的時候肯定也不能算的。贈送的面積如果是室內,使用就沒有問題。如果贈送的屬於公用面積,如部分樓頂花園、公共陽台等,開發商本來無權贈送,這給日後業主的正常使用埋下了隱患。
貓膩二、小區舒適度降低
開發商經常說辭是,加上贈送的面積,可以將套二改成套三。但是開發商的最初目的,就是在不改變容積率的情況下,光明正大將價格賣高,讓買房的人還覺得自己賺到了。同時小區的人會多了,享受公共配套的人多了,舒適度自然降低。
貓膩三、其實贈送面積利用率偏低
現在在各地樓市中,贈送的面積最常見的是飄窗、陽台、入戶花園、頂樓送露台的、結構連接板等。但是很多利用率都不大。有的戶型因為贈送面積,變得結構不合理,還情願不要。落地飄窗還好點,飄窗檯利用率較低。
現在很多房間,其實一半是陽台,這種實用性較強。如果是那種只有不到一米寬,又無法和房間完全打通的,那就根本沒有什麼使用價值。入戶花園,利用方式有限,放鞋櫃或養花之類的比較常見,有的戶型中,擔任洗曬的功能。
貓膩四、贈送面積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開發商所謂的「贈送面積」往往都是《房產測量規范》所規定的陽台、飄窗,只能算半面積或者不算面積;對於開發商將隔柵、結構板作為贈送面積的,購房者應該考慮到非法搭建帶來的後果。
而給頂層業主的頂層露台,以及給底層業主的地下室空間等,應當屬於該樓的全體業主共有,而非屬於開發商所有,開發商將原屬於共用的部分許給一戶獨用。只要其他業主提出異議,受「贈」的業主是無法獨享其利的。
總之,無論是否有「贈送面積」,購房者都只是「待宰的羔羊」。奉勸一句,能做的只是「貨比三家」,能被少坑點就少坑,別貪圖眼前利益,且行且珍惜。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9-2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㈡ 購房的贈送面積是什麼意思
其實就是一個說法而已,有些面積是可以使用,但是不計入容積回率的,比方說一些設備答飄板、露台、未夠計算建築面積的飄窗檯等等,本身就是不計面積的,但可以使用,贈送了給你,就是只有你可以使用(其實別人想用也用不了),增加了房子的附加價值。但其實也不是完全免費的,開發商會在計容面積(購房合同面積)里的單價上相應提高一點(一般比同條件的其它沒贈送的戶型的單價要高一些,但總體來說的性價比高,買賣雙方都掛著個算盤的)。
比如說有個樓盤,它周邊的樓都是賣1萬左右或以下,但它就賣到了1.5萬,主要是因為它報建時的層高是6米,一套戶內面積60平方的小戶型,加一層擱板之後,就變成了套內實際使用面積為120平方的大中型戶型了,合同單價貴了50%,但實際使用的面積的平均價只有7500了。
㈢ 買房遇到贈送面積,全送面積和半送面積的區別是什麼
業內來人揭秘:買房自送面積是一種商業噱頭。為了迎合人的心理,達到成交的目的。
這「贈送」的面積,要麼是按測繪技術規範本來就不能計入建築面積的(例如露台曬台、外飄式低窗檯、層高低於2米2的地下空間或閣樓,底層庭院綠地),要麼是在其他部位加價後在這一部位就不計價了,只要房屋總價達到了賣方預期就行。說辭可以變來變去,盡揀人們愛聽的編。買家再精也精不過商家啊。未封閉的陽台,測繪規范規定,只能按投影面積計入半數的建築面積。但可以好聽地對購房人說,半送給您了! 聽者肯定覺得舒服。
㈣ 買新房,開發商“贈送面積”真是送的嗎
開發商贈送面積,不一定是真的送給你的,有時候只是開發商銷售樓盤的噱頭。像公用露台、高度不超過2.2m的飄窗、一層小院、閣樓、層高小於2.2m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根據國家政策,都是不計入建築面積的。不計入建築面積,意味著這部分面積本就不用購房者出錢購買。(該內容僅在北京適用)
地下室陰暗潮濕,適合作儲藏間
二、這些面積真是白送的嗎?
並不是。首先,開發商贈送的面積,不一定是真的送給購房者的。其次,如果真的是贈送的,也會在房價或者精裝修上把成本收回來。1.贈送面積本就不收錢
正如上文所說,公用露台、高度不超過2.2m的飄窗、一層小院、閣樓、層高小於2.2m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根據國家政策,都是不計入建築面積的。不計入建築面積,意味著這部分面積本就不用購房者出錢購買。開發商利用這部分面積,給購房者一些“甜頭”,讓購房者以為自己得了巨大的優惠,房屋交易過程更順利。2.真正贈送面積的房子房價較高
例如獨立露台、半封閉陽台等,計算一半建築面積的部分,開發商以贈送的形式吸引購房者,但一般這樣的房子單價較高。
一個簡單的道理,開發商不會做虧本的買賣,每建築平方米的房價升高一點點,贈送面積的成本便能掙回來。
需要注意的是,贈送面積往往不會寫在合同或寫進產權證中。沒有依據,後期一旦發生糾紛,購房者很難維權。
買新房贈送面積會寫進房本嗎?
