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樣的戶型公攤多幾平對以後有什麼影響
同樣的戶型公攤多幾平米,對以後你再賣房交易都有很大的影響。
B. 戶型和地段哪個更重要
樓主,你好
如果打算以後會換房子,就可以先以地段版為主,畢竟好地段會很方便,各權種配套也齊全。建議先選擇一房或者小兩房暫時住著,一方面地段好的單價都比較貴,另外以後換房的時候,小戶型不管出租或者出售都比較容易出手。如果打算買來一直住,就應該以戶型為主,即使現在地段不好,隨著城市的發展,各方面都會跟上的。既然一步到位不換房了,建議買個大戶型,選房的時候注意樓層朝向的選擇,現在多為高層,最好選擇10樓以上的,採光和視野都比較好,也不要太高了。朝向最好選擇客廳和主卧都朝南的,能保證採光也不會太熱。
更多房產知識,點擊左下角「樓盤網」.樓盤網,為愛找個家.
C. 公攤面積和戶型有關嗎
高低來和公攤面積是沒自有關系,或者說關系很小。
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即公攤面積為:
1.
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築服務的專用設備用房;
2.
每套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及外牆(包括山牆),為牆體面積水面投影面積的一半。
這些部分的占據面積越大公攤則越大,當然一般樓層增高電梯戶數等配套會相對增多,公攤會相對增大。
D. 戶型的大小去除公攤哪個得房率更高
我感覺還是買戶來型大的是比較合適的源,因為在居住的條件下它的居住環境也是非常好的。如果去除公攤的話,小戶型的房子確實雖然價錢比較合理。但是他的居住環境肯定是差了很多。一般看經濟條件,如果經濟條件好,一般都是買戶型大一點兒的。
E. 在商品房買賣中,大戶型與小戶型的公攤面積一樣嗎
公攤面積是按比例來分攤的,例如公攤20%,那麼200平大戶型公攤就是40平米,而50平米小戶型公攤就是10平米。
F. 公攤面積多少比較合理
1、多層公攤率10%-15%,140平米公攤面積14平米-21平米之間合理。
多層一般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沒有電梯的多層,公攤系數少,一種是有電梯的多層基本接近小高層的公攤,平層布局一般是一梯兩戶的格局,公攤率一般不超過15%。
140平米的戶型按照公攤10%-15%進行計算:公攤面積14平米-21平米之間,實際使用面積119平米-126平米之間。
2、小高層公攤率15%-20%,140平米公攤面積21平米-28平米之間合理。
小高層一般都是有電梯的,樓層布局與多層一致,一梯兩戶的格局。公攤率一般不超過20%。140平米的戶型按照公攤15%-20%進行計算:公攤面積21平米-28平米之間,實際使用面積112平米-119平米之間。
3、高層公攤率20%-25%,140平米公攤面積28平米-35平米之間合理。
高高層一般都是有電梯的,樓層布局出現變化,一般規劃兩梯四戶的格局。公攤率一般不超過25%。
140平米的戶型按照公攤20%-25%進行計算:公攤面積28平米-35平米之間,實際使用面積105平米-112平米之間。
(6)戶型和公攤哪個更重要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公攤面積劃分按照幢為單位,每個戶型只分攤幢內的公攤。
每個戶型公攤面積大小主要取決公共面積的大小,而這個公共面積的范圍是有限定的,規定只能是戶型坐在樓棟的公用面積,不相互連接的公用建築不能分攤。小區內存在極個別的服務全小區的公用面積,這部分面積將由全小區住戶共同分攤。
2、公攤面積一般包括樓梯間、設備房、一樓大堂三個部分。
一棟樓的公攤面積主要集中在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樓梯間:每層樓都有的共同電梯間、公共走道、公共樓梯間;
第二部分是一樓大堂:大堂面積在老房子並不突出,但隨著居住品質的提高,大堂面積越來越大,在公攤面積中佔比開始擴大;第三部分設備房:電梯井、管道井、垃圾道、變電室等。
G. 戶型和面積哪個更重要
戶型和面積哪個更重要;
要看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一般情況下是優先滿足面積;
在一定面積條件滿足後考慮戶型。
