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在石林定居了,請問哪個小區好點
桃園水鄉 水岸星城 天奇花園
❷ 雲南石林的介紹
雲南石林是世界唯一位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溶洞)地貌風景區。
❸ 石林紫金玉石林之光樓盤是騙局嗎怎麼我們買了卡,都不動工
石林好多樓盤都是擺了個要蓋的造型
❹ 石林是怎樣形成的
石林一般認為是土壤水或非可溶岩蓋層水沿質純厚層石灰岩表面及節理裂隙溶蝕作內用的結果,上容部受雨水作用改造。
石林是由密集林立的錐柱狀、錐狀、塔狀石灰岩體組合成的景觀。
分為普通石林、紅石林等類型。其間多為溶蝕裂隙。隙坡直立,坡壁上部有平行的溶溝。以雲南的路南石林最為典型。石林相對高度一般20米左右,高者可達50米。
石林的氣候也像石林風光一樣奇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分明,四季如春。
石林也被稱為喀斯特地貌,是由眾多高大的石灰岩溶柱構成的。其形成主要是因為石灰岩受到力的擠壓作用後,在垂直方向上產生了兩組以上的裂隙,在平面上將岩石分割成了網格狀。
❺ 這樣的物管方式合法嗎 在石林龍園小區,購房一套,所有交房手續履行完畢後,還不能拿到自己住房的鑰匙
這是不合理的,完全不是物管所應有的以業主為服務對象的企業。這樣的小區不住也罷。
❻ 石林的形成講的是什麼故事
在很古很古的時候,陸良壩子和路南壩子連年乾旱,巴江乾涸斷流,田地無水灌溉,人和牲畜沒有水喝,渴死餓死了不少人;那時,南山有個撒尼漢子,名叫金芬若嘎,他看到鄉親們遭難,心裡非常難過,決心要找到水源,開溝引水,使兩個壩子種出莊稼,讓人們都能吃飽飯,於是他鑽管溝,爬懸崖,到處找水源。他走了一山又一山,過了一管又一管,四山八管都找遍了,也沒找到水源。他過了竹山,走到南盤江邊,心裡想:要是能把南盤江水堵住,提高水位來灌溉兩個壩子的田地,那該多好啊!這樣一想,他不知哪裡來的那麼一股子勁,興沖沖地沿江尋我堵江截流的地方去了。
金芬若嘎沿著南盤江走了五天五夜。一天,他來到宜良的高古馬,發現南盤江水從對峙的兩山中間流過,江面狹窄,是堵江截流的好地方,他越看越高興,轉身跑下石崖,急急忙忙地回村同鄉親們商量堵江截流的事去了。
鄉親們聽說金芬若嘎找到了堵江截流的地方,都紛紛到他家來打聽。他把鄉親們召集起來,向大家說明了自己的打算,大家都很贊成,願意同他一起去堵江截流。他領著全村的男女老少兒百人,經過三天三夜的准備,便來到高古馬開始堵江。那時的南盤江,水深流急,要靠肩挑人背搬運石頭,把兩山連接起來堵住江水,是多麼的不容易啊!他們白天黑夜地拚命幹了七七四十九天,可是丟進江里的石頭被江水全部沖走,一點也沒有把江水堵住。鄉親們失去了信心,個個唉聲嘆氣,攜帶著工具離開了高古馬。這時,工地上只剩下金芬若嘎一人,他有氣無力地坐在江邊,獃獃地望著奔流的江水,責怪自己無能,沒有想出好辦法。由於勞累過度,便在江邊恍恍惚惚地打起來。