資料來源:《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
㈤ 一般贈送面積都有哪些呢
在賣房時會有一抄些面積是贈送的,如陽台、露台、飄窗、一樓花園、入戶花園、頂樓陽台、地下室、閣樓等。
但要注意有些面積是不計入產權面積或者是只計入一半產權面積的。一般陽台、入戶花園、地下室是計入一半面積的;飄窗是不計入面積的。
㈥ 房子贈送面積怎麼算
贈送面積是開來發商「打擦邊球」自的做法,贈送的面積也不會寫進購房合同,但是某些樓盤推出的甚至高達100%的贈送面積,難保不讓人不心動。
新版《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以下簡稱《新規》)開始實施,飄窗、陽台、地下室等「偷面積」舉措行不通了,「贈送面積」將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這引起了市民的熱議。據了解,東莞目前暫沒出台本地的相應的執行細則。
「贈送面積」成為吸引購房者的利器,不少樓盤屢試不鮮。在走訪中,筆者發現大部分樓盤仍可「送面積」,尤其是Loft戶型和大戶型。當筆者提及新規時,樓盤銷售人員則表示「目前樓盤已經通過審批,還可以贈送面積,還沒通過審批的樓盤就沒有這個優惠了。」
㈦ 購房時的半贈送面積是什麼意思
購房時的半贈送面積是指這一部分面積中,有一半是贈送的,另一半則需要交錢並且這一部分面積計入房產證。這是近些年的熱點,很多購房者都會被這個吸引,但對於贈送面積,購房者自己還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根據現在的建築設計規范,贈送或者半贈送主要是以下區域:
1、入戶花園或半封閉的陽台算一半的面積,露台一般都是完全贈送的;
2、閣樓。一般凈高滿2.1米的部分算面積,不滿的話不計算面積;
3、地下室。凈高滿2.1米算面積,不滿不算面積;
4、飄窗。分兩種,凸窗一般是不落地的,不算面積;落地飄窗凈高超過2.1米要算面積,低於2.1米不算面積。
關於贈送面積,購房者需要從實用角度理性看待。如果設計合理實用,能額外得到實用面積,當然是額外的收獲,但千萬不能為了撿便宜而沖動購買。
關於贈送面積,購房者需要從實用角度理性看待。如果設計合理實用,能額外得到實用面積,當然是額外的收獲,但千萬不能為了撿便宜而沖動購買。
(7)新房的贈送面積有哪些擴展閱讀
房產面積,具體說包括幾個概念,如房產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或分攤面積)、使用面積、計租面積等等。
其中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主要適用於商品房。計租面積、使用面積主要適用於公產房屋和企業產的房屋管理。
人們常說的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其實是指上述「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中的「建築面積」,其中是包含一部分公攤面積在內的。
㈧ 買房時,什麼是贈送面積
其實就是一個說法而已,有些面積是可以使用,但是不計入容積率的,比方回說一些設答備飄板、露台、未夠計算建築面積的飄窗檯等等,本身就是不計面積的,但可以使用,贈送了給你,就是只有你可以使用(其實別人想用也用不了),增加了房子的附加價值。但其實也不是完全免費的,開發商會在計容面積(購房合同面積)里的單價上相應提高一點(一般比同條件的其它沒贈送的戶型的單價要高一些,但總體來說的性價比高,買賣雙方都掛著個算盤的)。
比如說有個樓盤,它周邊的樓都是賣1萬左右或以下,但它就賣到了1.5萬,主要是因為它報建時的層高是6米,一套戶內面積60平方的小戶型,加一層擱板之後,就變成了套內實際使用面積為120平方的大中型戶型了,合同單價貴了50%,但實際使用的面積的平均價只有7500了。
㈨ 關於開發商所說的贈送面積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首先,贈來送面積,國家相關自法律法規是有明確規定的:根據相關規定:入戶花園以及沒有封閉的陽台算一半面積;露台是完全贈送的;地下室凈高滿2.1米算面積,低於2.1米不算面積;飄窗分為凸窗和落地飄窗兩種,凸窗是不落地的,不算面積,落地飄窗凈高高於2.1米要算面積,低於2.1米不算面積;同樣,閣樓凈高滿2.1米部分算面積,不滿不算面積。
同時還要注意的是,贈送面積一般不計入產權證的,所以一旦之後有什麼拆遷啊、補助啊,贈送面積是不算入其中的,這個應該在購房合同中寫清楚。除此之外,沒有列入產權的贈送面積是不用交物業費的,在交物業費的時候要看清楚標注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