H. 戶型,朝向和樓層哪個更重要
都很重要。
南北通透是戶型中最好的選擇。採光通風好。全南向夏天會比較悶熱版,如果是低樓層權並且前有遮擋的話,建議不作為最優選擇。西南與東南相比,東南向較佳,採光時間長,東升之陽不是太熱,光線好,讓人起床全心舒暢。西南向比全北全南向佳,避免夏天太熱現象。
樓層:對於6層的板樓來說,3層4層最好,如果是高層,要避開9層到12層,因為這幾層位於中間,是通俗中的揚灰層這是其一,另外上下樓層之間的裝修影響比較大。
(8)戶型和公攤哪個更重要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容積率:是項目總建築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越小,小區越舒適。
樓間距:就是前後兩棟建築之間,以及左右兩棟樓之間的距離,關繫到採光好壞、私密性高低、消防安全、噪音大小等。
層高、凈高:層高是建築物的層間高度,即本層樓面或地面至上一層樓面或地面的高度;凈高指地面至天花板下皮的高度。
梯戶比:電梯數和每層樓住戶數的比例。梯戶比直接影響電梯等待時間、公攤面積的大小、通風採光好壞和居住的私密性高低。
I. 商品房戶型面積小公攤系數越大嗎
這個回答有點來牽強。
公攤系數與源房屋平面設計有關。只有當每個單元設計的公共部位的面積恰好相等,而單套居室面積較小的集中於某單元時,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公攤系數不同。
其實這也沒啥好糾結的。自己住的套內房屋相對較小,總不可能讓樓道也隨之狹小,那多不舒服啊?
高級的公寓樓,公共部位都很寬敞的,公攤佔25%以上。這是理念的差別。不要去刻意追求公攤面積極小,那樣的房子人生活得難受。
J. 同一棟樓,同一個戶型,同樣的面積,公攤面積一樣么
公攤面積一樣。
公攤系數=公用建築面積(即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
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系數
公攤系數=建築總公攤面積÷建築總套內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檯面積
公攤是15%的話,那每層每戶的公攤都是15%,所以不會像你說的,你6%人家26%
面積風險規避方法
新啟用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有附件標明了"公共部位與公用房屋分 攤建築面積構成說明",但只列明了應分攤的部位及其構成,具體數據仍不確定,所以仍然存在著開發商讓業主多攤的可能性。這里我們總結了幾招,提供給購房者參考。
第一招:索取公攤數據;
在簽訂購房合同時,讓發展商出示有關計算公攤面積的數據,包括整幢建築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築面積等基本數據,也可以要求發展商列明公攤公用建築面積的具體項目以及各項目的面積,這樣業主可以通過數據求出公攤面積,以明確自身的權益。
第二招:查閱有關資料;
業主們有權自查或者聘請律師向設計單位、規劃單位、測繪部門等機構查閱所購房產的相關文件,比如最終設計圖紙或者最終設計方案、最終面積測量報告、各種數據的計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第三招:在購房合同中約定公攤面積。
《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三條和附錄二中有關公共部位和公用房屋分攤建築面積的條款,購房人應當在合同中約定公攤面積的數字,並在附件二"有關公共部分與公用房屋公攤建築面積構成說明"中,詳細約定公攤的具體部位、面積大小。
特別是有關共有建築分攤部位變更的情況,約定得越詳細,對購房者就越有利。一旦發生糾紛,購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約定來保障自己的利益。
萬一真的發生了糾紛,唯一的選擇就是訴之法律,避免浪費不必要的人力和精力。當然,我們期望的是,隨著法律的不斷健全,政府監督力度的不斷加強,發展商誠信意識的不斷增強,普通購房者的權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