金芬若嘎剛剛進入夢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來到他面前,和顏悅色地間道:「勇敢善畏的金芬若嘎,你是真心堵江截流,為百姓造福嗎?」金芬若嘎堅決地答道;「是的,我尊敬的老阿爹。」白發老人又間:「你能跨過九十九道山澗,翻過九十九座大山,打死九十九隻豹子嗎?」金芬若嘎答道:「只要能堵江截流,莫說是翻山跨澗打豹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敢!」白發老人點點頭說:「那好,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堵江流的辦法,不過,這可是要有勇敢、智慧和力量呵,搞不好會送掉你的性命!」金芬若嘎發誓說:「只要能堵江截流,讓乾旱的田地有水灌溉,鄉親們也不再受乾渴的苦,我就是丟掉性命,也心甘情願!」白發老人見他這樣堅決,便說:「我告訴你,東山老山石崖上有一棵開藍花的大樹,樹下有個大石門,裡面是個大石洞,洞里有你們彝人開天闢地天神格咱的調山令和趕山鞭,你只要拿到它們,就可以喝令四山的石頭拔地而起,用趕山鞭像趕羊群一樣抽趕著它們到這里堵江截流,但千萬要記住,天黑以後才能去取那兩件寶貝,取出後要迅速把石頭趕到這里堵江,一定要在天亮前送回調山令和趕山鞭。白發老人從袖筒里抽出一支石箭遞給金芬若嘎說:「我送你這支箭,這是開大石門用的,你找到大石門後,對著石箭吹三口氣,把箭朝大石門射去,大石門就開了。白發老人右手往旁邊一指說:「我再給你一匹白馬,你趕快騎著馬去吧!」白發老人說完便飛騰上天,駕著白雲飄然而去。
金芬若嘎懷著萬分感激的心情,正要跪拜那位飄然而去的老人,一翻身猛然醒來,才知道原來是做了個夢。他睜大眼睛四處張望,渴望他的夢想能成為現實。忽然,他發現身邊果真放著一支石箭,再往遠處一看,不遠的地方站著一匹大白馬,那馬正昂頭張望呢!金芬若嘎高興得蹦了起來,把自己的彎箭和寶刀挎好,撿起那支石箭,朝大白馬走過去;抓住馬韁繩下拍拍馬脖子,然後躍上馬背,策馬朝東山老石崖奔去。
金芬若嘎躍馬揚鞭,跨過一道道山澗,翻過一座座大山。九十九座山和九十九道澗,只剩下最後一道山澗和一座大山了。他正在為自己順利地翻山越澗高興,忽然從森林裡躥出一群豹子,怒吼著向他撲來。金芬若嘎急忙取下寶刀,策馬沖向豹群,在豹子群中奮力砍殺,直砍得豹子頭腳亂飛,血流遍地。他和豹子整整拼殺了兩頓飯的工夫,才把九十九隻豹子砍死。
金芬若嘎催馬揚鞭,又走了很多很多的路,才到達最後一道山澗的崖頂上。他立馬觀看山澗,只見那澗寬幾百尺,深幾百丈,兩面懸崖峭壁,既無路下到澗底,也無路攀上對面的懸崖。面對這無法跨越的深澗,他為難了:繞道吧,要繞到哪裡才能過澗呢?不繞道吧,又怎麼能跨越這深澗呢?正當金芬若嘎一籌莫展的時候,胯下的大白馬仰天嘶嘯,兩只前蹄不住地刨地。
金芬若嘎猛然想到這馬是白發老人賜給的神馬;或許可以飛越深澗。想到這,他心一橫,勒轉馬,回頭走了幾丈遠又調轉馬頭,躬身用手拍拍馬脖子,說:「神馬呀神馬,為了拿到格咱天神的調山令和趕山鞭,你就馱著我越過山澗去吧!」說罷,一提馬韁,兩腳猛蹬,大白馬便朝著深澗飛奔,到了深澗邊上,騰空一躍,便向對面的山崖飛去。大白馬越過山澗,四蹄輕輕落地,然後又四蹄翻飛,翻過了最後一座大山,來到了東山老石崖。
