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腦的功能分區是什麼
按照大腦解剖的角度來劃分:
1、顱骨:人類的大腦柔嫩程度超過嬰兒的皮膚,完全依靠顱骨這個「雞蛋殼」保護著。
18世紀德國解剖學家Franz Joseph Gall(1758—1828)認為,一個人的心理歷程與大腦皮質緊密相關,而皮質的發展會改變顱骨的形狀,因此可以通過顱骨來判斷一個人的心理特徵。
2、腦干:腦干與脊髓相連,負責控制許多無意識的行為——呼吸、心跳、消化等。腦乾的位置在人的頸部往上一點。
3、小腦:小腦屬於後腦的一部分,在腦乾的上面一點,負責肌肉的協調、神經反射和身體平衡。
4、大腦:可以理解為大腦的外層——大腦皮層,包括前腦的新皮質,是人類思維產生的最主要部分。
5、左半腦:控制人的具體行為,如演講、寫作、語言和運算。
6、右半腦:控制人的想像、空間思維、音樂、直觀感受。
7、額葉:控制一個人的個性、情感、計劃行為,包括分辨是非、抽象思維。
8、頂葉:與觸覺和四肢活動相關,與枕骨連接處控制著說話和語言理解能力。
9、枕葉:與視覺相關。
一般說來原級皮質區只對特定的感覺次級反應,次級皮質區與原級皮質區相連,處理由特定感覺通道傳遞過來的信息,次級皮質區損傷將導致知覺障礙。
高級皮質區一般位於頂葉、額葉、顳葉和枕葉各次級皮質區邊界圍成的范圍內,是頂、顳、枕三腦葉重疊區域,各種感覺信息在這個區域內整合成高層次的認知,此區受損會導致認知障礙。
(1)如何面對一個戶型分區思維擴展閱讀:
大腦主要包括左、右大腦半球,是中樞神經中最大和最復雜的結構,也是最高部位,是調節機體功能的器官,也是意識、精神、語言、學習、記憶和智能等高級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
大腦半球表面呈現不同的溝或裂,溝、裂之間隆起的部分叫腦回。大腦半球借溝和裂分為5葉,即額葉、顳葉、頂葉、枕葉和腦島。
大腦半球表層為灰質,深層為髓質。髓質內含有神經纖維和核團,其中有4對核團位於腦底部稱基底神經節(核),包括尾狀核、豆狀核、杏仁核和屏狀核。尾狀核與豆狀核又稱為紋狀體。紋狀體損傷會產生舞蹈病(肌張力下降,運動過多過快)及震顫麻痹(當中腦黑質發生病變時),全身肌緊張增高,運動遲緩等。
半球內的白質有各種走向的,如連合左、右兩半球的纖維,連接同側半球的纖維,聯系大腦皮質和腦干,脊髓的上下行纖維,後者都要經過內囊,在腦的水平切面上,內囊是寬厚的白質層,分3部分即內囊前腳、內囊後腳和內囊膝。
各部分都有相應的纖維束通過。內囊損傷可引起偏癱、偏音和偏身感覺喪失的三偏症。大腦半球內部的腔隙叫側腦室,內容腦脊液。
人體功能在大腦皮質上有定位關系,如感覺區、運動區等在大腦皮質上都有對應位置,實現大腦皮質的感覺功能和調節軀體運動等功能。
人類有語言和思維,中樞偏於皮質左側,稱為優勢半球。如果這些中樞受損將產生與語言有關的症。
如運動性語言中樞受損,患運動性失語症,雖然與發音有關的肌肉未癱瘓,患者卻不能說話。若視運動性語言中樞受損患失寫症,雖然手部及其他運動功能仍然正常,但不能做書寫繪畫等精細運動。若聽性覺語言中樞損害可患感覺性失語症,病人能聽到別人講話,但不理解所講的內容。
近年來研究發現,右側半球也有特殊的重要功能,如對空間的辨認,深度知覺、觸覺、音樂欣賞等。人類左側半球在語詞活動功能上占優勢,右側半球在非語詞認識功能上占優勢,但也並非絕對,即左側半球也有一定的非語詞性認識功能,右側半球也有一定的語詞活動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腦
Ⅱ 在Linux下,/boot分區是在根分區/下的嗎 我知道這個思維有點像windows的思維,不過我確實有這個疑問
呵呵,在linux裡面"/"代表的就是根目錄,所以在文件系統層面上來說/boot就是根目錄下專的boot目錄,但是屬在分區上就像windows下面,也可以在C盤底下建立個D盤的快捷方式類似,不一定/boot和/在一個分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