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滕州善國勝景公攤多少
三國滕州善國公勝景,紅勝景公攤是多少?你是不是?公攤的面積就多一些,這個東西全國各地都是這樣一樣的,政策都是
㈡ 滕州善國盛景是全屋落地窗嗎
這個你要去看他的規劃圖紙的才能知道。
㈢ 滕州為什麼又叫善國
1、滕國在周朝時期是個有名的小國。據《左傳》稱,它的疆域「絕長補短方五十里」。相傳三十一世,歷七百多年之久。滕國國君中影響最大的是戰國時期的滕文公。他曾多次「禮聘」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孟軻到滕國,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略。由於滕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國名聲大振。遠近都稱滕文公為「賢君」,滕國為「善國」。
2、滕文公,名弘,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318年(周慎靚王三年)。據《史記·陳杞世家》記載:「滕、薛、騶、夏、殷、周之間封也」。另據《史記·索引》雲:「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為滕君,世系無考」。由此可知,「滕」在殷商之時已經稱為方國。至於「滕」的來歷,可以在《國語·晉語》的記載中得到線索:「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吉、儇 、依是也。」可以看出「滕」本為黃帝之後人。西周初年,武王克商之後,封其 異母弟叔綉於滕,爵為侯。周滕自叔綉起,傳三十一世,歷七百餘年。直到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被宋國滅掉。
滕國諸君,世系名謚可譜者不多,《滕縣志》載:「滕世家可譜者十餘世。」《史記·陳杞世家》載:「滕、薛、騶、夏、殷周之間封也,小,不足齒列,弗論也」。一個「絕長補短方五十里」,小國,不足以論,致使滕國世系湮滅於浩瀚的歷長河之中,成為千古之謎。
滕文公為戰國時滕國國君,是滕國諸君中史書記載最多的國君。《古紀世本》載:「滕世系有考公糜,糜子元公弘」。《孟子》趙岐註:「考公即定公,元公即文公也。以元公行文德,故謂之文公」。滕文公於公元前325年(周顯王四十四年)繼承國君之位。因崇尚孟子之學,因此在《孟子》一書中留下較多記載。 公元前326年(周顯王四十三年),滕文公為世子時,出使楚國,路過宋國,拜會了孟子,孟子向他闡述了人性善的道理。世子從楚國回來,又來看望孟子。孟子對他說:「世子懷疑我的話嗎?其實真理只有一條。成 覸對齊景公說:『他是男子漢大丈夫,我也是男子漢大丈夫,我為什麼要畏懼他呢?』顏淵也說過:『舜是什麼樣的人呢?我是什麼樣的人呢?一個有作為的人應該像舜那樣』。現在的滕國,如果將土地截長補短,方圓將近五十公里,還是可以建成一個美好的國家的。」
滕文公按照孟子「政在得民的」主張,效法先王,施行善政,實行善教,政績卓著,名聲大振。楚國、宋國等國的人,也都慕名紛紛來到滕國定居。滕文公任政期間,滕國人丁興旺,國富民強,「卓然於泗上十二諸侯之上」。滕文公因此博得一個「賢君」的美稱,滕國也被譽為行聖人之道的「善國」。
居於滕國故城內東北隅的文公台,就是為紀念滕文公而建造的,「善國路」、「善國門」、「滕文公祠」等文物古跡,也都同紀念滕文公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