金芬若嘎按照白發老人的指點,找到了那棵開藍花的大樹,他朝著大樹下面的岩腳走去,在那裡找到了大石門。這時,太陽還沒有落山,還不能去打開石門。他只好牽著大白馬,躲到附近的樹林里,等待天黑。他等啊等,一直等到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的時候,才來到大石門前,取下身背的弓,拿出白發老人賜給的石箭,吹了三口氣,把箭放在弓槽里,拉滿弓弦,對著大石門「硬」地射了出去。只聽見二聲雷鳴般的巨響升大石門緩緩地打開了。只見大石門里金光燦燦,亮如白晝,金芬若嘎跑進洞里,顧不得欣賞洞里的景緻,急忙地四下尋找調山令和趕山鞭,他在洞里跳上跳下,繞著那些石豹、石虎、石龍,石馬轉來轉去。忽然,他發現靠洞壁的地方,有一張閃閃發光的大石桌,上面放著一個麂皮口袋。金芬若嘎翻開口袋,從裡面拿出巴掌大的一塊白石頭,上面寫著「調山令」,另上面寫著「石隨令走」。金芬若嘎把調山令放回麂皮口袋,隨即又從裡面拿出一根藤條鞭桿,上面寫著「趕山鞭」。這下,兩樣寶物都拿到了,金芬若嘎欣喜若狂,提著麂皮口袋飛跑出洞,牽上大白馬,匆匆離開了老石崖。可是他走出沒多遠,便感到肚餓口渴,渾身睏乏,再也走不動了。這時他才想起,自己已經十天十夜沒有好好睡覺,三天三夜沒有吃飯喝水了。他掙扎著從馬褡褳里摸出幾個野果子,狼吞虎咽地填進肚裡,卻再也撐不住上下眼皮,往地上一躺便睡著了。
金芬若嘎實在太累了,一覺睡了兩個時辰。當他醒來看看天時,天上的三排星己經當頂,想起要在天亮前送還調山令和趕山鞭,心裡著急起來;他一骨碌翻起身,急忙挎好弓箭和寶刀,一躍跨上大白馬,隨即拿出調山令對著周圍的山嶺喝道:「四山石頭聽著,石隨令走,跟我到高古馬堵江截流。」隨著這喝令聲傳遍山嶺,四山轟轟隆隆鳴響起來,巨石拔地而起。金芬若嘎揮起趕山鞭,像趕羊似的,將一個個大石頭趕著朝高古馬方向滾動。他揮著趕山鞭趕呀趕;可是總覺得那些石頭滾動得太慢。他趕了一陣,抬頭看看天空,天上的三排屋已經偏西,離天亮的時間不長了,心裡更加著急起來,他來回催動馬,奔來奔去地用趕山鞭猛抽石頭,那些石頭果然滾動得快多了。不多工夫,金芬若嘎便把石頭趕得服服帖帖。
這天夜裡,路南五棵樹寨子有位老阿爹起來給牛添夜草,他剛把草抱進廄,便聽到村外一陣隆隆的響聲,震得腳下的地皮都在顫動。他以為是地震,嚇得連忙朝屋裡叫喊:「老婆子,小阿崽,地震了,快起來逃命呀!」屋裡的人被喊聲驚醒,一個個顧不得穿好衣服便奔出屋來,在院子里慌作一團。老阿爹忙喊道:「不要亂,趕快把牛和豬都攆出來,把雞圈門打開,把雞也攆出來,不要讓屋子倒塌砸著!」這時,雞圈裡的大公雞聽到人的喊叫聲,以為天亮了,便一聲接一聲「喔!喔!」。不停地啼叫。這一叫,引得全寨子的公雞都跟著啼鳴,此起彼伏,響徹整個山坳。
這時,從老石崖趕來的石頭群,聽到五棵樹寨子的雞叫聲都停止了滾動。金芬若嘎急了,他揮起趕山鞭奮力抽打石頭,可是,那群巨石像在地上生了根似的,任憑他怎樣抽趕,也不往前滾動一步。他急得把腳一跺,大聲地喊叫起來,那回盪的喊聲,猛然間使他想起了調山令。他連忙取出調山令對著石頭群喝道;「四面石頭聽令,石隨令走,跟我到高古馬地方堵江截流。他喝令了不知多少遍,那些巨石仍然紋絲未動。這下子,金芬若嘎才意識到兩件寶物都已經失靈,把石頭趕到高古馬堵江截流,為陸良和路南兩個壩子的百姓造福的願望已經不能實現,心裡悔恨萬分。他責怪自己千不該萬不該睡那一覺,耽誤了時間,雞叫天明,寶物失靈,毀了自己的誓願。他一氣之下,扔掉了調山令和趕山鞭,摔了臂和箭,拔刀自剔而死。那匹大白馬見石頭不動,主人自殺,它仰天長嘯一聲,騰空欲躍,結果一下變成了石頭。就連金芬若嘎的身軀和他的弓箭,以及那格咱天神的調山令和趕山鞭,也都變成了石頭。
天明日出,五棵樹寨子的百姓們走出家門,發現這一夜之間突然出現的奇景,人人都大為驚訝。寨里寨外,屋前屋後,到處都是拔地而起的石峰,有的像人,有的像馬,有的像刀,有的像彎,有的似飛禽,有的如走獸,各式各樣,千姿百態。這些奇景轟動了四鄉八寨。人們紛紛前來觀賞。後來,人們把這些奇景稱作石林。石峰上的那些條紋,是金芬若嘎用鞭子抽打的痕跡。
❼ 我住石林縣天奇花園小區公攤水電費每戶每年交300元請問合理嗎收得太高了
你是住在復石林縣天齊花園小區制公攤水電費,每戶每年交300塊錢,這個合理嗎?收的太高了,我覺得這個水電費每戶每一年才交300塊錢,應該不高的呀,就是一天一塊錢不到,而且包括水和電的費用,而且一戶人家都不止一個人了吧?這個我覺得真的不算貴,要知道在很多人就是自己一個人一天使用的電費都不止一塊錢了,就是開空調,如果是開暖氣的話,一個小時都可能用幾塊錢。
❽ 石林是誰開的啊
石林者,石頭成林也。人常說,樹木成林,謂之森林。難道石頭也能成林,也有石頭森林?有,就在我國雲南。由於石之美,石之奇,石之怪,石之巨,石頭成了規模,石頭成了樹林,不僅讓中國人民驚嘆,也讓世界人民嘆為觀止。
一塊石頭竟然能給人們的想像插上翅膀,在一個沒有經歷過的王國中任意的飛翔。那麼,成林的石頭又能讓人們插上多少翅膀,又能在多少沒有經歷過的王國中任意的飛翔呢?石頭能鉤釣你腦海中的沉積,天上的地上的,古今中外的,凡是你見過的東西,在這里都可以找到馬跡絲鬃。
面對石林,你可以張開自己想像的翅膀的飛翔。當你把岩石與你所熟悉的東西,你印象中的事物,你記憶中的情感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你一定會感到親切,一定會感慨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你也一定會為你的超凡的想像而洋洋自得。
記得賈平凹先生寫過石林,我以為他的高明之處在於沒有全景式的,維妙維俏 地描繪石林。他認為石頭是碑。北方多帝王,也多碑;南方少帝王,碑也少。昆明石林生長在南方,眾多的碑是紀念生在這塊土地上又埋在這塊土地下的人們。石林是有靈性的,屬於人類,只要認真仔細地去找,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祖先的影子。實際上,人與自然是一體的,石頭可以變成人,如果我們相信《西遊記》中的深化,孫悟空是石頭變的,我們是否也應該相信人能夠變成石頭?
石林永遠屬於白天,而溶洞卻永遠沒有白天,這就是石林與溶洞的天然區別。只有在白天,人們才會發現石之奇,石之美,石之靈性。石林的白天比夜晚好。夜晚的石林黑咕隆咚的,一切都是輪廓,分不清哪是樹,哪是石,既看不到石,更看不到林。不知是何人的創意,給石林打上紅紅綠綠的燈光,美名曰「夜石林」,把一個鮮活的石林硬是打扮成為一具僵死的木乃伊。我看了「夜石林」以後由衷地發出感慨,真象溶洞!
看到阿詩瑪孤獨地站在夜色中,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舒婷的詩:與其在岩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
❾ 雲南石林簡介的內容是什麼
石林位於雲南省會昆明東南郊80餘公里處,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地地上眾多的山川名勝景區中,雲南石林以其雄、奇、險、幽的地貌風光獨樹一幟。在世界溶岩地貌風光中。中國雲南石林又以其面積廣,岩柱高,小尺度造型見長,一定范圍內景點集中而獨占鰲頭。
面對氣勢磅礴、逶迤連綿的石海,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問,這些鬼斧神工的石林是從哪裡來的啊!對此,古今中外許多人都走進石林大揭秘的行弄,試圖作出完美的回答。科學家說:兩三億年前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漫長的地質運動和物質進化,才使昔日的茫茫滄海變成了今日的莽莽石林。當地的老百姓說:石林是一位大力神用神鞭像趕著羊群一樣從遙遠的地方趕來的,本來要趕它們去阻擋肆虐的洪水,不知是神鞭失靈,或還是這群有靈性的石頭戀上了這方水土、這方人?行色匆匆的石群,戛然止步,無悔無怨地在這里安了「家」。
石林是大自然恩賜於人類的超然藝術傑作。在350平方公里的石林自然風景區內,天公又把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奇風洞、長湖、月湖、飛龍瀑等景點巧妙地分布在東西南北中。這些說不盡、道不完的景點,分作山光和水色兩類來分別敘述可能會道得更明白一些。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奇風洞等景點為山光景色,這類景色以天下第一奇觀--石林為代表。石林,包括大小石林,佔地40公頃。一座座石頭拔地而起,一派波浪翻滾的景象。彷彿神宮般的石林,峰迴路轉。昂首望空,時而疏朗,時而壓抑,一座座石峰像一根根石柱似的在爭奇,又像比美。有的石峰巍然高聳,刺破青天;有的嵯峨嶙峋;有的搖搖欲墜,令人目盪神搖。拔地擎天的石柱下,碧水繞著一座座奇石丁冬作響,滋潤著一片綠色、一片鮮花。在迷宮般的石林中,舉目四顧,移步換景,「阿詩瑪」呼之欲出;「母子偕游」栩栩如生;「鳳凰梳翅」惟妙惟肖。千姿百態亦幻亦真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
長湖、月湖和飛龍瀑為石林風景名勝區中的水色風光。長湖靜靜地躺在青山懷抱之中,湖水潔凈透明,漣漪粼粼,湖面小島鬱郁蔥蔥,湖畔鳥語花香,讓人流連忘返。飛龍瀑又是另一番景象,滔滔的江水以傾雲翻雨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從88米高的懸崖峭壁傾瀉而下,其勢如九天銀河跌落,轟鳴的聲音氣壯山河,蔚為壯觀。
地靈人傑,世界著名的敘事長詩《阿詩瑪》就出自石林彝區,所以這里又被譽為「阿詩瑪故鄉」。居住在這里的彝族撒尼人以勤勞堅強、熱情好客、能歌善舞著稱於世。至今仍然保持著別致的民族服飾、獨特的語言文字、原始的宗教信仰、古樸的生產生活方式、純朴的民風民俗,古老的文化在這進而積淀得特別深厚。「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每年的農歷六月廿四,穿著節日盛裝的各族人民從四面八方擁向石林,歡度自己的節日。白天,石林也穿上了節日的盛裝,群山在這里起舞,澗水在這進而歌唱,男女老少沉浸在節日的熱烈氣氛中,整個石林人山人海一片歡騰。夜晚,人們舉著熊熊的火把,通宵達旦,載歌載舞。火的光芒、火的熱情燒紅了天空,映紅了石林。
石林的氣候也像石林風光一樣奇妙。盛夏,當我國長江沿岸的人們在滾滾熱浪中尋覓一絲涼意的時候,石林的老人們還穿著一層薄薄的外衣在歌唱著廚古老的歌謠。嚴冬,當我國松花江岸的人們在冰天雪地中期待一縷陽光的時候,石林的姑娘們還穿著亮麗的裙子在鮮花叢中翩翩起舞。有人曾把石林四季的氣候簡單地概括成「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分明、四季如春」。
石林以旖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相輝映,構成了一道神奇的風景線,成了國內外遊客嚮往的神秘之地。
石林的主要游覽區,舊稱李子箐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里,游覽面積約80.004萬平方米。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進入景區內,但見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態,爭奇競麗。有的石柱高達40-50米,乍一看,正如一首佚名的打油詩所雲:「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石頭果然大,果然大石頭。」但這里的石頭與眾不同,它是一幅絕妙的畫,每天吸引著五湖四海的遊人前來駐足觀賞;它是一首優美的詩,古往今來有無數騷人墨客把它詠嘆吟哦;它又是有靈性和生命的;有雙鳥渡食、孔雀梳翅、鳳凰靈儀、象踞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觀音石、將軍石、士兵俑、詩人行吟、阿詩瑪等無數像生石,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除了動物外,還有許多酷似植物,如雨後春筍、蓮花蘑菇、玉簪花等。有一處「鍾石,能敲出許多種不同的音調。整個李子箐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藝術寶庫,任憑遊客去觀察,去發現,去自由馳騁地想像。景區內峰迴路轉,曲徑通幽,移步易景,使人如入迷宮仙境,游者莫不流連忘返,贊不絕口。景區內建有獅子亭、望峰亭、石台、石凳等供人小憩。
大、小石林外圍(俗稱「外石林」)也星羅棋布地分布著迷人的風光。外石林主要指位於大小石林之外的周圍風景區。這片風景區方圓數十里。在野嶺荒山,鮮花綠樹叢中,又有許多奇峰怪石點綴其間。這些異石個體龐大,形象生動,加上周圍環境生機勃勃,視野也較為開闊,游覽又別有一種情趣和感受。縱觀奇柱異石,或如母子偕游,牽衣拽裙;或像蘇武牧羊,遙望故鄉;或似觀音、八戒;或似虎豹熊羆;或似古堡、將軍,讓人浮想聯翩,興趣盎然。在比目潭附近,有一座高約10米,上粗下細的奇特的危崖石峰,人稱萬年靈芝,或稱蘑菇雲。從遠處望去,狀如原子彈爆炸後形成的蘑菇狀煙雲,十分獨特。在這許多的像生石中,民間亦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
乃古石林位於「石林」以北13公里處,也叫和摩寨石林,「乃古」彝語意為黑色,「乃古石林」即黑色的石林。佔地333.3萬平方米,新辟游路6公里多。與「石林」相比,這里又是另外一種特色和風格。
進入乃古石林,只見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濤沖天而起,氣勢磅礴,又像壁壘森嚴的古代戰場,令人思緒萬千。有的地方峭壁千仞,如同刀劈斧削,有的石柱直刺青天;有的巨石如磐如堵;有的形如諸葛亮布的八卦陣;有的像太上老君正在煉丹;有的像石堡、靈芝;有的似象、駱駝、豬、羊,危卵怪石不計其數。石質古樸黝黑,深沉玄奧,更使人增添了一種神秘和蒼茫之感。景區內還有神奇瑰麗的地下溶洞,人們稱之為白雲洞或水晶宮,屬地下岩溶地貌。有的狀如梯田、農舍,有的又如各種動、植物,有的敲之聲如鍾磬。山下還有白雲湖,波光雲影,異常寧靜。